泥水平衡顶管施工工法1.doc
《泥水平衡顶管施工工法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泥水平衡顶管施工工法1.doc(1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泥水平衡顶管施工工法前言:随着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我们在为治理环境、解决供水、供电等问题作设施配套建设时,通常采用开槽埋管的办法进行工程施工。在市区较繁华的街道、在城市绕城主干道、在刚建成的高等级公路主线上,往往能见到许多次围着安全栏,昼夜作业的开挖场面。施工的地段,一幢崭新的楼房被拆除,车辆被限速绕道通行,深度开挖引起了周围构筑物不同程度的沉降,修复后的路面几年后尚在不停下陷。这一切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近几年,在管线穿越公路主干线时,虽然采用了人工顶管施工方法,但是,由于挤压式短距离顶管施工而引起路面隆起,人工挖掘式顶管施工而引起的路面沉陷时有发生。如何有效的解决以上问题?一种新型
2、的顶管施工技术泥水平衡式顶管施工工艺,已从日本引进并广泛地应用。一、工法特点本工法主要是泥水压力来平衡地下水压力,同时它也平衡掘进机所处土层的土压力。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适用的土质范围比较广,如在地下水压力很高以及变化范围较大的条件下,它也能适用。2. 可有效地保持挖掘面的稳定,对所顶管子周围的土体扰动比较小。3. 与其他类型顶管比较,泥水顶管施工时的总推力比较小,尤其是在粘土层变现的更为突出。所以它适宜于长距离顶管。4. 工作坑内的作业环境比较好,作业也比较安全。由于它采用泥水管道输送弃土,不存在吊土、搬运土方等容易发生危险的作业。它可以在大气常压下作业,也不存在采用气压顶管带来
3、的各种问题及危及作业人员健康等问题。5. 由于泥水输送弃土的作业是连续不断地进行的,所以它作业时的进度比较快。6. 泥水平衡顶管施工还具有噪音以及震动都很小等特点。二、适用范围1. 适用的土质范围比较广,而且在许多条件下不需要采用辅助施工措施。不适用在岩土及有机土中施工。2. 适用小口径顶管施工。由于小口径顶管掘进机内部空间狭小,不允许操作人员进入机头内部工作,而且在机内工作安全性差,劳动强度高。采用地面遥控操作,不仅可克服上述弊端,而且可提高施工质量。三、工艺原理1. 泥水平衡顶管机工作原理泥水平衡顶管机施工以泥水平衡原理为基本,通过改变泥水仓的送、排泥水量和顶进速度来控制排土量,使泥水仓内
4、的泥水压力值稳定并控制在所设定的范围之内,从而达到开挖面的稳定。2. 泥水平衡功能泥水平衡输送系统有两项主要功能,一是通过泥水来平衡顶管机施工时土体和地下水对其产生的压力,稳定开挖面,其二是将刀盘切削下来的土体在泥水仓内进行混合后,将其由经过泥水管路输送到地面。图1中右侧为泥水平衡顶管机。正常顶进过程,MV1阀、MV2阀打开,MV3阀关闭。泥水由泵经送泥管送入,与进入泥水仓的切削土混合后,通过排泥泵经排泥管送至地面。同时送入的泥水需在泥水仓内建立一定的泥水压力,此压力需比顶管机处的土层的地下水压力高p,通常为0.0150.02MPa。顶管机上部的泥水平衡压力是P3,底部的泥水平衡压力是P5。如
5、果设W为清水比重,为泥水比重,则有如下关系式:P1=Wh2P2=W(h2+h)P3=WhlP4=W(h1+h) P5=P4+h=W(h1+h)+h3图1 泥水平衡原理P1-顶管机顶部的地下水压力,P2-顶管机顶部的泥水压力,P3-基准面上的地下水压力,P4-基准面上地下水压力P3+p的水压力,P5-顶管机内泥水压力与地下水压力相加的压力。泥水平衡顶管机通常在DEBC梯形压力区域内工作。在设定泥水控制压力时,取泥水仓顶部和底部压力和平均值,即:3. 泥水控制原理泥水平衡控制运用调节器和执行机构(调节水泵转速和控制阀开度)与被控制对象构成闭环负反馈。根据被控参数的测量值与给定值之间的偏差,PID调
6、节规律,对执行机构进行控制,以达到泥水平衡控制目的。在停上掘进状态,用切口泥水压调节器控制CV阀开度或PH泵转速,使切口水压达到设定值。在“旁路”状态,切口水压调节器根据控制P1泵的转速,使送泥水压达到设定值。在掘进状态,切口水压调节器根据测得的切口水压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如果泥水仓压力大于设定值,则切口水压调节器输出值降低,P1泵转速下降,进入泥水仓的送泥水量减少,使泥水仓压力降低,反之亦然。同时切口水压调节器与送泥水压调节器的输出值互为跟踪,是解决过渡状态转换的扰动,一旦转换完成,切口水压调节器屏蔽跟踪信号,送泥水压调节器仅起信号传送作用。在掘进状态,排泥水密度的变化将导致排泥水流量的变化,
7、这种变化会增加切口水压调节器的泥水平衡控制负担。因此,由排泥水流量调节器稳定排泥水流量,起到间接控制泥水平衡的作用。排泥水流量调节器控制P2泵的转速,使排泥水流量达到设定值。四、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工 程 开 始测 量 放 样放样复核基 坑 构 筑工作坑设备安装泥水系统的安装地面设备安装出洞准备注浆材料准备排 泥顶 进测 量下管、接口安装进 洞取工具管全线测量收 坑工 程 结 束注浆材料准备操作要点:1. 测量放线顶管工作坑使用的中心和水准点,要引入坑下的牢固地点.为确保工程质量,必须对中心及高程严格控制.测量的方法(1)通视条件下的测量使用交汇法引工作坑及接收坑预留洞口中心至各自的坑壁。置经纬
8、仪至A点,后视B点,作BA直线的延长线,并在工作坑后部定出一点C。保证C、A、B在一条轴线上,置经纬仪在C点上,后视A点,在工作坑井壁上定出一点A,置激光经纬仪基座于井下D点,并抄平固定激光经纬仪架,置经纬仪于A点,后视B点,在激光经纬仪器架上定出D点,D点同A、A、B点在竖直方向上成一直线,安装激光经纬仪于仪器架上,对中D点,后视A点,依设计轴线打好角度,既可定出轴线。(2)不通视条件下的测量引出A、B两点后可根据导线法以及平移法定出C、D、A,其余步骤同通视条件下测量定位。2. 工作坑作法(1)主工作坑外侧做双排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防止因排除地下水而形成的沉降。水泥搅拌桩桩长12m,桩径7
9、0cm,咬合20cm,咬合形成止水帷幕。后背采用密排36#工字钢桩,桩长12m。其它三侧采用36#工字钢打间隔桩,桩与桩间隔0.8m。工作坑采用人机配合开挖,工作坑内用36#工字钢横向焊二道支撑框架,每道支撑由两根工字钢组成,四角用36#工字钢与框架焊牢,以确保工作坑支撑牢固。挖至1m做第一道支撑框架,挖至管顶上40cm做第二道支撑框架。 (2)主工作坑基础做法:底板浇筑C10混凝土,厚100,基础内预埋铁板,规格:20cm30cm,共16块,其上焊接滑道。(3)副坑外侧打双排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内侧采用36#工字钢打间隔桩,桩与桩间隔0.8m。工作坑加固做法同主坑。工作坑采用人机配合开挖,工
10、作坑内用36#工字钢焊二道支撑框架,四角用36#工字钢与框架焊牢,以确保工作坑支撑牢固(见示意图一)。挖至1m做第一道支撑框架,挖至管顶上40cm做第二道支撑框架,决不允许超挖后作框架。示意图一(4)主、副工作坑排水措施工作坑内对角设直径0.5m、深1m集水井两座,井内设水泵抽水,坑内四周设30cm30cm排水沟,1%坡度流向集水井。(5)工作坑尺寸计算工作坑宽:W=D+(2.43.2)m D:被顶进管子外径(m)工作坑长:L=L1+L2+L3+L4+L5L1:管子顶进后,尾端压在导轨上的最小长度,混凝土管一般取0.3mL2:每节管子的长度(m)L3:出土工作间隙,根据出土工具确定,一般为1.
11、01.5mL4:千斤顶长度L5:后背所占工作坑厚度3. 洞口密封止水顶管过程中,无论是管子从工作坑中出洞还是在接收坑中进洞,管子与洞口之间都必须留有一定的间隙。此间隙如果不把它封住,地下水和泥砂就会从该间隙中流到工作坑内,会造成洞口上部地表的塌陷,甚至会造成事故,殃及周围的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安全。因此,顶管过程中洞口止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必须认真、仔细地做好此项工作。工作坑中,首先在管子顶进前方的坑内,浇注一道前止水墙,墙体可由级配较高的素混凝土构成,其宽度为2.05.0m,厚度约为0.30.5m,高度约为1.54.5m。然后再在前止水墙的预留孔内安装橡胶止水圈。洞口止水圈的构造是由混凝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泥水 平衡 施工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82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