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施工技术方案.doc
《路基施工技术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施工技术方案.doc(4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某某高速公路某某至某某(某某界)段改扩建工程TJ-24标段路基施工技术方案编制: 审核: 审批: 某某高速公路某某至某某(某某界)段改扩建工程TJ-24标段项目经理部目 录l1. 编制依据1l2. 编制原则1l3. 目的和适用范围1l4. 工程概况2l4.1 工程简况2l4.2 主要技术标准2l5. 施工总体规划与实施2l5.1 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队伍安排2l5.2 施工进度安排3l5.3 施工复测与试验3l6. 施工方法与施工工艺4l6.1 准备工作4l6.2 路堑开挖4l6.3 路基填筑6l6.4 桥涵两侧路基施工10l6.5土石方调配11l6.6 路基封顶施工11l6.7 附属工程12l
2、6.8 路基施工注意事项15l6.9涵洞工程15l6.10 护坡施工18l6.11特殊路基处理19l6.12 灰土桩施工21l7. 主要物资材料、设备供应方案、保证措施24l7.1 主要物资材料、设备的供应24l7.2 保证措施24l8. 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保证措施24l8.1 质量目标24l8.2 质量保证体系及组织机构24l8.3 质量保证措施25l9. 安全保证措施及应急预案25l9.1 安全目标25l9.2 建立安全保证组织机构26l9.3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26l9.4 施工安全预案28l10. 生态、水土保护措施29l10.1生态环境保护29l10.2 水土保持29l11. 文明施工
3、措施29l附图1:31l附图232l附图333l附图434l附图535l附图636l附图737l附图838l附图939路基施工技术方案 1. 编制依据1.1 某某高速公路某某至某某(某某界)段改扩建工程第24合同段 (RK177+500RK185+000)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第二分册 路基部分1.2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1.3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1.4 总体施工组织设计1.5 公路施工手册路基1.6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J076-19951.7 现场实际地形、地貌、水文等情况 2. 编制原则2.1 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及路基施工设计内容
4、的要求,充分体现业主意愿。2.2根据设计图纸内容及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我单位具体情况,在施工方案中贯彻机械化、专业化施工的原则,编制先进、合理、经济、可行的施工方案。2.3 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及设计要求,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2.4 建立健全环保组织措施,节约用地,满足环保要求。 3. 目的和适用范围指导本合同段RK177+500RK185+000范围内的路基工程及附属工程的施工。 4. 工程概况 4.1 工程简况某某高速公路某某至某某(某某界)段改扩建工程TJ-24标段,本工程位于三门峡市灵宝市境内,起点桩号为RK177+500,终点桩号为RK185+000,全长7.5公里
5、。主要工程量有挖方56.1926万立方米,填方16.6137万立方米,主要工程量以挖方为主,有少量填方。软基处理采用素砼桩和灰土桩加土工布和土工格栅的形式。素砼桩约23609米,灰土桩约69924米。 4.2 主要技术标准4.2.1 设计荷载等级:公路级;4.2.2 路基、路面:本路段为单侧(右侧)加宽路幅宽度19.5m,其中左侧路缘带宽0.75m,行车道宽43.75m,右侧硬路肩宽3m(含右侧路缘带0.5m),土路肩宽0.75m,路面横坡2%,路肩横坡4%。本施工段全长7.5km,路线增长系数1.018,最大直线长度1608.313m,平曲线最小半径2577m/处,最小坡长470m,最大坡长
6、2140m,竖曲线最小长度200m,坚曲线占路线总长比例35.059%。设计速度100km/h。 5. 施工总体规划与实施 5.1 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队伍安排本路段路基施工由项目部具体管理,路基工程施工队伍由2个土方施工队组成,每个路基土方施工队又划分3个班组,路基土方施工一队由110人组成,其中:管理人员2人,工程技术人员4人,技术工人20人,普通工人59人,机械工25人。路基土方施工一队负责路基土方的填挖方的施工;路基土方施工二队由120人组成,其中:管理人员2人,工程技术人员4人,技术工人20人,普通工人69人,机械工25人。路基土方施工二队负责软基处理及边坡防护的施工。施工组织机构框图
7、见附图1 5.2 施工进度安排工程计划2011年2月15日开工,2012年9月15日完工,工期为19个月,具体进度计划见路基工程施工进度图。 5.3 施工复测与试验5.3.1 施工复测开工前,项目部测量组对施工现场和设计院提供的设控制点进行复核测量,主要复测内容利用全站仪和水准仪完成平面控制点和水准高程测量,并布设加密点并导出水准点高程,以供施工测量放线。导线控制点复测完成后,测量组根据设计给出的施工平面图放出征地界线,按设计的断面图对施工范围内的路基中、边线、横断高程等进行复测,对主要的中线控制桩做好护桩并作出记录。测量误差要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测量过程中在地形、地质情况发生变化时加测横断面的
8、地面线。复测控制桩、水准点测设好后按规定的格式整理出来,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5.3.2 试验路基工程开工前,项目部按试验及检测的要求设立工地实验室并经认证合格,检测仪器设备进行检查标定,以符合路基质量检测项目的要求。根据设计文件提供的资料,按照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对路基填料进行复查和试验,确认填料类别,按规定填写土工试验报告上报监理工程师,经审查签证后可作为路基填料。对运至现场的土工料进行质量检验并提出报告,符合设计要求后上报监理工程师,经批准后使用。 6. 施工方法与施工工艺 6.1 准备工作6.1.1 路基施工前,项目部组织有关人员熟悉路基有关施工图、设计文件、工程
9、地质报告、土工试验报告等路基相关资料。6.1.2 测量队测设各种永久性平面和高程控制点,测定出路基施工边界并放好路基中桩、边桩。6.1.3 试验室对路基填料、土工织物等各种施工材料进行检查测定,确定路基的填料。根据设计文件及施工规范要求确定不同填料的检测标准、检测方法。6.1.4 施工前根据设计提供的地质资料与自已现场收集的资料进行对比,若符合则进行地基处理的各种工艺试验,若不符合则向相关部门提出意见。 6.2 路堑开挖6.2.1 路堑开挖前准备工作6.2.1.1 路堑开挖前仔细核实开挖段的地质情况,检查坡顶、坡面、并对不稳定情况进行处理。6.2.1.2 路堑开挖前做好临时排水设施并保持通畅,
10、排出的水不得损害路基及附近建筑物地基、道路和农田。6.2.1.3 路堑开挖前做好进场施工便道的施工,以保证施工机械的正常施工。6.2.2 路堑开挖施工前首先对坡顶、坡面的危石、裂缝等其它不稳定情况进行检查,并根据情况采取措施妥善处理,保证施工安全。排除安全隐患后然后进行施工测量放样工作,确定路堑开挖的开挖线、开挖深度等指标。路堑开挖前,先做好堑顶截水、排水设施,及时铺砌排水或采取其它防渗措施。开挖地段保持排水系统通畅,临时排水设施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并与原有排水系统相适应。采用机械挖掘进行路堑开挖。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在路基开挖时,对旧路的边坡防护进行拆除。每拆除一层防护,进行一次开挖。边坡
11、防护拆除的方法是在旧路边坡后方,紧邻防护层,新开挖新路路堑,开挖深度不超过2米,然后,将旧路砌筑的防护层后面的土挖空,使防护自然向新开挖方向塌落,避免了拆除边坡时的砌筑块落向旧路。采用履带式挖掘机挖土装车,自卸汽车运土。根据地质土层的不同,确定开挖路堑边坡,。对于非自重挖方边坡坡率采用1:0.5,对于自重挖方段边坡坡率采用1:0.75。并且,在施工时参照老路的边坡坡率,一般不陡于老路的边坡坡率。挖方路段对路床底面进行冲击压实。路床采用超挖换填的形式。路床上部40cm采用5%的石灰土处治,路床下部40cm采用4%石灰土处治。路堑开挖采用全断面分层开挖的方式进行。全线没有超过20米的深挖路段。在路
12、堑开挖时,同时挖设临时截水沟和排水沟。做好临时截水及排水和防冲刷设施,防止水毁边坡,确保路堑边坡稳定。在路堑边坡开挖成形后,马上进行坡面防护施工。对于陡坡地段的半填半挖路基,在挖方一侧宽度不足一幅行车道时,将路床深度内的原有土质全部挖除换填,以保证行车道内路基土的均匀性。施工前,清除表土,夯实基底,土质、软石路堑边坡,其路基挖深3mH15m时, 1:0.5;路基挖深15mH20m时,在12m处变坡,第一级坡率为1:0.5,第二级坡率为1:0.75;路基挖深20mH30m时, 在12m及20m处变坡,第一级坡率为1:0.5,第二、三级坡率为1:0.75;路基挖深H30m时, 在12m、20m及3
13、0m处变坡,第一级坡率为1:0.5,第二、三、四级坡率为1:0.75。平台宽度均为4m。边坡坡度按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当地面横坡陡于1:2.5时,在原地面开挖台阶,台阶宽度2米。通过验算路堤整体沿基底滑动的稳定性,在不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及时通知监理和设计,采取及时采取保证路堤稳定的措施和方案。土方路堑施工过程中要自上而下全断面分层下挖。挖掘时,先挖两边后挖中央,地表保持倾斜,断面保持3%左右的横向坡,开始取土时使坡度向运土方向,使排水畅通。为保证路堑边坡的稳定和美观,开挖时预留0.2m宽度的土,每挖深3m左右时,用挖掘机刷坡。路堑开挖施工工艺流程图见附图2 6.3 路基填筑6.3.
14、1 施工准备6.3.1.1 对导线点及水准点标高进行复测,放出路基中、边线。6.3.1.2 调查路基施工范围内的地质及地形情况。6.3.1.3 调查路基施工范围内的预埋线及其它设施。6.3.1.4 搞好图纸会审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并下达施工所需的试验资料、确定路基填料、检测方法、改良土的配比。6.3.1.5 做好施工便道的修筑工作,施工前结合永久性排水设施做好临时排水工程。6.3.1.6 路基全面开工前,先进行试验路段的施工。通过试验段的施工,检验施工工艺的适用性,验证室内试验成果。确定试验填筑路段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的标准值;确定压实机具的选择和组合、碾压方式、遍数及碾压速度;确定路堤填筑
15、的松铺系数等路基施工工艺参数。6.3.1.7 路基主体填筑,按试验室及试验段对填土试验结果确定的施工参数指标分层碾压填筑。分层填筑的最大松铺厚度不超过30cm。用装载机装车,自卸汽车运输,使用推土机初平,平地机精平,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密实。6.3.2 施工方法6.3.2.1 路堤基底为耕植土或腐质土时,须清除表土并作填前碾压处理,压实度不小于90%;路基范围内的墓穴、水井、无水沟渠等空洞、凹槽须进行清理掘除、分层回填土方,分层填筑的最大松铺厚度不超过30cm,并使用打夯机逐层夯实,压实度不小于90%。6.3.2.2 路基填筑前,应对填料强度、含水量、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等进行测定,压实过程中
16、对填料的含水量严格控制,填土从底部至顶部分层填筑、碾压至规范要求的密实度。6.3.2.3 为了保证边坡压实质量,填筑时路基两侧各加宽50cm,填方高度大的路段应根据填高适当增加宽度,边坡表层与填方主体要同时施工(不允许贴坡)、均匀压实。6.3.2.4 路基填筑必须根据设计断面,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不得超过30cm,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10cm。施工时,采用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配合平地机摊铺整平,重型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密实,人工配合修整边坡。6.3.3 路基施工工艺6.3.3.1 施工前准备6.3.3.1.1 熟悉设计文件,复测导线点和水准控制点
17、,恢复中桩,完成征地拆迁工作;6.3.3.1.2 先取土样进行土样试验,确定适于路基填筑的材料,选择有代表性的一段路基作为试验段,选择合适的碾压机械,进行压实工艺试验,确定不同填料松铺厚度、最佳含水量、静压及振动碾压遍数、碾压速度等,从而确定一套合理的路堤填筑施工工艺参数,作为施工的依据。6.3.3.2 基底处理路堤填筑前,应对基底进行认真处理。填方路基基底视地形、土质、地下水位、填方边坡高度等不同进行相应处理。本段路基填方施工是旧路加宽,新老路基搭接采取开挖台阶的方式,第一层台阶高度为1.2米,其他各层台阶高度为0.8米,开挖坡率与原老路路基保持一致。台阶宽度依据坡率确定。 加宽部分应在路基
18、基础进行特殊处理后进行。为提高路基整体稳定性,旧路必须挖台阶。衔接部分压路机碾压不到的地方,用夯实机夯实。旧路基填土高度小于1米,且土质不好、含水量过大、局部有弹软翻浆的,应局部切除旧路基、并整平稳压、振动压路机碾压至规定的压实度后,填筑水稳性较好的土壤,全幅分层填筑、压实直至路基设计标高。路堑、半填半挖路基,要做好临时排水,以免在路基工作区内存在弹软现象。检测:填筑完成后,按规定检测压实度、高程、中线偏差、宽度、平整度和横坡,合格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一般地段原地面清除表土30-50cm,与老路相接的老路边坡刷坡厚度50cm.清表后地面压实度大于90%。为保证路基边缘部分的压实度,路堤两侧填筑
19、宽度各增加50cm,路堤填筑完毕后进行削坡处理。当地面横坡或沿路线纵向坡度陡于1:5时,填路基前将 原地面挖成宽度不小于2米的台阶;当地面横坡陡于1:2.5时,对路堤的整体滑动稳定性进行验算,报监理和设计部门,视需要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对填前压实后的地表采用三边形25kj冲击压路机进行冲击压实。在对填前压实完成后,每填高2米,利用25kj冲击压路机进行压实一次,路堤最后一次冲击压实层厚度控制在1-2米之内。陡坡路堤施工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对于填挖交界处地面横坡陡于1:2.5时,要开挖台阶,放缓横坡;当横坡陡于1:5时,在施工路床时,应向挖方侧在路床深度范围内超挖10米,然后回填石灰土。并且在填
20、挖交界处路床底面和顶面各铺设一层土工格栅,锚固于挖方路基内5米。路基填筑前,先铺筑长度不小于100米的试验段,确定松铺系数、最佳含水量、压实方法、碾压遍数等问题,并及时进行总结。做到程序化施工。路基填筑材料主要采用开挖的土方。路基填方施工,采用机群作业、快速成型的施工方法。在填方段施工中,采用平行设计线法进行施工,使填筑的每一层土的实际高程与路面设计线平行。为保证边部的压实度,外侧放样宽度比设计宽度宽50cm,以保证边部充分压实。摊铺采用推土机平土,人工配合找平。整平采用人工配合平地机进行,初平时平地机顺路线方向来回、反复带土刮平。之后用振动式压路机静压两遍,然后用平地机精平,平地机必须以测量
21、放样的标高为基准,由边部开始起刀,由低向高错半刀刮平,特别应注意二肋部分及边部,并使路拱达到设计要求,平整时还要注意斜向和横向送土。人工负责清理平地机的遗漏,以及边部整形。平地机精平后,用振动压路机静压2遍,起到初步稳压的作用,再用振动式压路机振压46遍,振压时速度先慢后快,由弱到强,进退交换、停车、错轮时要先关闭振动。然后用压路机碾压5-6遍,消除轮迹,提高填土的整体性和压实度,保证填土表面平整、密实。各种压路机的碾压行驶速度开始时宜用慢速不宜超过4km/h。碾压时直线段由外边向内,小半径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纵向进退式进行。横向接头,振动压路机一般重叠0.4-0.5m,光轮压路机一般重叠后轮
22、宽的1/2,先后施工的相邻两个施工段,碾压区域纵向重叠1.0m-1.5m。路基填方施工工艺流程图见附图3 6.4 桥涵两侧路基施工6.4.1 桥涵结构强度达到75%后,方可采用透水性好、强度高的材料进行填筑。6.4.2 桥涵两侧要设置过渡段,以给施工机械留出足够的作业面,涵洞两侧各20m,桥头两侧各30m。6.4.3 桥台台背、涵洞两侧过渡段及顶部路基均应分层填筑压实,每层填筑压实厚度不大于15cm,检查频率每50m2一点,压实度均不小于96,合格率应为100。6.4.4 涵洞两侧及桥台台背的填土与压实必须同时对称进行,防止结构承受单侧压力导致破坏。6.4.5 必须采用小型振动压路机和大型压路
23、机相结合的办法充分压实。 6.5土石方调配6.5.1 土石方调配原则及方法6.5.1.1 本标段路基填挖的土方调配依据设计调配要求,本着“就近移挖作填,减少运距,尽量使用满足填料要求的路堑弃土,少设取、弃土场,少占耕地、注意环保”的原则。6.5.1.2 采取合理的运输方法,并按照“不同填料不得在同一层混填”的规定来进行调配,做到平衡、经济、合理。 6.6 路基封顶施工6.6.1 本合同段土质多为低液限粘土,除对上、下路堤的填料严格按照CBR值要求、压实度控制以外,双侧拼宽、单侧加宽及匝道路基填高大于1.56米的路段,路床上部40cm均采用5%石灰土处治;对于小于1.56米的填方路段和挖方路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路基 施工 技术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83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