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某公路改建工程项目路面基层施工方案(沥青砼路面).doc
《重庆某公路改建工程项目路面基层施工方案(沥青砼路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某公路改建工程项目路面基层施工方案(沥青砼路面).doc(2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S309线大足区某某至某某界公路改建工程项目路面基层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一)、编制依据1、S309线大足区某某至某某界公路改建工程项目招标文件。2、S309线大足区某某至某某界公路改建工程施工图设计。(二)、参考文件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G F34-20034.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5、S309线大足区某某至某某界公路改建工程总体施工组织设计等技术规范进行编制(三)、工期安排施工工期:开、竣工日期:2012年11月26日2013年5月30日,施工期6个月。我公司
2、确保工期完成。二、主要技术指标及概况:该公路是大足、某某连接道路主要干道,担负着跃某某至大足及宝顶石刻的旅游交通运输任务。虽常年养护及经过多次小修,沥青混凝土路面已经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龟裂、沉陷、裂缝、松散等病害,由于该路是通往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旅游干线,为保证道路的行驶舒适性的进一步提升,消除病害隐患,大足区决定对S309线(K62+473K90+521)段路面进行改建。根据大足区交通局的要求,本工程不改变既有道路的平面、纵坡、横断面宽度,维持原有平面和纵坡,整治内容仅对路面和排水进行全面整治,对桥梁桥面系进行修补。本项目为旧路大修工程,由于起点K62+473段在大足某某,终点在90+
3、521段在某某界处,所以设计里程桩号为K62+473K90+521,总长28.048公里。行车道宽8.5米,该路横坡纵坡基本不能满足排水要求,施工期间进行调整。完工后非过境段整体标高提升30CM。过境段标高不变。本合同段主要工程量:工程名称单位数量挖除水泥混凝土路面m316挖除沥青混凝土路面m315009挖除水泥稳定碎石m356381拆除钢筋混凝土结构m3102拆除砖、石及其他砌体结构m316.86挖土方m345737挖淤泥m33617砂砾换填m312968.4M7.5浆砌块石边沟m3538预制C25盖板m3137.4边沟盖板钢筋KG16450护面墙M7.5浆砌块石m31344.2砂砾垫层厚3
4、0CMM2.720CM3%水泥稳定碎石M2.720CM4%水泥稳定碎石M2.720CM5%水泥稳定碎石m2.3透层M2.3粘层M2.34CM厚AC-13C沥青混凝土M2.35CM厚AC-20C沥青混凝土M2.30.6CM稀浆封层M2.3C20混凝土加高路肩m39518.31PVC管m10467光圆钢筋KG3379带肋钢筋KG26922标线M210627三、施工总体部署(一)、施工安排原则在注重工作面连贯性的同时,充分考虑路面施工受季节、气候影响大的局限性,以及施工机械转场困难等因素,统筹规划,合理安排,确保该分部工程按计划完成。(二)、施工组织机构的设置为加强施工组织和管理,确保分部工程的正常
5、进行,成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组织管理体系,下设相应管理部门及管理机构,严格实施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责任制,建立健全施工组织系统的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工程质检体系,保证施工组织机构的高效顺利运转。组织机构图如下:项目经理: 赵兀项目副经理 :张维庆项目总工程师:王方材机部杨辉试验室李先荣质检部肖婷工程部赵再双财务部刘萍综合办公室杨永兵 路面施工队 曹龙三面 层 沥 拌 站 刘杨水 泥 拌 和 站 彭云玖 沥青砼面层路面水稳层四、工、料、机及相关准备工作(一)、人员的配备(见主要人员表)我公司拟为本合同段的施工配备 8 名管理和施工人员。其中管理人员5人,施工人员3人,负责本合同段工程的施工。(二)、工
6、程材料的组织1、水泥、机制砂已向社会购买或签订购买合同。2、碎石向采石厂采购,确保供应。(三)、机械设备的组织根据本段工程所需各类设备进场已安装调试完成,并能正常运转。主要机械设备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进场数量总计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水泥稳定土拌和站站设备500套11水稳摊铺机LTL4500台11沥青摊铺机LTL7500台11沥青拌和设备LB2000套11压路机LSSZA18台3111钢轮压路机台22夯机YZ-2台11挖机CT320台3111平地机PY185台11装载机ZL50台211沥青洒布车CZL5102GLQSC台11洒水车YGJ5130GSSCA台11自卸汽车20t台20659小型平板振动
7、夯台11汽车式起重机QY25台211混凝土拌和机YDJ350台11江西五十铃JXSUZ台1电动摩托车台11北京吉普BJ202SG台11振动棒根211皮卡台22抽水泵根22发电机台211 (四)、施工临时用地、用水、用电1、临时施工用地本工程水泥稳定碎石拌合站设于铜梁。2、施工临时用水沿线附近水源丰富且未被污染,工程用水可就近搭接水管或直接从河道中汲取,能够满足工程需要。3、施工临时用电可通过大、中型发电机解决,能满足施工建需要。五、路面基层施工方案、施工工艺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工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采用厂拌法施工。稳定粒料拌和机一套,大吨位自动倾卸车、压路机、洒水车。(1)、清扫混凝土垫
8、层、(2)、洒水碾湿润(3)、测量挂线;(4)、自卸车运混合料;(5)、由人工摊铺找平;(6)、压路机碾压,小面积部分,压路机无法碾压,由人工使用打夯机进行压实;(7)、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洒水车洒水养护,但应保证水稳碎石底基层表面润湿。 (8)、基层养生结束后,经检验达到相关技术标准。应及时铺筑基层。铺筑基层应检查底基层的完整性并清除表面松散和杂物,确保底基层顶面洁净、干燥。1、施工工艺流程图原材料检验备 料配合比检验材料计量 合格稳定土拌合机拌合混合料抽样检验铺筑试验路段确定施工规程汽车运输测量放线原路面清扫人工摊铺压路机初压布设标高控制钢丝压路机复压密实度检验压路机终压养 护 合格高程
9、、宽度、厚度、平整度、弯沉、压实度等强度检测验 交2、施工作业组织为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作效率,将路面挖补和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组织平行流水作业。施工段长度的确定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水泥的终凝时间;施工机械的效率和数量;操作熟练程度;原路基、路面挖补需养生的时间;施工地点的季节和气候条件等。六、施工质量控制方法(一)、原材料质量控制(1) 水泥:应选初凝时间3小时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宜大于6小时),且各项性能指标要求满足32.5级或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得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2) 集料:碎石的压碎值不得大于30,有机质含量不超过2%,硫酸盐不超过0.25%,其颗粒组
10、成满足设计要求,最大(公称)粒径按26.5mm控制。(3) 水:可饮用水。(4)配合比:施工时应根据具体材料和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混合料中的碎石级配范围要求见表911,施工中应对集料分级以控制级配,根据具体材料和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场地应硬化并做好排水以免杂质混入材料中,碎石料应根据材料状况分级堆放,要求底基层至少分为4级(不含天然砂)。建议分级界线:02.36mm、2.364.75mm、4.759.5mm、9.531.5mm,细集料应有防雨遮盖措施防止雨淋,以保证合成混合料级配稳定、满足要求。混合料7d龄期的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3.5MPa。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级配范围要求 表911结构
11、层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液限()塑性指数31.519.026.59.54.752.360.60.07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00728947672949173582205256注:集料中0.5mm以下细粒土有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应超过5,细粒土无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应超过7。(二)基层施工技术要求(1)基层采用中心站集中拌和混合料,用摊铺机摊铺。在正式拌和之前,须先调试所用的厂拌设备,使混合料的颗粒组成和含水量(可略大于最佳含水量0.51.0%)都达到规定的要求,拌和设备应具有电子称量装置,保证计量准确。原集料的颗粒组成发生变化时,应
12、重新调试设备。(2)基层施工时应尽可能减少混合料的离析,摊铺时应辅以人工对已发生离析的部分及时换新的混合料补救。(3)基层严禁采用薄层补贴的方法进行找平及标高调整,严禁有意进行表面提浆。(4)基层设计厚度为20CM,要求人工摊铺碾压成型,压实机具应与压实厚度相匹配;底基层摊铺时均应对下层表面洒水润湿,洒水时间应视气温而定,施工时压实机具应与压实厚度相匹配。水稳层摊铺采用人工摊铺,施工时应尽可能减少混合料的离析,摊铺时应设专人对已发生离析的部分,及时换新的混合料补救。(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铺筑时,应组织好施工,各工序间紧密衔接,尽量缩短从拌和到完成碾压之间的延迟时间。从室内延迟时间试验结果看:3
13、.5%水泥稳定碎石,以延迟时间为0时的混合料强度作为基准强度,当延迟时间为4小时时,混合料的强度是基准强度的88.6%。延迟时间对混合料强度的影响取决于施工气温、水泥品种和集料的性质,在施工前必须做延迟时间对混合料强度影响的试验,确定现场应该控制的合适延迟时间,并使此时水泥稳定混合料的强度仍能满足设计要求。(6)养生:要求采用覆盖洒水养生,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养生期间应禁止车辆通行。(7)基层碾压结束后应及时进行压实度检测,压实度分别不得小于97%。底基层顶面的弯沉宜在养生完后14天内完成检测,采用后轴重100KN的标准车进行弯沉检测,检测频率为每车道每20米两点,代表弯沉值不大于设计的规定值
14、。对弯沉值过大的点,应进行局部处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上一层的施工。 (三)、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质量保证措施(1)、高程及线形控制桩按直线段10米曲线段5米的间距设置,钢丝绕度偏差控制在规范要求范围。(2)、试验室对所用材料进行抽样检查,满足要求才能进场。(3)、在施工过程中,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采用集中厂拌法拌和,配料要准确,根据施工时气温情况,用水量在拌和时以处于最佳含水量-1.51.5%为宜,以保证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在现场摊铺时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4)、随时对稳定粒料拌合机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成品料出场前及时进行,抽样检查。(5)、运料采用大吨位的自卸汽车,采取措施防止混合料的离析,对
15、产生离析的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应及时调整,摊铺机后面设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特别是局部粗集料窝或粗集料带应该铲除,或补充新混合料,或补充细混合料并拌和均匀。(6)、碾压作业要保证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在最佳含水量时开始碾压,同时严格控制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和遍数,确保良好的压实效果。即压实度应达98%以上。(7)、拌和机与摊铺机的生产能力应相互适应、相互协调,保证拌和料随到随摊铺。(8)、水泥稳定碎石选在夏季和春末组织摊铺,摊铺期最低气温控制在5以上。(9)、碾压面保持湿润,如表面水分蒸发过快,即时补洒少量水。(10)、碾压过程中,如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及时翻开重新拌和(加适量的水泥)、处理,
16、使其达到质量要求。(11)、碾压过程中,避免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保持表面不受破损。(12)、当压实后的厚度和平整度达不到要求时,及时进行翻松,翻松深度不小于100mm,再按需要添料或减料,重新整形压实。处理范围按规范要求严格控制。返工时如胶凝材料超过终凝时间,则废弃全部挖除,重新铺筑。(13)、施工结束,即开始养生,养生期间,禁止一切车辆通行(包括施工车辆)。养生结束,即可按照有关设计文件和验收规范规定进行验收。在强度达不到规范和设计文件质量要求的地方,应分析原因,采取加固措施,杜绝质量隐患。七、质量控制体系及工期控制(一)质量保证体系1、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程序(见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 公路 改建 工程项目 路面 基层 施工 方案 沥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88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