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溪江下游河道综合治理工程一期(张公祠段)施工组织设计.doc
《乌溪江下游河道综合治理工程一期(张公祠段)施工组织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乌溪江下游河道综合治理工程一期(张公祠段)施工组织设计.doc(6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一章 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某某江下游段为某某市的“第二门户”,是某某市烂柯山、九龙湖、仙霞湖、药王山等主要旅游景点的必经之路,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同时,某某江下游段沿岸自上而下分布着我国大型化工基地巨化集团及市经济开发区等,是某某城区主要的工业基地。而下游河道堤防建设滞后,部分建筑物严重侵占河道,部分河道内弃渣堆积淤积严重,上游枢纽泄洪时防洪形势严峻。因此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为根本,同时,为打造某某宜居城市,实施某某市“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经济发达、环境优美、富有魅力、幸福和谐的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的战略,加强市区三江两岸环线建设,迫切需要对某某江下游段河道进行综合治理。某某市某某
2、江下游河道综合治理工程一期(张公祠段)通过加高加固、新建堤防、河道疏浚、河道清障等工程措施,使保护区防洪能力均达到20年一遇标准。本工程主要规模:张公祠堤、张公祠堰、溪东堰、疏浚。张公祠堤:自响春底村尾山体处开始,沿某某江左岸而下,至崇文大桥处,堤长2.31km,其中加固堤防1.91 km、新建堤防0.4 km。防洪堤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河道疏浚主要为石室老大桥河段:自响春底村尾开始,经石室老大桥,至柯山电站尾水出口处,疏浚长度1.4km;张公祠堰:在深潭下游处修筑张公祠拦水堰,堰高1.0m左右,正常水位抬升至74.0m,即堰顶高程74.0m;溪东堰:石室下游修建溪东拦水堰,堰高1.1m,固
3、定堰顶高程72.2m。工程河道治理长度2.31 km。1.2工程水文1流域概况:某某江发源于福建省蒲城县大福罗,自南向北流经王村口、独山、小逆口、湖南、黄坛口至某某城东5km樟树潭汇入衢江,河流全长155.9km,集水面积2577.3km2。某某江上建有湖南镇水库和黄坛口水库,某某江黄坛口水库坝址以下至河口区间有五条较大支流汇入,在黄坛口水库坝址下游纳黄坛源,石室大桥下游纳济源溪,姜家附近纳泉水溪,在铁路桥附近纳乌龙沟,某某桥村下游左岸有白沙溪汇入。某某江干流某某段已五级开发,分别为湖南镇电站、黄坛口电站、乌引柯达电站、乌引柯山电站、闹桥电站,主要特征参数见表1.1。表1.1 电站主要特征参数
4、电站名称正常蓄水位(m)正常尾位(m)装机(万kw)最大引水流量(m3/s)年利用小时(h)湖南镇230/8.23401952黄坛口115/8.23402134柯达82.675.250.375751944柯山82.671.80.72902650闹桥71.5/0.580/备注:表格中柯山电站装机指柯山电站0.64万kw和柯峰电站0.08万kw的总装机;引水流量为柯山电站80 m3/s和柯峰电站10 m3/s的总和。 2气象:据某某站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7.3,极端最高气温40.9(2003年7月31日),极端最低气温-10.4(1970年1月16日);多年平均水汽压17.4hPa,相对湿
5、度79%;多年平均降水量1694mm,多年平均蒸发量938.8mm;多年平均风速2.7m/s,最大风速19.0m/s,相应风向为W。本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夏季风交替明显,气温适中,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大洪水的主要成因为梅雨,其次为台风雨。3洪水:根据某某江流域特性,设定洪水分区3个,分别是湖南镇水库、黄坛口水库、湖南镇-黄坛口区间、黄坛口-某某江口区间。各分区洪水的地区组成采用同频率法,设定湖南镇坝址、黄坛口坝址、某某江口发生相应洪水,湖南镇-黄坛口区间、黄坛口-某某江口区间根据拟定的洪水地区组成,以支流发生相应洪水洪峰叠加黄坛口最大下泄流量计算某某江黄坛源、济源溪、泉水溪、
6、乌垄溪、白沙溪汇人后各断面洪峰流量。见表1.2。表1.2 黄坛口-某某江口区间各断面洪峰流量计算成果表频率(%)黄坛口下泄黄坛源汇入口济源溪汇入口泉水溪汇入口乌垄溪汇入口白沙溪汇入口某某江口22830338035903700377038303830526803120330033903440349034901020002360250025702620266026604施工期洪水:黄坛口电站枯水期顶峰发电为主,顶峰发电和下游区间枯水期洪水叠加的几率很小,所以某某江施工期洪水取顶峰发电流量和区间施工期洪水两者大值。本次设计取黄坛口电站顶峰发电流量370m3/s作为施工期洪水。1.3工程地质1、区域地
7、质防洪堤和堰址为构造剥蚀河谷堆积地貌,由侵蚀冲积而成。其中防洪堤为堆积阶地地貌,地势起伏不大,较平缓。堰址为冲洪积河谷地貌,河床坡降为35,常有基岩出露。河漫滩有砂卵石覆盖,覆盖层厚度较小,地势起伏不大。河谷为“U”字形峡谷,西部地势陡峻,东北部地势平缓。河谷地势由西向东逐渐展开,河床较低洼、河流两岸为冲洪积堆积区。基岩主要为白垩系上统衢江群下段中戴组(K2z)的砂砾岩、粉砂岩。区域内地质构造较稳定,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001版)(GB18306-2001),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度。区内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地下水类型主要为
8、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河水与地下水互相补给。地下水为重碳酸钙镁型水,对砼无腐蚀性,对钢材具有弱腐蚀性。2、工程区地质条件工程区地层岩性新到老依次为杂填土和素填土(mlQ)、砾石层(al-plQ4)和白垩系上统衢江群下段中戴组(K2z)紫红色砂砾岩。杂填土(mlQ):主要分布在老堤段(桩号Z0+100mZ0+570m),表层为0.10.2m厚的紫红色砂砾岩碎屑堆积物,以下为人工回填的工业废渣,主要成分为粉煤灰,夹少量砾石,局部为砂砾石与粉煤灰呈互层形式;老堤段(桩号Z0+570mZ1+005)上部为1.0m厚电石渣回填,1.0m以下基本为松散稍密的砂砾石回填而成。 素填土(mlQ)
9、:老堤段(桩号Z0+000mZ0+100m、Z1+005mZ2+292m)为堆积的砂砾石,主要为中粗砂、砾石及粘性土,局部上部为薄层耕植土层。整体结构较均匀,密实度为稍密中密,压缩性中低,其厚度约为36m。砾石层(al-plQ4):灰黄色砾石、中粗砂组成,泥砂质半胶结,含砾石为主,结构中密,饱水,钻进时孔壁易坍塌,砾石分选性差,大小颗粒相差比较大,磨圆度一般,部分棱角突出,级配较好,砾石成分复杂,主要为火山岩碎块,石英岩、流纹岩、花岗岩、晶玻屑凝灰岩等组成。重力触探试验N=7-12击/10cm。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240kpa,厚度0.51.0m不等,其它物理力学特性见表3-1。白垩系
10、上统衢江群下段中戴组(K2z)紫红色砂砾岩:为棕红色砂砾岩、粉砂岩、夹泥岩,厚层状,块状构造,层理清晰,节理发育,泥砂质胶结,粉砂岩,泥岩易风化,砂砾岩坚硬,不易风化,易成丹霞地貌,岩石成分主要石英颗粒、长石、铁、镁质等,强风化层厚1m,岩层产状33410-20。-1强风化砂砾岩:承载力标准值fak= 350KPa。-2弱风化砂砾岩:承载力标准值fak= 3600KPa。3、天然建筑材料本工程所用的天然建筑材料主要是块石、粘土料、砂和砂卵石。以上材料均从市场购买。4 、结论和建议(1)工程区地处掦子准地台与华南隆处褶皱带接触地段中皖南浙西古拗陷与华夏褶皱之间,金衢盆地的南部边缘,遂昌-阵蔡隆起
11、地段,横跨江(山)-绍兴深大断裂带。但第四系以来,构造活动微弱,区域构造稳定,对防洪堤和堰坝影响不大,根据国家地震局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地震基本烈度小于度,属于稳定性较好地段,本区对工程建筑物可不考虑抗震设防;(2)堰区内属冲洪河谷地貌,左岸为冲击剥蚀区,为低丘地貌,右岸为冲洪、堆积区,为冲洪积平原地貌。堰区内未发现有滑坡、泥石流及地面塌陷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堰区内无重要矿产资源和古文化遗址淹没。河谷为中老年期,河道曲折,平缓,为“U”型谷。堰基持力层应放在中风化砂砾岩或中风化火山岩中,堤基埋置深度应满足规范要求。为了
12、防止堤基受河水冲刷影响,建议采用钢砼护基;(3)防洪堤段范围总体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地层分布均匀,地基稳定,但本场地张公祠段防洪堤Z0+100mZ1+005m为老堤,其老堤原填筑的工业废料为粉煤灰及电石渣,其压实性较低,均匀性较差,为了防止堤身塌陷或沉降,建议采用开挖换填压实。为了防渗和防冲,堤基础持力层建议选择强风化砂砾岩和强风化火山岩上,且堤基埋置深度应按规定执行,并采用砌筑块石进行护堤。填方砂卵石层开挖边坡度为1:1.25,基岩为1:0.5;(4)根据区域水文地质分析资料和实际经验,地表溪水和卵石中地下水为HCO3-Ca型水,矿化度0.3g/l,PH值6.8,为偏弱碱性水,为一级饮用标准,
13、水未受到污染,水中游离CO2和侵蚀性CO2 均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5)作为砼骨料的砂石料可到花园上叶村或廿里镇里珠村砂石场购买,运距214km;填筑堤身用的砾卵石料,部分可从疏浚的河床中取用,不足部分可到后溪镇前林村采石场或万青采石场购买,运距约15km;围堰用的粘土料可从距离场地较近的石室乡砖瓦场购买,运距大约为2km;块石料可从距离场地10km的坑口乡火山岩地区开采的流纹岩、凝灰岩,也可从后溪镇材石料厂购买,储量及质量能满足工程所需;(6)基坑开挖后,须经勘察人员协同设计人员验槽后方可浇筑基础。1.4施工条件1、对外交通某某市某某江下游河道综合治理工程一期(张公祠段
14、段)工程区沿江两岸分布,交通便利,所以各种施工机械和筑堤材料均可直达施工现场,只需在场内开少许的施工道路。整个工程对外交通条件较好,可满足施工要求。2、工程布置特点本工程主要建筑物为防洪堤、拦水堰等,防洪堤条状布置,工程战线长。防洪堤沿某某江河岸布置,拦水堰布置在河道。3 、自然条件本工程所在区域气候特点是季风交替明显,四季分明,气温适中,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冬季较长,春秋季较短。47月为梅雨季节,全年大部分降水集中在4-7月份,7月中旬以后往往晴热少雨。河水位丰枯相差达10m,4-7月份为丰水期, 较大的洪水都发生在此时期,不宜安排防洪堤基础开挖、围堰填筑等影响行洪安全项目的施工;812月为
15、枯水期降水量明显减少,气温高,易发生干旱。因此,根据工程特性,本工程施工时间宜安排在当年的8月至次年3月,自然条件良好。4、建筑材料来源及水电供应条件工程所需水泥、钢材、木材及生活物资可由市场供应。施工用电可由当地电网供应,工地架设临时变压器。施工用水可用水泵直接从某某江抽取。1.5主体工程项目及其工作内容本工程的内容为:张公祠堤堤防加固(长度1.91 km)、堤防新建(长度0.4 km);河道疏浚(长度1.4 km);张公祠堰拦水堰修筑(高1. 0m左右);溪东堰拦水堰修建(高1.1m);以及相应的临时工程。本合同工程计划于2011年12月10日开工(具体以监理发出开工令为准),全部工程于监
16、理发出开工令180日历天内完成。承包人应承包完成的永久工程项目包括:堤防加固。承包人应承包完成的临时工程项目包括:a施工导流工程;b施工道路,由承包人根据现有的施工道路条件,在满足工程施工的前提下,根据施工的需要,自行确定施工道路的级别与布置,并负责设计、施工、维护和养护;c施工用水系统;d施工用电系统;e临时生产管理及生活设施;f其他满足工程施工需要的临时设施;g施工场地使用完的拆除及恢复。第二章 施工项目管理及资源组织计划2.1施工组织原则和形式1考虑本工程的施工难度,施工计划投入综合素质高的项目负责人及项目技术负责人等优秀的项目管理人员,组建高素质的项目管理班子,强化施工的核心组织管理功
17、能。2投入充足的自有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组织有丰富同类工程施工经验的施工队伍进场施工,并实施项目管理,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技术,精心组织,科学管理,确保优质、高速、安全地完成合同工作内容。2.2施工项目管理组织1、施工项目管理概述现场成立项目部,指派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担任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并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同时建立本标工程管理制度、保证措施和相关工程的技术规程,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实行优化组合、动态管理,在工程中引进风险、竞争、激励机制;根据本工程要求和施工环境等,项目部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全面负责工程的施工、质量、进度、成本和安全等管理工作。2、项目
18、管理及技术人员组织按照本工程堤防改造特点及施工项目管理目标,分析管理能力及人力资源状况,并以精干高效为原则,选择施工管理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组建工程施工项目部,以下为本项目拟投入的主要管理人员表。拟在本合同中担任职务姓名职称1项目负责人施永新工程师2技术负责人陈 鑫工程师3施工员陈明工程师4质检员江秋燕助理工程师5安全员郑露丹/3、项目管理机构图项目管理机构图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监理工程师公司业主 安 全 科 计 划 科 质 检 科 会 计 师 试 验 室 工 程 科砌石施工组钢筋工程施工组土方开挖与填筑施工组砼工程施工组设备检修组 第三章 施工总平面布置3.1施工布置总原则1施工总平面布置
19、主要是解决本标工程所需要修建的各种临时设施与本工程相互间的合理布局,将各项施工、生活、临时设施在施工总平面布置上周密计划和布置。2工程计划采用集中管理,分段布置的方式,并按“标化”工地标准布设临时设施,在保证文明、安全、环保和管理需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场现有条件,使临时设施经济而高效,并尽量在建设规划线内用地。3根据本标工程特点及现场实际条件,现场临时建设设施主要布置在业主提供的征地范围内,并力求合理、紧凑、厉行节约、经济实用、管理方便。4施工设备的布置除应满足施工生产进度及管理需求外,施工设备的布设应满尽量减小相互间的施工干扰影响。3.2全场性临时设施规划及布置3.2.1临时设施规划及布置
20、说明全场性临时设施包括综合办公区、施工生活区、辅助施工生产区、临时水电、交通及通讯设施等,临时设施的规划及布置需确保安全、文明、环保要求,并充分体现“标化”工地形象。1、场内运输道路(1)施工前期充分利用场内现有防洪堤,修筑场内横向与纵向临时施工道路,宽度5米,并铺设塘渣路面,通过此道路承担前期材料的场内运输。(2)待堤身填筑完成后,充分利用亲水平台、填筑完成后的堤顶作为临时施工道路。2、砼(或砂浆)生产场地本工程砼(或砂浆)生产场地计划均在工程建设规划线范围内布设,并充分利用工序搭接的时间差,在施工场地较宽的空地上或成片预留土方施工区布设,并浇筑砼简易平台。施工时,按照护岸修筑的施工进程,以
21、300m堤线长度分段间隔布置,共需布设9个临时砼(或砂浆)生产场地。(1) 搅拌站:在各个临时砼(或砂浆)生产场地布设一个临时搅拌站50m2左右,各搅拌站分别负责300m左右堤段长度内的砼制备。(2) 料场:在各个搅拌场地边设置一个砂石备料场,占地面积100m2左右,同时各搭建一个20m2工棚,作为水泥等物资堆放的临时仓库。3.2.2综合办公区租用本标工程附近交通便利的民房布设和使用,计划租用城镇区附近单幢民房400m2,铭牌书写标识,作为综合办公区,综合办公区包括项目办公室、项目部会议室、项目部管理人员宿舍、公共厕所及食堂。3.2.3施工人员生活区按照本工程施工分区布置的原则,为便于施工生产
22、及管理,计划在施工现场附近租用交通便利的民房,并统一规划及管理,铭牌书写标识,作为综合生活及辅助生产区。生活及辅助生产区包括工地试验室、工地急救室、仓库、施工人员宿舍、工地食堂、公共厕所。3.2.4临时水、电布置1、供电系统布设生产供电:根据招标文件,施工用变压器由业主安装,工程施工用电从变压器低压端接出,现场拟用8m电杆架设动力线至施工区、砼拌和站和水泥搅拌区等。备用电源:为保证施工用电,计划在现场配备2套30kw、2套12kw的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办公、生活用电:就近接用民用系统电网。2、供水系统布设生产用水:本工程施工用水取用附近河水;办公、生活及辅助生产区用水:计划就近接用附近生
23、活水源,并设置蓄水池。3.2.5临时交通布置按本标工程现场及边界实际情况,临时交通计划以陆路交通为主。1推土机、挖掘机、砼搅拌机和砂浆搅拌机等陆上机械设备均通过平板车载运以陆路调遣进场。2本标施工所需的工程材料均采用陆路运输进场,块石、填筑黄土、砂石料、水泥等材料物资均通过汽车运至现场,块石的运输供应随着浆砌块石施工进程,陆路运至工程沿线,就近人工搬运至各施工点。3垃圾、障碍物及拆除后的浆砌块石等陆路运至业主指定的堆场堆放。3.2.6临时通讯布置项目部内设程控电话一台和手机四部,作为对外的通讯联系,配备对讲机4部,满足现场管理需要。第四章 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法4.1工程特点及重难点分析根据对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乌溪江 下游 河道 综合治理 工程 一期 张公祠段 施工组织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89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