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赵君)统编教材六下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2.26(赵君)统编教材六下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6(赵君)统编教材六下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赵君I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原创赵君单元整体教学5天前读外国文学名著,编写阅读备忘录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赵君一、设计理念:课程标准中提到“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围绕“外国文学名著”编排,正是让学生学会读整本的名著,进行大量的阅读实践。教师要体现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使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机整合,共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教师要让学生关注作品的情节和人物,有多元化、多角度的思考,并能够在生活情境中运用语文,凸显语文课程实践性的特点。二、内容他介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跟随外国文学名著的脚步,
2、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学生在鲁滨逊漂流记(节选)、骑鹅旅行记(节选)和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这三篇课文的阅读过程中,激发阅读外国文学名著的兴趣,习得阅读名著的方法。本单元有三个语文要素:一是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二是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这两个语文要素教会学生把握整部小说的主要内容,针对人物和情节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第三个语文要素是学习写作品梗概C本单元的首篇课文中给出了完整的作品梗概,单元习作时可借助范例梳理出写梗概的步骤。口语交际和“快乐读书吧都是引导学生读名著,交流名著。由此可见,单元编排联系很紧密,有利于开展单元整合式教学。三、学习目标1 .学生掌握15个生字,
3、20个生词。能理解意思,学会使用,并能正确、美观地进行书写,书写有一定速度。2 .学生能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能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对人物作出简单的评价:能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通过文字传达的情感和思想内涵。产生阅读名著的兴趣。3 .学生能引用原文说明观点,使观点更有说服力:能分辨别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理由是否充分。4 .学生能选择自己读过的一本书,写作品梗概,并和同学分享,根据反馈进行修改。5 .学生能体会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并发挥想象力仿写句子。6 .学生能感受到不同译者对相同内容的不同表达,增强译本意识。四、总体构想设计安排,模块目标Q具体安排*第一部分:教
4、科书教学一一WVA启动任务,/开始阅读之旅K1 .自主学习、交流生字词。V2 .统嵬二单元学习内容,自主阅读三篇课文Od3 .明确单元学习任务,制订任务完成计划;号召开始阅读三篇课文的原著和其他外国名著。情节聚焦,交流阅读方法C读三篇节选,借助梗概了解作品内容,合作完成学习单,发现三部作品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边阅读边批注,感受情节的精彩。交流阅读外国名著的方法,有译本意识。三人物盘点,立体多元点评绘制人物性格思维导国,对人物进行多元化、立体化的评价;能结合原著内容有理有据地评价人物。展开联想,运用夸张的手法对人物进行扩写。/四K完成梗梗,d同伴交流修改串联章节梗梗,阅读梗极范例自主探究写梗概的方
5、法。同伴交流后进行梗初的修改。d第二部分:课外阅读交流.-PWW*扩展阅读,交流读书心得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召开读书会,交流读书心得,制作人物图谱”第三部分:语文实戏活动,一VSA写备忘录,促进图书流动完善阅读备忘录,向中年级同学推荐图书,展开交流互动。一Ol第一部分I教科书教学一、敦学目标I1.学生掌握15个生字,20个生词。能理解意思,学会使用,并能正确、美观地进行书写,书写有一定速度。2 .学生能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能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对人物作出简单的评价:能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通过文字传达的情感和思想内涵。产生阅读名著的兴趣。3 .学生能引用原文说明
6、观点,使观点更有说服力:能分辨别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理由是否充分。4 .学生能选择自己读过的一本书,写作品梗概,并和同学分享,根据反馈进行修改。5 .学生能体会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并发挥想象力仿写句子。6 .学生能感受到不同译者对相同内容的不同表达,增强译本意识。二、课时分配:设计安排,模块,目标。课时分配.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K一WW*启动任务,开始阅读之旅,1课时口二Q情节聚焦,一交流阅读方法P2课时T三A人物盘点,/立体多元点评一2课时一4完成梗柳,一同伴交流修改一2课时2一、学习过程模块一:启动任务,开启阅读之旅板块一:浏览单元内容,浅谈名著阅读体验。1 .学生浏览第二单元首页,用直线
7、和波浪线分别标画出单元主题和单元语文要素。标注哪些语文要素指向文本阅读,哪些指向习作。2 .学生浏览第二单元的内容,包括课文、课后题、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说一说浏览后的感受是什么?3 .既然是阅读外国文学名著,那么外国文学名著有哪些特点呢?读过哪些外国文学名著?有什么感受呢?学生围绕“外国文学名著”的话题,结合阅读实践进行简单交流。【设计说明】通过统览单元内容,学生会发现第二单元围绕外国文学名著,内容编排浑然一体,前后勾连。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对名著阅读并不陌生,在单元首课上的交流使得学生对“文学名著”有更加清晰地认识:能成为“文学名著的指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字作品,在世界范围内
8、得到广泛认可和关注,拥有广泛的读者,通俗易懂,有教育意义,其价值已经超越了时代本身而得以流传。这样有利于学生正确选择阅读书籍。板块二:自主学习字词,默读课文内容1 .对照预习单【见附表1】的“字词”部分,学生在小组中互相检查本单元生字的掌握情况,从音、形、意三部分展开重点交流。合作学习提示:(1)集体读一遍生字,确保会认。(2)交流容易写错的生字。(3)分工组词,会正确使用。(4)合作朗读生词表中的词语,交流预习时所查词义。2 .重点指导的生字:关注读音:读准生字“栅”的读音,通过查字典了解其有四个读音,分别是什么意思。确定栅在栅栏”一词中的读音,不要误读。读好作品中出现的外国人物姓名,了解外
9、国人名名字和姓氏的顺序。读准课文中标有音节的字词,特别是一些不常见的词语,例如“日昌、铁钺、铁锹、藤亚、波罗的海”等,简单了解词语的意思。(2)关注字形:惧:右半部分是玩具的具,里面是三笔横。更、宴:两个字乍一看起来长得差不多,要细致区分。舆的同音字有很多,像“默、漠、莫”,不仅要区分字形,更要通过组词来辨析字义。贷、袋:两个字形相近,通过不同的偏旁区分字义和字形。关注字义:本单元生字中,有不少字能找到它的同音字、形近字,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出一份辨析组词练习,互相交换完成,交换批改。例如:惧()熨()乏()贷()覆()剔()泛()袋()复()易()默读三篇课文,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词典
10、、联系上卜文等方法,白主读懂词语的意思。【设计说明】本单元的生字并不多,集中出现在第一篇课文中,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并不困难,所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自由交流。三篇课文均节选自外国文学名著,里面涉及到外国人名、物品名词等离学生生活较远,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时间找到并熟悉这些词语,通过查词典、查找资料等方法了解词语的意思,这也是读懂外国文学名著的方法之一。板块三:明确单元任务,讨论制订计划1 .第二单元围绕阅读外国文学名著展开,正好班级中收藏的外国名著在毕业后要转赠给中年级的学弟、学妹,为了让他们更好地选择阅读这些书,请为这些书编写阅读备忘录!想一想阅读备忘录中可以设置哪些栏口来对每本书进行介
11、绍呢?2 .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后,确定阅读备忘录中包括以卜栏目:(1)”作品梗概J如果要选择一本书,需要先读读这本书的作品梗概,看是否能引起阅读兴趣。情节欣赏人物走廊展示精彩的片段,看看能不能吸引别人读下去。介绍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有趣的人物。(4)阅读什锦”:记录阅读同一本书的感受、疑问等内容,方便集体交流。3 .学生组合成读书小组,认领不同的任务,交流怎样更好地完成任务,制订完成任务的计划。教师给予提示:(1)先从教材中的三部作品入手,为这三本书编写阅读备忘录0(2)认真阅读教材中的节选,填写课文学习单。【见附表2】(3)挑选喜欢的一本外国名著开始整本书阅读,一边读一边做好记录,填写读书记录单
12、。【见附表3】【设计说明】向中年级同学转赠图书这一情境的创设紧密贴合六年级毕业班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和教材中的习作情境巧妙结合在一起,不显得过于突兀,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编写阅读备忘录这一活动的设计体现生活与语文实践相结合的特点,是对整体教学设计理念的落实。在任务驱动下,学生从读教材到读原著,从课内读到课外读,带着问题开展思考式、任务式阅读,所填写的学习单将会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记录阅读与思考的痕迹,为最后的任务达成做好准备。附表1:预习单第一关:关于单元单元主题一单元学习目标习作内容C第二关:关于字词课题,我发现的形近字、同音字.我新学会的词语+(写下词义)一鲁滨逊漂流记(节选)/d骑
13、鹅旅行记,(节选)一PP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一附表2:课文学习单题目/作者及国籍一作品类型节选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一节选中出现的其他人物情节”小标题*鲁滨逊漂流记V(节选)口号尼尔笛福.【英:S】3冒险小说鲁滨逊:以冷券、理性的态度来面对现实。d无dP骑鹅旅行记d(节选)g*dPP被麻雀嘲笑.被鸡群追骂.4-/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dPP4-4-附表3:读书记录单读书记录单书名一作者小情节记录Q主要人物及其特点一我的阅读话题/dP模块二:情节聚焦,交流阅读方法板块一:澳学习单,发现作品的异同1 .阅读教材中的梗概及三篇作品节选,继续填写“课文学习单填写后在小姐中交流,互相补充、修改.2 .学习单
14、填写完成后,请学生从横向纵向两个角度进行观察,能发现这三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1)纵向观察表格会发现:这三本书分别是“漂流记”、”旅行记*、“历险记”,听起来好像都差不多,都有冒险的因素在里面:骑鹅旅行记是一篇名话作品,和其他两本书又不样了.(2横向观察表格会发现:像尼尔斯、汤姆索亚这两位主人公既有好品质、又有缺点,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设计说明】在模块二的学习中,要给足时间,让学生继续进行对教材中三篇课文的学习单填写.填写的过程是聚焦情节,感受人物的过程.在实际操作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课时安排进行灵活调整,可以先完成关于情节的部分,以便开展模块二的学习.无论学习单填写到什么程
15、度,都可以引导学生横向、纵向观察所康写的表格内容,整体把握这三部作品,多角度进行发现.板块二:阅读梗概,了解小说的内容1 .在单元首课中有鲁滨逊瀛源记的作品梗概,请学生默读梗概,想想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流落荒岛2 .结合对梗概阅读,推断节选的内容在小说的哪个部分?要利用梗概的内容充分表述推断的理由,3 .对没读过鲁滨逊漂流记原著的学生来说,作品梗概对你阅读这本书有什么帮助吗?也请已经读过原著的学生说说,梗概和原著之间有哪些联系?【设计说明】借助梗概能帮助学生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这一语文要素的获得需要学生先来读慵梗概内容,再关联原著发现梗概与原著之间的联系“
16、没读过原著的学生会发现,读了梗概后对小说的情节有了大致的把握,了解了小说中的重点情节,了解了人物命运,就像刷透一样,让读者有准备,有期待地进入原著阅读.读过原著的学生会发现,梗概的情节结构和原著的情节结构一致,人物性格一致,作品情礴一致的,但是在细节上有删减,语言上更平实.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他们会感受到梗概对阅读名著的帮助作用,会慢慢理出梗概的特点,甚至是写梗概的方法,习作指导便如“草蛇灰线”一般贯穿拓个单元的学习当中.板块三:批注标画,欣赏生动的情节1.这三部作品都非常有意思,学生在读书时在书上写下了批注.卜面节选的情节带来怎样的阅读礴受?鲁滨逊的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把想到的批注在横线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26 赵君 统编 教材 下第 单元 整体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94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