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间路基施工组织设计.doc
《区间路基施工组织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间路基施工组织设计.doc(6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目 录一 编制依据和编制范围1.编制依据1.2.编制原则33.编制范围1.4.采用的主要技术规范、标准3二 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2.1.工程概况41.1.工程范围1.2技术标准1.3.自然地理特征2.1.4.工程建设条件62.主要工程数量表三 施工总体方案1.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队伍的分布1.1.施工管理组织机构1.2.施工任务划分2.主要临时工程规划及总平面布置2.1.生产、生活房屋2.2.施工便道3.施工用电4.施工用水3.5.施工测试95.1.实验室建立3.5.2.测试项目95.3.测试仪器3.5.4.保证措施3.5.5.施工测量3.5.6.路基工程沉降观测6.施工程序7.施工方案7.1
2、.路基施工组织及总体顺序3.7.2.路基填筑调配方案7.3.主要的施工方案、方法8.主要施工机械四 施工方法、关键技术、工艺要点、工艺要求4.1.土质路堑开挖施工方法142.路基土方开挖施工工艺3.路堑施工注意事项4.基床底层及以下路基施工4.1.清基及地表处理4.4.2.试验段填筑4.5.基床表层填料施工4.7.过渡段施工4.7.1.过渡段填料要求7.2.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7.3.施工方法及工艺7.3.检测标准4.8.路基排水工程施工9.路基边坡防护工程施工4.10.1.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10.2.质量控制及检验五 质量保证措施和措施1.质量目标5.3.质量保证措施373.1.组织保证措施3
3、.2.思想保证措施3.3.制度保证措施5.3.4.施工保证措施5.3.5.经济保证措施六 安全保证措施1.安全目标2.安全保证措施2.1.组织保证措施2.2.制度保证措施2.3.施工保证措施七 工期保证措施1.工期目标7.2.工期保证措施492.1.组织保证措施2.2.制度保证措施2.3.技术保证措施2.4.劳力、材料、机械保证措施7.2.5.特殊时段工期保证措施八 冬季、雨季施工措施1.路基冬季施工保证措施8.2.路基雨季施工保证措施九 环保、水保措施1.施工环保、水保目标9.2.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2.1.组织保证措施2.2.制度保证措施2.3.综合措施2.4.施工环境保护具体措施一 编
4、制依据和编制范围1.1.编制依据 国家、铁道部和地方政府(省、直辖市)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条例、规定。 铁道部批准的设计文件和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招标文件及承发包合同。 铁道部现行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技术标准,设计规范(暂行),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和有关规定。 现行铁路施工、材料、机具设备等定额。 现场调查的相关资料。 其它相关依据。1.2.编制原则 确保结构安全,主体工程质量“零缺陷”的原则。 确保主要承重结构满足100年的使用寿命的原则。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满足高速铁路高标准的质量要求,并满足高速、重载列车开行的高安全性和舒适度的要求。 确保施工机械配备先进性的原则,组织机械化、专业化
5、施工。 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质量百年大计的安全施工原则。 贯彻执行ISO9000(2000版)质量保证体系、OH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保护自然生态及施工环境。1.3.编制范围新建成兰高速铁路土建工程二十五局管段第三分部路基工程D2K253+668.89D2K253+710段、D1K256+900D1K256+918.44段。1.4.采用的主要技术规范、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建设强制性标准。 铁道部现行的设计、施工、验收规范、规则、标准及相关行业的现行标准、规范。 客运专线路基验收规范、路基施工技术指南、铁路路基施工技术细则等。采用的主要技术规
6、范、标准见表1.4-1。表1.4-1 施工技术文件、标准及规范表序号标准名称文件编号或标准号1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2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48号3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044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2-20085客货共线铁路工程竣工验收动态检测指导意见铁建设2008133号6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7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20098铁路路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220099区间路基设计图成兰施路-标-12-110路基工程设计专用
7、图成兰施路专二 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2.1.工程概况2.1.1.工程范围本段区间路基第一段位于川主寺站4号岷江双线中桥和红桥关隧道之间,起止里程D2K253+668.89D2K253+710,长41.11m。第二段位于红桥关隧道和东北沟1号双线大桥之间,起止里程D1K256+900D1K256+918.44,长18.44m。青藏高原的边缘,属低中切割的中高山地形,地势基本为左高右低。沿线附近第四系覆盖层较厚,坡体植被发育,地表多辟为牧地或水田,零星分布有村庄,地形横坡较陡,交通方便。本段区间路基为挖方,路堑中心最大挖深10.4m,路堑中心最小挖深0.34m。其中DK253+668.89DK2
8、53+710段,基床表层及底层采用级配碎石掺3%水泥填筑,换填深度2.5m;DK256+900+918.44段,基床表层及底层采用C20混凝土浇筑,换填深度2.5m。2.1.2技术标准铁路等级:国铁I级;正线数目:双线;设计速度:200km/h最小曲线半径:3500m,困难地段2800m;最大设计坡度:6,加力坡18;到发线有效长度:850m(双机880m);牵引种类:电力;列车类型:动车组;列车运行控制方式:自动控制;行车指挥方式:综合调度。2.1.3.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地貌线路位于青藏高原的边缘,属低中切割的中高山地形,地势基本为左高右低。沿线附近第四系覆盖层较厚,坡体植被发育,地表
9、多辟为牧地或水田,零星分布有村庄,地形横坡较陡。(2)气候条件本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地形高差大,区域跨度大,气候由四川盆地湿热气候带的温暖湿润向温暖带、温带、寒温带、高山寒冷带气候的川西高原季风气候区过度。年平均气温616.3,极端最高气温一般在31.336.7,极端最低气温一般在-5.3-21.1。年平均降雨量484.11215.1mm。(3)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地层岩性:主要以粉质黏土、卵石土、碎石土为主,局部段落夹砂岩、板岩、炭质板岩。本段区间路基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无侵蚀性。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土层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为主,水量丰富,在环境作用类别为化学侵蚀环境及氯盐环境时,地下水中的C0
10、2对混凝土结构侵蚀等级为H1。(4)沿线地震动参数根据2011年8月中国地震局对成兰铁路地震安全报告的审查和批复,结合现场调查及工点情况确定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地震基本烈度)为0.20g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s。2.1.4.工程建设条件(1)交通运输条件本段线路所经地区可供使用的主要公路有:213国道 (2)沿线水、电、燃料等可利用的情况本工程沿线河网密布,地表及地下水源丰富,施工用水经化验合格后就近取水或打井取水。沿线燃料供应比较充足,施工机械使用的燃料可就近购买。2.2.主要工程数量表工程项目单位数量土石方及基床本体挖方方16650级配碎石方1809C20砼方802边坡防护桩板
11、墙C40砼方1926.3人字型骨架C35砼方282.5排水工程盲沟及检查井C35砼方33.5天沟及侧沟C35砼方82路基附属工程挡渣墙M7.5浆砌片石方600电缆槽m119.1三 施工总体方案3.1.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队伍的分布3.1.1.施工管理组织机构根据本路基单位工程的特点及工程分布情况,该路基工程由“成兰高速铁路中铁二十五局集团项目部第三分部项目部”组织施工队伍具体实施,项目部的组织机构图如下:3.1.2.施工任务划分根据项目部的统一布署安排,考虑整体工期进度的要求,现安排1个路基工程施工队承担本路基单位工程的施工任务。劳动力使用计划表 60 4530150 13年6月 7月 8月 9
12、月 10月 11月 12月 劳动力 3.2.主要临时工程规划及总平面布置施工场地按“方便施工、便于管理、驻地共建、少占地、环保、经济”的原则进行布置,在满足施工的条件下,做到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达标。3.2.1.生产、生活房屋生活办公房屋统一采用民房或彩钢板房,生产房屋采用砖混、砖瓦结构。生活区统一规划、集中布置,营区周围设围护,围护采用砖砌围墙,涂以明显色彩及标志。各作业队租用当地民房或新建彩钢板房作为办公生活驻地。项目部及各作业队驻地详见平面布置图。3.2.2.施工便道1)施工便道贯通便道沿红线内分段贯通,路基段便道设置在线路右侧,路基面设计宽度6.0m,本标段贯通便道长度约为2.5公里。便
13、道结构为:原地面排水平整后进行地面掺灰处理+碎石土填筑40cm+10cm厚泥结碎石路面。3.3.施工用电施工用电采用由附近高压线引入,并备用发电机以备应急供电,本区段共架设电力干线路约5.6km。3.4.施工用水本区段桥梁部分施工用水经检验合格后就近取用,各施工作业点铺设供水管路,生活用水引取自来水。生活用水采用打井取水,并在高处设置蓄水池,主要作业点铺设施工用水管路。3.5.施工测试3.5.1.实验室建立加强试验室建设是落实质量控制数据化和严格质量过程控制的重要措施,是建立健全铁路客运专线质量控制体系的关键。二十五局施工区段内设置中心实验室一座,我三分部设一实验站与中心实验室共同设置。根据成
14、兰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的特点,配足配强人员和设备,满足工程建设要求。主任及技术负责人为高级工程师,具备铁路试验检测资质;质量负责人工作5年以上,工程师,具备铁路试验检测资质。工作人员均且持证上岗。3.5.2.测试项目砂浆配合比、改良土配合比、土工击实、土压缩模量、化学分析、水泥、土工现场检测(压实度、K30、EVd、EV2)、石灰剂量滴定、水泥剂量滴定等。3.5.3.测试仪器序号仪器名称型号数量产地用途上场时间1K30检测仪TZC-Q1北京路基检测2013.012动态变形模量(Evd)测试仪ZFJ021德国路基检测2013.013静态变形模量(EV2)测试仪ZFJ051德国路基检测2013.0
15、14标准贯入阻力仪N63.51南京路基检测2013.015静力触探VLOTEK1南京路基检测2013.016动力触探N101南京路基检测2013.017土壤分析筛2001浙江路基检测2013.018灌砂筒2无锡路基检测2013.019平整度仪75-I1北京路基检测2013.0110电热干燥箱HWX-L1河北路基检测2013.0111相对密度仪WJ-31南江路基检测2013.0112液塑限联合测定仪GY1南京路基检测2013.0113电动击实仪DJ-Q1南京路基检测2013.0114灌砂法密度测定仪GRT-L2南京路基检测2013.013.5.4.保证措施试验室配备试验检测专用汽车,加强监督检查
16、力度。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统一制作镜框,标准化管理,各种规章制度上墙,镜框制作要求美观、大方。试验室设专人分管试验检测资料,统一使用铁路工程试验信息管理软件管理试验检测资料。专门采购试验资料柜,资料柜应采用玻璃门,资料分类合理、排放整齐。本着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试验仪器设备全部新购,精度满足规范要求,确保试验数据准确有效。试验室位置交通便利、有停车场地、停车场及道路全部硬化,空地进行绿化,环境优美。3.5.5.施工测量测量资料必须经换手复核无误,再报监理工程师审查认可,方可用于施工,并对中线桩、水准点建立定期复测检查制度,测量与施工建立联系制度,对监控测量的数据及时反馈到施工方案中,并根据
17、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施工方法,确保施工质量。路堑测量首先进行断面复核,确定其准确的高程,断面面积,计算准确的坐标,定出边桩位置,使用机械开挖在距边桩50cm的位置进行开挖,以免对造成边坡超挖,待机械施工完毕,再进行人工修整边坡。施工严格控制边坡坡度及地面高程。3.5.6.路基工程沉降观测 1、施工观测的主要项目措施(1) 监测断面的设置原则每个大、中桥台尾过渡段设置2个观测断面,其中桥台及过渡段中部各设置1处;每个观测断面在线路中心设一个观测沉降板,在两侧距相应侧线路中心3.2m处各设一个观测桩,在两侧路堤坡脚外12m及1012m处各设一个位移观测边桩,各观测桩及沉降板位于同一个断面上。(2) 观
18、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边桩采用C15钢筋混凝土预制,断面采用15cm15cm正方形,长度不小于1.5m,并在桩顶预埋半圆形不锈钢耐磨测头。边桩埋置深度在地表以下不小于1.4m,桩顶露出地面不大于0.1m。埋置方法采用洛阳铲打入设计深度,将预制边桩放入孔内,桩周以C15混凝土浇筑固定,确保边桩埋置稳定。沉降板由钢板或C15钢筋混凝土预制底板、测杆和保护套管组成,钢底板尺寸为50501cm,钢筋混凝土底板尺寸为50505cm,测杆采用40mm镀锌铁管,与底板固定在垂直位置上。保护套采用49mmPVC套管,随着填土的增高,测杆和套管亦相应加高,每节长不超过50cm。接高后测杆顶面应略高于套管上口,测杆
19、顶用顶帽封住管口,避免填料落入管内而影响测杆下沉自由度,顶帽高出碾压面高度不大于50cm。沉降板埋设位置处可垫10cm砂垫层找平,埋设时确保底板的水平与垂直度,确保测杆与地面垂直。沉降观测桩桩体选择20mm钢筋,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丝,底部焊接弯钩,待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完成后,通过测量埋置在设计位置,埋置深度不小于0.3m,桩周0.15m用C20混凝土浇筑固定。2、沉降观测要求为达到路基沉降观测的目的,建立沉降与时间的关系,了解产生沉降的部位,沉降观测应考虑如下要求。(1) 用于观测位移及沉降的沉降板和观测桩,在观测期间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 (2)边桩及沉降板在施工期间一般每填筑一层,应
20、进行一次观测,如果两次填筑间隔较长时,每3天至少观测一次。路堤经过分层填筑达到设计高程后,在前三个月内,每7天观测一次;三个月后15天观测一次;半年后1个月观测一次。(3)路堤中心线地面沉降率每昼夜不大于1.0cm,坡脚水平位移速率每昼夜不大于0.5cm,如果超出此限应立即停止填筑,填筑数率应以水平位移控制为主。(4)沉降观测要求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一直观测到铺轨前,根据“填土高时间沉降量”曲线图进行图线拟合预测工后沉降,当满足设计要求时方可铺轨。(5)观测结果应纳入竣工文件。3.6.施工程序征地拆迁场地清理测量放线现场核对开工报告工程实施施工自检报检签证试验
21、检测质量评定工程验收土地复耕工程保修3.7.施工方案3.7.1.路基施工组织及总体顺序本段路基安排1个路基综合施工队,上场劳力40人,先施工D2K253+668.89+710段,然后施工D1K256+900+918.44段。本段区间路基施工顺序表示如下:施工准备清表和路堑开挖路堤挡土墙及边坡防护施工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施工路基相关工程(声屏障、接触网基础、电缆槽等)整理验收。3.7.2.路基填筑调配方案本段区间路基为桥隧间短路基,基床表层及底层填筑级配碎石、而后一段区间路基浇筑C20混凝土。级配碎石、混凝土都由拌合站集中拌制,再运输至工地。3.7.3.主要的施工方案、方法路基工程为实现工后沉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区间 路基 施工组织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96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