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x
《《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目的意义先规划,后设计,再实施,即先咨询、后建设,始终是建设发展的基本逻辑。智慧城市建设必然有咨询阶段、建设阶段、运行阶段,咨询阶段和建设阶段需要总体规划、顶层设计,也需要专项规划、专项设计,规划和设计均需要相应的标准规范。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已有国家标准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指南GB/T36333-2018,在其引言中明确表明其上(它的上位)是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但智慧城市总体规划(包括专项规划)一直没有标准,既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只有中国勘察设计协会2022年11月发布的团体标准智慧城市专项规划标准。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国家新型
2、城镇化规划(2014-2020),同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建部等八部委发布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十多年来,全国各地智慧城市的建设内容五花八门,虽然各有特色,但与国家的目标和要求是有差异、有距离的。这同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标准的缺失有直接关系。因此,制定智慧城市规划标准非常必要、势在必行!首次推出的政府性地方标准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标准,必将对江苏省乃至全国智慧城市建设产生很好的规范和指导作用,并有可能上升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智慧城市的标准体系中也迫切需要规划标准。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化必将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有序、规范、高质量发展,从而有助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有利于城市治理现代化,让城市
3、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二、任务来源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文件苏市监标202引173号关于下达2023年度江苏省地方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其中第295项为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标准。三、编制过程1 .编制大纲。2023年8月成立编制组。主编2024年3月上旬完成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标准编制大纲(第一版)。2 .征求意见稿。2024年3月中旬完成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3 .征求意见。2024年3月中旬起征求江苏省通信管理局、省内主要通信运营商、社会团体和教育、科研机构等方面意见,并在省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开征求意见期限不少于30日。4 .送审稿。编制组根据各方面
4、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形成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标准送审稿、编制说明、征求意见汇总处理表,计划在2024年4月30日前完成,报送技术归口单位一一江苏省邮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5 .送审稿材料审查。江苏省邮电标委会进行材料审查,认为材料齐全符合要求的,10日内将送审材料及技术审查会议方案建议报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6 .送审稿技术审查。江苏省市场监管局组织对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标准送审稿进行技术审查。7 .报批稿。送审稿通过技术审查后,起草单位按照送审稿技术审查会意见进行修改并形成报批稿材料,15日内报省邮电标委会核查,核查同意后报省通信管理局和省市场监管局审核。8 .公示发布。省市场监管局将经审核通过后的标准报
5、批稿及编制说明,在其门户网站向社会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30日。公示无异议或经核查异议不成立的,由省市场监管局在15日之内予以批准、编号发布,并向社会公布。四、主要内容标准共分为12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缩略语;4、基本规定;5、规划管理;6、信息通信;7、基础设施;8、公共服务;9、产业发展;10、社会治理;11、生活环境;12、网络安全。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应包括八个方面,分别为:规划管理、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生活环境、网络安全。目标:实现规划管理信息化、信息通信网络宽带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
6、化、社会治理精细化、生活环境宜居化、网络安全长效化。(一)前引部分1.封面2 .扉页3 .发布公文4 .前言5 .目次(二)正文部分第1章、范围。说明编制本标准的目的、定位、适用范围、主要内容等。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第3章、术语和缩略语。第4章、基本规定。说明了智慧城市的主要内容、主要目标、共性要求等,信息通信网络宽带化、网络安全长效化的作用,规划编制前应开展的工作,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的设置,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同城市信息模型CIM的关系,智慧城市规划的期限,实施智慧城市规划应采取的保障措施等。第5章规划管理方面:发展数字化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建立城市统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一级平
7、台)和建(构)筑物数据库,构建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一级平台),推动平台建设和功能拓展,统筹推进国土空间、道路交通、城市管网、园林绿化、环境保护以及其他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管理的数字化和精准化。实现规划管理信息化。第6章信息通信方面:应建成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推进光纤到户和“光进铜退”,实现光纤网络基本覆盖城市家庭,城市宽带接入能力达到50Mbps,50%家庭达到200Mbps,发达城市部分家庭达到IGbpso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实现城市5G网络全覆盖。第7章基础设施方面:交通、电力、燃气、水务、管网、综合管廊、智慧灯杆、供热制冷、物流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智能化
8、水平大幅提升,运行管理实现精准化、协同化、一体化。实现基础设施智能化。第8章公共服务方面:建立跨部门业务协同、共建共享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快部门间信息共享,创新发展城市教育、就业、社保、养老、医疗、文化、旅游、体育等服务模式,提高公共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效率和质量,为公民提供公平、及时的服务。应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广应用电子证照、电子合同、电子签章、电子发票、电子档案,健全政务服务“好差评”评价体系。应做到“服务便民利民、办事依法依规、信息公开透明、数据开放共享”四项基本要求,满足智慧政务的发展要求。实现公共服务便捷化。第9章产业发展方面:加快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推动
9、传统行业的跨越式发展和智慧化提升,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大力培育发展工业互联网,通过智慧平台和载体的建设支撑产业发展,推进制造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发展智慧园区。建设智慧港口。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推动电子商务和物流信息化集成发展。创新并培育新型业态。实现产业发展现代化。第10章社会治理方面:在市场监管、环境监管、信用服务、应急保障、治安防控、公共安全等社会治理领域,应深化信息应用,建立完善相关信息服务体系,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应通过全面准确的信息资源、综合应用多种制度及技术工具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能力。应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完善多元化民意表达渠道,形成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
10、估体系,规范基层政务平台建设等,促进社会力量参与治理,实现社会治理精细化。第11章生活环境方面:居民生活数字化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建成水、大气、噪声、土壤和自然植被环境智能监测体系和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在线防控体系,促进城市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实现生活环境宜居化。第12章网络安全方面:智慧城市网络安全规划应与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等规划统筹考虑、同步进行,通过智慧城市网络安全规划及其指引下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的建设、运营管理等,应实现具体目标。通过构建智慧城市“打防管控”一体化的网络安全综合防御体系,提升城市应对大规模网络攻击能力,有效保护城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大数据安全,实现网络安全长效化。五
11、、技术指标确定的依据1.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2.2014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建部和交通运输部等八部委发布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3.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4. 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和GB/T1.2-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以ISO/IEC标准化文件为基础的标准化文件起草规则。5. 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标准征求意见稿 智慧 城市 总体规划 标准 征求意见 编制 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99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