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临床诊疗实践规范》.docx
《《耳鸣临床诊疗实践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耳鸣临床诊疗实践规范》.docx(2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csxxxxxCCSXXXT/CADHOH团体标准T/CADHOHXXXX-XXXX耳鸣临床诊疗实践规范SpecificationforclinicaIdiagnosisandtreatmentoftinnitus(征求意见稿)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中国聋人协会发布耳鸣临床诊疗实践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耳鸣临床诊疗实践规范,具体包括临床诊疗实践的条件、流程、内容和要求、随访和疗效评估。本文件适用于参与耳鸣诊疗过程的各类医疗服务者,包括参与耳鸣临床诊疗的临床医生、听力师、心理健康专家等。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2、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6296.1声学测听方法第1部分:纯音气导和骨导测听法TCDHOH0001-2021佩戴人工耳蜗和助听器的双模式验配服务规范3 术语和定义3. 1客观性耳鸣obJectivetinnitus有真正的物理性声波振动存在,可被他人察觉或用仪器记录的耳鸣。3.2主观性耳鸣subjectivetinnitus没有客观声源、无意义声音感受的耳鸣,包括原发性主观性耳鸣(3.3)和继发性主观性耳鸣(3.4)。3.3原发性主观性耳鸣primarysubjectivetinnitus伴
3、或不伴感音神经性聋、不能找到明确原因的耳鸣。3.4继发性主观性耳鸣secondarysubjectivetinnitus除感神经性聋之外,有较为明确潜在病因的耳鸣,且病因治疗后,耳鸣常减轻或消失。3.5代偿性耳鸣compensatedtinnitus患者能感到耳鸣声,但是能够很好耐受,没有出现继发症状(恐惧、睡眠障碍、抑郁等)或只有轻微干扰,没有明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耳鸣。3.6失代偿性耳鸣decompensatedtinnitus对生活影响很大并引起继发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或健康功能状态的耳鸣。3.7搏动性耳鸣pulsatingtinnitus节律以与脉搏、心跳节律同步为主要表现的耳鸣。
4、3.8听力障碍hearingimpairment听觉系统中的传音、感音以及对声音综合分析的各级神经中枢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致听力减退。3.9气导airconduction声音在空气中经过外耳和中耳传到内耳的过程。来源:GB/T16296.1,3.13.10骨导boneconduction主要由颅骨的机械振动将声音传递到内耳的过程。来源:GB/T16296.1,3.43.11音调pitch人耳感受到的声音频率的高低。3.12响度Ioudness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强弱。3.13纯音听阈测试puretoneaudiometry通过测定受试耳对一定范围内不同频率纯音的反应阈值,以了解听力损失程度和性
5、质的方法。3.14声导抗测试acousticimmittancemeasurement客观测试中耳传音系统和脑干听觉通路功能的方法,包括鼓室图测试和声反射测试。3.15耳声发射OtoacousticemissionT/CADHOHXXXX-XXXX由麦克风在外耳道内记录到的起源于耳蜗,经中耳传播至外耳道的声音信号,反应耳蜗外毛细胞的功能状态。3.16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是一种由声刺激诱发,起源于内耳、听神经、听觉脑干,在头皮表面记录到的神经电活动,属于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3.17最小掩蔽级minimalmaskinglevel刚好使患者耳鸣声消失的最
6、小刺激声.3.18残余抑制试验residualinhibition通过外部给予适合频率、强度和时间的掩蔽声刺激,观察掩蔽声停止后耳鸣响度变化情况的方法。3.19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通过改变思维、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3.20声治疗soundtherapy通过外界给予声音刺激来降低听觉、边缘、自主神经系统之间的异常功能连接,从而达到适应、缓解耳鸣带来的困扰。3.21耳鸣掩蔽疗法tinnitusmaskingtherapy通过用白噪声为主的声音对耳鸣声进行完全或部分掩蔽,从而减轻耳鸣症状,帮助患者适应耳
7、鸣。3.22耳鸣习服疗法tinnitusretrainingtherapy通过改变耳鸣有关的中枢神经网络的可塑性,降低机体对耳鸣的异常反应,从而达到机体对耳鸣的习服。3.23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transcraniaImagneticstimulation通过紧贴在头皮上的线圈对特定脑区发送电磁脉冲,对单个部位进行重复且有规律的刺激,从而引起覆盖区域大脑皮层的兴奋或抑制活动。4诊疗实践条件4.1诊疗实践场地、设施、设备T/CADHOHXXXX-XXXX1.1.1.1 用于接诊、耳科一般检查、耳镜检查、病历书写的咨询室面积应不少于8m2。1.1.1.2 设施、设备配置宜包括:一一接
8、诊设备:耳镜、阅片灯;一一耳鸣咨询:耳部解剖图示。2 .1.2测听室4 .1.2.1面积应不小于8m2。4.1.2.2本底噪声应符合GB/T16296.1和GB/T16296.2的规定。4.1.2.3测听室内设施、设备应包括:一一诊断型听力计(可进行气导、骨导听阈测试,耳鸣频率、强度的匹配测试);一声导抗测试仪(可进行鼓室图、声反射测试);一一声级计。4.1.3耳鸣评估室4.1.3.1本底噪声应符合GB/T16296.1和GB/T16296.2的规定。4.1.3.2评估室内设施、设备应包括:一耳鸣诊疗设备(可进行耳鸣频率强度匹配的精细化测试、最小掩蔽级测试以及残余抑制试验);一一耳鸣评估问卷。
9、4.2人员要求4.2.1尊重患者,对患者的隐私保守秘密。4.2.2尊重患者的实际需求,以为患者达到最好的解决方案为目的。4.2.3必要转诊应在患者的同意下进行,为患者提供必要的相关文件。1 .2.4了解听力障碍、听觉系统功能、声学和心理声学等方面的知识,以正确认识耳鸣临床诊疗的原理和流程。4 .2.5诊疗过程中应使用礼貌用语,掌握良好的沟通和咨询技巧。5 实践流程5.1 耳鸣的临床诊疗流程耳鸣的临床诊疗流程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耳鸣评估、耳鸣治疗、随访与效果评估五大环节。在接诊患者后,首先进行病史询问,若在询问过程中发现患者有较高自杀风险的、突然出现的明显的神经系统疾病的、短期内突发听力下降
10、的,应立即转诊处理。在病史询问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体格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一般全身检查和耳鼻喉专科检查,初步判断患者的耳鸣是主观性耳鸣还是客观性耳鸣、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以及引起耳鸣的可能病因。耳鸣评估的内容包括听力学评估、耳鸣心理声学测试、问卷评估以及对症检查。客观性耳鸣多由血流紊乱、肌肉阵挛、咽鼓管开闭等因素引起,在经过听力学评估和影像学检查后一般可做出明确的病因诊断。主观性耳鸣患者的常规评估项目包括听力学评估、耳鸣心理声学测试和耳鸣问卷评估,若怀疑为继发性主观性耳鸣,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影像学检查、耳声发射、听性脑干反应、前庭功能检查等对症检查,进一步明确潜在的耳鸣病因。耳鸣治疗的方式包
11、括病因治疗和分期治疗,结合病史、体格检查、耳鸣评估结果对耳鸣类型、病因、严重程度做出诊断后,对于病因明确的耳鸣首先采取病因治疗,对于病因不明的可结合耳鸣的病程、影响程度、患者主诉等因素进行分期治疗。急性期耳鸣可尝试采取突发性聋治疗方案,如激素、改善微循T/CADHOHXXXX-XXXX环、营养神经药物等。亚急性期耳鸣,对于可能加重耳鸣的疾病应积极干预,如对伴有听力下降的患者应尽早配戴助听器,并积极对患者进行耳鸣教育与咨询、耳鸣习服疗法、心理治疗等。慢性耳鸣主要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案,主要包括对耳鸣患者的教育与咨询、认知行为疗法、声治疗等,需根据患者对耳鸣的耐受程度优先判断是代偿性耳鸣还是失代偿性耳
12、鸣,从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代偿性耳鸣患者通常采取耳鸣教育与咨询的方式,失代偿性耳鸣患者除了耳鸣教育与咨询外,还可采取认知行为疗法、声治疗等。对于耳鸣伴有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症状的,可在专科医生指导下酌情使用药物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针灸等不作为慢性耳鸣的常规治疗推荐,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和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采取。耳鸣治疗后应进行随访和效果评估,对于急性和亚急性耳鸣患者,应在治疗两周后进行治疗效果评估,慢性耳鸣患者则应在治疗的第1、3、6、12个月进行随访评估。根据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初步判断患者的耳鸣是主观性耳鸣还是客观性耳鸣,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以及是否有引起耳鸣的潜在病因病史询问:包括耳鸣
13、病史, 听力障碍家族 史 噪声接触史 药 物治疗史等有以下情况时,立即转诊:1.耳鸣岳者有较高自杀风险2.突然出现的明显的神经系统疾病3短期内突发的听力下降选择合适的检查项目,进一步明确耳鸣的病因客观性耳鸣的评估主观性耳鸣的评估听力学评估: 包括纯音听阈测 试、声导抗测试影像学检查必做项:听力学评估 耳鸣心理声学测试 耳呜问卷评估对症检查:包括影像学 评估、耳声发射、听性 脑干反应涌听, 前庭功 能检查、实险室检查结合病史、体格检查、耳鸣评估结果对耳鸣的类型、病因、严重程度进行诊断,对于病因明确的耳鸣优先采取病因治疗,病因不明的耳鸣采取分期治疗病因明确,病因治疗病因不明,分期治疗急性耳鸣(病程
14、小于 3个月):可尝试采用 突发性侵治疗方案,如 激素、改善微循环、营 养神经药物等亚急性耳呜(病程3个月6 个月):积极干预可能加直耳 鸣的疾病,并采取耳鸣教育与 咨询、耳鸣习服疔法心理治 疗等方式慢性耳鸣(病程大于6 个月):综合治疗耳鸣教育与咨询 认知行为疗法声治疗:包括 耳呜掩蔽疗法、 耳鸣习服疗法、 听力损失干预等药物治疗不建议, 可在专科医生指 导下用于治疗耳 鸣的合并症状重复经丽磁刺 激 针灸治疔 不建议,需严 格掌握禁忌症急性、亚急性耳鸣在治疗两周后进行疗效评估,慢性耳鸣在治疗的第1、3、6、12个月进行疗效评估图1耳鸣诊疗流程主现性耳时根据病因是否明确根据病因原发性主观性耳鸣
15、继发性主观性耳鸣根据病因根据病程急性耳鸣受急性耳鸣慢性耳鸣根据耳鸣的耐受代偿情况失代偿性耳呜代偿性耳鸣首先可根据耳鸣声是否能被他人听到初步判断是主观性耳鸣还是客观性耳鸣。对于客观性耳鸣,可根据病因可分为肌源性、血管源性、肿瘤性等。主观性耳鸣根据病因是否明确可进一步分为原发性主观性耳鸣和继发性主观性耳鸣,继发性主观性耳鸣的病因包括全身性疾病、外耳源性、中耳源性、内耳源性和蜗后病变。从病程来看,主观性耳鸣又可分为急性耳鸣、亚急性耳鸣和慢性耳鸣,慢性耳鸣根据患者对耳鸣的耐受代偿情况分为代偿性耳鸣和失代偿性耳鸣。就渗患者根据耳鸣声是否能被他人听到客观性耳鸣图2耳鸣类型诊断流程6 实践内容和要求6.1
16、耳鸣的接诊与病史询问6.1.1 耳鸣的转诊接诊过程中患者如果存在以下紧急情况,需要立即转诊:a)当患者存在较高的自杀风险时,需要将患者立即转诊到心理健康管理中心进行评估;b)突然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急性不受控制的前庭症状或中风等意疑似神经系统疾病,需向神经病学家、耳神经科学家等进行专科转诊;c)30天、3天内或更短的时间内突发听力下降,需转诊优先治疗患者的突发性听力损失症状;6.1.2病史询问6.1.2.1耳鸣病史a)耳鸣的病程:从什么时候开始感知到耳鸣,耳鸣从出现到就诊时,是否有变化,如何变化;b)耳鸣的侧别:是单侧耳鸣、双侧耳鸣或是颅鸣;c)耳鸣的声音特征:是单一的声音还是多种声音混合
17、,耳鸣声的音调是高还是低,响度是大还是小;d)耳鸣的时间特性:是持续性的还是间歇性的;e)耳鸣声是否与心跳或呼吸同步,对耳鸣的感知是否会随着口面运动、颈部、头部、颌部的运动而改变,耳鸣声在安静或噪声环境下是否有变化;f)是否有耳闷、耳漏、眩晕、听力下降、听觉过敏等其他耳科相关症状;g)是否有头痛头晕症状;h)是否伴有注意力障碍、睡眠障碍、烦躁、抑郁等神经精神症状。6.1.2.2听力障碍家族史家族中有无其他听力障碍者,询问听力障碍的发生时间和原因。6.1.2.3噪声接触史既往工作、生活环境中是否有接触噪声,如有应明确噪声接触的时间以及是否使用个人防护装置。6.1.2.4药物治疗史a)耳毒性药物史
18、:是否服用过氨基糖汁类、抗疟药、抗肿瘤类、利尿剂、非苗体抗炎药等耳毒性药物;b)长期药物服用史:是否长期服用抗焦虑、抗抑郁药物。6.1.2.5耳科手术史包括手术的类型、侧别和时间。6.1.2.6其他既往是否有耳周恶性肿瘤及放化疗史、中风、血管畸形、偏头痛等情况。6.2体格检查6.2.1一般全身检查了解患者的一般状况及全身性疾病情况,常见的可以引起耳鸣的全身性疾病包括贫血、甲状腺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6.2.2耳鼻喉科检查a)音叉试验: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听力损失以及可能的听力损失性质和侧别;b)耳镜检查:检查外耳道、鼓膜,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盯咛栓塞、鼓膜穿孔、中耳炎、鼓室积液或其他病理
19、现象;c)鼻咽、软腭部检查:观察咽鼓管咽口肌肉、软腭是否存在节律性运动,有助于识别肌源性客观性耳鸣;d)颈部触诊:检查甲状腺大小、有无结节和震颤,有助于识别甲状腺疾病引起的耳鸣;e)颜、颌关节功能检查:通过对面型、开口度、开口限、咀嚼肌的检查,判断关节运动功能正常度,有助于识别颍下颌关节紊乱病引起的耳鸣;f)颈部、耳周听诊:对耳部、颈部进行听诊,以了解有无血管搏动声,有助于识别血管性耳鸣;g)压颈试验:考虑血管性耳鸣时,还应进行压颈试验,通过压迫颈内静脉走行区域或向耳鸣侧转头,观察是否有耳鸣减轻或消失的情况,初步判断耳鸣是否为静脉源性。6.3耳鸣评估项目的选择6.3.1一般原则经过病史询问和体
20、格检查初步判断耳鸣患者的耳鸣类型以及可能的病因后,需要通过进一步的评估,明确耳鸣的病因以及耳鸣的严重程度。对于客观性耳鸣,除了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外,影像学检查有T/CADHOHXXXX-XXXX助于明确病因。主观性耳鸣的常规测试项目包括纯音测听、声导抗、耳鸣心理声学测试和耳鸣问卷的评估,对于部分有怀疑病因的耳鸣患者,可通过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和对症检查明确病因。6.3.2听力学评估6.3.2.1纯音听阈测试a)测试频率范围:纯音听阈测试气导听阈的测试频率范围为1258000Hz,骨导听阈的测试频率范围是2504000Hz,当相邻频率听阈差22OdB时,测试半倍频程的听力阈值。若耳鸣患者在常规频
21、率范围内听力正常,可进行扩展高频(800016000HZ)的听阈检测,进一步明确耳鸣患者的听力情况;b)测试声类型:推荐采用脉冲纯音、喈音或者持续纯音,以帮助患者区分纯音和耳鸣声。6.3.2.2声导抗测试a)鼓室导抗图测试:采用226HZ的探测音进行鼓室导抗图测试;b)声反射阈测试:测试特定耳同侧和对侧500400OHZ的声反射阈值。6.3.3耳鸣心理声学测试耳鸣心理声学测试基于纯音测听或精细化纯音测听的结果,对患者耳鸣的主观感受进行评估,包括耳鸣音调和响度匹配、耳鸣最小掩蔽级测试、耳鸣残余抑制试验。6.3.3.1耳鸣音调和响度匹配a)常规耳鸣音调和响度匹配:在无专业耳鸣评估设备的情况下,可通
22、过听力计进行测试,测试声为纯音或窄带噪声,在纯音测听的基础上,以100OHZ为起始频率,将1258000HZ频率范围内倍频程或半倍频程的声音频率依次给患者听,给声强度为阈上IOdB,给声时间为23秒,要求患者选择最接近自己耳鸣音调的频率点,以确定耳鸣音调。在耳鸣频率的听阈处,以15dB(听力计中可选择的最小步进)为一挡,逐步增加测试音的强度,直到找到与患者耳鸣声响度一致的给声强度,以确定耳鸣的响度;b)精细化耳鸣音调和响度匹配:精细化耳鸣评估需在专业的耳鸣评估设备中进行,选择常规耳鸣音调匹配得到的耳鸣声频率作为耳鸣的中心频率。在中心频率规定的测试范围内行不同倍频程(如1/3、1/6、1/12、
23、1/24等)下的精细化纯音测听。根据精细化纯音测听结果,给予患者中心频率附近的3个测试音,让患者选择与耳鸣声频率最接近的刺激声,再以该测试音为中心,给予患者中心频率附近的3个测试音,让患者选择与耳鸣声频率最接近的刺激声,继续缩窄频率范围,直至患者重复确定某一测试音,确定耳鸣频率。在耳鸣频率的听阈处,以IdB或2dB(耳鸣评估设备中可选择的最小步进)为间隔逐渐增加测试音的强度,直到找到与患者耳鸣声响度一致的给声强度,以确定耳鸣的响度。6.3.3.2耳鸣最小掩蔽级和残余抑制试验a)最小掩蔽级测试:根据耳鸣音调和响度的匹配结果,在耳鸣频率的阈值处以15dB(听力计中可选择的最小步进)为步长,逐渐增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耳鸣临床诊疗实践规范 耳鸣 临床 诊疗 实践 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99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