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第四段微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荷塘月色》第四段微课教学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荷塘月色第四段微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探讨作者描写景物的高超技巧。2 .品味精练准确、清新隽永、优美动人的语言。二、教学重点1.探讨作者描写景物的高超技巧。3 .结合语境揣摩词语、语句的含义,体味作品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表达效果。三、教学难点作者如何使用比喻、通感把荷花、荷香的特点描写出来的。四、教学方法讲授法、点拨法、朗读法、涵咏法。五、教学对象高一7班学生。六、教学过程(一)导入“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鲜艳明亮的荷花代表着祥瑞之兆,荷花更以亭亭玉立的形象立于水中,展现出高洁和雅致的状态。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雅客为之倾醉,朱自清先生也是在这一片月下荷塘
2、中寻得了暂时的宁静。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荷塘月色,主要学习和探讨本文的语言特色。(二)显示“教学目标”(如前)(三)探讨第四段1.(I)探究第四段,让学生先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整体感知。思考:在这段文字依次写了哪些景物?用了哪些修辞?突出了景物怎样的美感特征?(2)具体赏析下列词句使用了哪种手法,并让学生分析其作用。探究L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赏析】运用了叠词,具有韵律之美,可以深化荷叶形态的美感。探究2: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这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出荷叶怎样的神态特点?【赏析】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把荷叶比作舞女的裙子,写出了荷叶的动态美,“亭亭”突
3、出荷叶出水很高,写出了荷叶高而舒展的风姿。探究3: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出荷花怎样的神态特点?【赏析】用了拟人手法。“袅娜”“羞涩”两句,将荷花拟作人,具有人的情态,把荷花婀娜多姿、含苞欲放的特点描绘了出来。用了比喻、排比(博喻)手法。“如”字三句绘出了淡月辉映下荷花的晶莹剔透,绿叶衬托下的荷花忽明忽暗以及荷花纤尘不染的美质。探究4:微风过去,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出荷香怎样的特点?【赏析】句子用了通感的手法。
4、“清香”本来是属于嗅觉,作者将它转化成听觉上的“渺茫的歌声”,似有似无、时断时续、捉摸不定。什么是通感手法?通感是一种特殊的修辞。通感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通过比喻或形容词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通感就是移觉。(3)小结第四段作者在颇不宁静之时,到月下荷塘寻静,月光下的荷塘到底有哪些景物让作者躁动的心平静下来?作者是如何对这些景物进行描写的?具有什么样的作用?明确(第4自然段):主要描写了荷叶、荷花、花香、水波。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多种修辞手法。“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这句话运用比喻手法,将叶子比喻成亭亭的舞女的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荷叶舒展、轻盈、修长的形体
5、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荷叶的喜爱之情。通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运用了通感、比喻的手法写荷香,用听觉描写嗅觉,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荷香在微风的吹拂下,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缥缈,捉摸不定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善用叠词。“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层层的叶子中间”。这些句子运用叠字的手法来描写叶子。“田田”突出叶子的绵远不绝,“层层”强调叶子堆叠的情状,读起来节奏鲜明,韵律和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叶广而多的特点,且音韵整齐、和谐、舒缓,读起来朗朗上口,突出了作者此时的喜爱之情。同时有一种韵律美,渲染出雅而不俗的语言氛围。角度变化:空间由远及近、从上到下作者在描写月下荷塘的时候,采用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的顺序描写。(四)作业运用比喻、通感等手法写一段写景小短文,不少于200字。七、课后反思文章第四段是修辞手法集中的一段,语言优美,意境恬静,是作者对荷塘月色由衷喜爱的情感抒发。讲解时应该主要以涵咏品读为重,但是这节课,似乎对语言美的赏析不够,课堂教学有些急躁,节奏较快,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不足。课堂内容过于重视技巧性内容的传授,缺少对文本语言本身的探讨。注重义理缺少情趣,对学生思维的启发不够。以后的课堂教学一定要在深入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再进行答题方法的渗透,不能急功近利的本末倒置。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99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