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劳动教育》十四五课件第一单元教案.docx
《中职《劳动教育》十四五课件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劳动教育》十四五课件第一单元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劳动教育第一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在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中的作用,体会接受劳动教育的现实意义。认识劳动的价值,培养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2 .使学生树立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实现,以及劳动创造了一切的观点。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体会劳动的艰辛,促进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等良好品格的形成。3 .引导学生艰苦奋斗,坚持劳动,让学生深刻理解“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在劳动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肯学肯干肯钻研,立足岗位成人成才,做到知行合一,找到人生的幸福。教学重、难点:重点:1.劳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4 .
2、劳动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难点:在劳动教育中如何促进学生技术技能和人生的提升,深入领会劳动教育的现实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李强是某中职学校学生,在听到学校要到农村开展一次集体劳动时,就和同学们抱怨说:我到学校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将来我从事的职业是工程或者技术类的,现在的任务就是学好技术,没必要把时间浪费到劳动上。教师提问:1、你同意李强的观点吗,为什么?2、你认为参加劳动有意义和价值吗?教师明确:同学们都不同意李强的观点,这是非常正确的,同学们也认为劳动是光荣的,有用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总结一下劳动的作用。(二)讲授新知1 .了解劳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我们人类是从
3、什么进化而来?教师明确:古猿教师讲授(1)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基础,也是人类最原始的生存本能。我们人类的祖先是一种在森林中生活的古猿,最初它们和自然界其他动物一样,只具有受动物本能支配的活动能力。大约在1200多万年前,由于大地和气候条件的巨大变化,森林面积减缩,古猿不得不由树栖人类进化过程示意图逐渐改到地面生活。新的环境和生活条件使古猿逐渐适应地面的生活,它们的后肢渐渐用来专门支撑身体和行走,前肢得了到解放,慢慢地它们学会利用前肢把自然界的某些物体(例如树枝、石块等)打制成工具,这种活动即形成了最早的劳动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在劳动中需要相互交流和传递信息,这样语言产生了
4、;在长期的劳动中,它们的大脑所获得的信息日益丰富,进而促进了人脑的形成;它们逐渐在劳动中开始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从而完成了由猿到人的进化过程。所以,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指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教师提问:同学们对手机和电脑已经非常熟悉了,谁能简单说说手机和电脑的发展史吗?教师明确:手机的发展史:20世纪70年代末,第一台商用手机MotorolaDynaTAC8000X问世。这款手机采用的是模拟信号的技术,重达1.1公斤,需要用手持住电话机才能打电话。经过半个世纪的创新和发展,手机已从
5、早年在股票经纪人手中流行、砖头大小的“大哥大”,演变为如今可以揣在兜里、聚合多种功能的“口袋电脑”,并朝着全场景应用等方向迅速迭代。模拟手机数字功能手机早期智能手机现代智能手机电脑的发展史:第一代计算机是指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初期的计算机,主要由电子管组成。这些电子管体积庞大、易损坏、散热困难,所以第一代计算机的体积较大,功耗较高。第二代计算机是指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的计算机,主要由晶体管组成。晶体管比电子管小巧、可靠、节能,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性能和速度。第三代计算机是指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期的计算机,主要由集成电路组成。集成电路将多个晶体管、电容、电阻等元器件集成在一
6、个芯片上,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性能和可靠性。第四代计算机是指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期的计算机,主要采用微处理器。微处理器将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集成在一个芯片上,使得计算机体积更小,功耗更低,性能更强。第五代计算机是指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的计算机,主要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技术。VLSl技术将数百万个晶体管集成在一个芯片上,使得计算机的性能、功耗和体积都得到了大幅提升。代次起止年份所用电子元器件数据处理方式运算速度应用领域第一代19461957电/管汇编语言、代码程序儿几万次/秒国防及高科技第二代19581964晶体管而级程平设计语言几万儿卜万次/秒】二程设计、数
7、据处理第三代19651970中、小规模集成也路结构化、模块化程序设计、实时处理儿十万儿百万次/秒工业控制、数据处理第四代1970至今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由路分时、实时数据处理、计弊机网络儿仃万上亿条指令/秒匚业、生活等各方面当前计算机主要采用多核处理器、图形处理器、固态硬盘等先进技术,不断提升计算机的性能和速度。同时,计算机也逐渐向着便携、高效、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例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未来电脑将采用更加先进的无线通讯技术,提高计算机的通讯速度和稳定性。通过这两个例子,说明劳动创造了社会,劳动促进社会发展。教师讲授(2)劳动创造了社会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通过劳动过程而相互联系着。人类
8、通过劳动利用自然、适应自然,在大自然中获取食物,满足了自己基本的生存需要。人类从最初寻找避风遮雨的山洞、制作防寒保暖的衣服、加工狩猎的工具、采摘植物果实等简单的劳动中,逐渐的掌握了知识、积累了经验、具备了技能,从而提高了生产能力。随着人类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当人类的劳动能够充分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的时候,人类就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了。这个时候劳动帮助了人类积累生产资料和社会财富,人类社会也开始了它漫长的发展旅程。所以说,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到底就是劳动发展的历史。同样,现代人类社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最终都要靠劳动来实现。离开了劳动,知识就不能形成力量,人才无法成长,创造就会失去方向,进而社会无法进步
9、,国家就不能富强。“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都离不开辛勤的劳动。由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从大自然中获取食物,到人类社会文明、科技的高度发展,再到如今我们利用尖端科技轻而易举地将飞船送上太空,无时不在闪烁着人类智慧的火花,而劳动也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它的重要作用。2 .了解劳动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教师提问:同学们还记得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名句吗?教师明确: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教师讲授(1)劳动塑造品格一个人从幼稚到成熟,从失败到成功,辛苦的劳动是必经之路。人在劳动过程中获得幸福感、成就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劳动教育 十四 课件 第一 单元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00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