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专题研讨心得交流材料10篇.docx
《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专题研讨心得交流材料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专题研讨心得交流材料10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专题研讨心得交流材料10篇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专题研讨心得交流材料(一)2023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财政经济工作意义重大。这一年,国家“钱袋子”将如何花钱?哪些钱该省?省下来的钱用到何处?近日,财政部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小钱小气、大钱大方”;“可以省的钱都省下来,不该花的钱一分都不乱花,集中财力办大事”。由此可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行动,既要真心真意,还要用心用情,贵在习惯成自然。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习惯成自然,重在强化政治信念。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是党中
2、央一贯提倡的,不是你想过不想过的问题,而是必须坚定不移地过好。要充分认识到:“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这是我们党的宗旨和性质所决定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党自从成立之日起,这一初心与使命就从来不曾改变过,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永远不能丢。各级党政机关只有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上,正确认识和习惯过紧日子,才能真心过好紧日子,树立好维护好我党执政为民的政治形象,守好人民的心,扁得人民的衷心爱戴与拥护。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习惯成自然,重在落实各方责任。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既是思想倡导,更是责任担当,要做到“
3、小钱小气、大钱大方”。所谓“小钱小气”,就是要有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抠门”劲儿,坚持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花,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所谓“大钱大方”,就是要不断优化调整支出结构,确保财政资源保障好(国家)战略部署,保障好民生支出需要,支持促消费、扩投资、稳外贸,更好统筹国内国际循环,调结构、补短板、强弱项,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些都是各级党政机关应该共同努力把握和做好的。要一级为一级示范,各级党政机关都必须养成过紧日子的自觉。当然,各级财政及审计部门还需加强审核审计和制度监督,以确保财政支出的每一分钱都能
4、用在刀刃上。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习惯成自然,重在心中装着人民。党政机关多过“紧日子”,人民群众才会过上更多的“好日子”。率先垂范,党政机关习惯了过紧日子,既有利于更好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也有利于激发全社会更加注重把财力用在刀刃上。当充分意识到,我国是一个有着14亿人民的人口大国。新时代,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虽然连续多年来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虽然取得了脱贫攻坚的胜利,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不少,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情,不断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家事国事,方方面面需要花钱用钱的地方有很多,未来还会存在很多的风险挑战,各级党政机关必须从国家发展大局
5、出发,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摆在第一位。足国之道,节用裕民。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是践行我们党的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各级党政机关必须时刻牢记过紧日子,实实在在过好紧日子,确实让过紧日子习惯成自然,永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优良传统,引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信念跟党走,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实现强国富民新的伟大目标。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专题研讨心得交流材料(二)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习惯”两个字,既道出了党政机关艰苦奋斗、过紧日子的极端重要性,也强调了过紧日子并非一时之需、权宜之计,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原则和方针。新征
6、程上,广大党员、干部当提高政治站位,保持思想上的清醒,进一步强化精打细算、过紧日子的自觉和追求。“勤俭建国家,永久是真言。”过紧日子,不仅是我们党的性质宗旨要求和历史经验总结,也是继往开来、成就伟业的时代要求。从中央苏区时期“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到抗日战争时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把能节省的每一文钱都用到建设上来”,到改革开放时期“勤俭办一切事情”,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禁铺张浪费、压减“三公”经费、实行公车改革把更多真金白银用在刀刃上、紧要处,节俭始终是我们党的好作风、好传统,也是我们党一路发展壮大、攻坚克难的重要保证。如今,我
7、们的家底日益雄厚。但回顾历史、审视现实,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不管时代如何变迁、经济社会如何发展,过紧日子这根弦是不可以松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艰难困苦的岁月里,我们需要勒紧裤腰带过紧日子。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也不能纵容浪费,必须坚持以俭修身、以俭兴业,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情。今天,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还具有更深层意义。它不仅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廉洁政府建设的重要内涵。它要求党政机关深化节约型机关建设,切实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在严格支出管理的同时,
8、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统筹保障和改善民生,杜绝奢靡浪费、大手大脚等现象,真正将“好钢用在刀刃上”,把每一分钱花在关键处、花出最大效益。过紧日子既要靠党政机关讲政治讲规矩自律,还需要监督监管部门通过严格执纪执法加强他律。实践中,有的地方政府在争取中央或上级财政资金时容易“狮子大张口”,将工作业绩与支出规模简单挂钩;有的为花钱而上项目,为短期目标而盲目铺摊子、提标准;还有一些地区、部门在楼堂馆所建设上搞攀比、讲排场、比阔气,等等。这些现象与过紧日子的要求都是背道而驰的。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与审计、巡视巡察等单位的密切配合,推动纪检监察监督与审计监督、财会监督贯通协同,压紧压实主体责任,把过紧日子的要求
9、进一步落细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目的是为了老百姓过好日子。党员干部要从思想上真正“紧”起来,坚持一心为公、务实节俭,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把过紧日子作为习惯、变成常态,更好地取信于民、造福人民,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专题研讨心得交流材料(三)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值得关注的是,“过紧日子”之前加上了“习惯”二字,这意味着党政机关精打细算、厉行节约过紧日子,不是一时之需,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贯的、长期的、常态化的工作要求。过紧日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10、从土地革命时期“节省每一个铜板”“穿着草鞋干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再到新时代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勤俭节约、艰苦奇斗始终刻印在中国共产党人骨子里。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也许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总量已经突破100万亿、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已超过一万美元,国家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政府财力、社会财富日益雄厚,“过紧日子”这根弦是否可以松一松?答案是否定的。我国尽管家大业大,但攻克创新“卡脖子”问题、锻造科技领域“大国重器”需要钱,办好教育
11、、卫生健康、住房保障、社保、就业等民生实事需要钱,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需要钱,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需要钱面对诸多国计民生事项,我们“钱袋子”中的每一分钱的用途都马虎不得。现实中,一些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的思想还树得不够牢,“跑冒滴漏”现象还存在。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八项规定”深入实施,严控和压缩“三公”经费支出、坚持过“紧日子”,已经成为党政机关的常态。配多大的办公室、坐什么规格的车、出差住宿就餐标准是多少等,干部心里都有谱。但个别地方的领导干部依然把过紧日子视作临时现象,习惯用老思维渡难关,对如何勤俭节约过“紧日子”思之不多,对怎样维持大把花钱的“好日子”却想方设法。比如,有
12、的政绩观错位,搞一些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有的秉持着“有钱不花,过期作废”的错误认知,以预算内的支出没有用完为借口搞年底突击花钱,造成大量资金浪费;有的在申请预算时存在本位主义考虑,有保基数、占盘子的惯性思维;有的违规“套现”“提现”,巧立名目乱发津补贴;有的项目经费没用完,就被各级催着“花钱”,甚至还被批评通报以上做法与党中央要求背道而驰,偏离财务预算本意,违反财经纪律,造成资源浪费,还容易助长不正之风甚至滋生腐败。同时,我们也要正确认识到,“过紧日子”并非意味着少办事、不办事,而是要求在有限资金内多办事、办好事,“把每一分钱都花到刀刃上”;也不是意味着机关干部要当“苦行僧”,
13、而是要求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坚决压缩不必要不合理的行政开支,坚决杜绝浮夸奢靡、铺张浪费之风,“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俗话说:“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坚持过紧日子,从单位部门方面说,要严肃财经纪律,把牢预算管理、资产配置、政府采购等关口,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不该上的项目一个不上、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真正把宝贵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从机关干部方面讲,人人都要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严起,从节约一支笔、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做起,把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内化为一种政治自觉和政治担当。“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节用是手段,裕民是目的。归根结底,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
14、,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党政机关勒紧腰带过“紧日子”,就意味着更多“真金白银”投入到为群众服务上来,群众就会分享到更多改革发展成果。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专题研讨心得交流材料(四)绷紧政府节俭这根弦,还需持续用力,特别是要加强制度建设。要更加重视资金使用的提质提效,善于精打细算,把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集中更多财政资源、更有效率地造福于民。严格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大幅压缩论坛节庆、遏制项目申报高估冒算财政部近日印发通知,从强化预算约束角度,对中央部门和地方财政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提出明确要求,督促各地区各部门坚持过紧日子不放松。“无规矩不成方圆”,一系列制度约束的目的,在于促进党政机
15、关把过紧日子落到实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强调,各级政府要习惯过紧日子。强调“习惯”二字,表明过紧日子并非一时之需、权宜之计,而是要长期坚持的原则。让过紧日子成为习惯和自觉,思想认识是根本。一些人对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存在错误认识,认为这只是受财政收支紧平衡影响而采取的短期措施。实际上,过紧日子固然有应对财政收支矛盾的现实需要,但从根本上讲是长久之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无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水平,优良传统不能丢。通过党政机关的“节用”,更好地做到“裕民”,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也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
16、思想的必然要求。在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得到普遍践行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地方过紧日子时紧时松,有时甚至逾越红线的现象,比如,有的地方花财政资金大手大脚、铺张浪费,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等。过紧日子坚持一段时间不难,转化为习惯思维和长期行为不易。绷紧政府节俭这根弦,还需持续用力,特别是要加强制度建设。我国政府支出规模越来越大,如何保证支出规范高效、避免铺张浪费?硬化预算约束是关键。要落实预算管理制度,加强预算安排审核把关,严格执行各项经费开支标准,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无预算、不支出”,并做好预算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比如,近些年,各地各部门回应社会关切,充分公开“三公”经费预算,“三公”经费压
17、缩效果明显。同时,还要严格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特别是对违规、异常列支费用和突击花钱等行为加强惩戒问责。让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不是把所有支出都“拧紧”,而是有保有压,该省的省、该花的花。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紧”的是党政机关的运行成本、一般性支出,比如严格加强“三公”经费管理、精简不必要的节庆展会、杜绝大手大脚做派等,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腾出更多财政资源用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对于弥补养老、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民生短板,以及支持科技攻关、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领域发展,花钱则要大方、大气。此外,要更加重视资金使用的提质提效,要善于精打细算,把
18、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用在紧要处。通过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做到花钱要问效、无效要问责。其中,当家理财的方法技巧很重要。比如,一些地方建立政府公物仓管理机制,将各单位低效闲置的房屋、车辆、设备等资产,统一纳入公物仓集中管理、调配使用,有效节约财政资金,优化资源配置。“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才会穷”。过紧日子要善于“算计”,想方设法让每一分钱花出最好的效果。“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树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思想,完善制度机制,将过紧日子落实于日常,才能集中更多财政资源、更有效率地造福于民。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专题研讨心得交流材料(五)前不
19、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其实,在2021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时,就要求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当时的提法,是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2023年则是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从坚持到习惯,这一词之差,看似变化不大,实则意味深长。过紧日子,通俗地说,就是精打细算、厉行节约过日子。我们党在历史上多次遭遇艰难困境,党员干部和群众同心同德一起过“紧日子”。比如,土地革命时期,党员干部带头省吃俭用并广泛开展节省运动;抗日战争时期,积极开展节约运动并实施精兵简政;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倡勤俭建国并实行精兵简政和增产节约;三年困难时期,领导干部带头“勒紧裤腰带”,并精减职工、压缩城镇人口
20、。这些做法是我们党应对和化解困境的成功经验,克勤克俭、厉行节约逐渐成为党员干部的一种自觉和行为习惯,成为党的一项优良传统。如今,我们面对的形势是,有效需求依然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依然偏弱,经济回升依然需要克服多重困难和挑战。所以需要习惯这种状态,习惯过紧日子。过紧日子,首要在自觉。从尚书提出“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到诸葛亮崇尚“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再到朱子治家格言叮嘱“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诸多古训格言都彰显了崇俭抑奢的中华传统美德。现在大家生活条件虽然比以前有很大的改善,但是任何时候过“苦日子”“紧日子”的作风不能丢,任何时候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少。首先在思想上牢固树立“浪费
21、也是腐败”的节约意识,以勤俭节约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懂得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常怀“过紧日子”思想。要时刻警醒自己要艰苦朴素,自觉把勤俭节约作为一种责任来履行、来落实、来担当、来坚守,真正将克己奉公、拒腐崇廉、戒奢尚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过紧日子,重点在细节。细微见真章,点滴见品行。穿打补丁衣服的毛泽东,“一片菜叶抹碗底”的周恩来,一条床单用十几年的刘少奇他们堪称勤俭节约的楷模,是我们践行俭朴之风的光辉典范。目前,从日常餐饮到社会生活各领域,浪费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我们要发扬好共产党员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从细处着手、从小事做起,做到爱惜每一粒粮食、珍惜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度电、用好每一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党政机关 习惯 日子 专题研讨 心得 交流 材料 10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01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