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赏析与学生音乐认知能力培养探究.docx
《初中音乐赏析与学生音乐认知能力培养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音乐赏析与学生音乐认知能力培养探究.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初中音乐赏析与学生音乐认知能力培养探究【摘要】音乐是一门世界语言,在开启心扉的过程中中激发人的情感,打动人心。初中阶段音乐赏析是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启发学生的音乐认知,增进人的情感的有效方法。聆听音乐,利用不同音乐作品对人的精神世界进行激发,从不同文化层面、艺术魅力上促进学生音乐认知能力的养成,从而获得音乐艺术审美。【关键词】初中音乐音乐赏析学生乐感音乐认知【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2-0114-01一、音乐乐感的培养乐感是音乐认知的基础。音乐作品以特有的方式与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抑或变化多样的节奏、抑或优美动听的
2、旋律、抑或精彩纷呈的音色等要素,从不同的音乐作品及音乐形象中来感染人的精神世界。可见,音乐感觉知觉是音乐认知能力形成的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乐感又是如何产生的呢?从乐感的涵义及内容来看,不同音乐作品自身的复杂性和差异性所带了的音乐作品的无穷变化,更是激发音乐艺术发展的无穷魅力。有人说乐感是天生的,有人说乐感是后天培养的。无论是先天还是后天,对于音乐的反应能力,需要从音乐的演唱、演奏、鉴赏实践中来逐步形成。事实上,美国音乐理论家伦纳德迈耶提出“音乐作品的涵意极大程度上依赖于鉴赏,尤其是鉴赏者的素质和其对音乐的内在、外在感应”。为此,在音乐认知能力的养成上,首先需要从音乐的感知中来激发和拓
3、展。如在梁祝的鉴赏中,对于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双声部鉴别,犹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情感对话,从听觉中来有意识的加强对和声关系的听辨,在欣赏音乐作品的旋律同时,更从音乐情感的抽象中来理解和体验音乐的魅力。乐感是人的审美认知形成的过程,对于音乐的审美离不开感知、思维与想象,音乐鉴赏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实施,教师要从不同音乐作品的推荐中,遴选出代表性的作品,如器乐作品、声乐作品等,从不同演奏家、不同乐器的演奏版本中来进行对比和分析。如对于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不同器乐在演奏中的风格及艺术感染力是不同的,小提琴、钢琴独奏曲、以及弦乐合奏等方式所传递的音乐内涵,对于音乐鉴赏更是拓展乐感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音乐 赏析 学生 认知 能力 培养 探究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01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