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实现多种思维的互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努力实现多种思维的互动.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努力实现多种思维的互动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努力实现多种思维的互动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努力实现多种思维的互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建构有关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即实现“再创造。教师的任务应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征,引导和帮助学生去实现这种“再创造。一、让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互动直觉思维是指对问题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直接迅速地作出猜测或判断得到答案的思维活动。加强直觉思维训练,可以使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得到有效的开展。逻辑思维是指通过比拟、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获得概念,形成判断,进行推理的思维活动。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
2、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相互补充,积极互动。以猜测推动验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直觉思维常常表现为猜测。以往的教学比拟强调概念的记忆、规律和性质的推导,无视估计、猜测、想象能力的培养,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在教学“统计与可能性一课时,可先让学生猜一猜摸到哪种颜色的球多,开展学生的数学直觉。当全班学生争执不下、无法达成共识时,再让学生通过摸球活动来验证自己的猜测。以验证提升直觉。直觉思维的结果具有或然性,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因此,在直觉判断之后,要指导学生运用分析思维进行检查、验证。从某种意义上说,逻辑证明是对直觉思维的一种优化,有助于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不
3、断提升。教学中,对于正确的结论要深化认识,掌握规律;对于错误的结论要反思修正,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时,先让学生猜一猜长方形有哪些特征,学生凭借对长方形的初步认识,直观猜测;然后通过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等方法,自己进行比拟、分析、研究,发现长方形的特征。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而且通过自己的验证,检验了直觉思维的成果。在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互动中,有时要经过“猜测一验证一猜测一验证的屡次循环,才能获得真正的数学知识,这也就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二、让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互动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的直观形象(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其特点是具
4、体形象。抽象思维指排除事物的非本质属性,而揭示其本质属性的思维活动。小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并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形象思维往往可形成灵感或顿悟,在“再创造的学习活动中不可或缺。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注重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互动,学生的认识才能产生质的飞跃。感性一理性。众所周知,人的认识是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抽象思维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而形象思维是抽象思维的根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把形象思维贯穿于解决问题的始终。首先,教师应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尽量使教材提供的思维材料形象化,以提高学生对思维材料的认知水平,积累感性经验。像长度、时间、质量等概念的
5、建立,学生普遍感到困难。我们可以把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的“数学事实,在教学之前,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实践活动,收集生活中相应的数学素材,为学习新知提供丰富的表象积累。对于几何知识的教学,可引导学生通过摆、画、量、剪、拼等多种直观操作活动,对事物进行感知、体验,直接获取概念的表象认识,为实现概念的抽象做好充分准备。对于一般的教学内容,我们可选择、补充一些实际生活背景,把教师讲解的内容尽可能变成适合学生探究的素材,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的认识不断提升。在这一过程中,要适当运用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活动,在思考和创新中构建知识。形象一抽象。形象思维是
6、先于语言和抽象思维产生的,那么在开展抽象思维以后,形象思维是否会完全被抽象思维取代呢?答案是否认的。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象思维始终起着重要作用。例如,教学“面积单位的认识时,教师通常设计以下几个教学步骤:第一步,出示两个面积相差较大的长方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比拟大小;第二步,出示两个面积接近的长方形,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比拟大小;第三步,过渡到用“数方格的方法比拟大小;第四步,认识面积单位。本例较好地表达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互动关系。通过屡次呈现具体的思维材料,学生在用眼观察、重叠比拟、数方格等活动中,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交替使用,最终获得创造性的思维成果一一比拟面积大小应该有“统一的标准即面积单
7、位。学生在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之后,解决“课桌面大约20)、教室地面大约30)等问题时,需要利用头脑中形成的各面积单位的表象进行思考。在获取新知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是密切配合的。三、让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互动发散思维是指从一点出发,向各个不同方向辐射,产生大量不同设想的思维。集中思维是指在分析、综合、比拟等根底上推理判断,做出最正确选择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是互补的,只有“发散而不“集中,找不出最优方案;只有“集中而不“发散,容易墨守成规,不能创新。发散思维是集中思维的前提与根底,集中思维是发散思维的目的与结果,两种思维交替进行,才能实现优化的、创造性的思维成
8、果。“发散,摆脱惯性思维的束缚。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引导学生从的丰富信息中,沿着各个不同的路径去思考、探索,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例如,一个自行车厂要装配32辆自行车,有60个车轮,够不够?这是一道条件一定、答案一定但解题方法开放的问题。学生可提出多样的解决方法:(1)32X2=64个),6460,不够;(2)32辆可分成30辆和2辆,30X2=60个),所以不够;(3)32义2=64,64-60=4个),还少4个车轮;4)602二30辆),3032,所以还不够。通过交流多种思考方法,学生能体会到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集中,实现优化的思维方法。集中性思维能克服发散性思维
9、带来的盲目性,通过比拟、选择、综合,优化思维方法。如,一块长方形菜地长10米,宽7米。把菜地的长和宽都增加3米,菜地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首先,引导学生对此问题从不同角度思考,列式解答。如:(1)(10+3)X(7+3)=130(平方米),10义7=70(平方米),130-70二60(平方米);2)10X3=30平方米),7+3)X3=30(平方米),30+30=60(平方米);3)7X3=21(平方米),(10+3)3=39平方米),21+39=60平方米);4)103=30平方米),7X3=21平方米),3义3二9平方米),30+21+9=60平方米);(5)10+3+7X3=60平方米)在此根底上,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方法进行比拟,从而理出三种根本解题思路:利用数量关系“大长方形面积-原长方形面积二增加的面积,用减法计算;分割法,用加法把几个单一图形的面积相加;运用转化思想,把增加的面积用割补法转化成求长方形的面积。通过比拟,学生可进一步认识各种方法的特点,选择自己能够理解的方法。提升和开展学生的思维水平是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在促进学生多种思维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智慧也将得到提升。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02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