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减”的基础教育生态重构:意蕴、困境与路向.docx
《基于“双减”的基础教育生态重构:意蕴、困境与路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双减”的基础教育生态重构:意蕴、困境与路向.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基于“双减”的基础教育生态重构:意蕴.困境与路向李婉颖/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张志勇/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通讯作者。本文摘要教师作为学校美育实践活动的引导者和开展者,其审美素养的高低关系着学校审美教育的成败与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关系着教师自身人格的完善。纵观当下学校教育,竭蹶步趋于“教育苦旅”的“被动型”“追赶型”教师,其审美素养呈现出审美观念畸形化、审美知识功利化、审美情感缺失化、审美境界世俗化、审美能力固着化等问题。重构教师审美素养须从“完整人”视角出发,更多地凸显身体价值、重视感性存在、追求生命完整,以内在自觉和本性使然提升审美素养
2、。2021年7月,党中央立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出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作为推进“双减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第五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在全社会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成长观和教育观,加快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形成健康的教育环境和生态。可见,系统调整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结构性矛盾,重构我国基础教育生态,保障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既是“双减改革的重要目的,也是深化“双减改革的必然要求。一、双减背景下基础教
3、育生态重构的意蕴“教育生态”是教育实际呈现出来的环境和状态,是由教育制度(国家)、教育文化(社会)、教育期望(家庭)等诸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教育风气的综合表现,并在教育主体的价值取向和教育行为得到反映。受极端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教育生态遭受严重破坏,教育的许多基本常识、基本制度、基本规范遭受冲击,导致教育事业深陷功利化、短视化陷阱。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全体会议时强调,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化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回归育人初心,全面修复教育生态,是双减改革的应有之义和重大使命。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北京
4、师范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13个样本区县,针对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校外培训机构举办者及从业人员等群体,分别就全国“双减改革实施半年、一年和一年半的工作成效开展3次大规模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调查显示,“双减背景下基础教育生态的修复和重构取得了显著进展。(一)双减重构立德树人的价值生态“双减关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能过于注重分数。分数是一时之得,要从一生的成长目标来看。如果最后没有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那是不合格的。长久以来,教育功利化、短视化问
5、题始终未得到根本解决,严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和教育育人育才成效。意见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指导思想之一,提出“坚持学生为本、回应关切,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工作原则。“双减”改革旨在扭转导致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应试教育价值取向,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回归教育发展本体和学生发展本身,让每位中小学生都得到健康成长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调查显示,双减政策实施后,96.13%的家长育儿观念发生变化。其中,82.68%的家长“把孩子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71.68%的家长“更加关注孩子全面发展,69.14%的家长“更加注重与孩子沟通陪伴”,56.38%的家
6、长“更加理性确定孩子学习目标”。(二)“双减重构优质均衡的资源生态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双减改革将“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重点任务,要求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加快缩小城乡、区域、学校间教育水平差距,旨在重构优质均衡的资源生态,为中小学生提供更为有效、丰富和公平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满足全体学生的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调查显示,“双减改革后,学校教育基于学生发展需求的教育供给能力不断提升,课堂教学、作业指导和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
7、要,80.19%的家长对“孩子学校提供的课后服务满意,80.13%的家长对“孩子所在学校布置的作业量”满意,83.78%的家长对“孩子所在学校布置的作业内容满意,88.70%的家长对“孩子所在班级老师批阅作业的情况满意,83.58%的家长对“孩子目前的学校学习生活满意。(三)“双减重构轻负高效的质量生态高质量发展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主题,要求教育在实践上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规律和办学规律,在育人方式上重视课程、教学、管理、评价等要素的系统优化,在教育结果上实现育人质量的全面提升。“双减改革是教育战线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要求校内外教育联动改革,通过“全面
8、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等举措,达成“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的工作目标,这就要求基础教育进入质量变革、动力转型的全面减负增效新模式新阶段,以重构轻负高效的质量生态,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调查显示,20212022学年,89.47%的小学生、82.88%的初中生认为学校布置的作业量减少;79.11%的小学生、79.36%的初中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78.69%的学生没有参加学科类校外培训,在参加学科类培训的学生中,85.99%的学生培训时间减少50%以上。
9、89.91%的家长认为“双减后学生变得更加快乐,66.06%的家长表示孩子“性格更加开朗,64.41%的家长表示孩子有更多时间参与感兴趣的活动了,60.88%的家长表示孩子“更加注重锻炼身体了,48.11%的家长表示孩子“学习效率更高了。(四)“双减重构合作共育的育人生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谁都不是旁观者,谁都不能置身事外。“双减改革体现出减负主体从单一走向多元的新特征,意见提出“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要求“进一步明晰家校育人责任,密切家校沟通,创新协同方式,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这是对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关系的重新审视,是对校内外教育育人格局
10、的系统调整,旨在重构合作共育的育人生态,保证基础教育育人实践的主体协同性,提高基础教育效能。调查显示,“双减后,57.16%的教师“更加注重与家长沟通交流”,54.78%的家长“更加理解配合学校工作”,56.40%的家长感受到学校与家长沟通更密切。同时,学校主动探索与家长、社会合作开展课后服务新机制,小学积极引入家长(13.91%)、社区志愿者(7.39%)与高校志愿者(5.69%)、返聘教师(9.27%)等多元主体参与课后服务。(五)双减重构科学民主的治理生态意见首次将学校教育和校外培训同时作为治理对象,以科学系统思维优化减负治理结构,强调“坚持政府主导、多方联动的多元主体共治模式,并要求“
11、发挥学校主体作用,“明确家校社协同责任,充分发挥学校、家长、学生、社区、校外教育机构等在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旨在重构科学民主的治理生态,提升“双减治理成效。调查显示,“双减改革一年半后,校内外治理取得实效,作业难度和考试难度相对合理,符合学生实际,四、六、八年级学生认为校内教师布置的作业难度值分别为2.37、2.39和2.66(满分为5分),校外培训教师布置的作业难度值为2.18、2.42和2.58(满分为5分),校内考试难度值为2.49、2.54和2.88。同时,校外培训机构得到规范治理,合规程度较高,截至2022年6月,96.28%机构进行了法人登记,74.50%取得办学许可。二、双减背景下
12、基础教育生态重构的困境建构良好的教育生态是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命题和重要基础。双减政策落地两年来,基础教育生态在重构过程中仍然面临价值理念、资源配置、质量供给、体制机制等诸多因素的“路径依赖困境,严重制约良好教育生态的建设。(一)在育人初心上,利益相关者尚未达成价值共识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从宏观层面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微观层面讲,我国基础教育的初心应为每一位青少年提供合适的教育,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利益相关者均要在这个核心价值的统领下参与教育过程。但受长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双减 基础教育 生态 意蕴 困境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02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