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决战前的南进战略与中共干部部署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略决战前的南进战略与中共干部部署研究.docx(1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战略决战前的南进战略与中共干部部署研究摘要解放战争时期的南进战略调整不仅回应国内外和平期待,更导致国共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成为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关键。至“九月会议”之前,中共中央战略部署依军事形势不断调整,从战略收缩、内外线配合到向南跃进。配合军事部署,此时期的干部工作由临时性抽调向有计划配备转向,尤其在二次战略跃进部署中,中央开始大批干部抽调工作。虽然新解放区建设工作一直处于无后方作战情势下,但1945年9月至1948年9月中共中央的南进战略和干部南进部署奠定了夺权全国政权的基础,“九月会议”后干部南下是此时期干部南进的延续,渡江战役也是中共中央南进战略的高潮。关键词解放战争;战略调整;南进
2、战略;干部配备;无后方作战“南下”、“南进”已成为总结抗战后期、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战略部署的关键词,按照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丁龙嘉的观点,“南下”应以1948年中央的九月会议为始,但有学者亳州党校的王海认为南下战略涵盖了整个解放战争时期。山东社会科学院的刘大可提出在华东野战军1947年“七月分兵”后,“正是这次分兵计划拉开了山东解放区组织配备干部随军开辟新解放区的序幕”,虽然“带有随机性、临时性的特征”。而且,由于国内研究突出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导致学界难以透析中共中央南进战略的层次关系,也缺乏南进战略与干部部署互动相关分析。根据中共中央关于九月会议的通知的要求,南下干部是为了能够
3、管理军事、政治、经济、党务、文化教育等项工作,目的是建立政权。因此,对中共中央九月会议以前的中央的中原、华中战略部署与干部南下工作展开研究,有利于透视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的整个南进战略,以弥补学界不足。一、和平谈判期间(1945.091946.06)中共战略收缩与干部工作1945年9月,中共中央调整抗战后期开始的南进方针,做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调整。至1946年6月前,中共中央寄希望于和平谈判并开始战略收缩,各解放区工作方针是精兵简政,复原整军以争取合法地位。虽然抗战后国共摩擦不断,但中共中央于1945年12月28日同意五师战略转移。1946年4月30日毛泽东指示电中要求他们争取合法转移,
4、并开始人员裁减工作。1946年1月2日,中央给广东尹林平、曾生的指示中要求“必须坚持一个时期很艰苦的斗争,争取和平局面实现时,我们能在粤闽地方政权中也取得一定地位。1946年1月4日中央要求华中分局并华东局在江南地区发展游击战争,以争取国民党对游击队的合法认可。虽决意参加国民政府,采取合法的政治斗争形式,但为扩大政治优势,中共中央进行干部部署以发展群众工作。1946年3月28日,中央给各中央局、分局发出派干部到大城市及交通要道开展工作的指示,要求”应抓紧目前时机(国民党立脚未稳、人民情绪等)派一批适宜的干部到各大城市去工作,开展群众工作,并进行统战工作”另一方面,1946年4月中央要求各局学习
5、研究晋冀鲁豫局开展群众工作的指示,比如区党委或地委开办群众工作短期训练班,抽调干部到新区工作,以及从部队抽调大批干部到区党委、地委受训开展群众工作,协助地方党政解决土地改革问题。然而,1946年6月份,四平战役后国民党力量加剧蚕食晋绥、晋察冀、苏北、中原解放区,中共中央已经意识到全面内战不可避免,战略方针开始转向积极备战并转而向南发展。二、全国规模内战爆发后(1946.061947.06)中共的战略调整及干部支援工作(一)中共中央的内外线结合的战略调整1 .中原地区的军事部署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事力量突袭中原解放区佛塔山阵地,全国规模内战爆发。为了挽救危局,虽没有放弃同国民党和谈,但
6、中共中央做出战略调整,主要是要求中原军区开展突围战役配合华北、华中的内线作战的外线牵制。1946年7月至9月中共中央多次指示哪位三、李先念,中原解放军的任务是在鄂豫皖川陕范围内开展游击战争,以此来牵制国民党的大批军队,来帮助西北、山东两个解放区的反“围剿”的胜利。为减轻中原军压力,1946年8月9日部署刘邓部、陈粟部在陇海、苏中发动歼灭战以减轻中原解放区压力。2 .中共中央的南进军事部署1946年7月13日粟裕率部发起苏中战役,1946年8月29日刘邓部发起定陶战役。正如解放日报发表的社论,中原突围战、苏中大捷、定陶战役胜利“对于整个解放区的南方战线,起了扭转局面的重要作用”。由于国民党大约集
7、中32个整编师85个旅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国共军队一直拉锯在胶济线、鲁南、两淮地区。拉锯战导致山东、华中部队一时难以开展南进战略。延安中央机关转移后,刘邓军先后取得巨野战役、豫北滑县大捷、豫皖边战役胜利。中共中央意识到只有冀鲁豫的刘邓部队可以南进,1947年5月4日中央给刘邓、陈谢、陈粟等指示中,明确“刘邓军十万立即开始休整,巳东(6月1日)以前完毕,巳东后独力经冀鲁豫出中原,或打郑汉,或打汴徐,或打伏牛山,或打大别山,”于是,1947年5月20左右,刘邓大军进攻安阳,并准备渡过黄河。(二)中共中央的干部支援工作为减轻中原解放区压力,1946年8月,中央要求太行、太岳两区武工队南渡黄河深入中原
8、,并指示薄一波“太岳区应组织一个专门与中原军黄林、闵学胜部(在雒南卢氏灵宝地区)取连络、送款、送物及接送干部的武工队,中央指定太岳区有向中原军送款、送电池及接送干部之任务。“在1946年12月26日中央关于继续坚持与发展游击战争建立根据地给鄂豫陕、鄂西区党委的指示中也明确有从陕甘宁抽调干部赶赴豫陕鄂的指示。另外,中共中央在国统区则延续利用城工部发动群众,输送干部来开展统战工作以分化国民党力量。1946年12月中央改组了城市工作部,明确其任务为中央规定的方针下,要训练一批能够从事工、农、青、妇工作的干部。游击战争方式必然导致中央要求中原军事力量放弃建立正规根据地,而且中原解放区没有土改急迫性,加
9、之国民党胡宗南部的封锁等因素,都使得中央的干部抽调工作是随机、临时的。三、中共中央的战略跃进(1947.061948年7月)与干部南下工作(一)中共中央第一次向南战略躁进方针毛泽东对解放战争第二年的作战任务是由山东、太行两个解放区力争占领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1947年6月后,除山东外各解放区已经开始反攻,作战方式开始由运动战向阵地战转变,6月30日刘邓率军强渡黄河发起鲁西南战役,揭开战略反攻序幕。1947年7月19日,中央军委给刘邓等将领的军委关于陈谢纵队渡河南进问题给刘伯承等的指示命令“陈谢纵队使用方向改为渡河南进未皓以前渡河。”同时,华东野战军分三路在鲁南、鲁西、鲁中作战,配合刘邓部南进。
10、由此,配合刘邓部南进经略中原,挺进大别山,中共中央部署陈霹、谢富治部南渡黄河挺进豫陕边,陈毅、粟裕部进军鲁西南,已到豫皖苏的张才千、李人林的中原独立旅随刘邓南下,甚至指示陕北彭德怀部“为着配合陈谢刘邓陈粟各军大举南进之行动,提议我全军八个旅以青化硬、廊县之间节节阻滞敌人南进。”然而,中央政策开始微调,并部署进一步南进渡江。中共中央军委于1947年7月23日给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发出确保与扩大主动权的军事部署,改变刘邓军经略中原以豫皖苏及冀鲁豫根据地的计划为以大别山为根据地,同时提出以华东野战军两个纵队南渡长江的计划,“叶陶两纵出闽浙赣,创立闽浙赣根据地,”中央预估山东战场形势很快好转,向南跃
11、进战略更明晰,7月29日军委又指示“两个月后准备以叶纵再加他部取道皖西或苏中,相机出闽浙赣,两个月内派干部或小支队先去。“?1947年9月24日中央军委通知刘邓,原定叶飞、陶勇渡江南下任务取消。刘邓部于1947年8月7日结束休整由郛城出发南进,8月11日陈粟部北渡黄河进军聊城,8月23日陈谢集团南渡黄河挺进豫西。至8月27日刘邓军全部渡淮进入大别山,战略跃进任务完成。(二)中共中央第一次南进战略中的随军干部配备工作1 .中央的干部部署工作中共中央南进战略属于大部队战略挺进,游击战中武工队方式不利于新解放区稳固和政权建设。此时,中共中央的战略跃进指示中开始有明确的干部配备要求。1947年7月19
12、日的军委关于陈谢纵队渡河南进问题给刘伯承等的指示中出现“上述陈赵秦孔四部,统于电到二十天内完成一切政治、军事、经费、干部等项准备工作”?在1947年7月23日的中央军委关于为确保与扩大主动权的军事部署给刘伯承等的指示中,第三条内容指示华东野战军叶飞、陶勇两纵南渡长江计划中第一步就是在占领的新区,要完成休息、补充和配备干部的任务。此时,晋冀鲁豫中央局从冀鲁豫、冀南、太行、太岳各区抽调1850名干部,其中区级干部1450人,组成南下干部支队。一部分干部直接分配在豫北封邱等县,其余的跟随刘邓大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南下。同时,中央抽调原豫湘鄂、广东解放区干部随军南下。1947年7月20日中央军委指示“
13、(李)先念偕中原局工作人员及王树声并带一批干部去刘、邓处工作。?8月I日,中央军委发电指示李先念率赵基梅纵队东进至郛城接收刘邓部指挥,并要求“一切能工作的干部均随同行动”?。此前,毛泽东曾指示刘伯承、邓小平由李先念掌握赵基梅纵队为大别山军区骨干,认为这些干部对建立根据地有很大帮助。由此,随军干部配备工作已成为南进战略重要组成部分。2 .随军干部的工作职责南进干部首要工作是配合军事行动征粮征税解决军队给养问题,正如1947年7月30日军委对刘邓军直出大别山应注意事项的指示中第三条“大体确定征粮征税方法,告诉一切干部,在我方政权未建立以前,以大体上的累进方法征粮,惟免除赤贫人口负担,方能解决大军给
14、养。”?其次是地方政权建设,1947年9月15日毛泽东起草的战区通报中“我刘邓军已在豫东南、鄂东、皖西战力那个十多县及广大乡村,地方工作已在布置,”?10月29日高山铺战役胜利,刘邓军于11月正式成立鄂豫、皖西两个区党委和军区。为了便于刘邓部于大别山地区开展工作,中共中央开始了大批干部抽调以利于新解放区工作。1947年12月26日,刘少奇代表中央工委致电晋绥分局、晋察冀中央局,“现华中局面开展,急需大批干部南下工作,区党委、地委、县委、分区委及优秀乡级干部,党政军民财经干部都要。?除支援刘邓部外,同日刘少奇又致电中共中央社会部部长李克农、新华社社长廖承志,要求他们能从后委各机关尽可能抽一批干部
15、到豫西以及豫皖苏地区工作,以支援陈康、谢富治部在豫西和粟裕部在豫皖苏的政权建设。为支援中原解放区,“山东于1947年冬派出首批战时邮政干部72人,其中从事邮运、邮务、收发、交通专业的干部51人。”?这批干部1948年1月抵达河南内黄。可见,此时抽调的干部除军政外,有了明确的专业分工,这非常有利于社会建设秩序恢复。再次,发动群众,开展土改工作是三路南进部队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进行土地改革,南进部队才能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政权。1947年10月3日军委关于开展新区工作给陈毅粟裕的指示中,“每纵几个县建立政权,实行土改”?1947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致电陈震、谢富治“一个旅位于新、宜、伊、嵩剿匪
16、、分财、分田”?1947年11月份,陈谢集团大力发展地方工作,解放十几个县城,建立豫陕鄂边区行政公署和军区、八个专署和军分区。1947年11月28日中共中央致电粟裕并告晋冀鲁豫局、华东局、中原局在划定的区域(以淮南铁路、淮河为粟裕部与刘邓部分界)”以今年九月初至明年八月底之一年时间,做到完成土改、消灭敌人两大任务,并领导他们与刘邓、陈谢两军比赛,”(三)中共中央的二次向南跃进战略与干部配备工作1 .中央二次跃进战略部署与千里跃进大别山战略不同,中共中央第二次跃进战略方针不断处于调整中。1947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再次筹划南渡长江问题,致电陈毅粟裕“另准备以原淮南独立旅恢复淮南,六个月后,你们
17、须准备以一个或两个纵队出皖浙赣边区“。这与1947年7月23日要求叶陶纵队出闽浙赣战略不同。1947年12月4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的给刘邓军的任务中,要求刘邓部派主力或一部渡江创造湘鄂赣边区根据地。此时,中共中央改变由华东野战军单独南下方针,决定刘邓部的中原野战军也开展南渡长江任务。1948年2月4日,中央军委同意刘邓部队组织两个有力支队继粟裕之后渡江南下牵制敌人一部兵力,一支出川湘鄂的计划。与此同步,中央军委的军事部署同时展开。1947年12月4日中央军委要求刘邓部队在1948年8月前完成创造大别山、桐柏山及江汉区根据地与陈谢、陈粟两区连成一片。1948年2月1日毛泽东代表中央军委要求电粟
18、裕三月下旬出动,渡江路线争取湖口、当涂或南京、江阴间。2月7日军委指示刘邓野战军从大别山移至淮河、陇海、沙河、伏牛山间,开展歼灭战,吸引敌人主力至淮河、汉水以北,以利于粟裕行动。5月5日,城南庄会议期间,毛泽东与陈毅、粟裕商讨渡江问题,中共中央同意粟裕暂缓渡江建议。6月17日,陈毅、粟裕的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发起开封战役。7月13日,中共中央致电粟裕,“粟兵团应在现地区(兖州)作战至明年春季或夏季,开辟南进道路,此后,中央开始部署淮海战役,中共中央关于南渡长江的二次跃进战略停止。2 .南渡长江、二次战略跃进的干部部署工作与第一次跃进战略中的随军干部部署不同,中央开始大批抽调干部开展第二次跃进
19、战略。首先是抽调原南方解放区干部为主。1947年10月13日中央军委做出两广纵队的建制及行动安排,将广东干部组成工作团随叶纵南进。其次,从各解放区大批抽调干部。1947年10月30日周恩来为中共中央起草的电报干部分配及随大军过江的准备工作中“为着眼于下一步战略行动,应尽量收集和抽出长江以南各省籍的大批干部,以便于明年时机成熟时随队过江”在此次的干部准备工作指示中,中共中央已经决议由粟裕部、刘邓部南渡长江进军苏浙、湘赣鄂等东南、华中省份,由陈廖、谢富治部、西北野战军进军陕、川、康等西南省份。1948年1月23日,刘少奇为中央工委致电粟裕“我们调集了一百多个干部,晋察冀决定抽调二千人到黄河以南工作
20、,除一部到陈、谢处外,大部分到你处并大别山。”除配合两次跃进的军事行动的干部配备外,中央开始有计划的干部南下准备工作,1947年12月4日,刘少奇在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召开的四分区干部会上指出,解放军将在一年后发展到长江以南地区,要求北方开展干部准备工作,以利于将来抽调到华中、华南工作。12月8日刘少奇在主持中央工委会议中指出,“华东野战军主力准备于明秋南渡,所以这一年应准备在走后仍留有完全的一套,工作不受影响。”此时,中央拟成立豫皖苏分局以弥补华东野战军南渡后的空白。结语不同于中共中央“九月会议”后的干部大迁移,此时期的干部工作由临时性抽调向有计划配备、规模抽调转向,主要因素是新解放区建设工作一
21、直处于无后方作战情势下。在1947年8月12日军委关于我军南进作战的三点意见给刘伯承、邓小平的指示中第二条“不打集中强大之敌,待我军习惯于无后方外线行动,养精蓄锐,”中共中央认识到前线军队无后方作战的困境,因为刘邓大军面临严峻的挑战,攻坚防城市多,火力不足、攻克的城市难以稳定占41。另外两路南下大军也处于无后方作战的形势,1947年9月3日的毛泽东关于迅速建立无后方作战的思想给陈毅粟裕的指示中“你们应从根本上改变依靠后方接济的思想。刘邓已实行无后方作战。陈谢亦决心深入敌区,准备与后方隔断。从你们自己起到全军一切将士,都应迅速建立无后方作战的思想”无后方作战方针的提出主要是各解放区分隔作战,中共
22、中央也处于财政困难时期,没有能力支援南进部队。中共中央已经认识到无后方作战必然影响新解放区政权建设工作,尤其干部不足情况,所以在1947年7月30日军委对刘邓军直出大别山应注意事项的指示中要求充分利用国民党中可留用人员,这迫使中央对新解放区政权组织形式继续采用“三三”制原则,并注意吸收党外积极分子。战局形势等因素直接导致中共中央暂时放弃南渡长江、二次跃进战略。即便如此,“九月会议”后干部南下是此时期干部南进的延续,渡江战役也是中共中央南进战略的高潮,1945年9月至1948年9月中共中央的南进战略和干部南进部署奠定了夺权全国政权的基础。注释刘大可.解放战争时期山东干部南下的组织调配与派遣JL东
23、岳论丛,2014(06):24.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6册)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3.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6册)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22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28.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6册)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442.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6册)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286.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7册)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481.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7册)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
24、89:505.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7册)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48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213.?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7册)W.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48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20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213.?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7册)W.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49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
25、9)(下)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23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刘少奇年谱(下卷)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112-113.?黎光.山东战邮首批南下干部M山东战邮回忆资料专辑(第2辑).1990:517-520.?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7册)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53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24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25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24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L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32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25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刘少奇年谱(下卷)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12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刘少奇年谱(下卷)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109.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7册)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503.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7册)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526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04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