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的微观基础:以感觉的秩序与企业家精神为理论视角.docx
《数字经济的微观基础:以感觉的秩序与企业家精神为理论视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经济的微观基础:以感觉的秩序与企业家精神为理论视角.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45卷第12期 2023年12月Vol. 45 No. 12Dec. 2023外国经济与管理ForeignEconomics&ManagementDOI:10.16538ki.fem.202212I8.IO1数字经济的微观基础:以感觉的秩序与企业家精神为理论视角朱海就,王东亮(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摘要:本文以哈耶克的“感觉的秩序”和奥地学派经济学的,企业家精神”作为理论视角,说明雌的来源、生成、价值等问题,试图重新确立数字经济研究的微观基础。其中,感觉的秩序包括联结和分类这两个原理,它构成了数字经济研究的心理学基础;企业家精神则是指人的心智对逻辑的运用,其特点是米塞
2、斯强调的“二元论”。翻S的价值问题是数字经济的核lL,但是企业家需要借助市场价格才能对数据的价值做出判断,因此“价格”与“二元论”共同构成了数字经济的经济学基础,而体现企业家精神的判断又是在企业家的感觉秩序中实现的。关键词:数字绐齐;微观基毛;感觉的秩序;企业家精神;价格;价值;二仑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950(2023)12-0052-12一、引言对数字经济的研究已经出现了让人忧虑的偏离。这些研究大多是利用统计数据做实证研究,而缺乏逻辑的论证,其结论往凝向政府的规划或建构主义,认为数字经济可以替代市场经济。例如何大安和杨益均(2018)认为,可以在大蝴技术的
3、帮助下直接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且依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帮助可以精准地配置资源,进而指出在大数据思维模式下实施计划经济的可能性。类似地,还有人着眼于海量数据的处理,认为对海量数据的处理可以直接满足人们的需要(SaIinaVaam等,2022)。诸如此类的研究忽视了嗔实的人”(即能够作出自主判断、进行自主行动的人)在数字经济中的角色,即没有把人视为翔S的创造者,而是直接在上做文章,好像作为旁观者的经济学家能够实现健资源的有效配置。但是,这不是经济学思维,它在经济学方法论上不能成立,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因为它试图用数字技术干预和控制市场,将使数字经济走向与它的初衷相反的结果。有关数字经济的研究缺乏一
4、个可靠的微观基础,这已经成为目前数字经济研究热潮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这些研究假设数据已经客观地存在于市场中,只需要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做最大化或最优化的计算,经济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是新古典经济学中常见的方法,它以客观收稿日期:2022-11-10作者简介:朱踊(1973),男,浙江X商大警授;王东亮(199-),男,浙江ZW大学经济学除页土研究生(通讯作者,1248955871)价值论为基础,不是从个体的主观判断出发,而是关注统计的结果,这就决定了在这种研究中普遍使用实证主义和经验主义方法,把数字经济中的问题视为类似于自然科学的问题。用哈耶克的话说,这是伪科学主义”,是自御4学方法在社会科学中
5、的滥用(Hayek,1952)。目前在数字的研究中出现的流行谬误,正是把寻找最优穗据(技术)作为目标,它忽视了,真实的人,同时也就忽视了个体的创造性。这些研究隐含的逻辑是先找到最优的数据,然后再把它施加于大众,认为这样做之后社会的效率就提升了。本文认为,在数字经济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凸显“真实的人”的地位,把“真实的人”而不是客观的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研究起点,认识到数据是进入当事人的头脑中,并且是作为当事人用于实现其目的的手段而存在的,这样才能MlE理解数字经济问题的本质。为此,需要重新确立数卷济的微观基对数字经济的考察应该回到真实的人工数据不能被假定为预先给定的、作为人的配置对象而存在,相反,数
6、据应该被视为认的行动”本身,数据的生成过程与人的行动或经济活动的过程是同时发生的。如果把数据视为给定的配置对象从而忽视了“真实的人就必然会把数字经济的问题变成如何最优地配置数字资源的问题,这样必然会指向建构主义或物主义。只有看到“真实的人.是数字经济的主角,让“真实的人的行动在数字经济的研究中彰显出来,我们才真正拥有一个“社会科学”的视角:只有每个个体都充分地利用其数据时,才能产生互动的或合作的效率,从而普遍提高大众的生活水平。这才会字经济中“经济”一词的应有之义。为了理解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经济,本文引入“感觉的秩序和“企业家精神”(以及相关的“二元论”)等概念,以便将数据与人的行动逻辑联系起来
7、,重构数字经济的微观基础。首先,“真实的人既是具有感觉的秩序的人,也是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只是不同个体的企业家精神有强有弱罢了),嵋则是个体的企业家精神的产物。这个说法似乎很抽象,比如,它尚需回答企业家精神又是如何创造数据的这一问题。因此,本文进一步指出:数据来源于个体(或企业家)头脑中的感觉的秩序,为了理解数据,就必须理解这种感觉的秩序二这就是本文从“感觉的秩序”入手的原因。“感觉的秩序”与客观的物理秩序”相对应,是说明人脑如何骸的卜界刺激形成信息的原理。个体(或企业家)在行动时,其感觉的秩序就在运行,与此同时,他她也在创造数据。因此,个体发挥企业家才能的过程与数据创造的过程是同时发生的。在
8、这种情况下,辘不仅仅是T名词性的要素概念,而应该被视为一个动词二也就是说,我们必须看到数据背后的“真实的人的行动”。因此,本文区分了两种数据:一种是存在于外部世界的未经处理和采集的客观的原始数据,这些数据构成了企业家精神得以发挥所依据的外部条件;另一种是在企业家头脑中,通过感觉的秩序生成的主观的糊民其次,企业家精神是本文讨论数字经济问题的支点,本文提出的心理学微观郸出与经济学微观基础,都与企业家精神息息相关的。如果数据不是以他业家精神”的方式产生,而是外部给定的或强加给个体的,再比如唾是固定地刻画在个体的表情上的,或每个个体都像一幅移动的广告牌,载着:走来走去,在这些情况下都不会出现数字经济。
9、因为在这些情况下,“数据,没有进入个体的主观评价中,没有成为个体实现其目标的手段,所以也就没有人的行动意义上的“经济”可言。而主流经济学糠字经济的研究正是基于这一不切实际的假设之上的。因为主流经济学采用的是、理性人假设,而不是“真实的人”假设。主流经济学的“理性人”的特征正是被动地接受外部的约束条件,包括翻段这样就会把健视为给定的,并且作为“配置的对象”。与之不同,本文把蜂与“真实的人”的行动联系起来,而不哥G数据视为配置的对象和结果。本文认为,真实的人的行动过程,或者说个体发挥企业家才能的过程,就是数据生成的过程。因此,数据是过程”概念,这趣S创造过程,发生在企业家的感觉的秩序中,这构成数字
10、经济的“心理学基础工53再次,只有当数据被引向创造价值,蟾说消费者需求的随时,数字经济才有意义。这就需要借助于“介格”机制,因为价格引导企业家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方向上发挥其才能。企业家根据价格计算潜在的利润,然后决定是否应该投资。企业家基于价格的判断,是数字经济具有经济性”的醐I。件可企业家都不能事先知道哪一种方式是最糜的,但是他们都在判断和行动,同时也在创造数据。市场则通过一种非意图的或,看不见的手”的方式,把那些更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雌筛选出来(这里的“数据何以是产品与月,也可以是制度与规则,如道德、法律等)。当更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数据被更多的企业家模仿和采用时,社会的整体效率就提高了(这里
11、的“效率,不是针对解决特定问题,而息旨普遍地提高“互动的”或分工合作的效率,它是企业家在价格的基础上判断和行动的结果)。但是,目前有关数字经济的研究(例如:何大安和杨益均,2018)没有涉及价格与企业家判断,脱离数据与技术的运用主体(即企业家)酚蜥(目的性)来谈论辘与耕的使用,这显然是不成立的。幡或技术本身并不能指引资源配置,进而达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目的。指引资源配置的,主要是价格,因为价格包含了与消费者需求、厂尚晓相关的信息。企蜩睡价格判断利润机会,然后才是利用辘与技术。只有在企业家借助于价格,把辘朝着更能辘肖费者需求的方向配置时,数据才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也就是说,使数据与技术具有“经济
12、性的,是企业家对价格的利用,数据与技术的作用是“第二阶”的。因此,在讨论数字经济的问题时,无视企业家对价格e涮用,只关峻据与技术问题,刃黑本末倒置。最后,除了“价格”之外,本文还将米塞斯的方法论二元论看彳镯字经济的另一个经济学基础。米塞斯主张,确定0的陪障件如何在人类头脑中产生确定的想法、判腑口意志,这是自四学尚未破解的谜团。这种基本的无知将人类知识分隔成外部事件和人的思想与行动”两个部分。因此,有必要区分、企业家头脑中生成的数据”与巧卜部世界的数据”(如计算机程序生成的罐),前者是人的创造性的产物,而非给定程序的产物。这种创造性才是数字经济具有经济性的根源。或者说,数字经济所具有的效率,不是
13、来自夕陪瞰据本身,而是来自企业家的创造性二啕造性是人的行动,概念,它不思陪随据直接决定的。换句话说,根据方法论二元论”,外螂据本身不能决定人的行动。显然,对于数字经济乃至整怡济发展而言,重要的是企业家“做什么或者说“用数据做什么“,而不是数据本身是什么。数据只有被企业家利用起来时,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这里的,利用是人的行91概念,它并非由数据本身决定。如果反其道而行之,用给定的数据去决定企业家的行动,则必然会扼杀企业家的创造性,就不会有数字经济出现。因此,从“数据,勤人”,还是从“人,到费据,是数字经济问题的关键。触内生于人的行动,但不能被视为快定人的行动;fi5行3)需要利用数据,但并非
14、由数据决定。如果忽视了这一点,让所谓的最优的数据(包括)度与规则)决定人的行动,这样的社会就不存在创造性,也不可能有效率。本文的结构安眼口下:首先以哈耶克的“感觉的秩序为切入点,然后把,企业家精神”作为连接,、感觉的秩序“、价格”“二元论与数据”创生过程的枢纽。本文认为,“感觉的秩序,主要是由联结和分类两个部分构成。基于对这两个认知原理的说明,本文经由“感觉的秩序解释了企业家的“城创造,棚里,而这正是企业家精神的体现,因此,企业家精神是建立在哈耶克的“感觉的秩序”之上的概念。在给出了数字经济的“心理学基础”之后,本文继续阐明了数字经济的,经济学基础”,包括价格和二元论两个方面,它们也与“企业家
15、精神,直接相关。可见,企业陲斯指出,是一元还是二元,我IiKG有谢碉助法解决它们,亦即,没办;嘏供TitH是婕的人都认满意的S案,因此,我们不不对Te论和唯物主义的根本陈述持保留态度.在自然科学能够解释人的价值判断和行为之前,我们必须默认方法论二元论.见泪踊著:人的行为,夏道平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洋版,第42T4而哈耶克的感觉梯序的思想为米塞斯的方法论二元论提供了支持,因为感觉梯序意味着人的头胞中的数据的产生是秩序.念,而由可知的程序机械地决定的,这正是米塞斯的二元论思跟家精神是连接数字经济心理学基础经济学基础的纽带。最后,本文进一步阐述了数字经济微观基础的政策含义。本文的结构脉络如图1
16、所示。图1本文结构脉络图二、“感觉的秩序”的原理:联结和分类本部分将阐述,感觉的秩序”的两个原理,即联奔口分类。AM大脑联结系统,它的形成基础是激和瞅中。Hayek(1952)将刺激定义为神经系统以外的事件一这些事件可以经过感受器官的中介,也可以不经过感受器官的中介一引起神经系统传的过程。进而,Hayck(1952)将神经脉)中定义为在神经纤维中产生并且沿着神经纤维传递、扩散的作用。外艘裾会作用于人的感官系统(如视觉系统),并会在传入的神经纤维中产生脉冲。外界数据刺激产生的首次脉冲在神经纤维中传导的时候,没有与其他的脉冲发生联结,也没有在脉冲的秩序中占据特殊的位置,但是会在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中留
17、下经验二第二)欠的刺激引起的脉;中会和第一次的一样,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留下另一次,经验;第一次脉冲和第二次脉冲的,经验”则会相互影响并发生联结。随着感觉系统接受的外界数据的不断增多,联结的,经验”的数量不断增多,新的联结方式不断地建立,形成了一个越来越密集的联结网络,每个刺激引起的脉冲都会逐渐在这个联结系统中获得确切的位置。不同的脉冲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影响上的差异,足以在上百万个脉冲之间构建T复杂的关系表充(Hayekf1952)。这些联结网络所再现的,是任可特定刺激过去和其他刺激同时作用于有机体的相关联的一种记录。联结系统的形成过程事实上也是一个外界的数据(刺激)在人脑中不断分类从而形成某
18、种秩序的过程。我们人脑里对刺激的分类所形成的雌胸,正如Hayek(1952)所说,可以被理解为T版映邰事件的,地图,它在F程度上反映了外界数据的关系。地图”并不是对勺脚世界的客观的、完整的反映,因为它在反映外部真实世界的时候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随着联结系统中分类的不断进行,神经系统的兴奋状态会越来越多地取决于过去某段时间接收到的刺激所引起的一些脉冲链条的持续过程。结果是,决定反应的力量中不断增强的部分,是先前存在的脉冲在整个神经纤维中的分布,而新到达的脉冲的作用会越来越小。外界刺激形成的脉冲在中枢系统中辘不断地分类,最终导致了它的效果变得越来越一般化(建立一个环境),具体化的效果在这T过程中
19、被慢慢减弱了,分类事件也越来越确定地成为一种中枢过程,从而跟外周反应的关系越来越远了(Hayek,1952)。这也就是说,任瞄潮激产生的感觉脉冲,越来越多地限于整个情境中的修改不曜制行为,建立一个控制以后发生行为的准备或bb者环境”,只有很小TP分会直接与当前的反应相关(Hayek,1952).以后的刺激在引起行为的时候,刺激引起的脉冲必磔钮联结系统才能决定行为,也就是外周反应。因此,新的外解据刺激不同主体的感觉系统,对刺激的识Slk解释和学习是在联结系统中进行的,依赖于先前的联结系统的分类路径,而所有这些路径都是异质的、个性化的,因为它们依赖于个人以前接受的数据刺激。当我们面对无法立即解释的
20、新数据时,我们倾向于把它与之前经历过的类似情况联系起来,也就是与联结系统的分类模式联系起来(Hayek,1963).这就意味着,联结系统作为数据在人脑中分类的场所,决定着外界数据所形成的刺激的内部效应。力陷,联结系统又是怎么解的卜界事件的呢?Hayek(1963)指出,所官们能感知胁陪P事件,只能是这些事件的这样一些属性这些事件作为某些类的成员所具有的属性,而这些属性是由过去的联结形成的。我们赋予经验到的对象的某些性质,严格来说,根本不是S陛对象的醺,而是我们神经系统对这些对象分类的一套关系。我们依靠大脑联结系统对脉冲的分类来感知外瞅媚(刺激),而与其他事件的相互关系构成臧果是我们分黝基础。H
21、ayek(1952)在感觉的秩序T中提出,分为勖翅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在每种场合下重复发生的事件会产生同样的效果,而在每一种场合下,这些事件中的可一个事件与在该场合下其他任何一种事件在相同的方式下可能会产生一样的效果,也可能产生不一样的效果,所靛果相同的事件属于一类,引发不同的效果的事件被分为不同的类。根据上述分类原则,Hayek(1952)进一提出哆重分类”的概念。多重分类旨,在任何W刻,给定的事件,可能被划分到不止,而每一类也可能包括有其他不同的事件。T给定的事件,根据伴随它发生的其他事件,在不同场合下会被归到不同的类。当一个事件A单独发生时,它可能产生效果a,但是只有在事件A段他事件联
22、合发生时,比如事件A和事件B、C一起发生时,才可能产生效果b。如KOPP1(2010)所指出的,蓝色的感觉是当一个蓝色物体刺激感觉系统形成的脉冲与其他蓝色物体刺激时形成的脉冲一起作用时产生的。在这种情况下,单个事件与其他事件组成了不同的组,而以组作为单位,这些组又将成为类的元素。比如(A、B、C)作为一起引发效果b的事件,成为了一个组,而这个组,和其他引发效果b的其他事件或者事件构成的组构成一个类。在多重分类的基础之上,Hayek(1952)提出了不同于以上两种分类的第三种分类。分类可以相继发生在多个层次或者阶段,即逖卖的分类活动相继进行,或者在多个“层次”上进行。在这样的类下,实现前一组分类
23、的差角物果,又被击于分类(Hayek11952)。股眨前事件A和B产生了效果a,而事件C和D产生了一种不同的效果b。由于产生效果是我们分类的依据和标准,所戢果相同的事件属于一类,引发不同臧果的事件被分为不同类。事件A和B作为一个组,与事件C和腌成的组,分属不同的类。这些不同的类又可以成为分类的对象。在实际事件发生时,以上三种不同概念的分类是交织在一起同时发生的。这是由于神经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其中的“个体”必然有着复杂交错的相互关系。因此,几乎存在无限多种对单个事件或者事件组进行分类的可能性。而多种类型的多重分类的混合,为联结系统对外界刺激感觉系统形成的脉冲分类创造了前提。一个脉冲不仅属于一类,
24、而且可能属于许多不同的类。一个脉冲属于多少类,不仅取决于构谢跟随的其他脉冲的数量,而且也可能取决于这些作为跟随脉冲的其他脉冲之间可能的组合的数量。任一脉冲在传向一些更高的层次时,会生发出越来越多的分支,这些分支会潜在地加强或抑制较大范围内的其他脉冲。到达更高级的中枢信号并不是单个刺激,而是代表一些刺激组和类,这些刺激组是为了特定功能在较低水平上形成的。数据刺激-嫩卜界城被人的视觉系统感知形成的刺激-形成的脉冲,就是依据上述所说的分类原理不断地在联结系统中分类,从而形成信息的。我们可以根据哈耶克对两种数据的区分,把信息理解为主懈朗据哈耶荆旨出,主观的雌(韧圜g)是指人的行动肺据的另陛事实;客观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字 经济 微观 基础 感觉 秩序 企业家 精神 理论 视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04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