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另一面———体恤民情.docx
《曹操的另一面———体恤民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操的另一面———体恤民情.docx(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扇的另一面民情陆机辨亡论指出:“曹氏虽功济诸华,虐亦深矣,其人怨。”陆机是东吴丞相陆逊的孙子,东吴灭亡时已二十岁,他说这话当有闻见体会。不过从史料看,曹操虽称得上奸雄,但还不同于历史上那些只知残虐百姓的暴君。他有时还是很能体恤下民疾苦的。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军阀兼并,群雄竞逐,兵强者胜,兵弱者亡,普操又新失兖州,受到吕布的攻击,经濮阳之败,折兵损将,正需要补充兵员。但这一年蝗虫起,百姓大饿,以至人相食。曹操并没有在这时扩充军队让百姓养活,加重百姓负担,而是“罢吏兵新募者”。后来,他靠很少的兵力,用奇谋打败了吕布。曹操还采用枣祗、韩浩的建议,实行屯田。最初是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在许下,
2、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又开芍陂屯田。贷给农民牛畜田地,用官牛的收谷按官六客四分成,用私牛的对半分成。屯田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军粮,但也使一些无牛畜田地的农民生计有依。租税直接交官,不受地主的额外榨取,军粮也不是全部由农民负担。魏书说当时遭荒乱,军队没有粮谷,“饥则寇略工实行屯田积谷,有一定的军需来源,曹操的军队应该可以不再随意寇略百姓。这对百姓有益,也是史家早有评论的。募民屯田也采用农民自愿的办法。三国志袁涣传记载,刚开始募民开屯田,一些人不乐意,纷纷逃走。袁涣对曹操说:“百姓安士重迁,应该顺从他们自己的意思,乐意的就招募他们,不乐意的不要勉强。”曹操听从了袁涣的意见,结果,“百姓大悦”。这也
3、说明他是体恤民情的。袁绍统治冀州,放任豪强兼并,结果租赋负担全落在贫弱的下民身上,他们常常卖掉家财,还不能交纳租赋。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消灭袁绍,九月就下令“重豪强兼并之法”,明令每亩纳田租四升、每户出绢两匹、绵二斤,不再额外多取,不准豪强藏匿不交,而让贫弱的百姓多交赋税。同时明令,免除河北人民当年的租赋。结果,“百姓喜悦”,这又是一个体恤民情的例子。曹操还考虑到连年征战,很多吏兵死亡不归。他们的家里失去劳力,生活困难,甚至无法生存,流离失所。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曹操就下令,死者家里没有基业无法自存的,官府供给他们的粮食不能断绝,长吏要经常去存恤扰循他们。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另一面 体恤 民情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04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