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南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1-2035年).docx
《津南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1-203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津南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1-2035年).docx(5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津南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12035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为贯彻落实国家和市委市政府生态文明建设部署要求,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准确把握保护和发展关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定不移走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推动全区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划。一、总则(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
2、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标,充分发挥绿色生态屏障建设主战场的优势,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建设,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弘扬特色生态文化,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做优做强绿色生态示范区、创新发展聚集区、会展经济功能区和“双碳”工作先行示范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津南,努力成为天津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津南样板”。(二)基本原则1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3、”重要理念,坚定不移地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将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贯穿和深刻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坚定不移走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2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立足京津冀东部绿色生态屏障“主战场”,发挥“津城”“滨城”之间黄金廊道区位优势,瞄准绿色生态示范区、创新发展聚集区、会展经济功能区和“双碳”工作先行示范区“四区”建设目标,谋划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助力打造天津重要增长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津南。3 .统筹兼顾,分步实施。统筹社会经济高水平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统筹解决经济、环境、民生等关键领域突出问题,立足当前、着
4、眼长远,近期坚持问题导向、指标导向,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远期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新提升,建设成为绿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津南样板”。4 .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充分发挥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组织推动作用,综合运用法律、市场、科技、行政等手段,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坚持生态惠民、生态为民、生态利民,加-tI-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充分调动企业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整体合力,形成多方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三)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津南区全域,区域总面积387.6平方千米,包括咸水沽、小站、葛沽、双港、八里台、辛庄、双桥河、北闸口等8个镇,双新、双林、
5、海棠(海河教育园区)3个街道、长青办事处。(四)规划时限规划基准年:2020年。规划期:20212035年,分两个阶段实施。近期:20212025年,为规划重点。远期:20262035年,为规划展望。(五)规划目标总目标:到2035年,生态空间更加优化,绿色生态屏障功能充分显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蓝天白云、水清岸绿成为常态;绿色生产方式广泛形成,以绿色低碳为核心的生态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绿色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生活环境更加宜居;现代生态文化得以弘扬,建成具有津南特色的生态文化体系;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基本建成全市领先的生态宜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津南,
6、努力成为天津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中的重要增长极,成为绿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天津市展示生态文明建设及绿色高质量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近期目标: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并巩固提高创建成果。到2025年,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稳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出现质变,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市前列。远期目标:持续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各项指标全面优于国家考核标准,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六)指标体系规划指标体系由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和生态文化等六大类36项指标构
7、成。其中,约束性指标18项,参考性指标18项。指标设定主要以2021年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指标(修订版)为依据,结合津南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实际,增设“绿色生态屏障区蓝绿空间面积占比”1项特色指标(具体建设指标详见附件1)。二、高标准建设绿色生态屏障,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积极融入天津市生态空间格局和环首都生态屏障带,立足绿色生态屏障主战场,保护重要生态空间,持续推进绿色生态屏障生态修复建设工程,强化保绿、增绿、补绿,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提升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功能,增加生态系统碳汇和生态产品供给。(一)构建生态空间格局基于水、林、田、草、湿等生态要素本底,结合绿色生态屏障
8、建设要求,构建“一城两芯三区,四廊五带多节点”的生态空间格局,保证生态系统的连通性与完整性,提升津南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一城”:指生态示范主城,主要为津南主城区部分;两芯:指津南绿芯和起步区中央绿芯;“三区”:指葛沽民俗生态区、小站田园生态区和八里台郊野生态区;“四廊Q指海河生态廊道、卫南洼湿地绿廊、古海岸湿地绿廊、津晋高速生态廊道;“五带”:指天津大道生态带、津港高速生态带、宁静高速生态带、长深高速生态带、卫津河洪泥河生态带;“多节点”:指会展公园、海河教育园区公园、洪泥河景观点、天嘉湖、绿屏咸水沽湾、绿屏双桥河湾、葛沽西湾公园、海河故道公园、葛沽东湾公园、稻耕公园等多个生态景观节点。(二
9、)严格管控重要生态空间一是管控重要生态空间。严格执行国家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制度,确保重要生态空间面积不减少、功能不降低、性质不改变。严格落实天津市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管理规定,加强保护与管理。对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巨葛庄贝壳堤)实施分区管控,核心保护区除满足国家特殊战略需要的有关活动、管护巡护和保护执法等管理活动、经批准的科学研究和生态修复之外,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一般控制区限制人为活动,除满足国家特殊战略需要的有关活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监测和执法、经批准的科学研究和生态修复活动、适度的参观旅游及相关的必要公共设施建设等项目之外,原则上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
10、活动(津南区重要生态空间详见附件2)。二是严格落实绿色生态屏障一级管控区管控要求。除生态保护工程、重大基础设施工程、重大民生保障工程等附属设施外,禁止一切与生态环境保护无关的建设活动,新建生态修复区域加强人员进入管理,车辆通行的组织引导,特定区域禁止机动车通行,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三是加强生态保护监督管理。加大对挤占生态空间和损害重要生态系统行为的惩处力度,对违反生态保护管控要求,造成生态破坏的单位和人员,依法追究责任。(三)持续推进生态修复建设一是持续实施植树造林工程。加大拆迁修复力度,加快推动已纳入城镇化建设村庄的拆迁治理、复垦复绿,加强对已经取缔的工业园区的复垦复绿,通过重点区域集中造
11、林和见缝植绿等方式,将更多林地接连成片。严格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禁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有关要求,确保绿色生态屏障区造林绿化工程不违规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建设过程规避对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保护对象的影响,依法依规实施造林。到2025年,绿色生态屏障区新造林039万亩,蓝绿空间面积占比达到67%,一级管控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5%。到2035年,绿色生态屏障区蓝绿空间面积占比达到72%,一级管控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7.6%o增强生态碳汇能力,进一步提高蓝绿空间占比,充分发挥林木、湿地、土壤固碳作用。到2025年,全区林草覆盖率达JO20.2%o到2035年,林草覆盖率达到21%。二是完善生
12、态道路。加强各生态单元内与生态单元景观相融合、与生态道路顺畅联通、林下曲径通幽、田间阡陌纵横的林间路、田间路网络建设,到2025年,建成4L7千米生态道路。到2035年,生态道路更加完善,绿色生态屏障可达性和可亲近性进一步增强。(四)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改造低效林、科学搭配植物层次,通过上、中、下层林木构建错落有致、林相丰富、高郁闭度的厚重大绿。优选树木品种,选择与区域土壤气候环境相适应的植物种类,科学搭配落叶、常绿、观枝、观花、观果等植物品种。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力度,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强化生物安全管理,加大农业和森林、湿地等区域外来入侵物种防治,持续开展外来入侵物种调查,加强
13、外来入侵物种科普和监测预警。三、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近期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远期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坚持环境风险防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一)强化大气污染协同治理1.深化工业源污染治理。深化重点行业企业污染治理。实施重点行业NOX等污染物深度治理。全面完成荣钢集团超低排放改造治理工程,进一步实施烧结环冷机下散料治理、石灰窑脱硝等深度治理。实施天津泰新垃圾发电有限公司深度治理。严格控制水泥企业物料储存、输送及生产工艺过程无组织排放。鼓励纳入重污染天气的重点行业企业,按照国家重污染天气绩效分级
14、B级或引领性指标实施提升改造。重点涉气排放企业取消烟气旁路,因安全生产等原因确需保留的,安装在线监管系统及备用处置设施。加强锅炉、工业炉窑深度治理。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全面开展锅炉动态排查,推进燃气锅炉烟气再循环系统升级改造。铸造行业熔化炉、耐火材料焙烧炉实施无组织排放深度治理,提升炉窑烟气收集效率,减少无组织排放。建立全口径炉窑清单并动态更新,推进重点行业实施“一炉一策”精细化管控。推进VOCs全过程综合整治。落实天津市VOCs排放总量控制要求,严格新改扩建项目VoCS新增排放量倍量替代,严格控制生产和使用高VOCS含量的涂料、油墨、胶粘剂、清洗剂等建设项目。推进源头替代,制定区域工业企业低V
15、OCS源头替代实施计划,分批完成溶剂型涂料、油墨、胶粘剂和清洗剂替代。强化过程管控,以含VOCS物料的储存、转移输送、生产工艺过程等排放源为重点,采取设备与场所密闭、工艺改进、废气有效收集等措施加强管控,减少无组织排放,强化企业无组织排放环节专项执法检查。重点推进涂料制造、金属包装容器及材料制造、塑料零件及其他塑料制品制造等VOCs排放量大的行业使用先进工艺技术。提升末端治理水平,开展VOCs有组织排放源排查,对采用低效治理设施的企业,全面升级改造。实施精细化管控,完成各类涉VOCs物质储罐排查及提升改造,动态更新工业企业VoCS排放源清单,对排放量大的企业实施“一厂一策”精细化管控,动态更新
16、无组织排放改造全口径清单。2,深化面源污染治理。强化扬尘精细化管控。加大施工扬尘治理,施工工地严格落实“六个百分之百”管控要求,外环线以内区域以及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等城市建成区范围内施工工地,100%使用低挥发性工程涂料和国三及以上排放标准非道路移动机械,市政、城市道路、水利等长距离线性工程实行分段施工,全面推行绿色施工,将绿色施工纳入企业资质评价、信用评价。加强裸地治理,确保每年新增裸地100%完成治理。加大道路扬尘治理,推进重点道路实施修复硬化,提升渣土清洁化运输水平,加大道路扫保精细化作业,推进低尘机械化湿式清扫,扩大机械化清扫保洁面积,重点加大降尘量较大街镇扬尘治理。加强堆场扬尘污染控制
17、,大型煤炭物料堆场全面完成抑尘设施建设和物料输送系统封闭改造。加大农作物秸秆禁烧巡查力度,持续运用高架视频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对露天焚烧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到2025年,全区年均降尘量力争控制在6吨/月平方千米以下。到2035年,年均降尘量得到进一步控制。开展餐饮油烟专项治理。制定餐饮服务项目综合整治工作细化方案,定期组织拉网式排查,确保油烟净化装置安装全覆盖,保持正常运行和定期维护,确保达标排放。推进恶臭异味综合治理。全面开展恶臭异味污染排查,建立恶臭污染分级管控台账,2022年12月底前,系统梳理纳入重点管控台账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和企业的恶臭异味问题,编制“一园一档,一企一档,恶臭异味问题清单。
18、加强工业领域恶臭异味治理,加快完成一批恶臭异味企业重点治理工程及评估工作。推进市政设施恶臭异味整治,对不符合要求的生活垃圾运输车辆组织维修、更换,对投诉集中的生活垃圾填埋场、焚烧厂和生活污水处理厂开展溯源排查和对标治理,确保恶臭异味达标排放。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加强大气氨污染防控。3.深化移动源污染治理。加强新车监管。2023年7月起,新增重型货车实施国六b排放标准,严格新生产、销售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达标监管,开展一致性检验。加强在用车监管。开展非免检柴油车注册登记前的排放检验。加强对重点用车单位入户监管检查,实现机动车重点用车单位入户监管检查全覆盖。加强路检路查,持续以国省干道和主要城
19、市道路为重点,开展柴油车排放检测。加强机动车遥感监测,实施重型柴油车在线监控。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有序推进非道路机械在线监控,落实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登记制度。加强油品和油气管控。严格执行油品质量标准,加强车用油品、车用尿素的监管,推进油气回收治理设施建设,年销售汽油量5000吨以上加油站全部安装油气回收在线监控,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严厉打击黑加油站和非法流动加油车。4,深化燃煤源污染治理。严格煤炭监管,加强散煤动态排查、用煤单位的煤质监管,拉网式排查违法售煤行为,开展汽运煤炭车辆专项联合执法,严把煤炭准入关、运输关、堆存关。5.深化重污染天气应对。强化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机制,适时修订津南
20、区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实施重污染应急管控各类清单动态更新机制。强化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深化绩效分级、差别化管控。(二)强化水污染防治1 .加大污染源治理。完善城镇及农村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实施津沽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5万吨/日。提标改造荣钢集团原处理能力4.8万吨/日污水处理厂,为葛沽镇提供污水处理服务。废除现状环科、双桥、双林等污水处理厂,新建扩建一批污泥处置设施。到2025年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97%以上,污泥无害化处置率100%。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长效机制,加快已建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验收,并纳入行业监管范围。加快城镇面源污染治理。加强雨污合流治理,加大建成区
21、串接混接点改造,实施八里台镇、小站镇、咸水沽镇、葛沽镇、开发区西区雨污分流提升改造5片,实施咸水沽、双港、双新街等区域约20千米雨污水管道改造,到2025年基本清除雨污串接混接点,完成80%以上现状合流片区改造。对近期不具备改造条件的老城区暂时保留合流制,以截流调蓄方式为主,有效降低河道污染程度,结合老城区提升改造,道路建设分期改造,到2035年完成5片16.56平方千米合流制地区改造治理。加强初期雨水治理,配套建设海绵城市雨水利用调蓄池,建立完善排水管网清掏机制,改造4000处排水检查井,削减雨水排水口溢流污染。加强外环河沿线雨水污水管网排查整治,到2025年,外环河津南段降雨后河道污染强度
22、较2021年下降30%。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到2030年80%的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强化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到2025年,设施有效运行率达到95%以上。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精细化治理,按照天津市要求,逐步建立健全常态化农业面源污染监测机制;在八里台镇、双桥河镇等重点区域探索开展规模化稻田灌溉区、水产养殖退水区水质监测。实施津南区再生水利用及水生态综合修复项目,构建12万立方米/日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系统,截留农田沥水、鱼塘退水和地表径流等面源污染,实现“近零”排放,促进区域水系循环;利用退渔坑塘新建2座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系统,对周边农田排水、鱼塘退
23、水等面源污染进行净化治理,同时对马厂减河水体进行旁路净化。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果。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对已治理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开展定期抽查,实现不返黑返臭、长制久清。持续开展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排查及整治,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将农村黑臭水体纳入河湖长制管理,动态排查、动态治理、动态清零。2025年底,全区农村黑臭水体基本消除。2 .强化水环境管理。实施地表水生态环境质量目标管理,坚持实施地表水断面监测、评价,对各街镇水质实行排名、奖惩。强化企业、工业园区(集聚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城镇污水处理厂等水污染源监管,加强行业监管、执法监督,确保涉水重点排污单位全部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严格落实排
24、污许可制度,坚决打击超标、超总量等违法排污行为。严格入河排污口管控,完善入河排污口名录清单,建立“水体一入河排污口一排污管线一污染源”全链条管理的水污染物排放治理体系,从“查、测、溯、治”四个方面强化入河排污口监督管控,继续开展入河排污口监测、溯源、治理,研究入河排污口分类管控方式,对不达标的河道(段),精确分析特征污染物,限期清理整治超标入河排污口,禁止新增入河排污口;对现状达标的河道(段)要严控新增入河排污口,确保河道水质改善。加强上下游联防联控。深入实施“一河一策”,加强上下游协同治理。加强上下游、左右岸行政区之间的地方政府合作,研究构建跨东丽区、西青区、滨海新区河长间的协同管理、河流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津南区 国家 生态 文明 建设 示范区 规划 2021 2035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05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