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如何赋能海洋产业发展.docx
《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如何赋能海洋产业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如何赋能海洋产业发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如何赋能海洋产业发展摘要海洋是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源泉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山东自贸试验区依托区位优势,发展海洋特色产业,围绕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取得了不小成绩。然而,相对薄弱的海洋产业基础抑制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所能发挥的倍增效应,制度创新尚未有力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有效促进海洋产业低碳绿色发展、有力促进陆海产业联动发展。制度创新在促进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优化营商环境、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步伐、促进口岸功能完善以及加强环境保护与资源养护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要进一步推动海洋产业提质增效,完善海洋科技创新生态链,促进海洋资源高效利用和保护,
2、推进陆海统筹一体化发展,通过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赋能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词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一、问题的提出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近年来,在加快海洋强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战略指引下,海洋经济不仅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体系,在拓展发展空间、建设生态文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越来越成为中国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后劲的重要源泉。海洋产业已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发展海洋产业对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推进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供给。2019年8月,
3、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获得通过,明确要求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依托山东优势海洋资源,围绕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和发展机制,将山东自贸试验区打造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引领区,为推进山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此目标下,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山东自贸试验区”)通过制度创新,叠加各项政策优势,引导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航运物流、涉海高端服务业等特色海洋产业向自贸试验区集聚,服务海洋强国战略,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2023年1月,山东印发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方案,强调聚焦创新型海洋经济活力区建设,继续深化海洋经济发展。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
4、能为山东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释放哪些“势能”?如何以制度创新为主线、以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形成更多更高水平的可复制推广且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体系,成为亟须深入研究的议题。二、山东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促进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举措及不足(一)山东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促进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举措山东自贸试验区是唯一在战略定位中体现海洋强国战略的自贸试验区。自总体方案实施以来,山东自贸试验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依靠毗邻海洋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特色产业,围绕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先行先试推进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山东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6302.9亿元,同比增长7.6%,全省海洋
5、经济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18.6%。山东自贸试验区海洋产业制度创新主要集中于具备海洋资源区位优势的青岛片区和烟台片区,聚焦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航运交通服务、涉海金融服务等海洋特色产业,为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加速海洋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1.青岛片区青岛片区立足青岛海洋资源禀赋,发挥海洋科研优势,重点发展现代海洋产业,打造国际航运枢纽、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船舶海工、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产值居于全国领先水平。在全国率先搭建自贸综合性海洋设备和高端装备第三方检验检测服务平台,以高水平公共服务赋能青岛片区现代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在航运、贸易、金融、要素市场
6、化配置自由便利等多个领域取得突破,建成东北亚国际船舶交易中心、国际冷链物流交易中心,探索新型贸易方式,率先发起跨境易货贸易联盟,加速构建大宗商品贸易生态;在全国率先推出“核实可视、信用赋能”出口退税政策,探索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改革;推出全球首个蓝色资产分类标准,开展蓝色信贷投放机制创新,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服务海洋经济;率先建立了简便、高效、可行的海洋经济活动商事主体“智能标签”认定新机制,形成一套可复制推广的海洋经济活动商事主体前置认定新模式和新方法;率先建立国内功能区海洋经济统计核算制度,“蓝色自贸”海洋经济统计核算新模式入选山东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2023年6月,青岛片区正式发布绿色发展指
7、标体系,引领全球自贸试验区“绿色低碳生态发展新模式”。2022年,青岛海洋生产总值达5014.4亿元,总量稳居全国沿海同类城市第一位,占全市GDP的比重为33.6%,占全省、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0.8%和5.3%(2)o2.烟台片区烟台片区围绕发展海洋经济、深化日韩合作、区关港铁联动、优势产业开放发展,高标准打造“自贸海洋”蓝色标识,在经略海洋上创新突破。一是优化海洋生物种质及其生物制品进口许可程序,支持建设东北亚水产品加工及贸易中心。率先推出“政企社科”四方联动增值放流新模式,首创多方联动构筑海洋生物资源大养护格局,并入选全国“最佳实践案例”。二是构建多方联动的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机
8、制,出台山东首部地级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实施入海排污口“分级分类”精细化管理,工业生产废水排污口整治率达到100%,排污许可全流程监管等8项制度创新成果入选生态环境部52项全国推广案例。三是积极探索将海洋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制度体系。成立全国首个海洋保险创新研发中心、首个区域性蓝碳评估中心,首创海洋牧场平台确权颁证机制和融资风险评判标准体系,开发全国首个“海洋牧场创新指数保险”“网箱渔养殖波高指数险”“海洋碳汇指数保险”和“海产品综合指数保险”,形成从海洋种业到海水养殖、海洋碳汇、海洋生态的海洋金融保险全链条生态圈。四是探索海洋种业发展新路径。建设现代化海洋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联动海
9、南自贸港崖州湾科技城,构建“南繁北育”水产苗种产业走廊。五是培育海工装备产业新业态。在全国先行先试的“海洋牧场平台确权新路径”,由单个确权完成了向批次颁证的升级。目前,海洋牧场平台已确权颁证37个,数量居全国第一;海洋牧场“一证一险”信贷模式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4.2亿元、风险保障7.7亿元。(二)山东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促进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不足1 .相对薄弱的海洋产业基础,抑制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所能发挥的倍增效应一方面,山东自贸试验区海洋产业结构亟待优化调整。山东海洋经济第三产业在海洋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较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山东传统海洋产业生产总值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较大,存在产业链短、技术含
10、量低、附加值低、污染能耗高等问题。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虽然增速较快,但总体规模偏小,占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较低。另一方面,山东自贸试验区规模大、品牌强的龙头企业较少,中小企业参与度不足,涉海产业、涉海企业的创新能力有待提高。2 .制度创新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效果不明显创新能力是带动地区和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海洋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相应的创新能力支持,山东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成效不显著。一是山东自贸试验区的海洋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尚未健全,导致人才进不来、留不住,成果未落地、欠转化问题仍较为突出。二是山东自贸试验区海洋领域的人才结构以基础性学科为主,应用型技术人才与
11、复合型管理人才欠缺,高尖端科技领军人才和研究团队不足,创新能力突出的企业或产业集群尚未出现。另外,山东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能力亟须提升。根据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2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山东青岛金融改革创新得分为74.67分,在所有排名城市中位列第20名。虽然较20202021年度增长10.04分,但是与上海(浦东)(88.32分)、广东前海(86.87分)等仍有较大差距。山东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力度不足,社会融资模式单一,金融监管和金融中介机构经营模式相对落后,导致省内金融市场体系单一,难以有效为海洋产业发展及其创新活动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3 .直接针对海
12、洋产业低碳绿色发展的制度创新较少目前,山东海洋产业大多仍是传统资源依赖型、劳动密集型和空间利用型产业,资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问题时有发生,如水质恶化、海岸线退缩、海洋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等,制约了山东海洋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尽管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可以赋能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但较少直接聚焦海洋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实现蓝色经济绿色发展的制度创新。4 .制度创新尚未有力促进陆海产业联动发展为实现陆海资源、产业、空间互动协调发展,需要统筹开发陆海资源、优化产业功能布局、建立统一的陆海开发空间格局。山东自贸试验区陆海统筹发展机制不健全,各地区、产业间缺乏有效分工与整合,在联动创新发展、融合发展的主体、
13、路径、模式方面的探索不够,仍然存在产业同质、重复建设问题,抑制陆海统筹一体化发展的进程,影响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更高水平开放的经济体制的形成。济南、青岛、烟台三个片区尚未实现陆海经济的优势互补,也未形成共享互促、融合共生的陆海产业统筹、耦合发展的新格局。三、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促进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以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海洋空间与海洋资源为基础,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自主创新的海洋产业为核心,通过创新协调、开放合作、要素优化、产业集聚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实现海洋产业健康可持
14、续发展。自贸试验区需要更好发挥制度创新在促进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优化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加快海洋产业重大项目建设步伐、促进口岸功能完善、加强海洋环境保护与资源养护方面的作用机制,推动自贸试验区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1 .制度创新促进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速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是实现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意味着产业附加值更高,同时能耗更低、污染更少,能够更加适应市场需求和国际竞争,提供更具竞争力的崖品和服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压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良性互动。通过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破除海洋
15、产业发展在制度层面的堵点,通过生态、科技、金融、投资、航运、贸易、人力资源等多个层面的先行先试,打破要素流动的壁垒与桎梏,促进技术、人才、资本、数据等各类高端要素向具有优势的海洋企业和海洋产业集聚,从而推动海洋产业结构的转变。针对技术含量高、增长潜力大、带动作用强,但也具有高风险特征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通过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形成“国企或社会资本投资、政产学研联动、专利技术收益回报”的联合攻关模式,引导高端要素和创新资源集聚,改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环境;对于传统海洋产业,可以通过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促进业务流程重组、管理理念创新、产业链条延伸、新技术引入,实现全产业链的优化提升。此外,
16、以产业链、产品链为载体打造海洋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链的纵向延伸、供应链的全球整合、价值链向高端提升,提高海洋产业体系的聚集度与融合性,促进海洋产业由传统资源开发和加工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2 .制度创新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科技创新是推动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加快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是培育海洋产业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手段。为此,需要通过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打破体制机制的束缚,持续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自贸试验区通过创新涉海科技研发机制,围绕产业链和创新链亟须突破的技术短板,鼓励高校、研究所和企业之间加强科技创新的协同,构建海洋科技产学研全链条发展,引导海洋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科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试验区 制度 创新 如何 海洋 产业 发展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07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