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柱墩盖梁专项施工方案.doc
《双柱墩盖梁专项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柱墩盖梁专项施工方案.doc(2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目 录1、编制依据、原则、范围11.1 编制依据11.2 编制原则11.3 编制范围12、工程简介23、双柱墩身施工方案23.1 墩柱施工23.2 翻模施工24、盖梁施工方案94.1 盖梁施工悬空支架布置94.2 盖梁支架检算105、质量保证措施175.1 质量目标175.2 质量验收标准175.3 各分项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及技术措施176、安全保证措施186.1 结构安全186.2 施工安全186.3 雨季施工质量保证措施187、环境保护措施18双柱墩身及盖梁施工专项方案1、编制依据、原则、范围1.1 编制依据1.1.1省道S308线治多至曲麻莱段公路工程施工图,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第三册 共四
2、册。1.1.2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当地资源、交通状况及施工环境等调查资料。1.1.3本部现有的技术装备力量、机械设备状况、管理水平、工法、科技成果和多年积累的工程施工经验。1.1.4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和交通部有关规范、规程和工程验收标准等。1.2 编制原则1.2.1符合性原则。必须满足建设工期和工程质量标准,符合施工安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地质灾害防治等要求。1.2.2科学、经济、合理的原则。树立系统工程的理念,统筹分配各专业工程的工期,搞好专业衔接;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组织均衡、连续生产;以关键线路为中心,资源优化;管理目标明确,指标量化、措施具体、针对性
3、强。1.2.3引进、创新、发展的原则。积极采用、鼓励研发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提高工程技术和施工装备水平,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成本。1.3 编制范围适用新建S308玉树至曲麻莱段公路工程施工C标段标段双柱墩身及盖梁施工。2、工程简介新建S308玉树至曲麻莱段公路工程施工C标段标段,管段起讫桩号范围K186+300K216+500。管段内设计桥梁15座,桥梁墩柱形式为双柱墩及空心薄壁矩形墩,管段设30m以上空心薄壁墩35个,其余30m以下墩柱均为双柱墩,双柱墩墩顶以盖梁联系。双柱墩墩高最高为同卡大桥10#墩30m。盖梁尺寸最大为通天河特大桥引桥10.92.21
4、.8m。3、双柱墩身施工方案此方案集中考虑管段双柱墩及其盖梁施工,墩身采用圆柱模型翻模施工,系梁及盖梁施工采用墩柱穿钢棒(悬空支架法)施工。为保证现场施工安全,本方案取通天河特大桥引桥最大盖梁墩柱进行编制,项目部其他双柱均按此方案执行,具体施工方案如下:3.1 墩柱施工每套翻模共分三层,阶梯向上支立,模板依附已浇注混凝土墩段作为持力点。3.2 翻模施工3.2.1施工准备模板进场后为了保证墩身混凝土外观质量,首先进行模板预拼装,检查模板各部分尺寸、模板接缝及平整度。在承台顶面用全站仪放出柱墩中心,并放出墩身纵横方向的护桩,以便在以后的墩身施工中校模时使用。立模边线外用砂浆找平,找平层用水平尺抄平
5、,方便立模。3.2.2墩身钢筋的加工、绑扎:钢筋在加工棚内制作,保证制作钢筋的精度。为验证钢筋制作的精度,可在弯制少量钢筋后,先在地面平地上进行绑扎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调整弯制方法与尺寸。形状与尺寸已确定的钢筋可采取经常拉尺检查的办法对精度进行有效地控制。钢筋应分类堆放,设置标识,标识内容包括规格、型号、安装位置等,对检验不符合要求的材料做好标识,防止误用。钢筋采用现场绑扎法。对主筋采用机械接头接长;机械接头作破坏试验,焊接接头做焊接工艺试验。由于模板高度6m,因此每次钢筋绑扎的最低高度不小于6m加钢筋搭接长度。若钢筋绑扎长度大于6m,则需将钢筋的中上部支撑在提升架上,以防钢筋倾斜。绑扎中注意
6、随时检查钢筋网的尺寸,以保证模板安装顺利。3.2.3模板的安装:钢筋绑扎完毕经检验合格后进行模板的安装,模板拼装之前先将模板磨光清除干净,涂抹脱模剂,涂刷时要轻、薄、均匀,以保证混凝土表面颜色一致。模板采用塔吊吊装,人工辅助。模板连接用直径30mm的螺栓。每节模板安装时,可在两节模板间的缝隙间塞填薄钢板纠偏。3.2.4模板的检查:模板安装完后对模板进行检查,首先检查模板的接缝及错台,模板的接缝控制在1mm以内,模板的错台控制在2mm以内;用钢尺检查模板的几何尺寸,拉线检查模板的顺直度,用铅锤仪校正模板的垂直度。施工中严格控制轴线偏位在1厘米以内。如果有不合格的情况,用手拉葫芦和千斤顶进行调整每
7、节模板安装后,用水准仪和全站仪检查模板顶面标高;中心及平面尺寸。若误差超标要调整,直至符合标准。测量时用全站仪对三向中心线(横向、纵向、45方向)进行测控,用激光铅直仪对墩中心进行复核。每次测量要在一个方向上进行换手多测回测量。 测量要在无太阳强光照射、无大风、无振动干扰的条件下进行。3.2.5混凝土的施工:混凝土的运输:混凝土的水平运输采用罐车,垂直运输采用输送泵。在柱墩中央安装串桶,混凝土通过串桶进入模板。墩身混凝土浇筑浇注混凝土前,先将墩身内杂物清理干净。混凝土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合、混凝土输送泵运送、串筒入模、插入式振捣器振捣的施工方法。灌注混凝土前应检查模板、钢筋及预埋件的位置、尺寸和保
8、护层厚度,确保其位置准确、保护层足够。由于混凝土施工高度大于2m,为使混凝土的灌注时不产生离析,混凝土将通过串筒滑落。为保证混凝土的振捣质量,振捣时要满足下列要求:(1)混凝土分层浇筑,根据以往工程经验及相应规范标准要求每层厚度控制在30-40cm左右。混凝土垂直运输采用输送泵进行。(2)振捣前振捣棒应垂直或略有倾斜地插入混凝土中,倾斜适度,否则会减小插入深度而影响振捣效果。(3)插入振捣棒时稍快,提出时略慢,并边提边振,以免在混凝土中留下空洞。(4)振捣棒的移动距离不超过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30-35cm范围内),并与模板保持510cm的距离。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以保证上下层
9、混凝土之间的结合质量。 (5)混凝土浇注后随即进行振捣,每放一层料时先将料扒平再开始振倒,振捣顺序为:先振捣倒角处,再从两边向中间振捣,振捣时间一般控制在30秒以上,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即表明混凝土已振捣密实:A、混凝土表面停止沉落或沉落不明显;B、振捣时不再出现显著气泡或振动器周围元气泡冒出;C、混凝土表面平坦、无气体排出;D、混凝土已将模板边角部位填满充实。混凝土的浇注要保持连续进行,若因故必须间断,间断时间要小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其初凝时间由试验确定。如果间断时间超过了初凝时间,则需按二次灌注的要求,对施工缝进行如下处理:凿除接缝处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和松弱层,凿除时混凝土强度要达到5Mpa
10、以上。在浇注新混凝土前用水将旧混凝土表面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但不能留有积水,并在水平缝的接面上铺一层l2cm厚的同级水泥砂浆。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0Mpa以上时即可拆模。进行不少于7天的标准养护,养护用水与拌合用水相同。为保证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在混凝土的浇注过程中进行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流动性,并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基本相同,以保证混凝土表面颜色一致;混凝土浇注过程中有专人看护模板,防止螺栓松弛导致跑模影响混凝土质量。混凝土顶面高度的控制:因墩身混凝土分节浇注,控制好每节混凝土顶面高度可以保证相邻两段墩身接缝良好,从而保证混凝土的外观美观。当混凝土浇注到顶层时,使混凝土面
11、稍高于模板顶,以便凿毛时方便清洗处理;浇注完毕后派专人用木抹子将模板四周附近的混凝土抹平,保证混凝土面与模板顶面平齐,以保证上下两节段为一条平齐的接缝。凿毛:为了保证上下两节段混凝土的良好的结合,待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 后进行人工凿毛,凿毛标准为,首先必须将混凝土表面的浮浆凿掉,露出石子,凿深1cm2 cm,凿完后用风枪先吹掉混凝土残渣,再用高压水冲洗干净。保证凿毛的混凝土面清洁。凿毛完毕后,即可进行下一循环施工步骤。依此循环,形成:钢筋接长绑扎拆模、清理模板翻升模板、组拼模板中线与标高测量灌注混凝土和养生的循环作业,直至达到盖梁设计高度。3.2.6模板拆卸和翻模灌注第二节混凝土。灌注混
12、凝土中要按要求制作试件,待第一节混凝土强度达到10Mpa、第二节混凝土强度达到3MPa以土时,做翻升模板、施工第三节混凝土的准备。钢筋绑扎过程中,待浇注完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可拆除底层模板。底层模板采用人工配合手拉葫芦拆除,最上层一节模板不动,作为下一墩段的持力点,手拉葫芦挂在上面,拆除的模板用钢丝绳或手拉葫芦直接吊在最上层一节模板上。当钢筋绑扎完毕后,用塔吊将模板安放到位。拆除的模板清除掉板面上的混凝土、涂刷脱模剂进入下道工序。3.2.7模板翻升将第一节模板用手动葫芦挂在第二节模板上,松开并抽出第一节模板之间的拉筋,用塔吊和手拉葫芦分别起吊第一节模板的各部分并运至第二节模板顶部或地面,清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双柱墩盖梁 专项 施工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09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