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跨连拱隧道的施工过程模拟和测试分析.doc
《双跨连拱隧道的施工过程模拟和测试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跨连拱隧道的施工过程模拟和测试分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某某连拱隧道的施工过程模拟和测试分析1工程概况 *高速公路*1#隧道起讫里程为K19+840K20+400,全长560m,位于*段玄武岩台地区,恰处分水岭(山脊)和垭口重合地段;该隧道最大埋深位于隧道中部偏后为16.8m,进出口段埋深12m,其余埋深58m,属于浅埋隧道。隧道围岩主要为级围岩,进口地段围岩以强风化碎块状玄武岩为主,次为亚粘土,地表风化强度更强,岩质疏松;出口地段主要为弱-强风化碎块状结构,次为碎石土;中部地段岩石风化程度较进口段弱,也以强风化碎块状玄武岩为主。由于岩体风化差异,致使疏松岩石与坚硬岩块相间出现,开挖过程很难控制开挖断面形状,施工困难。隧道横断面采用某某连拱断面设计
2、,净宽10.25m,建筑限界高度5.0m,净高7.05m。衬砌断面采用单心圆方案,半径为5.43m,以利于结构受力以及便于施工。隧道平面布置主要服从路线总体走向,采取平曲线,纵坡坡度2.673%。具体尺寸如图所示。图隧道断面图Fig.1TheCrossSectionoftheTunnel施工中遵循“先支护、后开挖、短进尺、弱爆破、快封闭、勤量测”的施工原则进行开挖施工。对于隧道洞口采用明挖法施工,隧道洞身段采用三导洞先墙后拱法施工,中导洞先行,左导洞滞后中导洞,右导洞滞后左导洞,导洞均采用正台阶法施工,台阶长度5-7m,开挖进尺按两榀钢架间距进行。主洞开挖先进行左洞,右洞滞后左洞7-10m。主
3、洞开挖亦采用台阶法,上台阶分部开挖预留核心土。2有限元计算与分析采用ansys软件进行计算分析,该软件可以方便地模拟分部施工过程和地应力的释放。1计算模型的确定(1)围岩与支护的物理力学参数1围岩的物理力学指标围岩级别重度()变形模量E(GPa)泊松比内摩擦角()粘聚力C(MPa)201.50.3333.50.4隧道顶部采用大管棚、小导管超前支护,初期支护由25锚杆+I20b钢拱架+喷混凝土组成,二次衬砌为C25钢筋混凝土。(2)模型的建立计算假定:隧道的受力和变形为平面应变问题;由于埋深较浅,仅考虑自重应力场。依据圣维南原理,取洞径的23倍作为计算区域,上边界取至地表面;左、右边界为水平约束
4、,下边界为水平和垂直约束。围岩用二维平面应变单元模拟,超前支护通过在加固范围内设置重叠单元并提高其地层的物理力学参数来实现,喷射混凝土用二维平面单元进行模拟,二次衬砌则采用梁单元模拟2。网格按靠近开挖处较密、远离开挖处较疏的原则划分,共划分了1602个单元,1274个节点。有限元网格如图2。图2有限元计算模型Fig.2FEMModel(3)计算步骤计算步骤分为12步:1导洞开挖及初期支护2墙浇筑3导洞开挖及初期支护4主洞上部开挖5主洞上部初期支护6主洞下部开挖及支护7洞开挖及初期支护8主洞上部开挖9主洞上部初期支护10洞下部开挖及支护11右洞二次初砌。加上初始应力场的计算共12步。2计算结果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双跨连拱 隧道 施工 过程 模拟 测试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09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