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1教育心理学.docx
《02111教育心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2111教育心理学.docx(1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教化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 .教化心理学:是探讨学校教化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在心理学与教化相结合的过程中渐渐形成和开展起来的一门应用科学。它涉及学校教化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2 .我国心理学家潘菽在其1980年主编的?教化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教化心理学的对象就是教化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美国1971年出版的?教化百科全书?指出:“教化心理学是对教化过程中的行为之科学探讨,事实上教化心理学通党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之学与教的科学。”3 .前苏联的彼罗夫斯基在其1972年主编的?年龄与教化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教化心理学的对象是探讨教学和教化的心
2、理学规律。”;4 .教化心理学供应的理论指导意义:(1)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当详细化、构造化;(2)了解学生特点:不仅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当前的心理开展水平,还应当依据不同学生特点,因材施教;(3)运用学习过程的心理规律;(4)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执行;(5)教学测量与评价。5 .教化心理学必需从以下方面学习心理内容:(1)学习理论;(2)学生的学习:(3)学习策略:(4)学习迁移;(5)学习动机。6 .教化心理学的探讨对象/内容:教化心理学探讨的内容既包括老师的教,也包括学生的学。学校教化的核心内容只有一个,这就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活动问题的探讨,是教化心理学探讨的主导方向。7 .教
3、化心理学的任务:(1)提示学校教化中的根本心理学规律,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上的实际问题;(2)建立系统的教学理论,促使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开展。8 .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过强时效率反而下降,只有保持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学习效率才最高。9 .试验探讨:它是在某种限制情境中探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10 .莱普尔的试验:莱普尔将学前儿童随机分为三组,使他们都用一种儿童喜爱的彩笔作画。第一组和其次组为获奖组,只是第一组被告知作画后将得到嘉奖;其次组那么不知道有嘉奖;第三组为限制组,作画后不予嘉奖。结果发觉,第一组儿童接着选择作画的次数仅是其次组和第三组的一半。由此莱普尔得出结论,外部奖赏一旦
4、撤除反而会降低个体从事该种活动的原有爱好。这便是外在奖赏损害内部动机之结论的由来。从莱普尔的试验看出试验法有两个主要特点:第一是随机安排被试;其次是对变量加以限制。总之,试验法要求试验者对试验情境进展严格的限制,试验遵循预先拟定好的试验设计,试验的实施有一套严格的程序,试验结果也要进展精确的测量。正因为如此,试验法通常被认为是教化心理学探讨中的一种牢靠的方法。11 .教化心理学探讨中的试验法详细分为:(1)试验室试验:这是一种严格限制试验情境,从而精确、周密地视察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探讨方法。采纳试验室试验的最大好处在于它允许试验者对探讨中的全部因素做最大程度的限制,因而这类探讨具有很高的
5、内部效度。它的局限在于其试验情境具有较高的人为性和过于简洁化,因而其试验结果难以推论到现实生活情境中去:(2)随机化现场试验:这种探讨是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进展的,探讨一般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其目的在于评价某种教学程序或其他教化措施的效果;(3)单一个案试验:拜瑞斯等人所进展的“良好行为自考自考“试验就是单一个案试验的例子。在单一个案试验中,试验者无需对所得结果再做检验和说明,图表本身已经一目了然。这是单一个案试验区分于其他等组试验的一个特点。*12 .相关探讨:探讨者并不创建某种情境,只是对自然界发生的一些变量之间的关系进展视察,从而得出两个变量是否相关的结论。13 .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可
6、分为三种状况:(1)正相关:当一个变量增大时,另一个变量也增大;(2)负相关:当一个变量增大时,另一个变量反而削减;(3)零相关:当一个变量发生变更时,另一个变量保持不变。14 .描述性探讨:不涉及探寻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而只是对一些好玩的事务或现象进展描述,这类探讨就是描述性探讨。麦兹在1978年进展了一项视察与访谈相结合的描述性探讨。15 .瑞士教化家裴斯塔洛齐提出“教化心理学化”的主见,强调教化要与心理学相结合,提倡直观教学的原那么,认为只有如此,才能丰宫学生的感知,开展学生的思维。16 .德国的教化家赫尔巴特把教化心理学化的思想付诸了实施。他将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明白、联想、系
7、统、方法。后来,其学生将上述四个阶段进一步开展为打算、提示、联想、系统和方法五个阶段。17 .教化心理学作为心理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是在19世纪后半期发生的。1867年,俄罗斯闻名教化家乌申斯基发表了?教化人类学?第一卷,它是教化和心理学问的必要源泉;1988年,第一本以教化心理学命名的书问世,这就是俄国教化家与心理学家卡普捷烈夫的?教化心理学?;1896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开场对动物的学习进展试验探讨,于1903年出版了?教化心理学?一书。一般认为,正式的教化心理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开创的。18 .联结派以桑代克、华生、葛斯瑞、赫尔、斯金纳为主要代表。19 .联结派共同之处表现在:(
8、1)把一切心理现象都归结为刺激或情境S与反响R之间的干脆联结,用S-R公式作为说明全部心理现象的最高原那么;(2)主见学习的实质就是通过条件作用被动地在S-R之间建立联结;(3)在学习问题的探讨方向上,留意外部现象与外在条件的探究,无视内在过程与内部条件的探讨。20 .认知派以魏特累、考夫卡、苛勒为主要代表。它们主见“完形说”21 .认知派在理论上的表现有:(1)否认刺激与反响之间的联系是干脆的,认为行为受意识的支配,以意识为中介;(2)主见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构造完形或形成认知构造,而不是被动地形成S-R联结;(3)在学习问题的探讨方向上,主见对学习的内部过程和内在条件进展探讨。22 .190
9、8年,我国出现了第一本关于教化心理学的著作,即由房宗岳翻译日本小泉所著的?教化好专心理学?。其次章心理开展与教化”1 .开展:指的是人类个体从诞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身心变更,即开展包括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的开展。2 .生理开展:也叫生物因素的开展,指人类个体的生理构造与机能及其本能的变更。个体的生理开展过程是一种内发过程,即个体依据自身预定的程序和节奏而自然成熟、成长的过程。3 .心理开展:教化心理学探讨的是狭义的个体心理开展,即个体从诞生到心理成熟阶段所发生的主动的心理变更4 .心理开展一般包含两种主要理论:一种是“渐进论”的观点,即认为从婴儿到成人的心理开展是一个渐渐积累的连续量变
10、过程;另一种是阶段论”的观点,即认为个体的心理开展不是一个连续量变的过程,而是经验一系列有着质的不同的开展阶段的非连续过程。5 .事实上,个体的心理开展既表现出连续性,又表现出阶段性:既有量变过程,又有质变过程。心理开展是包含很多心理因素形成和开展的错综困难的过程。6 .先天因素:是指个体诞生时受之于父母的遗传素养;后天因素:是指个体诞生以后所承受的来自环境的各种影响。个体的心理开展受先天和后天两方面因素的制约。,7 .自然成熟论:心理学家彪勒等人认为,心理开展的内部节奏与生物因素的自然成熟相联系,个体的心理开展是按生物因素自身预定的程序及节奏自然成熟的,外部环境只能在肯定程度上加速或减慢心理
11、开展的速度,而不能从根本上变更心理开展的内部节律。8 .环境确定论:心理学家华生等认为,个体的心理开展是环境影响或塑造的结果。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心理和行为。9.心理开展与教化的关系:教化是个体在心理开展过程中所承受的来自环境的最主要的影响,也是个体心理开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教化与心理开展的关系主要表达在两方面:一方面,教化受个体已有心理开展水平的制约:另一方面,教化又能促进个体的心理开展:(1)个体心理开展对教化的制约作用:个体的学习打算状态包括生理打算状态和心理打算状态两方面。生理打算状态,尤其是脑和神经系统发育与成熟的程度,是个体承受教化的自然前提。心理打算状态包括智力因素的
12、打算和非智力因素的打算两个方面;(2)教化对个体心理开展的促进作用:a开展性教学:教化受个体已有的心理开展水平的制约,仅仅是教化与心理开展关系的一个方面。在教化与心理开展的关系中,更重要的是要看到教化对心理开展的促进作用;b.早期教化:早期教化对人的一生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10.格赛尔闻名的双生子爬递试验。I1.印刻:劳伦兹在对幼小动物的依恋行为进展探讨时发觉,刚刚会走的幼小动物倾向于追随它在诞生后看到的第一个活动的客体并很快与之建立很难变更的依变关系,这种现象,劳伦兹称为印刻。12 .人类口语开展的关键期是2-3岁;书面语开展的关键期是4-5岁;数概念开展的关键期是55.5岁。_13 .维果
13、斯基的开展性教学主见: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开展性教学的主见。他认为,在确定个体的心理开展与教化的可能性的实际关系时,应考虑到儿童的两种开展水平:第一种水平是儿童到目前为止已经到达的开展水平,即儿童在独立活动中所能到达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其次种水平是儿童目前正在形成和刚刚开展的实力水平,即儿童借助于成人的指导和帮助而有可能到达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他称之为“最近开展区。由此,维果斯基指出:“教化学不应当以儿童开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开展的明天为方向。、14 .皮亚杰对儿童道德开展的探讨最初是通过视察儿童玩“弹弹子的自考自考开场的。15 .皮亚杰指出,11岁是儿童的道德推断
14、由外在标准支配转向内在标准支配的转折点。16 .皮亚杰的认知开展理论: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关于儿童认知开展的阶段理论。(一)皮亚杰理论的根本概念:(1)图式:动作或心理运算的构造,它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心理模式,图式既可以特别简洁,也可以特别困难;(2)同化:是将新的客体或事务纳入到已有的图式中去。同化类似于新的数据输入计算机;(3)顺应:为适应新的情境而变更已有图式的过程,皮亚杰称之为顺应;(4)平衡:在已有的理解和新的经验之间复原均衡的过程,称为平衡;(二)皮亚杰的认知开展阶段:皮亚杰将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开展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详细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皮亚杰认为
15、全部儿童的认知和开展都依次通过这四个开展阶段而不能逾越其中的某一阶段。不过,不同的儿童通过这些阶段的速率可能会有所不同,儿童在不同时期,尤其是在过渡时期,还可能会表现出几个阶段的特点:(1)感觉运动阶段(0-2岁):婴儿的才智表现在动作中;(2)前运算阶段(2-7岁):在感觉运动阶段后期,幼儿的语言实力快速开展,他们开场日益频繁地运用表象符号代替外界事物;(3)详细运算阶段(7-12岁):详细运算阶段以“守恒”的出现为标记,守恒意味着儿童思维具有了可逆性。儿童的思维比前运算阶段有了很大的开展,他们不仅驾驭了守恒的概念,而且还能在此根底上对事物进展比拟、分类、归类和排序等智力操作,均离不开详细形
16、象的支持;(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进展入青春期以后,青少年开场运用抽象的规那么思索问题;(三)对教化的启示:(1)老师应当细致视察并细致倾听儿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理解儿童目前是如何思索问题,如何知觉四周世界的,从而正确地推断儿童目前所处的思维开展水平;(2)教学应当适合儿童目前的认知开展水平,超越儿童当前开展水平的教学只会徒劳无益;(3)学前儿童和小学儿童须要老师为他们供应概念的实例。17.埃里克森的人格开展理论:埃里克森构造了一个浩大的人格的毕生开展理论,即心理社会性开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以自我渐成为中心,把个体从摇篮到坟墓的人格开展划分为8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面临着一个核心的心
17、理社会危机:第一阶段:信任对不信任S-1.5岁);其次阶段:自主对疑心(1.5-3岁);第三阶段:主动对内疚(3-6岁):第四阶段:勤奋对自卑(6-12岁):第五阶段: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12-18岁);第六阶段:亲密对孤独(18-30岁);第七阶段:创生对停滞(31-50岁);第八阶段:自我完善对悲观(51岁以后)。18 .埃里克森的人格开展理论对教化的启示:(一)人格的开展是自我与社会文化相互作用的产物,各个阶段心理危机的产生和危机的解决都与环境作用亲密相关。因此,在人格开展的问题上,不但要重视自我教化的作用,而且还应特殊重视学校、家庭和社会对个体的教化作用;(二)人格的开展在不同阶段上有
18、不同的任务,教化必需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格开展特点,引导个体向着对立开展过程的主动方向开展;(三)人格的开展虽然在各个阶段上具有不同的特点,但从总体上看,各个阶段的人格开展是一个完整的连续作用过程。19 .科尔伯格的道德开展阶段论:科尔伯格提出人们道德推断的开展共经验三个水平、六个阶段:(1)前世俗水平(9岁以前):阶段1.惩处与听从阶段:阶段2.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2)世俗水平(9-20岁):阶段3.好孩子定向阶段;阶段4.法律与秩序的定向阶段;(3)后世俗水平(20岁以后):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阶段6.普遍的伦理原那么定向阶段。20 .他律:儿童的道德推断受他自身以外的客观的
19、价值标准支配;自律:儿童的道德推断受他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的支配。第三章学习理论;1 .学习理论是教化心理学的基石,它在教化心理学中处于重要的核心地位。学习理论所解决的学习的实质、过程和条件等学习的根本理论问题是指导学生有效地学和老师有效地教的理论根底2 .学习理论主要分为:联结派的学习理论、认知派的学习理论、联结-认知派的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3 .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长久的适应性变更。4 .把握学习的定义:首先,学习表现为个体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更;其次,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更是相比照拟长久的:第三,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
20、变更是因经验的获得而产生的;第四,学习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一种对环境的适应现象。5 .人和动物与环境保持平衡的行为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本能行为,这是通过遗传而获得的种族经验,与学习无关。本能行为较为简洁、固定,因而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别有限;另一种是习得行为,这是在后天生活环境中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个体经验。与本能行为相比,习得行为显得特殊重要,它能敏捷的随环境的变更而变更,因而是人和动物适应困难多变的外界环境的更有效的手段。6 .加涅的学习分类:门)才智技能;(2)认知策略;(3)言语信息;(4)动作技能;(5)看法。I7 .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依据学习进展的方式,可将学习区分为承受学习与发觉学习;依据
21、学习材料与学习者认知构造中已有学问的关系,可将学习区分为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8 .奥苏贝尔将有意义学习分为:(1)代表学习:即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又称符号学习活词汇学习;(2)概念学习:即驾驭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也就是获得概念的一般以一;(3)命题学习:即学习由于假设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9 .彼得罗夫斯基在其1972年主编的?年龄与教化心理学?一书中,将学习分为两大类:(1)反射学习:即驾驭肯定的刺激和肯定的反响的学习。这类学习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它包括感觉的学习、运动的学习以及感觉运动的学习:(2)认知学习:即驾驭肯定的学问、技能和行为举止的学习。这类学习为人类所特
22、有,它包括感性学习和理性学习两种。10 .我国学者将学生的学习分为:学问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心智技能的学习和社会生产标准的学习。11 .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把学习过程看成是:信息输入一编码一加工一储存一译码一输出的过程。12 .经典条件作用:巴甫洛夫于19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对狗的消化过程进展的探讨中发觉了条件反射现象,由此开场了闻名的条件反射试验探讨。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又称为经典条件作用。13 .经典条件作用的规律:获得、消退与自发复原、刺激泛化与刺激分化、二级条件作用。14 .获得:在巴甫洛夫的试验中,铃声(CS)反复与食物(US)相匹配,从而使狗学会对铃声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称为条件作用的
23、获得。15 .消退:在巴甫洛夫的试验中,当狗对铃声的条件作用建立以后,假设使食物(US)不再伴随铃声(CS)出现,那么狗对铃声ICS)做出的唾液分泌反响(CR)就会越来越弱,直到最终消逝。这一过程称为条件作用的消退。16 .自发复原:在巴甫洛夫的试验中,已经明显消退了的条件作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还会以很微弱的形式重新出现,这种现象叫作条件作用的自发复原。17 .刺激泛化:在巴甫洛夫的试验中,当狗学会对一个高音产生唾液分泌反响以后,一个稍低一点的音调也会诱发它的唾液分泌反响,这种CR自动扩展到CS以外的其他刺激上的现象,叫做刺激泛化。18 .刺激分化: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CS和与C
24、S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反响的过程,称为刺激分化。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互补过程。借助于刺激泛化可以将学习扩展到原初的特定刺激以外,而借助于刺激分化那么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境做出不同的恰当反响,从而防止盲目泛化。19 .二级条件作用:由一个已经条件化了的刺激来使另一个中性刺激条件化的过程,称为二级条件作用。20 .美国闻名的教化心理学家桑代克于1896年开场从事动物学习试验,其中以猫的“迷笼试验”最为经典。21 .桑代克创立了学习的联结理论,其根本观点是:(1)学习的实质是在肯定的情境和肯定的反响之间建立联结,其联结公式为SR。他认为,情境和反响之间是干脆联系的,二者不须要任何中介;(2)情境与反响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2111 教育 心理学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11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