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边境地区教育提升工程工作方案.docx
《2024年边境地区教育提升工程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边境地区教育提升工程工作方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4年边境地区教育提升工程工作方案根据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边境地区教育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为加快提升市教育水平,促进我市民族团结和谐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补齐教育短板为突破口,以解决瓶颈制约为导向,以实施改革创新为抓手,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项目实施、经费投入、队伍建设等政策措施在我市落地见效,切实改善我市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增强教育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二、工作目
2、标“十四五”期间,通过优化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显著提升我市教育总体发展水平。到2025年,我市实现学前教育普及普惠,2027年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基本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中等职业学校实现优质特色发展,形成我市职业教育特色品牌;新补充教师100名以上,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升;各民族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增强。三、市教育发展现状(一)全市学生规模预测。2021秋季学期幼儿园在校生7272人,小学在校生12033人,初中在校生4250人,普通高中在校生2111人,中职在校生300人。根据2022年2
3、月份公安部门提供的数据,预测2025年秋季学期幼儿园在校生7500人,小学在校生13000人,初中在校生4400人,普通高中在校生2250人,中职在校生350人。市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区流动人口增多,城区小学学位需相应增加,目前新建有市第五小学,学位1350个。(二)全市学校布局现状。截至2021年秋季学期,全市设有公办高中1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初中2所,市直小学3所,镇中心小学4所,村级完全小学17所,村级非完全小学8所,教学点13所,幼儿园46所。另有民办小学1所,民办幼儿园26所。在全市33所(含九年一贯制小学部1所)公办小学中,在校生数150人以上的学校仅有16
4、所,占学校总数的48.49%;在校生数100T49人的有5所,占学校总数的15.16%;在校生数50-100人的有6所,占学校总数的18.18%;在校生数50人以下的有6所,占学校总数的18.18%;目前在用的13个教学点中,在校生11-20人有3个,10人以下的有10个。农村小学普遍存在着学校布局分散、规模小、办学效益不高等问题。市区小学学校班额未达到优质均衡的标准。四、主要任务(一)进一步优化全市学校布局1.完善全市学校布局规划。根据全市学校布局的现状,以提高基础教育普及水平、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为目的,按照自治区教育厅文件要求,可以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编制全市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和基本建
5、设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对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进行调整优化。通过统筹上级资金及本级财政资金新建、改扩建一批标准化学校,适当撤并一些规模过小、办学效益较差的学校。实现市域内基础教育学校布局合理,教育资源配置优化,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实质性发展。到2025年,全市建有公办高中1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初中3所,市区小学4所,镇中心小学4所。公办幼儿园28所,其中市区公办幼儿园6所,各村级小学能满足中低年级学生就近入学读书需求,全市学校布局规划科学合理。(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各镇人民政府)2 .加强教育建设用地保障。提前规划预留教育用
6、地,坚持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全力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编制教育用地土地利用规划时,教育部门要积极主动与规划部门对接沟通,将新建、改建、扩建校舍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先保障教育建设用地,将其纳入土地利用年度供应计划,确保学校建设项目用地指标落实到位。(责任单位:市教育局、自然资源局,各镇人民政府)3 .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o教育、发改、规划、住建等相关部门要对涉及学校布局调整项目建设等事宜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办理时间。落实并联审批、告知承诺制、联合审图、联合验收等改革措施,加快办理学校基本设施建设审批事项。对同批次规划建设的学校项目,各职能部门应支持集中办理
7、项目立项等审批手续。(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局、教育局、自然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各镇人民政府)(二)加强各级各类学校规范化和达标建设1.科学制定校园建设规划。按照自治区有关文件要求,根据学校校舍设施的现状以及校园占地、地形地貌、发展用地等情况,结合学校中长期发展规模,依据国家和自治区相关规范、标准,对学校的基本建设进行测算和规划,确定每一所学校规划建设项目的规模、投资需求,编制每一所学校基本建设发展规划,形成中小学基本建设计划任务书(简称“一校一册”),并委托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校园规划总平面图,实现每所学校都有校园规划总平面图(简称“一校一图”)0校园总体规划要适合边境地域特点,校舍建
8、设要设计合理、功能齐全。(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各镇人民政府)2 .加强校舍达标建设。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根据编制制定的市中小学、幼儿园“一校一册”、“一校一图”建设方案,按照“实用、够用、安全、节俭”的要求,因地制宜加强校舍建设。建足教学用房、功能用房、办公用房等,完善学校师生宿舍、食堂、浴室、厕所、开水(锅炉)房等基本生活设施和运动场、围墙、大门、护坡(坎)等附属设施,实现热水淋浴和食堂集中统一就餐,建成无害化厕所,全面落实寄宿制学校“一生一铺”。优先安排小规模及寄宿制学校的配套设施进行标准化建设。(责任单位:市教育局、财政局,各镇人民政府)3 .配足配齐教育装备和生活、安全必需设施设备。
9、建立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更新、维修维护常态化保障机制。结合当前教育设施设备配备情况,对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标准及基础教育各阶段学校的配备标准。编制好五年内的建设任务书,分阶段推进实施。力争到2025年,配足配齐学校教学仪器设备、音体美劳器材、课桌椅、图书等教育教学设备;配好学生用餐、住宿、饮水、洗浴等生活必需设施设备;按标准配备一键报警、视频监控等安全设施设备和专职保安员。抵边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村寄宿制学校参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校标准建设,高质量配足配齐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责任单位:市教育局、财政局,各镇人民政府)4 .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按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标准及基础教育学校配备标准,
10、补充更新教育信息化设施设备,确保中小学专任教师计算机配备率、班级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合格率、生机比达到要求。到2025年,中小学专任教师计算机配备率达1:1;所有班级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高中生机比8:1;初中生机比10:1;小学生机比15:1。推进数字校园全面普及,确保到2025年数字校园覆盖率达到100机加强“三个课堂”基础环境建设,在四所初中(含市一中凭高教学点)、三个市区小学、四个镇中心校建设54间“名校网络课堂”。在每个镇中心小学及各村级小学分别建设一个主播教室和1个听课教室。推进“三个课堂”按需常态化应用,实现区域间、校际间互联互通、互动教学和资源共享,弥补乡村学校优质师资不足。到20
11、25年,镇中小学校专递课堂覆盖率达到100%,村小、教学点班级专递课堂覆盖率达到100机(责任单位:市教育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镇人民政府)5 .加强校园文化附属设施建设。各中小学、幼儿园结合学校文化底蕴,发挥集体力量,建设本校校训、校歌、校徽等标高载体,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结合学校实际,实施学生阅读工程,利用校园空间,建设开放书吧、读书角等场所。进一步完善图书室、阅览室、文化长廊等设施。同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大力开展学校文化展示活动,建设具备展示教育功能的校史室、陈列室、展览室等场所。打造学校办学特色,实现办学特色“一校一品”。重点打造爱国主
12、义、军民团结、学雷锋等有边关特色的国门品牌学校。(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民族宗教服务中心,各镇人民政府)(三)加强边境地区学校内涵建设1.积极对接自治区教育厅教育援边帮扶工作。抢抓边境地区教育提升工程机遇,主动与自治区统筹安排的高校和教育研究机构,以及对口帮扶支援的20所优质中小学校对接,组织开展教育教学帮扶、教师发展帮扶和教育科研帮扶等组团式教育援边帮扶。加强边境地区学校内涵建设。在帮扶单位专业指导下,将自治区教育厅确定为帮扶对象的学校打造成教育质量明显提升,校(园)本文化特色鲜明,校(园)长能力水平显著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研能力大幅提升,推动边境地区教育内涵式自主发展。(责任单位:市教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边境 地区 教育 提升 工程 工作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12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