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它们去哪里了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6 它们去哪里了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 它们去哪里了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6它们去哪里了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它们去哪里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它们去哪儿了是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第6课。本课通过将水与其他物质混合,来研究水的特征。学生将通过观察食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的变化,进一步了解水的特征一一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有些则不能。基于这些观察结果产生的认识都指向“溶解这一概念,本节课将为学生以后学习和建立“溶解”概念奠定基础。考虑到“溶解一词对一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课并不为他们建立溶解概念,而只在词汇表中给出科学词汇“溶解“,并没有给出具体的解释。学生只需要通过实验现象来初步认识溶解即可。学情分析:学生从生活经验中会知道,把食盐或糖放入水中会慢慢
2、“化”掉,但是把小石子放入水中则不会“化工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运用感官进行观察与描述的基础,对水和固态物体的许多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主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水与固态物体的混合,观察水与物体混合前后发生的变化,这样一个持续的动态观察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需要耐心和静心。学生将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到有一些物质较难溶解在水中,有一些物质较易溶解在水中。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知道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科学探究目标2 .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体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3 .能用放大镜观察较小的物体。4 .能用搅拌的方法让水中的物体充分混合。科学态度目标1 .认识到可以
3、用对比的方法观察现象。2 .认可从多角度进行观察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教学重点:知道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教学难点:观察和描述几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教学准备:烧杯、水、食盐、红糖、小石子、小勺、搅拌棒、放大镜、记录单。过程设计:1、故事导入,聚焦问题1.动画驼盐的驴子导入:商人的驴队帮他运食盐,走着走着,一不小心一头毛驴掉到河里T,毛驴辛苦的挣扎着,好不容易重新站了起来,这时,毛驴总感觉哪里不对劲?问1:毛驴发现了是哪里不对劲呢?预设:毛驴背的盐变轻了。问2:背上的食盐怎么变轻
4、了?它们到哪里去了?(揭题)预设:“跑”到水里去了,”化”到水里去了。2.聚焦问题:毛驴也很好奇背上的食盐到哪里去了,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吧。【设计意图】驼盐的驴子是一个有趣的动画片,它的故事情节正好能将本节课的内容串联在一起,毛驴背上的食盐怎么变轻了,它们到哪里去了?引导学生聚焦“溶解”的话题,同时揭示学生的前概念。这个视频一播放,学生很快被带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二、实验探究,获取新知1 .出不食盐、红糖、小石子:老师今天带来了三种货物过来,大家看看它是什么样的?预设:食盐是雪白的,红糖是红色的,小石子是灰色的。谁还想说说自己的发现?预设:食盐一颗一颗的很小,红糖也很小,小石子大的多,2 .
5、放大镜的使用:食盐的颗粒很小,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观察工具一一放大镜,它是怎么使用呢,看一段小视频。我只给每个小组准备了2个放大镜,但是有4位小朋友,怎么办呢?预设:两个人一起观察。3 .观察并指导记录:想要说服毛驴,我们不仅要观察实验,还要把我们看到的现象及时的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板贴)可以用圆圈代表食盐,圆圈大小代表食盐的大小,我们把他们的形状用最简单方法画下来。学生在记录单上画看到三种不同物质形状。预设:食盐红糖是小颗粒的;小石子不规则形展示评价,谁画得让人一眼就看明白。【设计意图】让学生先观察物体原始特征,为稍后对放入水中前后的对比观察做好准备。在观察的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认真、仔细地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它们去哪里了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它们 哪里 公开 一等奖 创新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14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