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契合性探析.docx
《“和而不同”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契合性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而不同”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契合性探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和而不同”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契合性探析“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习近平总书记面对国际局势急剧变化,基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这一新理念的基本思想与“和而不同”的三重内涵有着高度契合性。“和而不同”的三重内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文化滋养,进入新时代新征程,我们需要将其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把“和而不同”思想的内在精华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髓融通起来,尊重文明多样性、坚持以和为贵、发扬斗争精神,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
2、供动力源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有利于党的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的顺利推进,同时有利于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世界秩序向着更加和谐、更加公正的方向发展。一、“和而不同”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底蕴“和而不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追求的和谐境界。“和”与“同”从字面来看,二者具有相似性,但从实质来看,二者大异其趣。“同”与“和”是两种对立的思维方式:“同”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是指不包含差异性的绝对同一,既无变动也没有多样性,因此它代表了绝对静止的状态;“和”是辩证的思维方式,是指包含着差异性和多样性的统一,表征着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虽然“不同”是基础,“和”是价值目标,但
3、“和”不会从“不同”中自发达成,这个过程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因而,我们要牢牢把握其关系,将其内在精华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髓融通起来,使其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基因。(一)“和而不同”是以“不同”为基础,彰显事物的多样性从传统文化来讲,正如孟子所言:“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2这句话表明事物的多样性是客观存在的,“不同”是事物内在固有的本真状态。同时,晏婴的“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专一,谁能听之?”的“和同之辩”也表明,事物的多样性与差异性是事物得以形成的条件。因此,“不同”是万事万物的客观存在状态,正是因为有了“不同”,世界才丰富多彩,正是有多样性与差异性才增强了世界的生机和活力。
4、从哲学意义上来讲,“和而不同”蕴含着矛盾的辩证思想。“和”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不同”体现了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表明,同一性是以斗争性为前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通过斗争性来体现,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由此,我们认识到“不同”的重要作用,表明事物的“不同”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无条件的和绝对的,是“和”得以存在的前提条件,没有“不同”就不可能有“和”。在自然领域中,正是由于万事万物各有其特殊性,并且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才构成了色彩缤纷的自然世界;在社会领域中,各个国家正是由于不同的经济、政治、历史、文化
5、等才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世界,从而为构建现代意义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广泛的条件与可能。因此,从“和而不同”体现的辩证法视角来考察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着眼于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等“不同”的基础性作用。(二)“和而不同”是以“和”为目标,追求事物的整体性在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包含着丰富的“和合”思想,其中所体现的整体性意识凝结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从“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3到“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专一,谁能听之?”的事物生成原则;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4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5再到“万物各得其和
6、以生”6222的合作关系;从“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7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8的为人处世之道等等,都体现了中国历代仁人志士的整体意识和处理“关系问题”的原则:和睦,但不求一致。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虽然不同时代的社会环境、政治气候不同而导致仁人志士“和合”思想的表现形式有所差异,但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强调以整体性为主要内容的“和合”思想与处世精神。从哲学意义上来讲,“和”是一种辩证思维方式,蕴藏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和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它是指一种包含着差别性、多样性的统一,因而有别于“同”的思维方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因此,“和”是有条件的、相
7、对的,只有在相关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矛盾双方才能暂时达成相互平衡、相互合作,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就此而言,和谐是一种动态平衡,需要我们摒弃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树立辩证的思维方式,把握事物内部发展变化的核心要素和条件。在现代世界中,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追求的共同价值,各个国家为了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国家或民族间的和谐,形成了休戚与共、命运相连的共同体。因此,从“和而不同”体现的辩证法视角来考察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考察重视“和”的核心要义。(三)从“不同”中“求”“和”,探寻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虽然“不同”是基础,“和”是价值目标,但是从“不同”中不可能自发地达到“
8、和”的状态,这个过程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即“求”。这就要求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利用科学技术探索实践对象的本质,从而有助于在“不同”的基础上“求”到“和”的价值目标。“和”是指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并制约着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遵循着自身的发展逻辑,不可能自动与目的性相合。因而,从“不同”中“求”“和”,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且富有探索精神的民族,创新精神构成中华民族的强大基因,成为推动中华民族前进的驱动力。从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夸父追日、大禹治水等一系列神话故事,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苟日新,日日
9、新,又日新”等,都强调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和创新这一民族禀赋。同时,合目的性要以合规律性为前提并受规律性所制约,人们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才能使目的性走向规律性,使二者相“合”。换言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和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觉处理好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才有可能达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但是,一旦“求”的方式不当,可能会带来种种“不和”,从而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环境危机,甚至社会动荡等等。荀子在天论中指出,“物之已至者,人妖则可畏也:枯耕伤稼,耘耨失岁,政险失民”“男女淫乱,父子相疑,上下乖离,寇难并至,夫是之谓人妖。妖是生于乱,三者
10、错,无安国”6227。由此可以看出,一旦“求”的方式过于极端,只是狭隘地考虑个人利益或局部利益,违背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带来困境。因此,从“不同”中“求”“和”所体现的辩证法视角来考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同”和“求”是处理和谐交往关系的两个关键因素,因而我们需要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和”的成败,事关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进程。二、“和而不同”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动力源泉“和而不同”的三层内涵,立足于新时代新征程,为适应“两个大局”的变化,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的共同价值贯通起来,尊重文明多样性、坚持以和为贵、发
11、扬斗争精神,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动力源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有利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外部环境,同时有利于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世界秩序向着更加和谐、更加公正的方向发展。(一)尊重文明多样性,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文明的多样性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是推动人类文明形态发展的内在动力。“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多种宗教。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9543-544o正是不同民族文化的特殊性构成了文明的多样性。一方面,由于各民族所生存的地域、国情不同,使得各民族在不同环境中由于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身
12、过程中的不同而形成人文差异,从而使得不同民族文化产生横向差异性;另一方面,由于不同民族生存的环境差异、社会历史发展的起点不同步、科技发展水平有先进落后之别,从而导致不同民族的整体发展水平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因而使得不同民族文化产生纵向差异性。民族虽有差异但同属人类社会,文明虽有不同但同为人类文明,人类文化具有相通性和共同性。正是由于不同文化存在差异性,同时又具有相通性和共同性,才能共同构成人类社会的文化生态,使得人类文明得以延续下来。文化的差异性是对各国的历史传统以及不同社会发展进程差距的反映,但是不表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有地位、性质的高低优劣之分。“在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自己的方式为人类
13、文明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存在差异,各种文明才能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强求一律,只会导致人类文明失去动力、僵化衰落。各种文明有历史长短之分,无高低优劣之别。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差异不应成为各国交流的障碍,更不应成为相互对抗的理由”10。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差异自古就存在,是人类文明的内在属性。没有多样性,就没有人类文明。多样性是客观现实,将长期存在”11。当今世界变化大格局依然表明,文明的多样性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必须承认文明的多样性,才能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差异不是冲突的根源,是推动人类不断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精神动力。“文明没有高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和而不同 人类 命运 共同体 内在 契合 探析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15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