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碳计量中心管理办法(试行)》(征.docx
《《安徽省碳计量中心管理办法(试行)》(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碳计量中心管理办法(试行)》(征.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安徽省碳计量中心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和安徽省相关文件精神,加快安徽省碳计量中心建设,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安徽省碳计量中心(以下简称:碳计量中心),是面向全省经济社会低碳绿色发展需求,系统性开展碳计量相关的重大问题研究和支撑服务能力建设,为政府、行业、企业提供碳计量数据采集、分析、评价和应用服务的省级计量测试服务机构。第三条碳计量中心应发挥社会各方面资源和力量,部署建设在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农村、
2、林业草原等;重点领域包括:碳排放、能源、生态环境监测、应对气候变化、自然资源等。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碳计量中心的申请、批筹、筹建、验收、监督和管理等。第五条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省市场监管局)会同有关行业领域主管部门负责碳计量中心的统一规划、监管和指导。所在地的市场监督管理局和主管部门协助。第二章主要职责第六条碳计量中心应围绕安徽省“双碳”目标任务,以“双碳”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和支撑“双碳”工作为使命,深入开展碳计量科学研究、技术攻关、管理创新和成果应用,致力解决碳排放数据准确性、溯源性、一致性问题,提升碳计量技术、管理和服务水平。主要职责是:(一)建立碳计量信息库。加强“双碳”法规、
3、政策、技术和前沿研究,体系化构建“双碳”标准、计量、认证认可等信息库,为“双碳”应用场景、路径探索、制度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提供前瞻性、战略性咨询意见。(二)开展碳计量需求分析。围绕碳排放权交易管理、碳排放统计核算、产品碳足迹管理、零碳产业园区、碳排放数据、绿电交易等,分析梳理重点行业领域对降碳零碳的计量技术、管理和服务需求,明确碳计量主攻方向和重点项目。(三)加强碳计量量值传递溯源研究。加强碳计量器具的计量标准建设,开展碳计量相关标准物质和专用仪器设备研制。开展碳计量检定、校准、比对等方法研究,开展低碳零碳地方标准研究,夯实碳计量基础。(四)推动先进碳计量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展碳计量测试方法、监测
4、设备和校准仪器的研究与应用,满足新型测量场景和关键参数测量需求。应用碳排放和碳监测计量技术,完善碳排放测量方法。推动绿色低碳计量技术应用,攻克共性关键测量难题,-fI-为碳排放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提供计量支撑。(五)强化碳计量数据应用。为碳排放提供准确可靠的测量数据,加强碳计量数据的采集、分析、评价和应用。提升数据质量,优先选用具有计量溯源性的数据,并对核算结果和数据进行不确定度分析。做好与能耗在线监测数据的衔接,为政府监管、企业降碳和社会治理提供数据支撑,推动重点行业领域由宏观“碳核算”向精准“碳计量”转变。(六)做好碳计量监督管理支撑。参与碳计量监测、审查和评价制度研究和落实,制修订碳计
5、量技术规范,开展重点排放单位碳计量审查,推动重点排放单位合理配备和使用计量器具,配合政府部门完成“双碳”计量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中的技术工作。(七)开展碳计量服务。开展碳计量器具检定校准、碳排放测量与核算、碳核查、碳排放量预测分析与路径推演、碳足迹、碳计量诊断分析等技术服务。搭建碳计量公共服务平台,共享碳计量技术资源,推广碳计量先进模式,为政府、行业、企业提供差异化、多样化、专业化的碳计量服务。(八)加强碳计量人才培养。提高碳排放监测、统计核算、核查、交易和咨询等人才队伍的计量专业能力,培育应用型、复合型专家队伍,组建或参与“双碳”相关技术委员会,定期开展碳计量科普、培训活动。(九)加强碳计量交
6、流合作。积极参与有关部门、单位、企业和组织的碳计量相关活动,承担“双碳”课题研究。有效保证碳数据的准确性和国际互认性,保障企业在碳交易、碳关税中的合法权益。(十)探索碳计量产业。围绕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建设,聚焦高端装备制造、计量标准物质产业化、碳足迹监测评价服务等方向,发展碳计量、碳监测等高技术服务业,争取在碳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第三章申请和批筹第七条鼓励有条件的计量技术机构、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申请成立碳计量中心。鼓励优势单位联合申报。第八条遵循自愿申请原则,申请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法人资格,能独立公正地开展工作,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资质的要求;(二)符合所处行业领域
7、实现“双碳”目标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基础和规模;(三)具有服务于所处行业领域的的碳计量测试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保障运行能力;(四)完成对所处行业领域“双碳”状况及计量测试需求的调研工作;(五)获得地方政府的支持。第九条申请单位经所在市(直管县)人民政府或省级行业领域主管部门同意,由所在市人民政府或省级行业领域主管部门向省市场监管局发函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安徽省碳计量中心申报书。中央驻皖单位、省属企事业单位可直接向省市场监管局提出筹建申请。联合筹建的由主要建设方负责申报。申请单位对申报材料的合法性和真实性负责。第十条省市场监管局组织专家对申请单位进行书面材料审查,论证筹建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充分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碳计量中心管理办法试行 安徽省 计量 中心 管理办法 试行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16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