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贵州省党校2024年研究生招生考试管理学原理考试复习题.docx
《中共贵州省党校2024年研究生招生考试管理学原理考试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共贵州省党校2024年研究生招生考试管理学原理考试复习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在职探讨生考试复习题管理学原理考试题型(试卷总分为150分):1、选择题(单选、多选混在一起)。2、辨析题(推断+理由)。3、简答题。4、论述题(2个题,三段式答题法)。考试学问要点:1、管理的四大职能是:安排、组织、领导、限制。2、什么是管理?答:所谓管理是一种在正式组织内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其他人活动的活动过程。3、管理的必要性在于资源的有限性。4、管理成效与组织成效及其二者的关系。答:管理成效,是指管理活动的效果。组织成效,是指组织目标实现的程度。在管理成效与组织成效之间,并没有存在必定的线性相关的关系,即高的管理成效并不肯定能导致高的组织成效;反之,低的管理成效也不肯
2、定必定导致低的组织成效。管理成效与组织成效之间之所以不存在线性相关的关系,是因为组织成效的凹凸,除了受管理成效的影响外,还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如工作环境、非工作环境、管理者本身等。组织成效和管理成效的凹凸首先取决于管理者的个人因素。管理成效与组织成效之间不存在线性的相关关系并不是说管理对组织目标的实现无关紧要,相反,它更说明白要提高组织成效就必需提高管理成效。因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状况下,提高管理成效会有助于提高组织成效。从长远的观点看,影响组织成效凹凸的其他因素也是管理活动的结果,组织完全有可能通过自己有效的管理活动使之形成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其他因素。对管理成效和组织成效的正确相识和理
3、解,有助于了解在实践中的“管理万能论”和“管理象征论”各自的不足和偏颇之处,从而正确评价管理者与组织成效的关系。在现实中,管理者既不是懦弱无能的,也不是万能的,管理者的管理成效与组织成效之间是互动的。5、管理者的类别和管理者的技能机构。答:按管理者所处的管理层次,可以划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管理者所需驾驭的管理技能可以简洁地概括为三种:(1)技术技能;(2)人际技能;(3)思想技能。由于不同层次管理者的管理活动不同,对不同层次管理者的素养和实力的要求也就不同,与此相应,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须要具备的管理技能也应有所侧重。技术技能的重要性依据管理者所处的层次从低到高渐渐下降,而思
4、想技能和人际技能在则相反。6、美国学者弗雷德卢森斯和他的助手的有效管理理论。答:他们认为,管理者所从事的工作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活动:(1)传统管理:决策、安排、限制;(2)沟通:沟通例行信息和处理文书工作;(3)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惩戒、调解冲突、人员配备和培训;(4)网络联系:社交活动、政治活动和与外界交往。探讨发觉,胜利的管理者并不等同于有效的管理者,它们之间的显著不同之处在于,维护网络关系对胜利的管理者相对贡献最大,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对贡献较小;而在有效的管理者中,沟通的相对贡献最大,维护网络关系的贡献最小。这对晋升是基于绩效的传统假设提出了挑战,它生动地说明,社交和施展政治技巧对于在
5、组织中获得更快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7、什么是管理学?答:管理学是一门探讨管理活动内在规律性的科学,它以组织中的管理活动作为自己的探讨对象,通过对管理活动的探讨,以探讨其内在的规律性,然后上升为理论,形成一个理论体系。8、论述马克思的管理二重性理论及重要意义。答:马克思认为,对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来说,它一方面是劳动的过程,即社会产品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另一面是资本价值的增值过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过程。因而与之对应的资本主义管理必定具有二重性。因此,马克思指出:“凡是干脆生产过程具有社会结合过程的形态,而不是表现为独立生产者的孤立劳动的地方,都必定会产生监督劳动和指挥劳动。不过它具有二重
6、性就社会产品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来说,资本主义社会通过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生产社会所需的各种物质产品,因而它要求能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多的产出,使社会投入生产过程的资源能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这就产生了与生产力相联系的管理的自然属性。这是社会化大生产对管理产生的必定要求。由管理的自然属性所确定,要求通过科学的管理提高生产过程的生产效率,使社会生产的目的能得到有效的实现。这就是马克思所讲的“这是一种生产劳动,是每一种结合的生产方式中必需进行的劳动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过程来说,资本主义社会通过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来榨取工人创建的剩余价值,使资本的价值得到增值。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干脆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全部者之
7、间的对立,因而生产资料全部者必定要通过管理来为自身获得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这就产生了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管理的社会属性。由管理的社会属性所确定,资本主义的管理必定要竭力地维护生产资料全部者的利益。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监督劳动”。可见,管理的自然属性是与生产力的发展相联系的,它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方面能协调协作,以提高生产的效率的客观要求;管理的社会属性是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它要维护肯定的阶级利益,反映肯定社会制度中的肯定阶级的利益要求。因此,从管理的二重性来看,社会主义的管理与资本主义的管理是有联系和区分的。正确相识和理解管理的二重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为我们正
8、确对待西方管理理论供应了理论依据。二是为我们的管理实践供应了基本的行为准则。9、什么叫组织?作为一个实体的组织,组织是“人们有意识地形成的各种职务或职位的系统”。10、组织的类型和要素。答:依据组织活动的受惠者不同,可以把组织分成以下四种类型:(1)互利组织;(2)经济组织;(3)服务组织;(4)公益组织。不管什么样的组织,总是由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构成的:(1)人;(2)目标;(3)组织规范。11、管理的目标原则。答:任何管理过程,都必需始于目标。就是说,管理者从事任何管理活动,都必需从明确和确定目标起先。在管理过程中,之所以要坚持管理的目标原则,是因为:(1)目标指明白组织发展的方向;(2)目
9、标确定了管理活动的过程;(3)目标能成为一种激励因素。12、组织目标的确定O答;组织目标的确定靠考虑到三个方面的利益要求,即全部者的利益、组织中成员个人的目标和组织的社会责任。13、外部环境的概念与分类。答:对于一个社会组织来说,所谓外部环境是指组织界限以外的一切事物。它是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按外部环境的性质不同,可以把组织的外部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14、外部环境对组织影响程度的衡量。答:每个组织都要受一般环境和详细工作环境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从外部环境的变更程度和外部环境的困难程度这两个方面来衡量外部环境对组织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四种不同性质的外部环境类型。(1)相对稳定和困难的环
10、境。处在这种环境中的组织,为了使组织适应环境,一般采纳分权的组织形式,同时也要加强组织内部各个方面的协作和协调。(2)相对稳定而又简洁的环境。处在这种环境中的组织,可以通过集中的限制和严格的纪律与规章制度及采纳标准化和程序化的方式来使组织正常运转。(3)动荡而又困难的环境。处在这种环境中的组织,一般实行分权的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各个方面的主动性与主动性。(4)动荡而又简洁的环境。处在这种环境中的组织,一方面要加强内部的规范化管理,另一方面又要使组织在某一方面能有较强的适应实力。15、组织应对外部环境的策略。答:(1)组织必需适应环境。组织存在于环境之中,毫无疑问,环境势必对组织产生重大的影响。对
11、于已经形成的外部环境,组织必需适应它。必需依据外部环境能向组织供应什么要素以及外部环境须要组织供应些什么来确定自己能为社会做些什么。(2)组织要为自身创建和选择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环境对组织有制约作用,组织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适应和听从外部环境。但组织对于环境的适应并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而是能动的、主动的,组织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为自己创建和选择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说明白管理的任务所在,即组织要通过有效的管理,使组织能适应外部环境;同时,要通过组织的有效管理,为组织改善、创建和选择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假如说,使组织适应外部环境是一种被动式的管理的话,那么,为组织创建和选
12、择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则是一种主动式的管理。16、组织界限及作用。答:所谓组织界限,是指把组织系统与外部环境分隔开来的东西。组织界限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1)过滤作用;(2)爱护作用。17、组织界限的确定:答:组织界限的确定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组织的类型;(2)组织所追求的目标;(3)组织系统有效运转的要求;(4)组织适应外部环境的要求。18、利益相关者的提出对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影响。答: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提出,对企业的管理理论与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用:(1)管理的目标导向正在转变。(2)管理范畴得以扩展。(3)管理重心发生转移。(4)管理理念不断更新。(5)管理内容不断丰富。
13、利益相关者概念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变更了关于企业性质和使命的传统观念,使企业必需正视有关个人、社会团体对企业决策和行动的影响,充分考虑到制约企业的多重困难因素,自觉地实现从传统的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向利益相关者管理转变,担当起超越经济目标的更广泛的社会义务和责任。19、企业对社会负责的四种看法。答:依据企业对社会负责程度的凹凸,可以把企业对社会负责的方法分为四种:(1)阻碍法;(2)防卫法;(3)调和法;(4)主动法。20、管理道德的内涵与层次。答:管理道德是关于管理决策或管理行为的精确或错误的价值体系或信仰体系,是推断管理行为是非的一种价值标准。管理道德所关注的是两个层次:一是管理者个人的职业
14、道德,所关注的是管理者个人利益及其与企业利益之间的关系。二是管理者的组织身份所要求的管理道德,所关注的是企业利益及其与利益相关者乃至整个社会的关系。21、论述如何提高管理者的管理道德。答:管理道德是关于管理决策或管理行为的精确或错误的价值体系或信仰体系,是推断管理行为是非的一种价值标准。不同的道德观常使管理者面临两难的境地,承受了巨大的道德压力。但组织还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管理者的管理道德:(1)加强组织文化建设,尤其是道德规范建设。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共同的管理理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组织文化的内容和力气对道德行为有很强的导向和约束作用,健康活跃的组织文化有助于管
15、理者在道德逆境中做出敏捷合理的选择;道德规范是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应当有一套表明其基本价值观的道德规范。(2)选拔合适的管理者。组织可以从道德规范动身,对被选拔对象个人道德水平、个人价值准则等进行考察,严格把关,削减选拔到具有不良道德行为的管理者的可能性。(3)加强道德示范。首先,高层管理者就是道德行为的表率,这为组织良好的道德风气的形成奠定了基调;管理者还可以通过奖赏合乎公司道德规范的行为和惩处背离公司道德规范的行为来强化组织的道德风气。(4)进行道德培训。组织可以运用多种形式来帮助员工加强道德意识,灌输组织的基本价值观和道德规范。(5)制定合理的工作目标。组织为组织成员制定明确现实
16、的目标,有利于使组员成员树立正确的工作看法,激发组织成员工作的主动性。(6)建立综合绩效评价。22、尼古拉马基雅维利的管理四原则:(1)群众认可。(2)凝合力。(3)讲究领导方法。(4)生存意志。23、亨利普尔对科学管理理论的贡献。答:(1)提出了职业经理阶层观念的雏形。(2)追求系统化的管理。他提出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的三条基本原则:组织原则;沟通交往原则;信息原则。(3)关注企业中人的因素,提出了通过有效的领导来消退正式组织的刻板性。24、古典管理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答:管理理论的产生,总是受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一方面,管理理论要反映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管理的要求,因而管理
17、理论深刻地反映了不同时代的历史特点;另一方面,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又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影响古典管理理论产生和形成的社会经济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管理提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要求。(2)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唯理主义哲学、实利主义经济学和新教伦理给古典管理理论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3)传统的管理不利于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榨取,这从主观上促进了古典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25、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答: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泰罗,人们称他为“科学管理之父”。他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是:(1)工时探讨一一制定科学的工作标准。泰罗对科学管理的探讨是从工时探讨起先的。(2)把工人的操作方法
18、,运用的工具、机器、材料及作业的环境标准化。(3)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4)实行职能工长制。(5)实行管理的例外原则。(6)把安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26、对科学管理理论的相识和评价。答:科学管理理论的提出,标记着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已经形成。人类的管理理论可以说就是在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说科学管理理论对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作为一个时代的管理理论,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也不行避开地带有其时代的和历史的局限性。(1)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是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2)强调用“科学”的方法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是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特征。(3)“经济人”的相识是科学管理理论
19、对人的本性的基本相识。(4)科学管理理论强调的是提高企业内部的生产效率。(5)科学管理理论系统内在的不一样性。27、法国的亨利法约尔关于管理的五个基本职能。答:法约尔指出:“管理,是安排、组织、指挥、协调和限制。安排,即预见将来和拟定行动安排。组织,即建立一个双重性机构,它既有物质性也有社会性。指挥,即让人们去执行。协调,即沟通、联合,并使全部行为和力气达到和谐同一。限制,也就是说遵照已有规则和既定程序,监督事物的运行28、官僚集权组织的主要要素。答:德国的马克斯韦伯在管理学上的重大贡献就是提出官僚集权制。韦伯认为,一个志向的官僚集权组织包括以下几个要素:(1)实现劳动分工。(2)在组织中要建
20、立一个不中断的指挥链。(3)广泛的档案系统。(4)要依据通过正式考核或者经过正式教化而获得的技术资格来选择组织成员。也就说,组织成员的选择要依据各个职位对专业学问的要求来确定,他们必需是驾驭了本职位专业学问的称职人员。(5)全部担当公职的人都是被任命的,而不是被选举出来的。(6)行政管理人员是领取固定薪金的专职人员,而不是他们所管理的单位的全部者。(7)行政管理人员要遵守有关他的官方职责的纪律、规则和制度。这些纪律、规则和制度将制约行政管理人员的行为,使他们的行为能保持理性、客观和公正,不受个人情感影响。29、人际关系学说产生的时代背景。答:人际关系学说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时代历
21、史背景。(1)经济危机的发生使人们的伦理观念发生了变更。(2)新的政治环境一一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提高了工人在整个社会等级结构中的地位。(3)科学管理理论所强调的经济刺激并不能充分地调动工人的生产主动性。30、人际关系学说的要点。答: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等人对霍桑试验的结果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人际关系学说有三个要点:(1)职工是“社会人”。“社会人”是人际关系学说对人的本性的基本假设。(2)在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人际关系学说认为,在正式组织中,存在着各种“非正式组织这些非正式组织是以感情的逻辑为行为准则的。(3)以社会和人群技能为基础的新的领导方式。31、人际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共 贵州省 党校 2024 研究生 招生 考试 管理学 原理 复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16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