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docx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docx(1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教学目标:中外思想家都把道德作为人之为人的标志之一。道德是人内心的灿烂星空,它神秘让人敬畏。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解释人类社会特有的道德现象,包括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作用、历史。认识到道德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是教材第四章的第一节,作为本章的第一节,对全章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通过对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作用及其历史发展的阐述,对道德有一个基本的把握,为以后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2、教学的重点是道德的起源、本质、作用。只有认识了道德的起源、本质、作用,才能全面的把握道德,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3、教学的难点是道德
2、的本质。道德的本质关系到政治经济学中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比较抽象,讲授有一定的难度。授课方法(本章):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授课学时(本章):4学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让美德占据灵魂: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弟子坐在郊外的一片旷野里。哲学家问身边的弟子该如何除去周围长满的杂草。弟子们十分惊谭,没有想到一直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竟会问这么简单的问题。于是,他们给出了各种答案,有的说用铲子就够了,有的说用火烧,有的建议在草上撒上石灰,还有的说要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哲学家听完后,站起身说:“课就上到这里,你们回去后,用各自的方法除去一片杂草,没除掉的,一年后,再来除草
3、。”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而是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子地坐下,等着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书的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无纷扰,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思考:看了这个故事后,你是如何看待美德的?你认为美德真的很重要吗?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一)道德的起源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道”一般是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并引申为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准则和规范;“德”即得。把“道德”两字连在一起用,始见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于礼
4、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J可见,道德从它的原始规定和后来的使用来说,就包含着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活动等广泛内容。它既是一种善恶评价,又是一种行为标准。讨论:1、道德是天生就有的吗?2、道德是上帝赋予的吗?道德是如何来的呢?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们曾给于过不同回答。宗教神学或客观唯心主义认为,道德起源于神的旨意。是“神”启示了圣人制定了道德规范再传播给人们的;主观唯心主义认为道德起源于人类的天性,是人心灵或头脑中固有的东西;旧唯物主义者以人的欲望满足与否作为道德的根源和标准,认为凡能促成人们欲望的满足,使人幸福的行为及其规范就是善的、道德的,反之就是恶的、不道德的。所有这些观点都是不科学的
5、。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作为社会现象,属于社会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必须而且只能从人类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本身去探讨道德的起源。首先,道德萌发于人类早期的劳动和简单交往。其次,道德形成于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是以善恶为标准,以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内心信念为手段,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这一完整定义包含三层意思:一是道德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二是道德以善恶为评价标准来调整人们之间关系和行为,它规定着人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标准和准则。三是道德主要是以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
6、用的,而不是靠法律的强制手段来维持的。(二)道德的本质讨论:1997年,广州。一家公司进行公益活动,在全市的交通岗亭投放了三万把雨伞,供市民在遭遇大雨时无偿使用。条件只有一个,即市民用完之后将雨伞在方便的时候交还给市内的任何一个岗亭。一个月以后,这家公司重新清点雨伞,发现全市岗亭回收的雨伞仅有六把。1996年,瑞士伯尔尼。市政府为了方便市民,在大街上投放了八百辆自行车。这些自行车没有上锁,任何人都可以骑,骑到目的地就地摆放。一年以后,市政府重新清点自行车,发现八百辆自行车一辆不少,有的还被翻修一新。问题:1、可否从上面的例子说明伯尔尼市民的道德素质比广州市民的道德素质要高?2、伯尔尼市民与广州
7、市民道德行为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马克思主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的揭示了道德的本质:道德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上层建筑中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是人们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反映。也就是说道德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起决定的作用。(三)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与之相适应的道德的性质。道德是属于上层建筑中的一种意识形态。而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就是说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比如,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经济关系,就形成了不同阶级的阶级道德,在奴隶社会形成了奴隶主阶级
8、的道德和奴隶阶级的道德;在资本主义社会则形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种道德。2、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物质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从根本上讲,道德的基本内容就是人们的利益关系问题。利益不仅是每个社会经济关系的直接表现,而且是人们从事一切活动的直接动因。人们总是从一定的利益出发选择自己的行为,处理与他人或社会的关系,作出善恶的价值判断,从而形成一套较为固定的道德原则与规范。各种社会或阶级的道德,都是根据对利益问题的不同回答,来确定它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的。3、道德的变化和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决定的。道德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而经济关系又是由生产力决定的。俄国
9、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指出:“人类道德的发展一步一步跟随着经济上的需要,它确切地适应着社会的实际需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关系必然发生变化,因而道德也必然会随之变化。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就充分地表明了这一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的道德也代替了原始社会的道德。总之,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其实就是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一)道德的功能1、认识功能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2、调节功能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际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10、。这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是道德调节所赖以发挥作用的力量。(二)道德的社会作用人类最重要的努力莫过于在我们的行动中力求维护道德准则,我们的内心平衡甚至我们的生存本身全部有赖于此。只有按道德行事,才能赋予生活以美和尊严。爱因斯坦道德作用主要体现在社会作用上,这种作用可以从历史的横向关系与纵向关系来考察。从横向关系上讲,道德的作用体现在现实的社会中。历史上“道德万能论”和“道德无用论”有过激烈的争论。“道德万能论”认为道德决定社会进步与倒退、稳定与动乱、持续与更替、兴起与灭亡、幸福与灾祸,即道德决定一切。“道德无用论”则否
11、定道德的社会作用。中国古代的法家就坚决反对用道德来治国,而是坚持用严格的法来约束人们。“道德万能论”和“道德无用论”都是错误的。从纵向关系来看,道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阻碍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道德的作用,是与决定它的社会经济基础和阶级利益直接联系着的。案例:4万“巨款”1O年折磨。新华网长春5月23日电日前,一对来自吉林省延吉市郊农村的夫妇,将捡来的4万元钱交给了延吉市公安局,请求公安局为他们找到失主。49岁的苏大友是一位出租车司机,妻子毕天淑没有工作,还是一个重症肝硬化病人。他们有一个今年刚满16周岁的儿子。1996年夏天的一个夜晚,苏大友的出租车上来了一
12、男一女两位乘客。两人离开不久,苏大友发现车后座上有个布包,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是一大堆钱,有5O元的,有1O元的,整整4万元!苏大友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想想自己把所有家当卖了也不到1万元,他突然感到很害怕。他把钱放到了朋友那里。妻子毕天淑治病需要一大笔钱,曾经几次住院,向亲戚朋友借钱都借遍了,她也没敢动用一分那笔捡来的钱。1O年里,苏大友夫妇一直经受着道德良心的折磨。意外之财没带来任何欢乐,相反使他俩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之中。苏大友原来开朗活泼此后却变得沉默了,毕天淑的病情也日益加重。最后,他们决定通过警察将钱交给交给失主。三、道德的历史发展(一)原始社会的道德道德原则:维护氏族和部落的共同利益
13、。道德规范:热爱劳动、团结互助、平等民主,勇敢刚毅。道德缺陷:氏族复仇、血缘群婚和食人之风。(二)奴隶社会的道德维护奴隶对奴隶主的绝对屈从和人生依附。鄙视劳动和劳动者。强调对奴隶主国家的绝对忠诚。信奉男尊女卑、男主女从。(三)封建社会的道德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是封建社会道德最突出的特征。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规范。道德的政治化、宗教化、规范化、理论化是封建地主阶级道德的重要特征。(四)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是资本主义的道德原则。自由、平等、博爱是基本的道德规范。惟利是图是占主导地位的道德规范。(五)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一个曲折上升的历史过程,道德发展的
14、规律性是: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发展。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是: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课外学习引导及作业布置:归纳复习:道德的起源。第二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人类社会特别是中华民族历史积淀的优良道德传统,用理性、健康的心态看待人类的道德文明,自觉继承弘扬优良道德传统。正确对待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教学内
15、容分析:1、本节是教材第四章的第二节。继上一节对道德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之后,这一节探讨了我国优良的道德传统,这既是上一节知识的延展,也为下一节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奠定了基础。2、教学的重点是怎样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这是本节的核心内容,有利于端正学生对待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的态度和认知。3、教学的难点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使学生掌握中华民族有哪些优良的传统,应该怎样去继承,怎样去弘扬,反对错误的思潮,坚持批判的继承,对于大一的新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所谓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就是
16、产生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经过后人发展的以儒家伦理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并包含道家、墨家、法家等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精华。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国家都面临着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问题。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实践充分说明,现代化的模式可以多种多样,但都不能脱离自身的民族性。(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能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能使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更丰富的内容,能使人际关系更和谐,能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
17、义思想更深入人心。()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中华传统道德将完善人格当作道德修养的目标,并以此为中心提出了一套人格修养的理论和方法。这些人格修养的理论和方法对于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发展成才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中国传统道德以“君子”、“圣人”或“贤人”为理想人格,鼓励人们去效法和追求;提出仁义礼智等道德准则去启发人自觉和规范人的行为;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现抱负和成才的路线;提出自律、内省和意志磨练等一套自我修养方法,给人以巨大激励、鞭策和启迪,塑造出了一代又一代杰出人物和志士仁人。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关于传统道德的基本内容,孔子第一个提出
18、比较系统的道德规范体系。他以知、仁、勇为三达德,在此基础上提出礼、孝、悌、忠、恕、恭、宽、信、敏、惠、温、良、俭、让、诚、敬、慈、刚、毅、直、克己、中庸等一系列德目。孟子以仁、义、礼、智为四基德或母德,将它扩展为“五伦十教”,即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第一,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诗经中的“夙夜在公”;书经周官的“以公灭私,民其允怀”;西汉贾谊治安策中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的“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文天样的“人生自古谁
19、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孙中山的“天下为公”等等都显示了强烈的为国家、为民族、为整体的献身精神。整体主义具体引申出中国古代爱国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即国家统一。中国人特别重视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中国古代的民族统一思想萌芽于黄帝统一黄河流域。到了奴隶社会,统治者认为自己是天子,即上天之下都是他的统治范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中国古人眼里,所有的自然地域都是天子的管辖范围,不能存在也不允许存在分裂的状态。这是中国人重视国家统一的理念基础。第二,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特别
20、强调要“推己及人”,关心他人,也就是“仁者爱人”。孔子以“仁”作为自己伦理道德思想的核心,并最先把“仁”同“爱人”联系起来。墨子从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功利原则的角度,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孟子也强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三,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礼是初指敬神求福求祭祀祖先的仪式活动,后移用到了尊卑贵贱的守法制度中,形成复杂礼仪和礼节。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公共场合一一要求讲文明礼貌,待人接物一一适宜,讲究仪容礼节,人际关系一一和谐,推己及人以礼相待,“教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同时提醒人们“事
21、思敬”、“不居功”、“择善而从”。第四,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充满着对“诚”的论述和阐释。在古史类典籍尚书中就提到了“诚”,其中记载:“神无常享,享于克诚。在孟子那里,“诚”逐步成为规范人们道德行为的一个重要理论概念。他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能有动者也。”荀子发挥了孟子“诚”的思想,认为“诚”是自然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臭。”“诚”是万事万物的本源,“诚”是指真实无欺的品性,“诚”是一种道德境界。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就,小车无就,其何以行之哉?”孔子把信看作是做人立世的基
22、点,并把“言必行,行必果”,“敬事而信”作为规范弟子言行的基本要求。孟子继承了孔子关于“信”的基本思想,进一步将“信”列为社会的基本伦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者并列,成为著名的“五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道德评价的基本标准和伦常规范。作为一种道德要求,诚信之德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其一,诚实信仰是诚信道德的最高境界和要求。诚信既是一种认识自然、与天地鬼神贯通的宗教感情和恭敬、审慎的心理,又是诚实信仰、忠诚信奉、恭敬尊重的道德要求。其二,重言守诺是诚信道德的基本要求。诚是贯通其他诸德(仁义礼智)的枢纽,重言守诺是其要求。诚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又是一种成德成圣的道德修
23、养方法、境界和能力。其三,忠诚信义和真诚负责是诚信道德的最终归宿。孟子说:“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诚信与信义、道义相辅相成,只有合道载义的诚信才是善良正直的诚信。第五,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中国传统道德认为,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是因为人有道德。儒家传统伦理思想认为“为学的目的”就是要“改变气质”,以达到“成贤”的目的。孔子主张在物质生活基本满足的情况下,人们应当追求崇高的精神生活,并把这种对精神生活的追求,看作人生的最大快乐。道家更崇尚精神境界,把成为无私无欲的“真人”、“圣人”作为最高的人生理想。墨子的“尚贤”,推崇“圣王”、“贤人”,把为大众谋利的
24、牺牲精神,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古人追求崇高的道德理想的精神在今天对我们青年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第六,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中国历史上的儒、墨、道、法各家都认为,在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人格的同时,最重要的就是要奋发向上、切磋践履、养心修身、变化气质,以达到最高的理想人格的目的。孔子说:“苟志于仁矣,无恶也。”他特别强调道德主体的能动作用,他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认为“仁”这一最高的道德品质和道德境界,对人们来说,并不是遥远而不可达到的。墨家也非常强调“修身”,强调“察色修身”和“以身戴行”,注意社会环境对人的道德品质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思想道德修养 法律 基础 教案 加强 道德修养 锤炼 道德品质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1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