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宣讲稿.docx
《以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宣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宣讲稿.docx(1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与本质要求(一)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第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始终从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既不好高鹫远,也不因循守旧,保持
2、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途径与推进方式必然有自己的特点,其关键是把人口众多的优势,转化成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规模经济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创新驱动优势、产业配套优势等,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自立自强、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现代化道路。第二,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我们要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全局与局部、先富与共富、效率与公平、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辩证
3、关系,让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循序渐进、稳中求进。第三,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与西方现代化不同,我们并未因追求物质文明和物质享受而忽视精神文明的建设。我们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坚决不能偏废任何一方。第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我们坚持可持
4、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第五,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我们要坚定站在历史正确
5、的一边,坚持和平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特征。(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本质要求符合人类现代化的一般规律,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规定性,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发展道路和根本方向、总体布局和战略要求,以及对人类文明和世界发展的重大意义,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遵循。这里特别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定
6、性。第一,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信仰信念、政策主张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是别的什么现代化。第二,党的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党坚持把远大理想和阶段性目标统一起来,保证奋斗目标一以贯之,一代一代地接力推进,不断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第三,党的领导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党勇于改革创新,不断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第四,党的领导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党紧紧依靠人民,尊重人民创造精神,汇集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模式,
7、人类走向现代化并不是只有一条路,西方的现代化暴露出许多问题,并不能奉为圭臬。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二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新图景。首先,中国式现代化是对西方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超越。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基础上的,无法克服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尽管资本主义制度和西方现代化模式也在不断演变,但始终无法改变资本至上、弱肉强食、两极分化、霸道强权的本性,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深重苦难。中国式现代化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成果,坚持社会主义目标和方向,摒弃了以资本为中心的、两极分化的、物质主义膨胀的、对外扩张掠夺的西方现代化老路,打破了只有
8、走资本主义道路才能实现现代化的神话,有效避免了西方现代化的矛盾弊端。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其次,中国式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全新选择。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人民孜孜以求的目标,但许多发展中国家探索现代化的道路充满艰辛,有的虽然也一度实现快速发展,却由于不顾国情和历史条件,全盘照搬西方模式,结果水土不服,陷入经济长期停滞、社会政治动荡的困境。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从本国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制定实现现代化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战略,坚持依靠本国力量、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来实现现代化,同时积极学习借
9、鉴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尽可能利用一切外部有利条件,始终把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国式现代化的初步成功和取得的显著成就,新时代以来“东升西降”“中治西乱”更加鲜明的对比,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提供了全新选择。二、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可靠的物质保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将高质量发展确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高质量发展,既要满足现代化的普遍性要求,也要满足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殊性要求。就普遍性而言,我国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首先应满足人类
10、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即经济技术发展硬指标要与世界现代化国家水平相匹配,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为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特殊性而言,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高质量发展应具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形态的演进是一个自然史的过程,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和辩证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中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马克思说:“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因此,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可靠保证的高质量发展首先是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习近平总书记
11、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创新概念既涉及以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为主要形式的技术创新,又涉及发现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理
12、论创新,也涉及生产组织变革引发的制度创新。其中,科技创新主要是指以自然科学进步为基础的新技术发明及其应用,是包含基础理论研究、基础应用研究、产业化在内的全周期创新过程。所谓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是指摆脱主要依靠资源等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相结合,形成物质生产力,其体现着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反映着人和自然的关系。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邓小平同志进一步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三个实体性要素,而科学技术渗透在各个实体性要素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
13、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自近代以来,数次科技革命塑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当前,有人认为正迎来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它在信息爆炸背景下孕育而生,进一步催生新兴产业与新模式,赋予社会生产力全新的增长动力。因此,在科技进步与新生产力发展的新时期,若能紧跟步伐,把握机遇,我们就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即所谓的“弯道超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
14、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要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农业强国等战略任务,科学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质量 发展 推动 中国式 现代化 宣讲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19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