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湖南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docx
《【政策】湖南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策】湖南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docx(2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HNPR-2022-02025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湖南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戈D的通知湘发改能源规2022405号省有关单位,各市州发展改革委(能源局):现将湖南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2年5月31日湖南省“十U!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湖南省翡源局2022年5月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5(一)“十三五”主要成就5()形/面I临力&占戈7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0()曰Cj10(一)贝10三、发展目标H四、重点任务12(一)以扩量为重点,打造高比例供应系统13(二)以融合为导向,深挖包容性发展潜力1
2、5(三)以提质为核心,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16(四)以增效为驱动,提高全链条发展质量18五、投资估算和环境社会影响分析19(一)投资估算19(二)环境和社会影响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六、保障措施20(一)加强规划落地实施20(二)强化目标责任考核20(三)完善市场政策机制21(四)引导产业发展提升21可再生能源是能源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对于保障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十四五叩寸期是我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起步期,也是推动我省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关键时期。为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助力我省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3、目标,加速构建清洁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依据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规划纲要和湖南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部署要求,制定本规划。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一)“十三五”主要成就“十三五”以来,我省可再生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等快速推进,装机占比显著增加,供应能力大幅提升,装备技术水平明显进步,关键零部件生产取得创新突破,“十三五”规划目标基本实现,为下一步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1 .开发利用规模翻番,结构调整作用显著。截至2020年底,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2855万千瓦,占全省
4、电源总装机57.3%,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和水电装机分别为:669万千瓦、391万千瓦、85万千瓦和1710万千瓦。装机规模较“十二五”末增加961万千瓦,占“十三五”期间全省新增电源的96.2%,是全省电源装机增长的主体。其中,新能源(风、光、生物质)总装机由225万千瓦增加至1145万千瓦,装机占比由5.6%增加至23.0%;年发电量由37亿千瓦时增加至168亿千瓦时,在发电总量中占比由3%提升到10.7%,新能源装机、发电量均翻两番以上。“十三五”期间,可再生能源电力累计消纳约400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使用1.2亿吨标准煤、减少碳排放3.2亿吨,可再生能源消纳占比逐步提高,全省能源生
5、产供应和消费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专栏一“十三五”期间可再生能源装机情况内容2015年(万千瓦)“十三五”目标(万千瓦)2020年(万千瓦)水电166917671710风电152600669光伏38300391生物质358085注:水电装机包含所有并入湖南电网的装机,含抽水蓄能电站。按照国家要求,关闭退出张家界大鲸保护区86处小水电站,共计装机45.6万千瓦。2 .体制改革持续推进,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加快推进一系列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新能源年度消纳预警机制和风电项目联合审批机制,可再生能源市场化竞争性配置有序推进,制定光伏发电项目竞争性配置管理办法,实施新能源减弃扩需、扩需增发等专场电力市场交易。
6、指导成立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湖南分中心、可再生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等智库机构,推进新能源产业由“补贴时代”向“平价时代”平稳过渡。3 .融合发展多点突破,民生环保效益凸显。推动可再生能源与生态、环保、民生等领域融合发展。光伏扶贫工程取得实效,建设光伏扶贫电站5301个,装机88.6万千瓦;新增投产垃圾焚烧电厂14座,装机26.6万千瓦,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达到590万吨/年;浅层地热能集中供暖制冷面积达到885.6万平方米,较2015年底增长200%。4 .产业链条逐步完善,装备技术有效突破。产业链方面,建立了具有中部领先水平的新能源装备产业链。兆瓦级风电整机年产能达到1。0。套以上,稳居全国
7、前列,形成中部六省综合配套能力最强的风电产业集群;高效太阳能电池制造产能超过1GW,CVDxPVD及扩散氧化类设备具备较高的自主研发能力,产品达到行业一流水平;储能电池产业链初步形成,先进储能材料产业全国领先,正极材料产能领跑全国,隔膜、电解液产能规模位居全国前三。装备技术方面,打造了以长株潭地区为中心的先进新能源装备及产品开发和验证平台;低风速风机、智能风机、超大产能异质结专用PVD设备、1500V/2.5MW光伏发电逆变升压一体机、叶片及线路融冰等先进产品和技术得到有效突破和推广;高效光伏发电电池+智能制造整线集成解决方案技术领先全国。(二)发展形势和面临挑战1.发展形势(1)能源转型加速
8、,低碳减排刻不容缓。全球能源发展进入新阶段,以高效、清洁、多元化为主要特征的能源转型进程加快推进,能源投资重心向绿色清洁能源转移,今后一段时期将是我国可再生能源跃升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我国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明确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实现承诺的必然要求。(2)技术有效突破,建设成本持续降低。风电和光伏发电技术持续进步、竞争力不断提升。单晶硅、多晶硅光伏发电组件价格大幅下降,降幅达50-70%,转换效率提升10-30%;风机机型持续丰富,主流机型
9、单机容量从2兆瓦系列提升到3兆瓦系列,叶轮直径从100米增加至160米以上,风能利用效率不断提升。技术进步将推动建设成本持续降低,提升可再生能源的行业竞争力,形成可持续发展动力,使可再生能源成为能源市场中强有力的竞争主体。(3)模式创新多元,智能转型步伐加快。全球能源供需格局深刻变化,科技创新高度活跃,能源生产消费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并加速发展。新型储能和氢燃料电池逐步规模化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数字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为能源低碳化、消费电气化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2.面临挑战(1)资源禀赋先天不足,土地
10、资源制约发展。我省以山地及丘陵地形为主,植被覆盖率高,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稀少且零星分散。省内新能源项目以山地风电、复合型(农、林、渔)光伏发电为主,开发难度大,建设成本高,可利用土地的分散分布导致适宜集中连片开发的资源稀缺,无法有效发挥规模化建设效应,进一步制约了风、光项目的“大快好省”发展路径。从资源条件来看,我省水能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已较高;风、光资源禀赋一般,2020年风电、集中式光伏发电年利用小时数分别为2028小时和902小时,分列全国省级行政区第16位和29位,资源禀赋和用地条件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省可再生能源发展。(2)系统调节能力不足,电网消纳空间趋紧。我省用电负荷季
11、节性特征明显,“峰谷差”一直处于高位,“十三五”期间年均峰谷差率达到60%,居国网经营区域首位;全省60%以上可再生能源资源分布在湘南、湘西地区,而电力负荷中心主要集中在湘东、湘中地区,呈现资源与需求空间错配问题;加之风电、光伏发电出力特性与我省晚高峰用电特性呈现时间错配,电力系统整体对支撑电源需求极大。水电装机占全省电源装机的34%,且大部分不具备季调节及以上调节能力,抽水蓄能电站目前仅投产1座,火电机组现有调节能力已全部利用殆尽,电化学储能处于起步发展期,现阶段全省电力系统调峰能力不足。(3)产业集聚效应不强,装备制造任重道远。可再生能源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风电整机制造领域规模企业较多,但
12、集聚优势不强,带动效应不明显,光伏发电、储能等产业缺乏国内头部企业,面临激烈竞争,市场占有率不高,发展速度较为缓慢。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可再生能源相关产业也进入提速发展阶段,我省相关产业链还需补强完善,装备技术亟待提高,离形成门类齐全、规模较大、技术含量较高的新能源产业体系仍有一段距离。(4)融合发展起步较晚,规模效应尚未显现。随着技术不断创新和突破,产业新格局加快调整重构,氢能、地热能、综合能源、虚拟电厂等新领域曙光初现,新一代科技革命与能源深度融合,不断涌现新模式、新业态,能源产业链格局面临新一轮重构。我省起步较晚、底子较薄、基础较弱,商用加氢站仅零星布局,浅层地热能发展不及预期
13、,融合发展及规模应用面临较大的压力。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清洁绿色低碳为基调,以服务能源安全为根本,以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为导向,按照“风光为主、多元融合、提质增效、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推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发展,巩固提升可再生能源产业核心竞争力,使可再生能源成为我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构建清洁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改善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能源“主力军”。(二)基本原则1 .坚持清洁低碳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能源系统低碳转型的重要路径,进一步扩大开发利用规模,优先拓展本地可再生能源发电空间,积极利用区外可再生能源来电,推动可再生能源成为我省“十
14、四五”期间能源消费增量主体,发挥可再生能源对能源低碳转型的引领作用,实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2 .坚持系统统筹力口强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统筹电源与电网、可再生能源与传统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开发与消纳的关系,充分挖掘存量资源,完善调峰设施,健全消纳责任机制,补强电网卡口薄弱环节,加强与建筑、交通等领域的融合发展,提升资源利用率,实现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发展。3 .坚持市场主导深入落实“放管服”改革,健全市场机制,破除市场壁垒,营造公平开放、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项目管理机制,将电力市场、用能权市场和可再生能源建设消纳有效结合,实现可再生能源市场化发展。4
15、 .坚持生态优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强可再生能源发展与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保、环境安全、大气安全、水安全和气候安全协同,坚持绿色低碳、集约节约的发展路线,强化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共建共保共治,避免粗放化开发,减少自然干扰、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生态治理效益,实现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三、发展目标对标国家总体目标,结合我省实际,在“十四五”期间努力实现可再生能源,绿色贡献更大,利用领域更广、使用成本更低、产业结构更优”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约4450万千瓦,其中水电1800万千瓦,非水可再生能源2650万千瓦,全省可再
16、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稳定在50%左右,非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达到18.5%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22%以上。专栏二可再生能源发展主要指标单位2020年2025年属性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权重%4750预期性非水可再生电力消纳权重%11.118.5预期性非水可再生电源装机比重%2333预期性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万千瓦28554450水电(含抽水蓄能)万千瓦17101800预期性风电万千瓦6691200预期性光伏发电万千瓦3911300预期性生物质万千瓦85150预期性备注:祁韶直流非水可再生能源电量按40%、全社会用电量按2630亿千瓦时计算2025年消纳权重。四、重点任务
17、“十四五”期间,重点实施“111”工程:新增非水可再生能源装机1500万千瓦、完成投资1300亿元,建成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1个,通过“扩量、融合、提质、增效”四大举措,创新可再生能源发展方式,进一步扩大应用规模,提升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推动我省能源结构优化升级。(一)以扩量为重点,打造高比例供应系统。1.积极推进风电发展坚持项目布局与消纳送出相适应、项目建设与生态环保相协调,优先开发风能资源好、建设条件优,所在地消纳和送出能力强的储备项目,尤其是扩建和续建项目。按照“储备一批、成熟一批、推进一批”的思路,推动省内风电规模化和可持续发展,以不断扩大的建设规模和市场化资源配置带动省内风电产业
18、继续发展壮大。开展老旧风电场风力发电设备“以大代小”退役改造,因地制宜推进易覆冰风电场抗冰改造,提升装机容量、风能利用效率和风电场经济性。到2025年,全省风电总装机规模达到1200万千瓦以上。2 .大力推动光伏发电建设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推进光伏发电规模化开发。在郴永衡、环洞庭湖、娄邵等地区,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村空闲场地、宜林荒山荒地、坑塘水面等空间资源,建设一批复合型(农、林、渔)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推动光伏与大型支撑性、调节性电源协调发展,通过基地化建设,助推集中式光伏规模化发展。同时,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纳入国家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试点的12个县(市、区)全面开展工作,加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政策 湖南省 十四 可再生能源 发展规划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19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