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劳动教育研究综述.docx
《国内外劳动教育研究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外劳动教育研究综述.docx(5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国内外劳动教育研究综述目录一、劳动教育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1 .劳动教育的属性和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2 .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层次错误!未定义书签。3 .劳动教育的实施和措施保障错误!未定义书签。二、我国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1.相关概念界定错误!未定义书签。2、我国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2.1 课程定位错误!未定义书签。2.2 课程理念错误!未定义书签。2.3 课程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2.4 课程设置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建国以来劳动教育的历史演变错误!未定义书签。1、劳动教育的初级探索阶段错误!未定义书签。1.1 课程目的错误!未定义书签。1.2 课程内
2、容错误!未定义书签。2,劳动教育的兴盛阶段错误!未定义书签。3、劳动教育的调整阶段错误!未定义书签。3.1 课程目的错误!未定义书签。3.2 课程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4,劳动教育的异化阶段错误!未定义书签。4.1 课程目的错误!未定义书签。4.2 课程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案例:以富春七小为领衔校的全国劳动教育实验学校联盟的价值追求与运作实施错误!未定义书签。1、全国劳动教育实验学校联盟的价值追求错误!未定义书签。2、全国劳动教育实验学校联盟的运作实施错误!未定义书签。四、国外劳动教育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当代国外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课程总述错误!未定义书签。(一)苏联的劳动教育思想错误!未
3、定义书签。1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错误!未定义书签。1.1 强调劳动教育的普遍性和长期性错误!未定义书签。1.2 主张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有机结合错误!未定义书签。1.3 注重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环境错误!未定义书签。1.4 提倡劳动实践是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错误!未定义书签。2.2主张学校是学生劳动教育的主要场所错误!未定义书签。(三)日本的劳动教育思想错误!未定义书签。1.日本“生活本位”基础道德教育的思想要旨错误!未定义书签。2、日本劳动教育错误!未定义书签。2.1 劳动教育的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2.2 选择具体劳动项目的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2.3 劳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错误!未定义
4、书签。3、日本生活科的课程追求和实践错误!未定义书签。3.1 日本生活科的目标追求:让儿童做一个良好的生活者错误!未定义书签。3.2 日本生活科的内容追求:课程综合化错误!未定义书签。3.3 日本生活科的教研追求:重实践和自由研究错误!未定义书签。4、日本家政科教育错误!未定义书签。4.1 家政学概念(HOmeEconomics)错误!未定义书签。4.2 家政科的学习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4.3 家政教育内容总结错误!未定义书签。4.4 家政科教师培养错误!未定义书签。4.5 家政科的学习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4.8 、日本家政科的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4.9 日本中小学家政教育的不足之处错误
5、!未定义书签。一、劳动教育概述1 .劳动教育的属性和特点劳动教育是使青少年学生获得正确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劳动情感、劳动精神,了解和懂得生产技术知识,掌握生活和劳动技能,在劳动创造中追求幸福感的育人活动。它包括劳动思想观念的教育、劳动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教育。劳动教育是联通教育世界与生活世界、职业世界、新兴创客世界等的重要环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劳动教育注重实践经验,提倡“做中学”和“学中做”,手脑并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行合一。“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溢美、以劳促创新”,是劳动教育长期实践所形成的中国特点。人的本质是劳动的,是
6、运动的,是活动的,是实践的,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与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劳动是人类的本质特征,是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财富的根源。劳动教育具有实践性。劳动教育的内容构成决定着它的实践性特点,“做中学”、“学中做”是其常规的教学方式。课程的实施往往也与信息技术结合,与“五小活动”结合,与科技教育结合,课堂实践、课外实践、家庭实践形式多样。劳动教育具有技术性。我们生活在一个先进技术、人工智能大量存在的社会,一个技术劳动无处不在的社会,处在“互联网+”的社会生态环境
7、之中。社会需要跳出传统“劳动教育”的案臼,创新劳动教育的内容,探索劳动教育的新方式。在现实社会中,离开技术的劳动教育和离开劳动的技术,都是不可行的,也是没有前途的。劳动教育具有创造性。不同性质的劳动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劳动成果的呈现形式也会不同。什么劳动内容、什么劳动形式适合什么类型的学生,是需要科学论证和科学研究后才能确定的。劳动种类可谓多种多样,有简单劳动、复杂劳动,手工劳动、机械劳动,科学劳动、技术劳动,常规劳动、智慧劳动等。创新始于劳动,劳动教育的创造性是由劳动的多样性、开放性育家马卡连柯曾指出,“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文化幸福的基础:劳动教育是创造幸福生活的奠基教育,是
8、职业教育的“基础”教育。没有基础教育中的劳动教育,职业教育就不能接地气,就是“痛腿”教育。2 .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层次劳动教育包含丰富的内容和层次,大致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自我劳动教育。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一生主张生活教育,提出“生活即教育”,这些闪光的教育思想仍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学生要学会积累生活经验,从自我走出远行的路,要有“能生存”、“能生活”的思想装备、知识装备和技能装备。在自我服务的劳动中去自我觉醒,自我觉悟,自我认知。二是家庭劳动教育。家庭劳动教育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关注青少年的学习和创新主动性、自觉性和耐久性的历练和培养。青少年能劳动、会劳动、爱劳动、自觉劳动,养成勤劳的习惯,往往是家庭
9、成员共同合作的结果。三是学校劳动教育。学校劳动教育要建立多元课程体系,形成“课程超市”,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个性化课程和选修课程等,以供学生自主选择。从20世纪80年代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前,劳动教育在课程地位、学科地位上是“登堂入室”的有课程课时保证,传授系统的劳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了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同时也为学生提供长期发展所需要的智慧空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立,把劳动技术教育降位为四个学习领域的一个部分,课时只占1/4,在全国大部分地区还难以得到保障,劳动教育只是停留在课程表上。过去几年积累的劳动教育教学资源解体了,教师改行了,场地设备、经费
10、毫无保隙。劳动教育承载着中国梦,要依法实施劳动教育。小学阶段要保证开好劳动课,选择适度、适当、适量、适合、适切的劳动内容,保证一周一课时。初中阶段要开设“劳动技术课程+职业规划素养”,保证一周两课时。高中阶段开设“通用技术课程+职业体验课程”。四是社会劳动教育。社会劳动教育包括社会生产活动的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青少年学生要走出校门,走进社区,走进农村,走进工厂,走进军营。社会劳动教育有不同的内容,也有不同的社会功能,如何用好这些功能,需要加强研究。从劳动教育的本体论、价值论和实践论的角度看,现代劳动教育要转化为“劳动技术课”来进行比较有效。劳动技术课的内容要精心设计、精心选择,体现信息社
11、会、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现代化的特点。3 .劳动教育的实施和措施保障劳动教育的实施目的在于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在未来的生活中张扬个性、发挥优势、热爱生活、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有生力量。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就曾指出:“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在加快,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信息社会信息裂变、知识经济时代创客激情和互联网思维等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现代社会的劳动教育问题,特别是青少年的全面发展问题,这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不可否认,农业时代的劳动教育会带有小农经济的特点,劳动教育的
12、内容也比较简单。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劳动教育的内容在不断转型升级、更新换代。有的学者往往以初期的劳动教育水平,去垢病这一学科的地位,这有失客观和公正。工业化时代的劳动教育主动适应工业生产的模式化、批量生产、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生产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制造业水平和规模上有了大幅度提升,客观上也促进了劳动教育标准的提高。有一批劳动教育的志愿者一直自信地坚守着这块阵地,使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适时跟进,不断探索着劳动教育的规律,在课程建设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知识经济时代的劳动教育,要关注创意经济、互联网思维、创客思维、大数据、云计算服务、个性化学习、个性化定制生产等的发展趋势。劳动教育要与
13、时俱进,认真吸纳各类新创意的思想营养,以丰富和完善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优秀文化的传承,旨在激发未来先进文化的创造,现代劳动教育的特点注定它会成为未来教育的传媒和桥梁。劳动教育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要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以发挥它特殊的育人功能,不能只突出德育功能,要拓展其他4个功能,这样才能可持续发展。劳动教育要帮助青少年学会生存,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方面,关注技术和职业能力体系的基础认知。劳动教育要与职业教育内容纵向贯通,横向连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世纪60年代就倡导“学会生存”,学会生存要通过学会学习来实现,更需要以劳动教育为起点。劳动教育要帮助青少年学会实践,在课程设计和
14、教学实施方面,关注生活、生产和工具、方法、材料体系的基础认知。实践出真知,“孩子的智慧在手指上”,要加强青少年动手能力的培养。劳动教育要帮助青少年学会合作,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方面,要关注思想、态度和文化价值体系的基础认知。提高学生的社会化水平,与人和谐相处。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树立集体攻关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劳动教育要帮助青少年学会创造,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方面,关注青少年学生对智慧发现、创新创造体系的基础认知。培养青少年学生时时观察、处处总结、留心思考的习惯。鼓励他们敢于去创造,敢于去尝试。处在建设小康社会新常态下的劳动教育,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新需求。劳动教育的形式和
15、内容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和开发性特点,是最易反映先进生产力的教育形式,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传播和应用关联度最密切的基础教育形式和载体。当然,还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经费投入、设备配置和场地建设。从长远规划,强化劳动教育的基础能力建设,逐级抓好落实工作。加大监督检查、巡视工作的力度,严肃问责制,等等。劳动教育是一种开放的、因人制宜的幸福教育,是教会青少年以劳动获取幸福生活、以智慧劳动创造生活,具有经验性、先进性、前置性的人生核心素养培育活动。劳动教育是人生第一教育。“以劳动托起中国梦”,需要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命应然,劳动教育的
16、价值作用和发展规律不可违,关键在于各级政府的实际作为,在于依法治教的落细、落小和落实。二、我国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标准1 .相关概念界定1. 1劳动与技术教育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一一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实施指南中的相关表述,将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概念及相关内容陈述如下:(1)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内涵“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在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它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下国家指定性的一个学习领域。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且以操作性学习为基本特
17、征、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正确的劳动与技术意识,掌握一般的生产劳动技术和现代技术,形成良好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基本目标的教育的基础性学习领域。这是一个开放性的学习领域,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并倡导以项目为载体从事学习活动。该领域要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要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如今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它的内涵及外延已不同于改革开放以前和改革开放初期的界定,它的合成性决定了它的特定性,它凸显了自身的文化价值特性,是道德品质、技术意识、创新意识与人文意识相
18、互作用的统一。(2)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性质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国家指定性学习领域。在新课程中,己有的劳动技术课程在形态和名称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劳动与技术”的名称与以前的“劳动技术”名称相比中间加了一个“与”字,这一方面表明了“劳动”与“技术”二者的联系,另一方面又表明“劳动”与“技术”二者的区别,同时,“劳动与技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又体现了综合的特征,是一种课程内部的“小综合:这种区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有效实施作为我国基础教育优秀传统的劳动教育和口益受到世界各国青睐的技术教育。因而,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劳
19、动技术教育,也应适合“综合性”和“实践性”两个根本特点,如果把劳动与技术教育以知识的传授的形式来展开,那么,它就难以成为一种实践性的学习领域。同时,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学习领域,其性质与其他学科课程有一定的区别和联系。具体表现在:区别第一,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在课程目标方面存在差异。学科课程的主要目标在于使学生掌握各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为了弥补学科课程的不足,活动课程把学生的态度、多种基本能力的培养、综合知识的获取视为其主要目标。第二,二者在教学评价的目标、方法、评价的主体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学科课程的评价模式强调教师是评价的主体,学生在评价中较为消极被动;再有
20、,强调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活动课程的评价主体是多元的而非单一的;活动课程的评价非常重视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活动课程的评价目标是多元的、多层次的;活动课程强调评价方法的多样化。第三,二者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存在着差异。学科课程主要是以班级授课制为主,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为辅。活动课程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主要是班级活动和小组活动相结合。活动课程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活动,从小组的具体活动计划的制定到小组研究报告的完成,这一整个过程都要靠小组的每一位成员参与。第四,二者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差异。学科课程的教学主要强调讲授、练习等方法。而活动课程强调通过活动使学生主体性
21、得以发挥;通过活动使学生更易理解接受学科课程的内容;通过活动,使学生的个性得以更健康地发展。它主要强调的是游戏、实践操作、研讨、调查访问等方法。第五,二者在实施的范围上存在差异。由于活动课程的内容涉及的内容比学科课程的内容要广泛得多,为了完成活动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师必须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把与学生生存和发展相关的社会环境作为学生学习的课堂,这也正体现了活动课程的一大特点一一开放性。而学科课程主要是把教室作为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第六,二者教师在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同。在传统的学科教学中,由于所要传授的知识是固定的,教师每一阶段要传授的内容已经清楚地列入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参考书之中,学生常常是按
22、照教师具体的要求来进行学习。而活动课程恰恰是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活动提供简要的指导,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地探索。它为学生活动提供了比较大的自由选择的空间。联系由于学科课程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活动课程正是把弥补学科课程的不足作为自己的主要追求目标。可以说,在培养现代社会人才方面,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所起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都突出强调人的基本素质的培养,但它们所强调的方面是不同的。人的发展不仅是指人获得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需要人在态度、多种能力、兴趣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强调人的各方面的和谐发展,这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23、,同时也是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此外,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既然都是课程,那么它们的实施必然要符合课程实施的一般要求,必须遵循这两类课程所特有的教学目标、教与学的关系、结构、原则、方式方法以及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等。1.2课程实施课程实施是指一套规定好的课程方案实际运行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实施的过程不是简单地采纳课程方案,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课程实施的研究不仅是研究课程方案的落实程度,更要研究与实施有关的机构和个人在实施过程中的行动与变化。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包括课程计划本身的特征、交流与合作、课程实施的组织和领导、教师的培训以及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等等。课程实施不等同于“教学
24、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由于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性质特点,决定了这门课程的实施不只是“教学”,而是“课程”与“教学”的有机结合。1. 3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实施综合以上概念界定,本文中将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实施定义为“教师与学生将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方案实际运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均是活动方案和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实施者,教师起指导作用,学生居于主体地位。2、我国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1.1 课程定位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先后掀起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浪潮。几乎所有国家都开始将技术和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内外 劳动教育 研究 综述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22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