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典型人物写出“反常”是正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典型人物写出“反常”是正常.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写典型人物写出“反常”是正常写典型人物是媒体报道的“当家菜二如何写出“活生生”令人信服的典型人物。也是记者们经常探讨的一个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大家研讨得较热烈。写典型人物时一些被认为“反常”的情节能不能写。写了“非典型”一面是否会影响典型人物的形象。这是一个有意思、有意义的话题,今天我们就此探讨一番。一、这些“反常”能不能写。请看两个实例:例1.湖南日报刊登的武警警卫班,“韶山第九景”一文,记述了守护毛泽东主席故居的武警战士群像。这些常年在故居班站岗执勤的战士们,还赢得了“韶山八景”之外“韶山第九景”的美誉。在这篇稿子里写了“当初带着崇敬的心情加入故居警卫班的26岁战士吴聪,一度被“白天看游人
2、,晚上看星星”的复杂心境困扰”的细节,对此有人曾觉得:对一个守护毛泽东主席故居的武警战士有这样的想法最好不写。在他们看来,作为守护毛泽东主席故居的武警战士怎能有“白天看游人,晚上看星星”的怨言呢。写出来就“反常”To例2:甘肃日报记者谢晓玲在一篇谈采访的文章写道。在采写全国社区党务工作先进个人杨燕时,她向我诉说了初到社区时,工作千头万绪,自己又怀了孕,而其父又偏在此时身患绝症。她挺着大肚子四处奔波,累得筋疲力尽,有时一个人会在办公室里偷偷抹泪。那一年春节,她让社区的工作人员买来八挂鞭炮在新建的办公楼前炸响。别人都捂着耳朵躲开了飞起的鞭炮,她流着泪一个人站在院子里一动不动。她说,让这震天的炮声去
3、去这一年的晦气。记者谢晓玲把这个看似并不光辉的细节、场景写进了稿件。稿件刊发后引起了人们的议论:有人觉得,写先进人物写“偷偷抹泪”、写借鞭炮“去去晦气”,这有点“反常”,不写为好。在有些人看来,写典型人物不能把这些“反常”也写进去,写进去会有损人物形象。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这样写法好,因为真实能使人物形象更立体、鲜活。二、被认为是“反常”的现象,其实是正常。守护毛泽东主席故居的武警战士,一度被“白天看游人,晚上看星星”的复杂心境困扰;社区干部杨燕因工作繁忙,“偷偷抹泪”、想借鞭炮“去去晦气二以上被认为“反常”的现象,其实是人间的正常。大家知道,包括典型人物在内的所有人都是“在人间烟火中长大的“,
4、都有七情六欲,都有喜怒哀乐。那么,我们在写包括写典型人物在内的人物时,也就要把“人物的本态”如实地写出来。就像记者谢晓玲写杨燕那样,既写她在社区辛苦工作的一面,也写她“偷偷抹泪”、写借鞭炮“去去晦气”的情景。这样写出来的人物,会让读者感到所写的人物是“我们当中的一个“,从心理上乐于接受。如果我们一写典型人物就把他们写成了“高大全”人物。仪表虽不说是英俊高大,也是仪表堂堂;说起话来套话连连、豪言壮语那么这样的人物,人们看了反感,心理上抵触,很快就“翻篇”To三、行文时注意自然、稳妥。写“反常”是正常,这是一个有益的共识。这就意味着,我们在写典型人物的同时,也可以写出他们的“非典型”一面。但是在具
5、体写作的时候还要注意行文的自然与稳妥。“非典型”一面,都包括哪些内容呢。从已经发表的一些新闻作品来看,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成长过程中的苦恼。2 .遇到挫折时的动摇、软弱无助。3 .当别人不理解时的自暴自弃。这些方面都是先进人物成长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没有什么“拿不上桌面”的。如实地写这些反倒能让人感到真实可信。当然,我们写这些“非典型”一面的时候,不能机械地罗列。而是要恰到好处地与“典型”一面结合着来写。这样写出来的稿子就比较自然、稳妥。著名记者艾丰写了不少人物报道,其中影响较大的如已是山花烂漫时一文,写的是早在1956年就坚持“包产到户”的浙江省永嘉县农业书记李云河的事迹。同时艾丰也写了李云河家人、亲戚担忧、阻拦的情形:“包产到户二爱人包于凤在他写的材料上看到这4个字,简直像触了电一样:“你还写什么包呀户呀,你还没有给包害死呀。她阻拦、流泪。亲戚们也来劝。这样的写法,非但没影响李云河的形象,反倒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这些有益的经验,值得年轻记者好好学习借鉴。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22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