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特色产业发展规划.docx
《2024年特色产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特色产业发展规划.docx(5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4年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目录前言1第一章现实基础与发展环境3第一节现实基础3一、产业基础3二、发展现状6三、存在问题15第二节发展环境17一、形势机遇18二、面临挑战20第二章发展目标与空间布局22第一节发展目标22一、总体目标22二、具体目标22第二节空间布局23一、中药材产业园25二、山茶油产业带25三、桑蚕产业带26第三章做大做强中药材主导产业27第一节发展思路27第二节重点工作27一、推进中药材良种繁育及生产基地建设27二、完善中药材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29三、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31四、建设中药材交易中心32五、拓展农业功能价值32第四章巩固提升山茶油、桑蚕两大重点产业35第一节山茶油
2、产业35一、发展思路35二、重点工作35第二节桑蚕产业37一、发展思路37二、重点工作37第五章加快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39第一节强化农产品加工集聚39一、升级一批产业链39二、重点打造长寿生态食品加工园区39三、发挥产业链的服务带动作用39第二节强化农业经营主体培育39一、推动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40二、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40三、加快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40四、建立培育项目责任帮扶制41五、创新乡村产业人才引进机制41六、积极开展“乡贤回归”行动42第三节实施农业产业融合发展42一、筹建现代一体化中药材产业园43二、创建山茶油产业园43三、巩固提升一批示范区建设水平43四、打造一批特色中医药健
3、康服务产业示范园区44第四节培育和壮大农业品牌45一、夯实品牌创建基础45二、培育一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46三、打响道地药材知名度46四、创新农产品品牌推介方式47第五节构建联农带农机制47一、建立脱贫户特色产业档案和帮扶机制47二、继续推进粤桂乡村特色产业振兴协作48三、继续实施驻镇帮镇扶村工作48四、深化乡镇服务中心职能48五、推进“百企进百村”活动49六、拓展稳定增收渠道49七、加强“1+2”乡村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50第六节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扶持50一、积极解决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问题50二、积极引进一批龙头企业促进特色产业发展51第六章保障措施53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53第二
4、节统筹政策支持53第三节加大资金投入54第四节强化金融服务55第五节动员社会参与55第六节开展评估考核56附件:571 .县油茶种植基地管护项目一览表;562 .县“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汇总表;563 .县“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图与规划布局图56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均是涉及我国三农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自2018年中央提出做好有效衔接工作以来,有效衔接成为极具中国特色的研究命题,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经历了从2018年的“以贫困地区脱贫为重中之重”,到2019年和2020年间的“协同推进”,再到20212025年的“巩固拓展”的变化。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
5、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为描绘好“十四五”时期县特色产业发展蓝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自治区党委工作会议等重大会议精神,根据农业农村部等10部门关于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农规发(2021)3号),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等10部门关于印发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巩固拓展产业扶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特编制本规划。本次规划的起止时间为2021年至2025年,以2020年为基准年。规划旨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通过实地研究、访谈等方式深入调研,对县近年扶
6、贫产业发展经验进行总结和研究,分析历年来各大产业的发展情况和带动农民增收情况,从中精选出一大主导产业、两大重点产业,从发展短板发力,在规划布局上明确主攻方向,衔接县“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规划,以期通过规划统筹县未来5年内的特色产业发展,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争取支持,从而推动产业集中连片发展和全产业链拓展,带动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在产业链上的密切合作和利益共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第一章现实基础与发展环境“十三五”时期以来,县坚持扶贫扶长远的理念,着眼群众短期能增收、长期能致富目标,聚力结构优化,培育特色产业,推动发展方式从“输血”到
7、“造血”的重大转变,特色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推进了乡村产业振兴,成为整县脱贫摘帽的有力支撑。第一节现实基础一、产业基础(一)气候宜居宜业宜游县位于中、南亚热带之间的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总的气候特征是夏长冬短,雨热同季,冬暖夏凉,四季分明,是较好的宜居宜作地区。尤其适合中药材、油茶、桑蚕等种植业以及生猪等养殖业发展。因适宜的气温与降水、优良的空气质量、丰富的气候景观获得国家气候标志评为“中国气候宜居县”称号。(二)水资源分布均衡县年适宜降水日数119.1天,四季雨日均衡;年适宜湿度日数169.2天,四季湿润,冬春尤佳。境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
8、下水,多年平均径流总量18.672亿立方米(地表水为16.07亿立方米,地下水2.602亿立方米),其中可利用总量4.794亿立方米(地表水3.5亿立方米,地下水1.294亿立方米),占总径流量的25.67%。县内大部分乡村均有可利用水资源。(三)生态优势十分突出县持续推进“生态立县、产业富县”发展战略,积极发展林业生态产业,森林覆盖率高,且呈逐年增加态势,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84.3%。全县136个村获命名为自治区级、市级生态村,10个乡镇获命名为自治区级生态乡镇,县获命名为“自治区级生态县”。县以建设森林公园为突破点,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康体健身、观光游览等新业态,将林业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
9、发展优势。(四)基础设施持续改善随着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农田灌溉条件明显改善。2020年,总投资5480万元的Ill个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已经竣工108个。全县耕地灌溉面积4000公顷,比1961年增长1倍,年均增加1.22%o深入开展“沃土工程”建设,大力改造中低产田,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十三五”期间,投入资金9亿元实施城乡电网升级改造,农户通电率、行政村通动力电率均达100%,初步建成全国首个县级区域性农村智能电网。(五)县级冷链物流中心已启动县冷链物流中心是位于食品加工
10、园内,建设内容为家禽加工生产、冷冻冷藏及农产品包装冷藏等,主要服务本地特色农副产品的加工、仓储、销售。项目建成后,年加工冷藏板栗400吨,年屠宰加工三乌鸡等肉禽200万羽,总产值约2亿元,纳税达600万元,可直接为社会提供50个就业岗位。另外可促进种植业、养殖业、食料业和物流等行业整合联动,是推动县域农业发展的有力措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通最后一公里,经济社会发展效益可观、前景可期。(六)乡村交通路网日渐完善2020年,全县境内公路总里程1424公里(不含屯级公路)。其中国道156公里,省道87公里,县道232公里,乡道618公里,村道331公里。按技术等级分,高速路61公里,二级公路159
11、公里,三级公路182公里,四级公路1022公里,形成了南北纵贯、东西连接的产业路网环线。(七)农村经济稳步增长2020年,全县户籍总人口31.33万人,常住人口21.9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5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29.97%o2020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4.9亿元,增长4.3%,增速在全市排名第5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I1.78亿元,增长7.3%,增速在全市排名第4位;第二产业增加值4.57亿元,增长16.2%,增速在全市排名第2位;第三产业增加值28.55亿元,增长1.4%,增速在全市排名第6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92元,增长9.4%,增速
12、在全市排名第5位。全县土地面积243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千公顷。全县森林面积204.32千公顷,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4165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14350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568公顷,甘蔗种植面积391公顷,蔬菜种植面积6316公顷,桑园面积3192公顷。(八)新型经营主体聚焦特色产业近年来,新增丰承花椒专业合作社、山野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和花香大洞林下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社60家、家庭农场3家。截至2020年累计注册合作社499家、家庭农场32家、成员出资总额达3.8亿元、入社成员6728户。引进立腾农牧发展有限公司、贵隆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渝桂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
13、按照“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带动发展花椒等特色产业,全县新增中药材面积3269亩,实现产值1863万元。(九)农产品加工初具成效建设长寿生态食品加工园,在距离县城中心5公里、至百色高速公路出口连接线2公里处规划建设长寿生态食品加工园,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04公顷,重点发展山茶油、板栗、乌鸡、墨米、黑山猪等精深加工,着力推进特色富硒长寿生态食品加工业集聚发展。二、发展现状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征程中,县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助推群众脱贫的强大引擎,以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为抓手,遵循“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特色”发展思路,围绕“三特”水果、糖料蔗、桑蚕、核桃、油茶、板栗、淡水生态养殖、肉牛肉羊、黑山猪
14、(含香猪)、“长寿生态富硒”农产品等“十大”扶贫产业和县级“5+2”、贫困村“3+1”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启动创建各级各类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102个。2020年,县第一产业增加值I1.78亿元,增长7.3%,增速在全市排名第4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92元,增长9.4%,增速在全市排名第5位。全县19个贫困村、1647户4659人顺利脱贫。2020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48亿元,增长12.6%o全县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2.14万亩,粮食产量5.8万吨,年出栏生猪11.8万头、肉牛2.2万头、肉羊6.2万只。油茶、板栗、蚕桑等特色种植业规模不断壮大,其中板栗种植面积32.5万亩,板栗
15、低产改造7300亩,桑园4.59万亩,油茶林29.5万亩,墨米、旱藕、火麻、高淀粉红薯等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建成高标准农田1.5万亩,获得自治区五星级特色农业现代化示范区1个,培育自治区示范家庭农场和自治区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各1个。获得认定自治区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新增国家绿色食品农产品2个。生猪现代生态养殖场2家、乌鸡现代生态养殖场1家。贵隆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入选第四批农业品牌目录。截至2020年底,全县累计注册合作社达499家。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新技术推广覆盖面达95.9%以上。农林牧渔总产值由2015年的I1.50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9.82亿元,年
16、均增长6.8%o尤其是中药材、山茶油、桑蚕、生猪等产业在发展壮大与助农增收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中药材产业1.种植基地情况。县依托自然资源优势,按照“企业牵头、政府推动、农户自愿”的原则,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和“统一供苗、统一技术、统一收购、价格保底”的经营模式,有序推进中药材种植。同时,出台扶持优惠政策,将产业衔接资金优先用于支持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推动全县14个乡镇种植中药材,分类对种植户给予补贴。中药材种植品种有八角、花椒、艾草、火麻、猫豆、生姜、橘红、牛大力、山豆根、十大功劳、萝芙木等,还有零星种植天冬、百部、茶辣、砂仁、石斛和岩黄连等。其中艾草在隘洞镇、长乐镇种植320
17、0亩,山豆根和十大功劳在长乐镇、武篆镇种植6000亩,生姜在隘洞镇和切学乡种植1300亩,在三弄乡、泗孟乡、镇、隘洞镇等大石山区利用玉米地间(套)种火麻和猫豆9000亩。NS盲18*:s3板天WIIK花中药材产业现状分布图2 .加工企业现状。带动县中药材发展的龙头企业主要有1家一一河丰药业有限公司。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中医药大学、壮瑶药创新协同中心、壮瑶药重点实验室是公司的战略合作单位。河丰药业有限公司前身为制药厂,公司占地面积5.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5000多万元。拥有先进的生产设施,一流的工艺设备以及一批长期从事药品生产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河丰药业全部剂型已通过国家GMP认证,公司拥有
18、药品批准文号69个,其中原料药8个批准文号,注射剂22个批准文号,口服固体制剂39个批准文号;主导产品有乳酸依沙口丫咤注射液(利凡诺)、岩黄连注射液、丁公藤注射液、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银葛通脉茶、复方地芬诺酯片、肿节风片(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左旋多巴片、复方青蒿安乃近片(重感片)、三黄片、萝芙木片(降压灵片)、复方虎杖片(复方阴阳莲片)、慈航片(妇珍片)、鼻炎宁颗粒、小儿化痰止咳颗粒、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复方板蓝根颗粒、复方罗汉果止咳颗粒等品种。公司原研的产品有岩黄连注射液及新上市的国药准字号银葛通脉茶;公司生产的左旋多巴、喜树碱和羟喜树碱等原料药,是国内仅几家通过国家GMP认证的,产量最大
19、、质量最好的生产厂家之一,产品远销美国、日本及东南亚地区。2021年公司销售收入1.5亿元。3 .市场流通情况。县有中药材流通的乡镇有镇、隘洞镇、长乐镇、武篆镇、三石镇、泗孟乡,有H个药材收购站点,主要流通的中药材11种,交易总量达18.28吨,其中交易量较大的有首乌藤7.59吨,石斛4.8吨,山豆根2.8吨。截至2021年,全县建成3000多亩、辐射10个村的中药材示范种植基地,吸收700多户农户就近就业,年户均增收1.97万元。(一)山茶油产业1.种植基地情况。县油茶种植历史悠久,是油茶产地之一,建有1个自治区级油茶产业核心示范区。为帮助土坡地区做大做强山茶油产业,县政府每年每亩补助600
20、元。多年来县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加快油茶产业发展,至2020年9月底,县油茶总面积30.15万亩,涉及14个乡(镇)130个自然村,主要分布在武篆镇、隘洞镇、长江镇、长乐镇、大同乡、花香乡、巴畴乡等八个乡镇。其中全县连片3亩以上的油茶面积约14.2万亩(余下为3亩以下零星种植面积为15.5万亩),基地建设情况为2017年新种植300亩以上上规模的油茶基地53个(由个体老板承包农民的林地来经营)面积约2.6万亩。2020年全县干油茶籽产量约9800吨,年产值2.2亿元。按油茶林产期划分为:产前林9.25万亩,占油茶总面积的30.7%;初产林6.7万亩,占油茶总面积的22.2%;盛产林8.2万亩,占油
21、茶总面积的27.2%;衰产林6万亩,占油茶总面积的19.9%0“十三五”以来,县总计投资1.6亿元完成油茶新种15.95万亩,实施低产林改造6.8万亩,全县建成4个千亩和53个连片300亩以上的油茶示范基地总面积近3万亩,3个自治区定点种苗繁育基地,建成县级武篆镇东里油茶产业示范区和自治区三星级县江洞油茶产业核心示范区。油茶已成为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常态化优势产业。2.经营主体基本情况。截至2020年底全县建成山茶油加工厂20家,带动全县2.5万户10.2万人参与油茶产业,2021年参与农户预计人均增收500多元。2021年县才引进苏源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于2021年11
22、月完成各项建设并投入使用,可承担50-1500吨各种油料预处理榨油生产线。(三)桑蚕产业县鼓励和引导经济能人、桑蚕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以及龙头企业参与桑蚕示范基地建设,转变生产经营方式,由单打独斗转变为抱团发展,有效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同时推动产业提质增效。1.种植基地基本情况。县是全国50个“东桑西移”基地县之一,始终把蚕桑产业作为重要的优势产业和扶贫产业来抓,2020年有桑园面积5.2万亩,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优势产业之一。全县养蚕农户达到2万多户,全县农民通过种桑养蚕,年实现总收入已达1.I亿元。全县推广种植桂桑优12号、桂桑优62号、特优2号桑苗品种,优良品种推广率达100%,保障有足够的桑
23、叶养蚕。推广优良蚕种共育。推广共育两广2号和桂蚕8号蚕种,小蚕共育率达100%,全县优良杂交蚕种推广使用率达100%,蚕虫的成活率有了保障。桑蚕产业现状分布图2.经营主体基本情况。县的桑蚕产业龙头企业主要有1家一一花神丝绸有限公司,是由自治区工信委牵线搭桥引进的浙江丝绸企业。公司成立于2004年12月。2021年,公司生产白厂丝260吨,产值1.3亿元,实现利税600多万元,从业人数200多人。注册了商标“篇花神”。公司先后荣获“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先进民营企业”“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县优秀民营企业”“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中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商务部东桑西移工程实施单位”等荣誉称号。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特色产业 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23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