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指导意见.docx
《关于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指导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指导意见.docx(1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XX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市委七届五次全会决策部署,加快构建XX区域发展新格局,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指导意见。一、深化思想认识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构建XX区域发展新格局是按照功能定位,遵循经济规律,打造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区域发展共同体的重要部署,对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加快构建XX区域发展新格局是落实中央省委重大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党的二十大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XX“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健全城乡统筹、区域协
2、作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板块,推动各区域共同繁荣发展、同步全面小康”。省委、省政府提出“一千多支”发展战略,并作为推动我省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XX要建全省经济副中心,加快构建XX区域发展新格局,既是主攻方向之一,又是贯彻落实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创新性举措和重要安排。加快构建XX区域发展新格局是优化区域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XX区域发展新格局,打破了行政区划,建立了空间上能够互通、产业上能够分工协作的区域板块,能够更好地促进资源高效配置,要素有效流动,空间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从而优化区域发展空间,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快构建XX区域发展新格局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
3、重要抓手。XX市强县弱、城强乡弱、县域分化问题十分突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是XX的最大市情。如何下好“全市一盘棋”,如何绘制“全域一张图”,区域协调发展是关键之举。构建XX区域发展新格局,明确部署各区域的发展定位、主攻方向,将充分发挥各区域特色优势,更好地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二、明确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XX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按照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市委七届五次全会决策部署,做优“一核”,壮大“两翼”,统筹“三区”,全面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充分发挥“一核”的辐射带动作用、
4、“两翼”的骨干支撑作用、“三区”的协同联动作用,推动区域产业统筹布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建共治,着力构建XX区域发展新格局,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创新活力旺盛、区域布局协调、城乡发展融合、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二)基本原则明确定位,差异发展。立足区域比较优势,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进一步明确各区域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统筹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优化全市经济地理,打造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板块。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大力推动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合作,加强规划对接、设施互通、产业协作、服务共享、市场开放、生态共治,在资源统筹、政策共享、机制互鉴等方面务实推进,力求取
5、得更多实效。整体谋划,重点突破。着眼长远目标,加强对全市区域协同发展的整体谋划,重点在规划引领、优化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实现突破,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后劲。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强化市级层面对区域协同发展的统筹指导、要素配置、政策支持,充分发挥各县(市、区)、园区的主体作用,有效激发各地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纵向联动、横向协同的强大合力,提高工作效率。(三)总体目标到2030年,“一核”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两翼”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三区协同”联动性持续优化,区域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县域经济实力进一步壮大,更多县(市、区)经济总量在全省类区县排名实现提档升位,XX区域发展新
6、格局基本形成。到2035年建市四十周年,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区域协同发展新机制更加健全,XX区域发展新格局进一步优化,区域发展成效充分显现。联动协同更加顺畅、区域发展成果丰硕,成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共同繁荣的强大引擎。三、推动差异化发展明确各区域功能定位,突出主攻方向,厚植发展优势,找准工作着力点,“各出各的优势牌”“各拿各的特色菜”,走出一条差异化的错位发展之路。(一)提升“一核”辐射带动作用“一核”包括XX、XX、XX3个市辖区和4个开发园区。“一核”着力打造XX乃至西部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产业发展高地,培育壮大区域经济核心增长极。提升区域性中心城市能级。优化
7、城市空间布局,加快完善城市组团,将科技城集中发展区作为中国科技城超常发展的核心载体,努力打造成为XX的产业新城、城市新区和科技新区。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实现管理服务数据融合共享,大力提升城市品质。支持“一核”内各区域发挥优势,增强辐射能力,引领和带动周边协同发展,支持XX区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区,支持XX区打造军民融合示范区,支持XX区打造XX第二大汽车产业基地,支持高新区打造西部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支持经开区打造西部先进制造业示范区,支持科创区打造西部数字经济示范区,支持XX区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支持XX尽快融入主城区同城化发展。加快推动产城融合,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促进产业集群、人口集聚,增
8、强城市发展潜力和核心竞争力。做强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食品饮料等六大主导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核技术应用、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着力打造“一核”区域内的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等产业集群。加快推动京东方、惠科、汉能、诺思等一批先进制造业企业及项目尽快建成投产达效,建设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提高“一核”区域内的先进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水平,构建具有竞争优势的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力争在2035年打造形成在全省具有较强影响的3000亿元级电子信息、2000亿元级汽车产业集群。推动科技服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电子商务、会展等生产性
9、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发展旅游、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实现向精细化和高品质方向转变。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联合组建一批新型研发机构。积极创建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培育扶持一批科技服务机构,健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鼓励在XX院所高校设立技术转移机构。推动孵化器市场化、专业化运营,推进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推进国家科研人员激励计划试点,扩大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范围。(二)壮大“两翼”骨干支撑“两翼”以XX、XX为主体。“大县要有大担当、大县要有大作为,XX要建成XX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
10、业强县,XX要建成XX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县和深度参与XX渝合作示范区。紧紧围绕培育壮大区域发展重要支点,全面提升综合实力,与中心城区形成“三足鼎立”的竞相发展态势。打造XX北向西出的战略支点。北翼以XX为重点,建设新材料产业基地,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培育壮大六合锻造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骨干企业方阵,形成现代产业体系的主体支撑。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实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建设现代物流产业园,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国家级综合示范县建设,加快建设XX智能产业创新服务平台。推进XX华夏历史文化科技产业园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发展全域旅游,着力建设全国重要旅游目的地。向北依托既有西成客专、宝成铁路和G5
11、京昆高速公路连接关中一天水地区、呼包鄂榆地区以及中原经济区、环渤海地区,进而对接中蒙俄经济走廊;向西加快九XX高速XX段建设,形成连接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高速公路大通道,提升对陇南、阿坝的辐射作用,带动大九寨旅游资源开发,打通北向西出的开放门户。打造XX南向东出的战略支点。南翼以XX为重点,要立足战略布局、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集中力量培育食品医药、鞋服纺织等优势特色产业。全面对接XX平原经济区、成渝城市群、XX渝合作示范区等地区产业转移,深化与XX渝两地科研院所的产学研用合作。支持XX建设XX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县,研究出台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实施意见,探索设立专项资金、产业发展基金等。紧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构建 区域 发展 新格局 指导 意见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23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