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进化视域下政策传播研究的演进逻辑与未来趋势.docx
《媒介进化视域下政策传播研究的演进逻辑与未来趋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媒介进化视域下政策传播研究的演进逻辑与未来趋势.docx(1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媒介进化视域下政策传播研究的演进逻辑与未来趋势【摘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媒介信息环境的变化,也给政策传播提出了新需求、新挑战。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方法梳理了近20年来我国政策传播的热点议题及研究框架,总结了国内政策传播机制演变与媒介进化水平相关的阶段性特征,聚类归纳了价值观念、机制模式、策略议程和效果反馈等四个重点议题。为适应媒介的人性化趋势,进一步满足公众民主参与和政策信息需求,聚焦重点议题提出了未来政策传播的研究方向。【关键词】CiteSPaCe可视化分析;政策传播;媒介进化公共政策传播是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1o近年来,我国学者围绕政策传播问题进行探讨,通过
2、优化传播结构和调整传播要素改变政策信息的传递、交互和共享范式,促进政策的知晓、理解与认同效果。但由于政策传播研究从传播学、管理学、政治学等不同学科视角开展,缺乏学科交叉借鉴和系统性理论总结。互联网群体传播时代信息生产方式变革改变了大众传播时代以传者为中心的线性传播模式,个体的信息生产赋权通过吸引社会注意力、吸纳社会资源和重构资源分配关系可以部分地再生产社会结构2,给当前政策传播提出了全新挑战。深入分析政策传播研究的演进逻辑,研判未来研究方向和重点,可以为提升政策传播效果的实践探索提供有效参考。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本文检索数据来源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精确检索了从1992年1
3、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关于“政策传播”“政策宣传”“政策动员”“政策营销”“政策报道”“政策说服”“政策谣言”“政策新闻”“政策舆论”“政策舆情”“政策媒介”等主题的CSSCECSCD和北大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文献,人工检查筛除与政策传播相关研究明显不符合的文献和新闻报道、会议、书评等非研究型文献,得到396篇文献。运用图谱软件,利用CiteSPaCe关键词聚类、热点词突现分析以及时线图等功能,结合GePhi输出关键词共现图谱,可视化呈现国内公共政策传播研究的总体特征、热点主题、演进路径和研究前沿,提炼分析政策传播机制的研究框架。二、国内政策传播研究的整体分析从1992年至2022年,国内
4、政策传播研究文献数量不断上升,并呈现每十年一次的跨越式增长。19922002年为研究起步期,共16篇,每年仅12篇,研究者关注程度不高;20032012年为研究上升期,共106篇,每年保持在10篇左右,学者对政策传播的关注度显著提升;20132022年为研究勃发期,共274篇,每年维持在27篇左右,政策传播问题越发受到关注,进入研究热潮。从学科分布和研究视角看,政策传播研究主要以管理学、传播学领域为主,还涉及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等领域。公共管理的研究视角重点在传播机制变化对政策过程的影响,共计发表文章260篇。新闻传播的研究视角重点在于研究传播机制变化对政策传播效果的影响,共计发表文章136
5、篇。两个领域研究的演化逻辑存在明显不同,新闻传播领域对传播机制的变化持续关注,他们对传播机制变化带来的政策传播效果的影响更加敏感,当2004年前后互联网从Web1.o浏览时代进入Web2.0互动时代,传播机制变化带来了新闻传播领域研究文献一次数量级的跃迁。到2012年互联网群体传播时代来临,信息生产方式变革加大了公众舆论场域对政府宣传场域的冲击,带来了新闻传播领域学者对政策传播研究的再度高涨。而公共管理领域的反应相对滞后,在政策传播效果对政策过程产生影响后,研究者的注度才开始增长,在2010年发文数量超过新闻传播领域后,保持了持续关注和发文数量的稳定增长。三、政策传播研究的热点方向与关键主题(
6、一)基于共现分析的研究热点本研究筛选出现频次高于3的关键词,通过关键词共现图谱观察了关键词热度及节点中心性。发现“公共政策”“政策传播”“政策宣传”“政策动员”“传播机制”“影响因素”等关键词是研究网络的热点,中心度较高,其中“政策传播”出现频次最高,而“公共政策”在共现网络中处于中心地位,包括“三农”、教育、医疗、生育、创业等在内的民生福利政策则是研究重点关注的范畴,这跟中央偏好的政策领域相一致3。从共现频次最高的10个关键词看,政策传播(0.41)、公共政策(0.23).政策宣传(0.23)与传播效果(0.11)的中心性高于0.1的边界值,为共现网络的关键节点,可见政策传播及其传播效果研究
7、是长期以来的焦点话题。通过突变词分析,共析出“政策解读”“公共政策”“政策传播”和“精准扶贫”四个突变关键词,表明在突变期间得到了大量引用,属于窗口期内的热点议题。突变词汇的变迁过程反映出“政策传播”和“精准扶贫”是当前的研究焦点。“精准扶贫”反映现实社会问题,表明政策传播研究服务国家需求,助力提升政策传播和实施效果;“政策传播”作为核心议题的突变窗口较长,是一直受到关注的焦点议题。(二)基于聚类分析的主题趋向通过关键词聚类分析,得到具有227个网络节点,328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128的共词图谱,析出了“公共政策”“政策宣传”“政策传播”“党的方针”“信息传播”“政策解读”“影响因素”和
8、“权威性”八个研究聚类。图谱的ModUIarityQ值为0.7472,大于临界值0.3,网络结构显著,聚类效果较好;MeanSiIhoUette值为0.9215,大于临界值0.5,各聚类统属的关键词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聚类结果可信度较高。聚类关键词可分别归属于政策传播研究中的“价值观念”“机制模式”“策略议程”和“效果反馈”四个研究主题,展现了政策传播的基本路线,验证了关键词共现分析结论的合理性。“价值观念”主题包括“公共政策”和“党的方针”两个聚类,强调了公共政策传播的价值取向。“公共政策”包含价值共鸣、观念重构、伦理规范与策略分析等关键词,强调政策起点是针对社会公共问题而设计的解决策略。“党
9、的方针”包含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四项基本原则等关键词,突出展现纲领性政策指导。公共政策以公共利益作为逻辑起点,以响应民意与公众需要为政策目标,具有公共性的本质属性,是政府管理维持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必要手段,能够有效解决社会问题,实现公共利益4。公共政策以党的方针为价值标准,通过政策传播对个体进行公共性建构,实现价值共鸣和观念重构,获得公众理解和认同。“机制模式”主题包括“政策宣传”和“政策传播”两个聚类,主要聚焦政策传播模式从宣传到传播的演变研究,涵盖了各传播要素之间的互动与互作。媒介赋能信息生产促进了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媒介逐步从大众媒体拓展到网络自媒体,传播模式由直
10、线模式转向波形模式,由政策宣传模式转向新闻发布模式,由窗口模式转向压力模式,逐步从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传播。5相关研究归纳出了强制灌输、政策促销、回应发布、政策营销等四类传播方式,自改革开放以来,强制灌输模式逐渐弱化,政策促销以及回应发布等模式开始盛行。6互联网对个体信息生产赋权使网民得以平等参与民主政治,但其媒介接触和认知水平呈现出巨大差异,需要进一步调整传播模式以促进公共政策的理解和认同。“策略议程”主题包括“政策解读”和“权威性”两个聚类,主要聚焦政策传播的宣传场域如何对舆论场域产生正向、有效影响。宣传场域研究聚焦政策传播的“权威性”,强调政策报道依赖主体公信力来引导舆论,传播策略不断从政
11、府为中心的命令控制转向政府对公众的说服引导。舆论场域研究聚焦互联网渠道成为公众反馈政策评论的主要端口,赋能各圈眉公民自由发声,并允许私域空间的高频互动,深刻影响了公众舆情。7政策沟通过程越发复杂,不同利益群体在舆论场域中的个性化诉求导致巨量信息叠加,甚至扭曲了政策本意,消解了宣传场域的传播效果,影响了公众认可度。“效果反馈”主题包括“信息传播”和“影响因素”聚类,主要聚焦在传播效果评估和影响要素分析等。政策评价源于社会公众对政策有效性的客观认知,通过对政策信息的知晓度、认可度和满意度等指标可以有效评估政策传播效果,并发现影响政策传播的关键要素。研究认为影响政策传播效果的因素既包括政策信息的文本
12、内容、表现形式、价值取向、传播策略和议程设置等,也包括受众差异化的政策情感、政策预期、认知水平以及媒介接触和使用习惯。(三)基于关键词时线图的演化过程分析第一阶段:单向宣传期(19922002年)这一时期互联网应用基于Web1.O技术,网民上网主要是为了获取信息,“内容为王”是这一时期的显著特征。互联网媒介仅在时空上延伸了人的感官,在线信息获取方式给政策传播提供了崭新的平台,但网民数量、参与形式和信息传播方式尚未对传统大众媒体造成明显冲击。此阶段政策传播研究聚焦于政府向公众传递政策信息的单向过程,主要探讨如何利用党政部门的权威性有效宣传党的政治路线,强调政府的信息管理以及通过宣传引导受众态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媒介 进化 视域 政策 传播 研究 演进 逻辑 未来 趋势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23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