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紧急处理课程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
《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紧急处理课程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紧急处理课程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11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紧急处理课程全册教案第一章新生儿疾病序号1课时3课型新授课课题第一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第二节新生儿黄疸第三节新生儿脐部疾病教学目标1 .掌握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其护理。2 .了解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表现及其并发症。3 .掌握新生儿脐部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其预防措施。教学重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预防;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表现、分类鉴别;新生儿脐部疾病的护理。教学难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表现、分类鉴别。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讨论。教学准备多媒体音频素材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第一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一)概述定义:指围产期窒息而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表现为一系列脑病的症状,部分
2、小儿可留下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足月儿多见。(二)病因病因:缺氧是发病的核心,其中围生期窒息是最主要的病因。提出问题: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因主要是(围生期篁息所引起的脑血流减少或脑供血暂停而导致的胎儿或新生儿脑损伤)提问: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表现的5个标准。(意识障碍;肌张力;原始反射改变;惊厥:惊厥常发生在出生24小时内;脑水肿、颅内高压:则在2472小时内最明显)通过表格引导学生记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程度讲授法、互动法结合图片加深理解、判断题:早产儿HIE的诊断标准和足月儿一样,有4条标准(X)(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 意识障碍;令肌张力; 原始反射改变;令惊厥
3、:惊厥常发生在出生24小时内; 脑水肿、颅内高压:则在2472小时内最明显(D轻度:患儿常表现为兴奋、烦躁,四肢及下须出现不自主颤动,肌张力良好或增强,一般不表现出惊厥。一般在胎儿出生后24h症状较明显,35d后逐渐消失。预后良好,很少有神经系统的后遗症。(2)中度:患儿常出现反应迟钝、睡眠时间长、肌肉张力下降等症状,并伴有抽搐。前囱门张力正常或稍高,原有反射(拥抱、吸吮等)减弱,瞳孔变窄,对光反应缓慢。一般在胎儿出生后72h症状较明显,大多数患儿7d内症状消失,预后良好。若病情恶化,患儿可出现反复抽搐。(3)重度:患儿肌力消失,意识不清,昏迷。短期内惊厥频发,多发性呼吸暂停。这种类型的死亡率
4、很高,大多数幸存者留有后遗症。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分度分度轻度中度市度03於俗.抑制女片IVit(l*M低松软或间*rt伸肌索力炳q“指反财话欣说火吸欢反财止第m火明机皿8件然状血中枢惶年衰无H明H此收殳正常以Ie小不诈或夕、大“比反射石*前内张力U泡汇常或InHI发*靖,东强M41M正篇抵电瓜.w*”依电爆发“It等电及#状在72小W内丽大mH好&状在14天内泊火,位窿状可持线Ik周死率高.”活希”“筋通腔.讲授法、互动法结合图片加深理解(四)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并发症1 .吸入性肺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并发吸入性肺炎的原因大多为吸呕吐物或胎粪,因此,应及时清理患儿的口鼻,保证气道通畅,避免患
5、儿吸入杂物后发生吸入性肺炎,从而加重缺氧症状。2 .脑水肿脑水肿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脑水肿的严重程度与缺氧缺血的严重程度有关联,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严重脑水肿的患儿预后往往不佳。正宗脑枳水3 .颅内出血颅内出血的发生致使患儿脑组织高度肿胀,易发生破裂,及时降低颅内压可有效预防颅内出血的发生。明确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方法。(五)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足月儿HIE的诊断标准如下:(1)有明确的产科异常史,可有胎儿窘迫的严重表现或分娩时有明显窒息史。(2)出生时出现重度窒息,出生后不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持续24h以上。(3)排除电解质紊乱、产伤、颅内出血、宫内感染、
6、遗传代谢病等先天性疾病引起的惊厥。以上条件均符合者,可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目前尚无早产儿HlE的诊断标准。了解辅助检查的具体做法。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该如何预防熟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处理方法。辅助方法:(1)血气分析;(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前(NSE);(3)腰椎穿刺;(4)B超检查;(5)CT或MRI检查。(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防预防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最重要的是在国产期预防,当胎儿出现缺氧以及出生后,易出现新生儿窒息,因此产妇应做好围产期保健,定期产检,避免孕期发生相关的并发症。(七)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处理方法1 .治疗(1)保持脑及全身血液灌注良好。一一关键措
7、施(2)维持血糖在正常水平。(3)避免过度输液。一不宜超过6080m1./kg。(4)病情稳定后,可尽早进行智力和体能的康复训练,减少后遗症。2 .护理措施(1)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脑组织损伤。(2)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做好详细的护理记录。(3)亚低温治疗的护理。低温治疗即通过循环水冷却和选择性头部冷却来治疗。头部温度维持在34.5C左右,体温维持在36.(TC左右。复温和亚低温治疗72h后,必须进行复温,复温时应缓慢进行,612h内使患儿恢复正常体温。密切监护,在亚低温治疗过程中,应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测所有生命体征,同时观察患儿面部反应和外周循环。记忆背诵:治疗4项治疗措施。什么是新生儿黄疸?第
8、二节新生儿黄疸(一)新生儿黄疸的概述定义: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沉积在皮肤、黏膜上,使其呈黄色状态,称为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如果新生儿血液中胆红素超过85-119pmol1.,即为肉眼可见的黄疸。日龄胆红素值诊断24h内103umol1.(6mgdl)新生儿病理性黄疸24h4h2154umo1.(9mgdl)新生儿病理性黄疸2205UmOI/1.(12mgdl)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8h2周内足月儿2205UmOl/1.(12mgdl)早产儿2256UmOl/1.(15mgdl)黄疸诊断标准29*CUKOBEiIMaaBIIW通过图表解释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及高胆红素血症的胆红素值(
9、二)新生儿黄疸的病因1.胆红素生成过多。这是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溶血)后,非结合胆红素形成增多,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运输至肝脏,必然使肝脏(肝细胞)的负担增加,当超过肝脏对非结合胆红素的摄取与结合能力时,则引起血液中非结合胆红素浓度增高。此外,大量溶血导致的贫血,使肝细胞处在缺氧、缺血的状态下,其摄取、结合非结合胆红素的能力必然会进一步降低,结果导致非结合胆红素在血液中浓度更为增高血红量白,一吞及细IK*.肝、脾)分解A来结合题红溶性)IJ肝胺(VVMMM)胆/,/肝t结合凰红烹(水溶慢性)fI环血博环一Kil(掴作用)/4WKUDINiI而出现黄疸。2 .肝脏胆红索代谢障碍。由于肝细胞摄取和结
10、合胆红素功能低下,血清非结合胆红素升高。3 .胆汁排泄障碍。若结合胆红素的分泌被肝细胞破坏或胆管阻塞,则请个别学生回答胆红素代谢的过程是什么?可能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如果肝细胞的功能受损,高胆红素血症也可能在未中和的情况下发生。(三)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表现新生儿黄疸的症状是皮肤和巩膜发黄,最主要的临床症状是皮肤发黄,血液中的胆红素沉积在皮肤和内脏,只能通过皮肤黄染现象加以判断,其结合教学图片,师生互动黄染顺序是从脸部到胸口,再到躯干和四肢,严重者手心、脚心泛黄。讨论(1)新生儿黄疸的分类1.生理性黄疸(2)生理性黄疸和病理/黄疸多发生在足月儿出生后23d,45d达到高峰,57d性黄疸的特点(3)生
11、理性黄疸和病理完全消退,一般不超过2周。性黄疸的区别/早产儿黄疸多发生在新生儿出生后35d以上,57d达到高峰。正常情况下,一般不超过4周。2.病理性黄疸(1)黄疸出现得较快,常在出生后24h之内出现。(2)血内的胆红素水平过高,超过了正常胆红素列线图的95%百分表格、图片、启发互动式、提问学生新生儿黄疸的分位以上,这个时候也诊断为病理性黄疸。类及临床表现。(3)不同的胎龄和不同的生后日龄的婴儿,胆红素的具体的数值是不一样的,需要经过图表查询验证。(4)黄疸上升速度过快,每日胆红素水平上升超过5mgd1.或黄疸持续时间过长,足月儿持续2周以上,早产儿持续4周以上。(5)黄疸消而复现或复发加重,
12、或血液中直接胆红素水平超过2mgd1.o明确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以上这几条标准,无论满足其中的任何一条或者几条,都达到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准,能够区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黄疸临床表现(四)新生儿黄疸的并发症皮肤尿液%讲授法、互动法结合图片加深理解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就是胆红素脑病。其主要的并发症包括发热,上腹部的剧痛以及肝肿大和胆囊肿大,讲授法、互动法结合图片加深理解以及脾肿大,或者是出现腹水,以及贫血皮肤瘙痒等。(五)新生儿黄疸的诊断由于黄疸多见于新生儿,病因多,发病机制复杂,除了详细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外,还应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组织学和影像学检查。拓展记忆:胆红素脑病,过去称核黄症。
13、是指高非结合胆红素m症时,游离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沉积于基底神经核、丘脑、丘脑下核、生理性黄值病理性或值顶核、脑室核、尾状核、以及小脑、延脑、大脑皮质及脊髓等部位,抑制脑黄值出现时间生后23天生后24小时内(36小时)稹度用月人205mol1.(12mgdl)205mol/1.(12mgdl)85mol/1.(5mgdl)组织对氧的利用,导致脑损伤。B血清胆红素升高势续时间又月儿2网早尸儿V314M兄月人2周早尸儿4网结合胆红景34mol/1.(2mgdl)退而女现无不T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区别(六)新生儿黄疸的预防(1)孕妇在孕期应注意饮食卫生,饮食忌生冷、辛辣,忌饮酒,适量饮食,以防损
14、伤脾胃。(2)孕妇如有肝炎病史或曾生育患有病理性黄疸婴儿,应在产前检测血清抗体及其动态变化,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为学生科普光疗(3)如果准父母血型不合或母亲Rh血型阴性,孕妈妈应定期检查血型和羊水,在分娩时严密监护,防止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4)宝宝出生后,要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5)新生儿注意保暖,出生后应尽快开奶,使婴儿多吃多排。(七)新生儿黄疸的处理方法目前还有几种其他疗法:1 .换血疗法换血能有效地降低胆红素,换出易致敏的红细胞和减轻贫血。但换血需要一定的条件,亦可产生一些不良反应,故应严格掌握指征,一般用于光疗失败时。2 .药物治疗应用药物减少胆红素的产生,加速胆红素的清除或抑
15、制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包括供应白蛋白,纠正代谢性酸中毒,肝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静脉使用免疫球蛋白。3 .支持治疗主要是积极预防和治疗缺氧、高碳酸血症、寒冷损伤、饥饿、感染以及高渗药物输注等,防止血脑屏障暂时性开放,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光疗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公认的最常用、最有效、最安全的治疗方法,对于黄疸症状严重的儿童,应进行换血治疗。第二节新生儿脐部疾病(一)新生儿脐部疾病的概述定义:新生儿脐带疾病是指新生儿出生后因脐带结扎护理不善或先天性异常引起的脐带疾病,分为脐炎、脐疝和脐带肉芽肿。(一)新生儿脐部疾病的病因(1)脐炎是胎儿出生后,将脐带结扎切断。脐带断裂后,残存的脐带变黑干枯。一般脐带
16、在新生儿出生后37天内脱落。脐带脱落前,伤口容易感染和脐炎。脐炎是指由细菌侵入和繁殖脐带残端引起的急性炎症。(2)脐疝是由于脐环不完全闭锁或瘢痕组织不够牢固所致。主要是由腹内压升高引起的。脐疝多见于体重小于1.5Kg的婴儿。(3)脐肉芽肿是指断脐后未愈合的伤口受异物的刺激或摩擦形成的樱桃红色小肉芽肿。(三)新生儿脐部疾病的临床表现1 .脐炎初期只出现脐部与周围组织肿胀,呈樱桃红色,脐带处伴有黏性或脓性分泌物,有异味。2 .脐疝当小儿哭闹时,腹部压力增大,腹部器官从薄弱处进入皮下组织形成脐疝。患儿脐部常见球形或半球形、核桃大小的肿物,患儿安静或躺在床上即可消失。脐疝可以自我修复。如果年岁增长脐疝
17、仍未痊愈,就应进行手术修复。3 .脐肉芽肿脐肉芽肿是脐炎长期未治愈的结果,脐内长出樱红色息肉样肿物,表面有脓性分泌物。熟记脐部的三种疾病及其病因。提问学生图片、启发互动式、提问学生三种脐部疾病的临床表现。提问:脐疝是怎么产生的?(四)新生儿脐部疾病的并发症脐部疾病治疗不当也可导致败血症等严重疾病;如果脐带血与全身性血液病有关,则病情更为严重。(五)新生儿脐部疾病的诊断(1)治疗脐带不洁史;(2)脐带根部或脱落后根部红肿渗出;脓性分泌物渗出,气味难闻为脐疮;(3)脐带破裂后,血液从脐孔渗出即为脐带血;(4)脐部呈半球形或半囊状,大而明亮,大小不等。如果用手按压,肿块就会回到脐部。(五)新生儿脐部
18、疾病的预防脐带断裂后,要注意保护脐带残端,防止尿液感染(如泌尿道感染)和洗澡时侵染,保持脐带清洁干燥。脐带的残端让其自然脱落。保持内衣和尿布清洁、干燥和柔软。如果有污染,及时更换。(六)新生儿脐部疾病的处理方法1 .治疗(1)脐炎:脐炎初起时,应该及时送医治疗。(2)脐疝:用手压疝的内容物可复位。疝环小于2cm可自愈或用胶带粘贴治愈。如果疝环大于2cm,2-3岁后仍未闭合,应进行手术修补。(3)脐肉芽肿:每天用酒精清洗肉芽肿组织表面数次,可预后良好。顽固性肉芽组织可用硝酸银烧灼或刮除。2 .护理措施脐带残端脱落前,注意不要弄湿和污染。(1)沐浴后,用75%酒精擦洗消毒。让宝宝的脐带根部用浸有7
19、5%酒精的棉棒按脐带根部、脐带及周围皮肤的顺序擦拭。与脐带残端接触的衣服和尿布必须保持清洁和干燥。衣服、尿布湿了,要及时更换。注意避免尿液和粪便污染。(2)脐带脱落后,宝宝腹部伤口微湿泛红,属于正常现象。可涂抹1%龙胆紫可用于帮助尽快愈合。提问:诊断脐部疾病的4个小点分别记忆三种脐部的治疗方法。提问:对患有脐部疾病的宝宝应该怎么护理?可以给宝宝洗澡吗?(3)脐窝结痂后,待痂脱落后,如果脐窝处有少量浆液性分泌物,可每天用75%酒精擦洗,同时涂1%龙胆紫,用纱布覆盖,并避免使用刺激性异物,以免感染。(4)如发现脐根部有肉芽组织,可用75%酒精擦洗,再用10%硝酸银水轻轻烧灼,消毒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干
20、净,有利于促进愈合。(5)如发现宝宝脐带纱布内有血或脐带周围皮肤发红,脐窝内有脓性分泌物或异味,应及时送医院诊治。学生活动:新生儿疾病教学完毕后,可利用模型让学生练习缺氧缺血性脑病、黄疸、脐部疾病的护理手法,临床表现接龙等,促进学生记忆。讲授法、互动法结合图片加深理解。作业1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该如何护理?2 .试述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表现。3 .列举出预防新生儿脐部疾病的方法。教学反思第二章常见感染性疾病序号2课时8课型新授课课题第二节病毒感染第三节细菌感染第四节真菌感染教学目标1 .掌握病毒护理及预防措施。2 .熟悉常见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3 .了解不同类型病毒感染的病因。4 .了解真菌感
21、染的疾病诊断。5 .熟悉真菌感染的类型、病因和处理方法。6 .掌握各类真菌感染疾病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教学重点病毒感染、真菌感染、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教学难点病毒感染的护理措施;病毒感染、真菌感染的预防。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讨论。教学准备多媒体音频素材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第一节病毒感染手足口病一、手足口病的概述定义: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叫做手足口病,在。3岁儿童中发病率最高,病毒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传染性强,夏秋两季发病较多。主要症状是口腔、手脚、肛周等部位出现疱疹、斑丘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肺水肿、循环系统障碍等,其中大部分是由高死亡率引起的71(EV7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婴幼儿 常见疾病 预防 紧急 处理 课程 教案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26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