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特色产业发展规划.docx
《新时代特色产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代特色产业发展规划.docx(1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新时代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发展特色产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之策,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展壮大特色产业至关重要。为推动我市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结合我市实际,特编制市“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一、规划背景(一)发展基础市民族文化富集,地域风情浓郁,世代居住着汉、壮、苗、回等多种民族,民族风俗、民族服饰等都保存着原生态的风格和地域特色。市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形属石灰岩溶蚀盆地和丘陵谷地,境内有两个9万多亩的准平原,土壤肥沃,宜种粮蔗果等作物。全市耕地面积13万亩、林地面积33万亩。市属亚热
2、带气候区,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年平均气温20.6,无霜期320天左右,年降雨量1203.9至1719毫米。较为连片平坦的肥沃土地和温光热配比合适的气候条件,是水稻、蔬菜、澳洲坚果、葛根、水果等农作物生长繁种的适宜区域。(二)机遇挑战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把强化农业、惠及农村、富裕农民放在重要战略位置,而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我市坚持创新发展理念,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出打造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增绿,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发展的战略。“十三五”以来,市立足资
3、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要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大力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打造了澳洲坚果产业核心示范区等一批高水平的农业产业园区基地。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立足市特色农业生态资源优势,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特色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为抓手,以科技兴农为支撑手段,融聚众智、整合资源,突出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着力提高市各族人民的农业科技素质和发展技能,努力将市建设成为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市。(二)发
4、展原则1 .突出市场主导。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努力把握市场对市农产品的精准需求,大力开拓各级市场,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快发展开放型农业特色产业,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农村经济社会活力,开发乡村资源优势,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健全联农带农富农机制,把就业岗位和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2 .坚持生态绿色发展。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把绿色、生态发展作为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根本,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
5、的可持续利用。3 .实施特色产业引路。市农业特色产业,是经过了长期发展积淀,从众多产业中脱颖而出,实践证明具有较好的成长性,和其它产业相比,具有种植面积大、产值产量高、经济效益较好的特点,代表了农业的特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进一步加强特色资源的整合和宣传,坚持特色发展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4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立足市的资源禀赋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结合各镇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发展的产业,以差异化、特色化及优势化为导向,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特色产业发展,最大限度地调动资源潜力,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从而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5 .强化科技
6、支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市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提质增效,解决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进行农业产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推广,进行新产品的开发,提高农业产业科技水平,提高农业产业链的科技含量,保障市农业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三)发展目标发挥市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充分利用各方面形成的良好机遇,聚焦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形成“一市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打造优质水稻、甘蔗、蔬菜、水果、澳洲坚果、生猪、葛根、肉兔、芋檬、Sr豆等农业特色产业。到2025年,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物质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科技支撑能力显著提升,农业产业结构
7、更加合理,农产品品牌建设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成效显著,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完善,使农业逐步发展为优质的特色现代农业,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市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三、重点产业和任务(一)粮食产业实施粮食安全保障工程。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定粮食生产。落实粮食生产激励补贴政策,加大财政补贴力度,稳定农民种粮收益预期,提高种粮积极性。着力解决机械插秧、烘干等粮食生产薄弱环节,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提高单产与品质,巩固提升粮食产能。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投入标准,提升建设质量。加强耕地保护
8、,严格落实补充耕地任务。支特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推动播荒耕地复垦复种,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把确保粮食安全作为“十四五”规划的重大战略,打造粮食产业核心示范区,着力提升农业产业质量效益和综合竞争力,打造优质水稻特色品牌,走切实可行的特色产业发展道路,拓宽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到2025年底,优质水稻种植面积6.85万亩,产量2.42万吨。特色优质粮食0.03万亩、特色优质油料0.3万亩。粮食生产能力达2.82万吨以上。粮食生产主要布局在河里镇、北泗镇、岭南镇。(二)甘蔗产业保持甘蔗产业规模相对稳定,推广优良品种优质蔗生产,提高副产物综合利用,大力培育甘蔗种植专业户和家庭农场
9、,提升甘蔗生产管理水平。到2025年,甘蔗面积稳定在5万亩,实现甘蔗总产量25万吨,农业产值达到1.3亿元。甘蔗产业主要布局在河里镇、岭南镇。(三)蔬菜产业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对传统蔬菜基地进行拓展提升改造,改善蔬菜生产条件,建设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蔬菜生产基地,形成1万亩蔬菜原料示范生产区。注重发展加工型蔬菜,优化蔬菜产业结构,引进优质专用加工型蔬菜品种,建设现代化加工蔬菜生产基地,为绿色蔬菜产品加工提供优质原料。大力发展优质反季生态蔬菜、特色蔬菜,加大生产投入,培育知名产地和品牌产品认证体系,使之成为市蔬菜产业“十四五”新的增长点。到2025年,设施蔬菜(含食用菌)面积发展到200
10、0亩,其中以钢架大棚为主的设施大棚蔬菜发展到1200亩,设施蔬菜(含食用菌)产量达到1万吨;各类常规蔬菜面积4.3万亩、产量7万吨,常年主栽品种达到个以上,优质反季生态蔬菜达到0.2万亩,标准化特色蔬菜(含食用菌)0.23万亩。常规性蔬菜主要布局在河里镇、岭南镇。反季生态蔬菜布局在河里镇、北泗镇,重点生产“春淡”和“秋淡”蔬菜;优质食用菌布局在河里镇。(四)水果产业努力建设一个水果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加快引进优质水果品种并加强良繁工作。大力发展特色水果产业,完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为水果精深加工产业提供优质原料。建设水果采后商品化处理基地,加快水果采后清选、分级、冷藏、包装处理,提升果品商品化处
11、理水平。水果生产基地主要布局在河里镇、北泗镇、岭南镇。(五)澳洲坚果全面落实市澳洲坚果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到2025年新增1.55万亩(奋斗目标为2.3万亩),总面积达2.75万亩(奋斗目标总面积为3.5万亩),产值达1.98亿元。努力建成2个品种优良的苗木繁育基地;努力建成3个澳洲坚果良种化种植示范基地;做大做强澳洲坚果深加工产业,努力培育1家较大型深加工企业;努力建成1个澳洲坚果产业综合示范园区;打造澳洲坚果区域公共品牌。澳洲坚果产业种植主要布局在河里镇、北泗镇、岭南镇。(六)生猪产业采用绿色生产标准,推进生猪标准化、规范化养殖。加强关键技术培训与指导,深入开展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
12、工作。加强疫病防控工作。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确保产品有效、稳定的供给,保障肉制品的“绿色安全”。至2025年末,实现全市生猪存栏达4万头,肉猪出栏达8万头。生猪产业主要布局在河里镇、北泗镇。(七)葛根产业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根据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通过建立产业基地,大力推广葛根绿色、有机种植技术,集中开展葛根病虫害防治、连作障碍等技术攻坚和培训,努力打造独具特色的葛根种植基地,葛根种植逐步走向“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良性轨道。推动北泗镇葛根全产业链的建设,推进葛根在研发、种植、收购、初加工、收储、深加工、营销、交易等方面的产业整合。到2025年,实现葛根产业种植面积达0.3万亩
13、,产量0.75万吨。葛根产业主要布局在北泗镇。四、做大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四五”期间,市力争做大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业,突出以肉类加工业、澳洲坚果加工业、葛根加工业为重点,以规模、效益和质量为发展要求,将市建成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绿色食品加工业新区。(一)肉类加工业打造以生猪、肉牛、肉兔加工为重点,引进加大建设屠宰加工能力,提升肉类精深加工水平,重点开发冷鲜肉、休闲肉制品、低温调理肉制品综合利用,推动肉类加工企业进市农产品加工园区。(二)做大做强坚果深加工产业在市乡村振兴农产品加工园区打造1个集种植生产、精深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澳洲坚果产业专区,培育1家以上较大型深加工企业,以
14、加工日用化妆品、饮料、食用油为主,做大做强澳洲坚果深加工产业,完善深加工体系,从生产初级产品向生产高附加值终端产品转化,增加精深加工比重,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三)葛根加工业通过技术创新和设施设备改良,提升葛根质量安全水平;开发葛根精深加工产品,推进葛根产品加工厂建设,主要加工葛根粉、葛根面、葛根茶、葛根螺狮粉等系列产品,延长葛根产品产业链,逐步提高葛根品产业集中度。五、加快补齐短板,推动基础设施升级(一)加强一般性农田水利建设、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提升农田建设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
15、证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发展现代农业、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市一般性农田水利建设方案(2022-2025年),“十四五”期间全市推进一般性农田水利建设面积38700万亩,主要建设水利排灌渠道、管道、泵站、挡土墙、闸门等。按照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十四五”期间全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提升5000亩,主要建设田间生产道路、水利排灌渠道、耕地地力提升、土地平整等,确保真正成为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高标准农
16、田。(二)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培育发展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性家庭农场。落实好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耕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流转。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办法,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到2025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提高1.5倍。六、环境影响分析(一)有利环境影响分析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正式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且把乡村振兴战略和十九大提出的其他六个战略一起写入了党章修正案。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又进一步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三农”工作转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新阶段。2021年4月,“十四五”开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时代 特色产业 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28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