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大精神赓续传承的生动实践及时代要求.docx
《抗大精神赓续传承的生动实践及时代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大精神赓续传承的生动实践及时代要求.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抗大精神凄续传承的生动实践及时代要求红色基因在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中代代传承、历久弥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强调“传承红色基因,度续红色血脉”165。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所创办的最高军事学府,以“红埔”“窑洞大学”著称于世。抗大诞生于民族危亡之际,从建立之日起就担负着为中华民族求解放的历史使命,书写了人类军事教育史上的奇迹。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如何传承抗大红色基因,从抗大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一、研究现状概述一直以来,学术界比较重视“抗大”历史的研究,出版了一系列专著,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
2、学编著的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史、李志民的革命熔炉、白鸿森的抗大在华北敌后史纲和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的抗大等著作,奠定了抗大研究的基础。学术文章则重点关注抗大创办历程和抗大办学经验的总结,包括国防大学孟昭群的毛泽东与抗大的创建和发展,系统梳理了毛泽东在抗大创建、教育方针和校训的制定、课程设置等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贡献;邢台学院谷瑞雪的抗大总校在敌后的办学特点及评价则从创新教学的角度,对抗大总校在敌后办学时期所采取的一系列教学方式进行了总结,包括采取战教合一的组织序列、轮流下部队代职、加强实战训练等,并给予其高度评价等。关于“抗大精神赛续传承”的研究,主要从价值层面,重点探讨抗大精神的形成及其现实意义
3、,如张天浩的抗大精神的生成逻辑、内在机制和价值意蕴,通过溯源抗大精神的生成逻辑和内在机制,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角度,探讨弘扬抗大精神在思想机制、认识机制和文化机制的内在统一;刘赫然的抗大精神的现实启示从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等方面阐释了抗大精神的现实启示。关于“抗大精神赛续传承的路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干部教育培训和新农村建设等领域,如孙炳芳等的抗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孟莹、刘斌的抗大精神给予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启示,魏国、于荣蓉等的新农村建设视域下红色精神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一以邢台抗大红色精神资源为例等,以上成果为抗大精神赛续传承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和
4、参考。二、抗大的创办及其历史功绩华北事变后,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明确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并适时提出,“必须大数量的培养干部。党要有成千成万的新干部,一批又一批的送到各方面的战线上去”2o1936年5月8日,中共中央在延长县交口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在瓦窑堡建立抗日红军大学。同年5月14日,毛泽东在延川县大相寺团以上干部会上讲话,明确要求“各部队党委必须把选送干部入学作为一项战略任务,保质保量地把优秀干部选送到学校培养训练”315。1936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在瓦窑堡米粮山上举行开学典礼,毛泽东出席并发表讲话
5、“我们的红大就要继承着黄埔的精神,要完成黄埔未完成的任务,要在第二次大革命中也成为主导的力量,即是要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317。抗大办学九年,共培养了八期学员。在抗战最艰苦的时期,抗大按照党中央的指示挺进华北敌后办学,于1940年11月转移至邢台浆水一带,在此开展了两年三个月的敌后正规化办学,并指导全国各分校改进工作。抗日战争时期,抗大就以其艰苦的办学环境和卓越的办学成就著称于世。1936年7月,埃德加斯诺考察陕北时访问了抗大,在西行漫记中详细讲述了这所“窑洞大学”,并给予高度评价,扩大了其在国内外的影响。1938年夏,世界学联代表团一行4人在中国进行了访问和实地考察,专门参观了中国人民抗
6、日军政大学,并被授予抗大“名誉学员”称号。毛泽东一直高度重视抗大,从创建伊始就倾注了大量心血,并亲自担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经常是“三天一小讲,五大一大讲”,比如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等经典著作就是在抗大课堂讲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他明确提出“抗大为什么全国闻名、全世界闻名,就是因为它比较其他的军事学校最革命最进步,最能为民族解放与社会解放而斗争”4188。1996年5月31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出席“纪念抗大建校六十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抗大最主要的历史功绩,就是培养造就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军政干部”“为我党我军的发展壮大,为夺取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也为建国后的社会主义革
7、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组织基础”32。三、抗大精神及其形成逻辑2022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前往延安,宣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麋续红色基因的坚定信念,并强调“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精髓。这句话最早是1938年4月,毛泽东在“抗大”第四期第三大队开学典礼上回答“在抗大应当学习什么”时提出的,即“首先是学一个政治方向”1939年,适逢抗大建校三周年之际,“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正式确立作为毛泽东所亲自制定的抗大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4188。抗大精神,是指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大及其教职工、学生,坚定实现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的初心和使命,充分
8、发扬中国共产党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不仅是毛泽东军事教育思想的结晶,也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概括为毛泽东亲自为抗大制定的教育方针,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其中,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抗大精神的政治灵魂,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是抗大精神的作风保障,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是抗大精神的关键所在。探寻抗大精神的形成逻辑,包括实践逻辑、理论逻辑和文化逻辑,有利于深刻把握抗大精神的科学内涵,从而坚定对抗大精神康续传承的政治自觉。一是实践逻辑。抗大精神深深根植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实践,抗大因抗战而创建,更因抗战而不断发展壮大。“抗大抗大,越
9、抗越大”,大批优秀干部经历了抗大这座“革命熔炉”的锻炼,走出校门、走向战场,给日寇以沉重打击,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场发挥中流砥柱作用作出了巨大贡献。经受抗日烽火洗礼的抗大及其教职工、学员,不仅光荣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使命,更淬炼出了超越时代、历久弥新的抗大精神。二是理论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l16o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具有强大的真理力量。抗大精神正是传承了马克思主义的魂,与中国具体革命实际相结合所结出的硕果。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包括历史唯物主义等哲
10、学观点,以及“战争中学习战争”等军事教育思想等,铸就了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更成为抗大精神的内核。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紧密结合,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造就了有中国特色的抗大精神。三是文化逻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不绝,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根脉,持续不断地滋养着中华民族,丰富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底蕴,为中华民族得以康续绵延注入不竭的精神动力。抗大把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发扬光大,传统文化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以及“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等富有革命精神的文化内涵,成为抗大精神的源头活水。抗大积极回应时代需求,拯救民族于危亡之
11、际,充分唤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进而孕育出了富有民族风貌的抗大精神。四、抗大精神康续传承的生动实践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革命老区人民继续发扬抗大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生动实践紧密结合,深刻改变了老区的面貌,抗大精神在革命老区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书写了红色基因廖续传承的当代故事。(一)一个生动故事:前南峪村几十年来,抗大校部所在地前南峪村发扬抗大精神,终将贫穷落后的小山沟改造成为“太行明珠”“太行山最绿的地方”,成为太行山区建设的一面旗帜。在抗大精神的指引下,前南峪人创造了山区治理的“前南峪经验”,包括坚持为民宗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抗大 精神 传承 生动 实践 及时 要求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29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