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空抛物单独入罪的正当性与合理性.docx
《论高空抛物单独入罪的正当性与合理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高空抛物单独入罪的正当性与合理性.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论高空抛物单独入罪的正当性与合理性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十一)历经多次审议,终将高空抛物单独入罪,这引发了学界争论。设置高空抛物罪有其正当性与合理性,可以精准规制高空抛物犯罪行为,使其罚当其罪,从而实现罪刑相适应,实现刑法的谦抑性,这也是对社会公众的理性回应。与此同时,部分高空抛物行为的危险性没有达到危害公共安全的程度,也不足以造成物质性危害结果,却将全部的高空抛物行为套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这一口袋罪名中,有以偏概全之嫌。关键词:高空抛物行为罪刑相适应正当性与合理性刑法修正案(十一)将高空抛物规定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内,进一步规范高空抛物行为的入罪标准
2、。但有学者提出,对于具有高度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对于造成严重实害后果的高空抛物行为,则可以根据具体情形分别认定为故意伤人罪、过失致人死亡罪、故意伤害罪、过失致人重伤罪、故意毁坏财物罪等罪名1。于是,在高空抛物入刑之后,有学者认为,刑法所增加的高空抛物不应该被理解为独立的罪名2,公众真正关切的是危害性严重的高空抛物行为,该问题并不需要刑法扩张来实现,而将高空抛物入刑是情绪性立法3,高空抛物入刑的不具有目的正当性,“情节严重”的表述是“以退为进”的象征性立法技术4。但也有不少学者对高空抛物入刑表示支持,认为高空抛物入罪有其必要性,是现实的需要、能够避免二元处罚机制5,其
3、是以抽象危险犯的形式将危及公共安全的高空抛物行为纳入刑法规制的范围,能够完善高空抛物法律规制体系、纠正刑事司法长期偏误的内在要求,是遵循罪刑法定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重要表现6。本文认为,司法机关将高空抛物行为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并不精准,高空抛物行为单独入罪有其正当性和合理性。一、设置高空抛物罪可以精准规制高空抛物犯罪行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口袋罪的典型,其原因一是法律条文规定的模糊性,二是司法实践的曲解7。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一个不确定罪名,该罪名的基本含义和构成要件与确定罪名相比更模糊概括,导致该罪触角越伸越长,将本不属于该罪的其他危险方法的高空抛物行为勉强囊括其
4、中,但并不是所有的高空抛物行为的危险性都能与该罪的其他危险方法危险性并驾齐驱,也并不是所有的高空抛物行为都会对公共安全的侵害具体地达到现实化的程度。特别需指出的是,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只是修改原有的法条,将高空抛物罪设置在刑法114条之中,但这会造成条文内部的不协调8。如果某种不具有造成严重后果可能性的高空抛物行为不能够完全按照现有刑法精准处理,且该行为是普遍、常见的情形,则有必要增设新罪。与此同时,用以表述规则的法律语言的局限性,立法者虽以列举的方式限制了“其他危险方法”的适用范围,但社会现象具有无限性,列举式立法并不能包罗万象,高空抛物独立设罪,体现了刑法逻辑上的严谨性。刑法修正案(
5、十一)对高空抛物罪的法条表述是对类型性原则的贯彻,不至于罪名构成要件的涵摄范围过窄,导致处罚漏洞。特别是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第1条中拟将从高空抛掷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的定为高空抛物罪,该条文的表述是“危及”而非“足以”,说明起草者有意识地将高空抛物罪设置为抽象危险犯。二、设置高空抛物罪可以实现罪刑相适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妥善审理高空抛物、坠物案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5条第2款,将刑法114条规定的具体危险犯解释为抽象危险犯,司法机关基于此判处被告1年以上的刑罚1,对犯罪人的自由过度限制,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造成了巨大冲击。立法机关在刑法修正案(十一)对高空抛物罪所设立的法定刑远低于以危
6、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3年有期徒刑,抽象危险犯对法益造成现实侵害可能性的程度远低于具体危险犯,对于实害更为迫切发生的行为适量的增加刑罚,体现了公平、正义的法律价值。一方面,高空抛物行为只是造成轻伤及以下或未造成实害,处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有自首、立功等情节可酌情减少刑罚;另一方面,高空抛物行为在致人重伤、死亡或其他严重后果时,结合主观方面从重适用其他罪名,如故意伤害罪、故意伤人罪、过失致人重伤罪、过失致人死亡罪等,减少对高空抛物罪的错误适用。这是一种转化犯罪的立法思维,是指行为人在实施某一较轻的犯罪时,由于连带的行为又触犯了另一较重的犯罪,因而法律规定以较重的犯罪
7、论处的情形9。这种法条的表述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所有的高空抛物行为适用重刑,量刑、适用罪名层层递进,做到罚当其罪。罪刑法定原则要求条文具有明确性,但明确性只是相对的。“情节严重”的表述具有抽象性、概括性,但足以让人们对“什么是刑法所禁止的行为“有清楚的认知,同时可以通过解释使之进一步明确。三、设置高空抛物罪可以实现刑法谦抑性设置高空抛物罪仍坚守着谦抑性原则。一是,高空抛物行为侵害社会公众的法益,必然会遭受道义谴责;二是,民法典第1254条完善了高空抛物侵权责任制度,行为人通过对责任的承担对被侵权人进行财产上的弥补,但民法中只有造成实际人身、财产上的损失才能追责获得赔偿;三是,行政机关应对未尽安全
8、管理职责的相关单位做出行政处罚,积极行使行政职权;四是,对于情节严重的高空抛物行为,已经尝试过道德、民法、行政等手段都无法有效发挥其作用,刑法就应发挥其补充性,对刑法应罚的行为,适当增设轻罪,对其行为予以否定性评价以及对行为人进行谴责,向其诉说规范意识,有利于教育惩罚犯罪分子,预防再犯罪。在司法实践中,也应该严格遵守刑法的谦抑性原则。何为“情节严重”是区分罪与非罪,罪与他罪的依据,但我国尚未出台对“情节严重”判定的明确的司法解释,也尚未有官方指导案例的引领,所以在认定行为情节是否严重就离不开司法机关的价值判断、主观判断。司法机关应限缩“情节严重”的适用范围,结合意见中的相关规定,限制刑罚权的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空 单独 正当 合理性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31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