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文化与运河文化中的吴文化基因.docx
《江南文化与运河文化中的吴文化基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南文化与运河文化中的吴文化基因.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江南文化与运河文化中的吴文化基因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唐白居易忆江南大文豪笔下的江南,是一块多么令人神往的土地!古代的江南,所指地域因时代而异,空间范围多有不同。诗词中的江南,主要应指长江在今江苏境内东流入海的约400公里黄金岸线以南、钱塘江以北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江苏省的苏南、上海市全部、浙江省东北部。吴地正是江南的主体和核心地区。诗词中虽然只是白居易对江南的文学描绘,但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字里行间折射出唐朝安史之乱之后,特别是吴地文化复兴后,江南吴地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以及经济社会变迁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时空流转中的内涵变迁从时代发展和影响区域
2、看,吴文化可以划分为先吴文化、吴国文化和吴地文化三个阶段,具有不同的地理范围。其空间范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自然环境、历史渊源、经济社会和文化特征等多方面综合考察古今吴地,狭义吴地应以太湖为中心,大致包括今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3市,浙江省的嘉兴、湖州市的全部,一共5个地级市以及镇江、杭州的部分,这一带与明清江南核心地区基本一致。广义的吴文化地区,有着从小到大的变化过程。先吴文化时期:吴地的宁镇地区大约30万年前就有人类生活;距今约1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太湖流域出现了人类文化活动;大约7000年前,人类定居于吴地,距今约60004500年间,产生了连续完整的新石器文化序列;新石器时代晚期
3、的良渚文化已经有发达的社会组织,徘徊在l三家文明的门槛前。这一切,孕育了吴地文化的萌芽。吴国文化时期:商周之际,太伯、仲雍从北方南下吴地,与当地荆蛮文化融合,开创了吴国的基业;春秋后期,吴国在东南独树一帜,逐鹿中原,称霸一时。吴地文化时期:春秋后期,吴国被越国灭亡,其地并入越国;战国时楚灭越,吴地成为东楚之地;秦统一以后,吴地归属中央集权国家的行政版图,成为统一国家的郡县,秦汉时吴地文化缓慢发展;六朝时期,吴地因中原内乱而成为北方人民避难之地,吴地得到初步开发;孙吴割据江东,三分天下有其一,东晋南朝吴地作为半壁江山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隋唐统一之后,南北运河开通,加速了吴地的开发和发展;唐朝
4、中期安史之乱爆发,北方遭到巨大损失,以淮河为界的南方地区获得迅速发展,全国经济重心开始转移,吴地已经成为中国最富庶的土地,是国家赋税的主要供给地。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千百年辛勤开拓造就的肥田沃土,日益发达的经济,逐步繁荣的文化,使吴地以强劲的上升趋势,开始引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潮流。五代十国至两宋时期,吴地一直稳步发展,完成了后来居上,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经济文化的重心区域。明清时期,吴地成为中国古代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经济作物在农业中比重不断上升,改变了单一粮食生产结构,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手工业、商业发展繁盛,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城镇层级结构,已经形成了区域性的市场网络体系。在
5、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个方面,吴地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走向高峰的代表性区域,在世界上也占据重要地位。先吴文化末期,中原周人泰伯奔吴来到江南越地,周文化与越文化开始了冲突融合。越地,就是古越人活动之地。“百越”是中原文献对江淮以南的统称,其范围广大,东南沿海,远达南岭以南的两广及越南北部都在其中,只是因为当时对这个广大地区了解甚少,笼统称呼而已,其实百越地区民族成分繁杂,文化也是多元的。早在新石器时代,环太湖的越地上,就有了一脉相承的文化序列,即马家浜文化、林泽文化、良渚文化,发达的灌溉农业,突出的玉器制造,创造了繁荣的新石器文化。良渚文化考古已经取得重大成果,庞大城
6、池、大型墓葬、礼仪建筑、水利工程、玉琮神器等蕴含的思想文化成就充分证明,越地已经进入文明时代,可能产生了早期国家权力中心。良渚文化曾经北上逐鹿中原,融入中原文化之中,殷商文化中有明显的良渚文化元素。商周之际,泰伯、仲雍兄弟奔吴后在江南的古越地上建立起一个句吴国,成为周王朝的诸侯国。这实际上是在古越地接近中原的边缘地区上开辟出一个“先吴文化”与中原文化结合的新天地。吴国经过数百年曲折发展,十九世寿梦在晋国帮助下,在楚亡臣申公巫臣的指导下,建立正规军队,使用战车,国力快速发展,“始通于中国“。寿梦之后,吴诸樊徙都于吴。阖闾时期,建吴大城(称阖闾城,今苏州),通过对楚、越及江淮地区战争取得大片土地,
7、成为“五霸”之一。夫差时期,军事扩张达到鼎盛,不久盛极而衰,其亡也忽。这应该就是广义的吴地,作为百越文化与中原文化(包括楚)结合的空间,主要包括今长江下游以南、钱塘江以北的全部(浙东除外),以及皖南、江西部分地区和江苏长江北岸部分地区(这个区域与楚国犬牙交错)。吴国在攻占邢国后,公元前486年,“城邢,沟通江淮”,邪沟的开凿被认为是后来形成的大运河的开端。吴国开凿邢沟,将江淮两大水系统一在吴国疆域之内,为北伐强齐,争霸中原开辟顺畅通道,吴国疆域北到淮河流域,范围要比现在的“吴地”大得多。吴国灭亡之后,就进入吴地文化阶段,吴作为这个地区的地名仍然保留,适时光大。“三吴”之地,从郡到县名吴繁多。过
8、去有些考古专家把吴文化局限于吴国文化而排斥吴地文化作为吴文化,显然割断了吴文化的源流嬉变。因为吴国作为诸侯国虽已灭亡,但这片土地上的文化几经整合,继续发展,吴地文化已经作为文化基因永远保留下来。从文化史的角度看,早期江南吴地传说最多的人物多来自中原楚地,开创吴国的泰伯、仲雍,王公贵族寿梦、阖闾、专诸、季札、夫差,传说最多的三个人物一一伍子胥、范蠡、黄歇,分别代表着春秋战国时期,中原楚越文化在吴地的融合。江南吴地传说主要是军事水利水运方面,这充分反映了吴文化的时代和地域特色。水利方面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吴国灭亡之后的吴地,其地处于动态的伸缩变化之中,大部分疆域被楚、越等占据。战国以降,楚灭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南 文化 运河 中的 基因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33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