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哲学视野下的庄子自然观浅析.docx
《生态哲学视野下的庄子自然观浅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哲学视野下的庄子自然观浅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生态哲学视野下的庄子自然观浅析摘要庄子自然观与现代生态哲学有共通之处又包含中国哲学独特意蕴,在世界生态哲学中有特殊价值。庄子内篇中心一致、逻辑连贯,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和人间世集中体现了庄子自然观,对应现代生态哲学中的整体论和有机论、环境伦理、混沌理论。庄子强调彻底地融入自然,有意忽视人的社会属性,倡导依照人的自然价值尽情生命。关键词庄子自然观;环境思想史;庄子内篇;生态哲学20世纪以来,庄子译本推陈出新,英国哲学家、汉学家葛瑞汉(A.C.Graham)不仅提出庄子文本重排的新方案,更从哲学角度注重“自然”和“反理性”封庄子思想进行了新的解读。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环境史,其主题包括环境思
2、想史,但在全球视野考察下的环境史著作中关于庄子的思想少有提及。在对现代生态观念形成的思想来源叙述方面,西方学者常追述到古典希腊文化,具体包括毕达哥斯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对于人与自然的思考。中国古代思想中的儒家、佛家、道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与现代生态观念有着共通之处,冯沪祥将这种共通概括为“机体主义”1o庄子自然观奇异于佛家、儒家,庄子内篇的思想连贯统一,是对自然和天道的独特思考。庄子有意忽视人的社会属性,而完全将人融入自然、合于天道。一、生态哲学相关概念简介20世纪以来,战争和工业发展的负面作用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巨大破坏。寂静的春天一书的出版开始让环境问题引起普罗大
3、众的关心,保护环境运动开始在全球各地风起云涌。研究者们从不同学科、不同方向提出了对环境问题的见解,生态学理论逐渐成熟。从认识论、环境伦理和方法论方面简单来看,生态哲学在认识论上以整体观和有机论为中心,携弃人的特殊性,强调将自然看作生态系统,将人看作是生态位中一层级,认为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影响是相互的。在环境伦理上,由人类中心主义逐渐向承认自然万物同人类一样拥有按照自然规律发展的权利。而在方法论上,如何切实保护环境方面,混沌理论认为自然界个别事物的变化所引起的后果是无法预测的,所以人类应该尽可能地、不加区别地对自然进行保护。用生态哲学视野进行庄子自然观研究的基础在于两者的相似性。大部分学者认为
4、,内七篇应为庄子本人思想。内篇中前四篇集中体现了庄子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可以看作庄子自然观的认识论、环境伦理和方法论。内篇以逍遥游起笔,其哲思视野宏大对自然做了全面观照,通过构建生命终极价值的想象图景后又层层推进,论说人不要执着于外在追求,应反观己身去发现生命的真正价值;齐物论指出了人的执着与成见,探讨人与自然的价值体现,认为人不仅融于自然,其价值体现与物相比也没有本质区别;养生主则给出了心灵如何安于自然的解法;人间世认为人心自然能够化解困难。总体观之,庄子前四篇把个人看作与自然一体,强调人的自然属性,而将心灵不能合乎“道”看作是个体处在人间存在万千纷扰的根源。认为人心对外追求会伤及其自然本
5、性,因而人要融入自然、顺应天道。二、逍遥游中的整体观和有机论人类在自然界中位置观念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的过程。生物学家通过种属纲目将人类与其他生物区分开来。然而就像将人类划分为不同人种一样,这些科学的概念使得人们变得“傲娇”,自觉高于其他生物或其他人种。从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大全中的宇宙秩序论、完善性等级论,托马斯赫胥黎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可以看出,人类长期以来以万物之灵自居。与现代生态哲学中的整体观和有机论相同,庄子自然观纠正了这种观念。庄子将自然视为一个整体。庄子开篇大鹏鸟从“北冥”要飞往“南冥”,飞行距离极世界之大,表明庄子的哲学视野涵盖天下四方。内篇中频繁使用各种生物作为中介,仅逍遥游中就使用
6、了十多种,包括“鳏鹏”“蜩与学鸠”“朝菌”“蟋蛀”“大椿”“斥需”“鹘鹦”“假鼠”“飞龙”“大瓠之种”“蓬”“樗”等等,另外自然现象如“风”“气”“云”等在全篇频繁使用,表明庄子的哲学世界中不仅有人类,更有生命环境中的万物。逍遥游篇中,鳏化为鹏的寓言背后更有由鱼到鸟万物以形相禅,生命一体化理念2o除庄子自己讲述大鹏鸟,还借用另外两种说法来强调大鹏鸟飞行的重要性。在齐谐记载的大鹏鸟故事后,紧接一段讨论一一“小大之辩”,可以看出庄子认为人不能持有静止、孤立的态度,因为那是“小年”和“小知”,用这种静止、孤立的态度看待世界将会导致视野狭隘一一“朝菌不知晦朔,蟋蛀不知春秋”。而在“汤之问棘”中,大鹏鸟
7、和斥的区别也被认为是“此小大之辩也”,再次强调要对世界全面关照。庄子认为自然万物是相互作用的。大鹏飞行具有象征意义很少会有人反对,跨越世界两极的飞行充斥着个体生命的一种极大满足。庄子认为要达到这种极大的生命满足(对应大鹏鸟如何飞行),就得“海运则将徙于南冥”“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阅”或“接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天地篇中“宛风”作为风的现实原型呈现出一个问道者的形象,逍遥游中几种如何“飞行”的描述,大鹏鸟都必须借着“大风”背负“青天”,这里的大风就是借助自然,而青天则指代自然之道。要达到极大的生命满足,一方面要借助自然,另一方面又必须
8、遵循自然之道。最后在“宋荣子”的故事中,庄子直接指出“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的中心思想。直截了当地表明逍遥游前半部分内容所包含的思想是一以贯之的,“天地之正”便是指大鹏鸟所凭借的自然之道;“御六气之辩”便是遵循自然规律所能够达到的“以游无穷”这种个体生命自由的终极状态。一个“乘”字、一个“御”字很好地体现了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有机之道。逍遥游最后一部分可分成三个小段:(一)“尧让天下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庄子说“偃鼠饮河,不过满腹“,把人视为自然界中一物,认为人与自然界的动物没有两样,强调人的自然属性。(二)“肩吾问于连叔曰窗然丧其天下焉”中的窗然丧其天下,是指自然条件下根本没有什么天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态 哲学 视野 庄子 自然观 浅析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34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