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docx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docx(1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等高线的根本特征标高为“海拔,单位为“米或m;如果某地低于海平面那么用负值表示,如吐鲁番盆地艾丁湖面为155米。同线等高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只是有的不能在一幅图上完全呈现出来“现实中等高线不相交、不重叠;“等高线地形图中在陡崖峭壁处因投影可能重合示坡线,表示坡降方向,总是指向海拔降低的方向特殊等高线:海岸线表示0米等高线2确定等高线数值:在同一幅等高线图上,等高距是一样的。知道任意一条等高线的数值即高程和等高距,可推算出该图上其他等高线的数值。相邻两条线的差值为一个等高距或03确定某点的海拔在等高线上。在两条等高线之间,按插入法读数,数值大小为“大于小数,小于
2、大数。在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曲线部,数值大小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法那么读数。即如果闭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海拔相等,那么闭合区域的海拔低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洼地;如果闭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海拔相等,那么闭合区域的海拔高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山峰。如以下图,A区域海拔高于200米,B区域海拔低于150米。4确定两点间的相对高度分别读出两点的海拔,然后相减。5确定陡崖的相对高度分别读出顶部的高度、底部的高度,然后相减。陡崖的相对高度也可用n1dhn1d计算,其中n为陡崖上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与3不同之处是含有“等号6根据数值变化判断地形等
3、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地;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等高线弯曲局部向低处凸出山脊也叫分水岭,最大弯曲处的连线山脊线也叫分水线;等高线从低处向高处凸出山谷,等高线最大弯曲处连线山谷线也叫集水线;两个山脊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鞍部;等高线交汇处陡崖7根据数值大小判断地形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地面平坦广阔平原地形;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200米,等高线稀疏,弯曲局部较和缓丘陵地形;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剖面呈“V字形山地地形;海拔高度大,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中部明显稀疏高原地形;等高线边缘密集、底
4、部稀疏,中间低、四周高盆地地形200米以下可能为平原;500米等高线可区分山地和丘陵8判断坡度陡缓、可否直视同一幅图,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假设某坡面等高线间隔相等表示均匀坡;假设某坡面等高线高处密集,低处稀疏,那么为凹坡;某坡面等高线高处稀疏,低处密集,那么为凸坡。图幅大小一样的多幅图比拟,假设等高距一样,等高线疏密也一致,那么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假设等高线疏密一致,比例尺一样,那么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综合比拟时,应利用“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比值越大,坡度越陡。进而用剖面图,判断两点可否直视9判断地势上下:可根据海拔、示坡线、河流等判断。10判断山脉的走向和坡向阴阳
5、坡、迎风坡山脉的走向即等高线的延伸方向,常用两端的方位表示。阴阳坡:正午的照射情况迎风坡:与风向的位置关系11判断河流的分布位置、流向、水系、水文特征判断河流的分布位置:根据地形,河流只能分布于山谷可互判;山脊线常成为河流的分水岭。判断河流的流向:从高处流向低处。坡面径流方向与等高线垂直;山谷中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地势与流向的互判。河流的落差与流速;等高线稀疏的河谷表示缓坡,水流缓;密集的河谷表示陡坡,水流流速大;陡崖处可能形成瀑布判别外流河。如右图所示,此河为流河。判别水系形状: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河密度与河流长度,一般平坦地形河密度大,山区河流短小河流的
6、流量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和流域降水量流区域的融冰或融雪量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12判断气候特征计算温度迎风坡降水多,多地形雨;背风坡降水少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也发生变化,形成高山、高原气候对冬季风的阻挡,使局部区域比同纬度气温高,如盆地、云贵高原、南亚对热力环流的影响,如山谷风的形成影响气候类型的分布与走向气候特征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上下水热状况变化、坡向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等因素。补充:一些特殊地形的等高线图,如:新月形沙丘、火山、梯田。新月形沙丘梯田火山图示判断等高线形似新月海拔较低从示坡线或海拔变化可判断火山口特征相对
7、高度较小;迎风坡等高线稀,背风坡密等高线稀疏和密集处差异大等高线为近似圆形补充:地质构造是指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变形和变位,最根本的形式是褶皱和断层,它们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和“证据。地质构造形成原因构造特征构造地貌实例现实意义褶皱背斜当水平的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时,岩层发生弯曲变形从形态看:岩层向上弯曲隆起;从岩层顺序看:中心老,两翼新常形成山岭;但背斜的顶部因受到力,容易被外力侵蚀,成为谷地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找矿: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从形态看:岩层向下弯曲变形;从岩层顺序看:中心新,两翼老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侵蚀,成为山岭找水:良好的储水构造断
8、层地壳运动产生强大的压力或力,超过岩石承受的程度,岩体就会发生破裂错动、位移断裂面两侧的岩体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大断层形成裂谷或陡崖;断层一侧上升的岩体,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另一侧相对下沉的岩块,常形成谷地、低地;在断裂带上常发育成沟谷、河流华山、泰山、庐山、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工程建设如隧道通过断层时必须加固;水库、大坝等选址应避开断层带【地理卷2015届省潍坊一中高三10月第一次月考201410】A1 E2以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常见地貌的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虚线表示不可见。回答39-40题。39.图中字母P等高线的数值为A712米 B713米 C714米 D715米40.图示地貌景观
9、形成原因是A风力堆积 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 D.流水堆积【全品知识点】此题考查风蚀蘑菇。【全品答案解析】39.D 40.B解析:39题,题目等高线为风蚀蘑菇地形图,虚线为不可见局部,图中字母P等高线的数值为715米,见以下图:40题,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形成的,B正确。补充:自然因素与聚落开展:1地形:聚落多分布在平原地区。原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便利;节省建设投资。2气候:聚落多分布在气候适中的中低纬、临海边缘地带。原因:温和湿润适度的气温、适量的降水。3河流:聚落多沿河分布。原因:可为聚落提供水源;可提供便利的水运。如长江沿线城市:、等。2.社会经济因素与城市开展:1矿产资
10、源: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出现新兴工业城市,如铁矿、石油。2交通:沿河、沿大道城市多,沿交通线分布的城市规模大。如株洲京广线与、浙赣线、湘黔线交汇处,京广线与陇海线交汇处。3政策:国家特殊政策、促进城市开展,例如特区的开展。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与相应的地貌表现(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等高线 地形图 判读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