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政策监控方案.docx
《某政策监控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政策监控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某政策监控方案教育政策需要监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策过程的未知性,通过对不确定性因素的监控,可以适时调节教育政策过程中出现的状况,从而使政策始终大致运行在预先规划的范围之内。一、教育政策监控概述政策监控是政策监督与政策控制的合称,指特定的政策主体对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终结等整个政策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使政策过程按照预先规定的计划有序进行。目的在于确保政策过程的质量,提高政策实施的效果。教育政策监控可分为体系内监控和体系外监控。体系内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正式组织有三类:一是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教育管委会及它们的常设机构、附属机构;二是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省市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博
2、管办及它们的常设机构、附属机构;三是教育科研流动站和企业教育工作站的管理部门。非正式组织有全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研究会、各层次的教育联谊会等。体系外有权力部门和非权力部门之分。权力部门有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执政党等。非权力部门有媒体、社会团体、思想库、民主党派、人民群众等。它们共同组成一个监控体系来对教育政策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在欧美国家,由于缺少全国统一的教育政策,教育工作很大程度上是由具体招收单位,尤其是合作导师负责,缺少宏观的政策监控。美国教育存在“千年教育”现象,教育做了一期又一期,甚至有人做了十多年教育。“因为很少大学有一个监管教育任命条件的集中权威,如时间、工资结构、效益和
3、就业服务。很少大学能够提供校园里教育真正准确的数目。这些缺陷的存在是由于大学和其他实验室的雇佣单位缺少教育构成的一致定义,是由于教育报酬和记录来自于几个不同方面些作为大学雇员支付薪酬,一些通过一个完全独立的助学金帐户支付薪酬,一些直接由基金会和外国政府支付薪酬。”这种情况近几年也在发生变化,各个大学纷纷建立教育办公室或协会等相应的管理机构,许多国家的社会组织还建立了全国性的教育协调和管理机构。2000年,在美国科学促进会推动下,“全美教育协会”(NationalPostdocAssociation,NPA)成立,它由美国各大学及其它研究机构的教育研究人员组成,代表教育的利益。2003年,NPA
4、的调查发现:60个接受调查机构,只有12个兼有教育办公室和协会。2006年重复调查120个机构,有办公室的机构上升至87个,有协会的68个,47个两者兼有。美国在国家层面有教育协会。然而,这类协会在加拿大不存在。因为加拿大缺少这样一个机体,并非所有的大学有教育办公室或协会。欧洲联盟(除去英国),称为EURODOC。2006年,在英国研究理事会帮助下,英国形成一个关注和决定教育的组织一一英国国家研究人员协会。二、教育政策监控存在的问题由于主客观两方面因素的限制,使教育政策监控受到多方阻碍。具体表现为主体监控、过程监控、制度监控、程序监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一)主体监控职责不分我们生活在一个责任时
5、代,责任是权力的挛生物,凡有权力行使的地方,就应有相应的责任。教育政策监控主体的交叉使权力和责任一定程度上分离开来。同样的事情,从一个角度上讲,是机构职能,换一个角度来看,可能又是机构责任。职责不分的直接后果就是难以界定权力,也难以界定责任;间接后果就是监控失效,因为不知道如何去行使权力和履行责任,也造成权力难以约束,责任难以追究。“现在的争论不是政府是否应当承担角色,而是应承担什么样的角色。”3中国教育科学基金会评估与服务处处长刘丹华认为:“人事部已意识到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政府的管理方式必将发生变化,并主动适应之。但是,目前实际运转情况不尽人意,负责宏观管理决策的部门仍包揽着部分事务性
6、工作,承担事务性的部门却做着政策研究、规划制订等工作。管理工作中急需配套的制度迟迟没有建立,日常工作的调研、监管和对纠纷的处理责权不清,经常处于空缺状态。”42002年,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在其90华诞之际,用一种平实而深邃的思想诠释了他的公共政策哲学:当一个人花自己的钱给自己买东西的时候,他对于花多少钱和买什么东西都非常在意;当一个人花自己的钱给别人买东西的时候,他对于花多少钱仍然非常在意,但对于花钱买什么东西却多少有些不那么太在意;当一个人花别人的钱给自己买东西的时候,他对于花钱买什么非常在意,但对于花多少钱却压根不在意;而当一个人花别人的钱给别人买东西的时候,他对于花多少钱或买什么
7、东西都不在意5。教育政策监控也面临着类似的障碍,监控主体自我监控如何开展,政策体系的原始缺陷使政策监控很难真正落到实处。罗马讽刺作家朱维纳(Juvenal)在两千年前就提出了这一关键性问题:谁来监督监督者6?机构职能的交叉使教育政策监控主体变得模糊起来。(二)过程监控流于形式由于缺少专门机构在教育政策过程中履行监控职能,监控职能在政策过程中由不同机构交叉承担。从整个政策过程来看,似乎体系内和体系外每一个机构都有监控权力,但从实际履行监控职能的情况来看,似乎很难真正要求哪一个机构来履行监控职责。中央党校教授陈述曾概括监督的尴尬局面:上级监督太远,下级监督太险,同级监督太难,纪委监督太软,组织监督
8、太短,法律监督太晚7。教育政策过程监控也有类似的困境:体系内监控职责不清,体系外监控只是宪法和法律的笼统规定,更多具有象征性意义,很难落到实处。从教育管理体制来看,要履行监控职能也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组织扁平化是信息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另一个重大成果。官僚组织中的中间层级职位将会消失,其结果是在很多情况下决策权将会下放至较低层级,而监督工作则将会向上级转移。”8组织扁平化本来是众多组织机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追求的方向,但教育政策监控面临的却是在省市层面增加管理层级,因为教育管理体制实行两极管理,一个中央机构要监控全国数以千计的教育科研流动站和企业教育工作站和数以万计的教育研究人员,很难加以实现,
9、因而增加中间层次的监控机构是一个非常现实和紧迫的问题。(三)制度监控盲点较多制度监控的缺失使监控主体的权威受损,监控成效下降。在政策体系内部缺少一个专门机构来履行监控职责,也缺少专门用来规定监控职责和权限的规章或相关文件,现行的关于监控的规章制度散见于各个具体的教育政策有关规定中。如评估方面,教育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评估办法指出,全国教育工作管理部门负责评估工作的组织、管理、指导、协调和监督。此文件表明,教育评估政策监控的总负责机构是全国教育工作管理部门。通常,颁布教育政策的机构就是教育政策执行的机构,也是政策监控的主要机构,政策中涉及权限和职责方面要求的许多规定就是监控制度的主要来源。由于各个
10、教育政策是在不同时段、针对不同问题颁布,因而关于各种机构权限和职责方面的规定有很多交叉点,也有很多空白点,造成制度监控盲点较多。如在教育政策制定上,就存在制度监控缺失的问题,相关政策如何提上议事日程,又是如何出台的,缺少相应的制度来保障。目前,有些单位在教育招收过程中客观存在把关不严现象,其根本原因就是制度缺失。教育准入制度设计存在问题,要想从“根”上杜绝一些不良现象,必须完善制度设计,使责、权、利相一致。(四)程序监控近似空白与实体监控相比较,教育政策的程序监控显得更为不足,明文规定的政策文件很难搜索得到,实际运作过程中人们更多凭经验和感觉来进行。这不仅与中国整个法治体系重实体法、轻程序法的
11、传统有着一定关联,还与教育政策体系处在成长发展过程和不成熟有关。的确,程序性控制有时很难规定,也难于操作。在对教育培养如何应用程序性控制时,中国教育科学基金会评估与服务处处长刘丹华认为:“从基本原理上说,政府教育管理机构不具备评价教育们研究课题价值的能力。当然,也可能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能否通过控制程序来保证教育最低限度的培养效果?将国内外比较成熟的学术规范正规化以保证教育培养质量,把自愿的潜在规范化转化为类似于法律的行政规范。这样是否就能够达到预期目标?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理论问题。无论如何,这些程序性控制对于教育研究发展只有次要价值,它不能保证最优秀科研成果的产生。这也是进行许多次评估都
12、不了了之的原因。”三、教育政策监控的改进措施教育政策监控是我国教育政策体系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教育政策监控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滞后。由于缺少专业机构按照专业程序履行监控职责,教育政策监控时常处于无序状态。期待未来政策改革从多层次监控主体、全方位监控过程、健全化监控制度、规范性监控程序等方面加强建设。(一)多层次监控主体目前,教育政策监控主体基本来自政策体系内部,包括国家、省市级人事部门和教育管理部门及设站单位的教育管理部,它们承担了教育政策监督和管理的大部分责任。但是,这是不够的,未来应该要构建多层次监控主体。1 .体系内拓展将全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研究会、教育联谊会等自发性组织和团体纳入监控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政策 监控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4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