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元汤的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docx
《保元汤的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元汤的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摘要:保元汤源于明代魏直所著博爱心鉴,为益气温阳之名方。系统综述了保元汤的古代与近现代研究,保元汤虽为临床疗效确切的古代经方,然其药效物质基础仍不明确。根据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marker,Q-marker)五原则对保元汤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提示人参皂昔Rbl、Re、Rgl和芒柄花素、甘草酸、甘草昔、黄黄甲甘可作为保元汤的Q-marker。为保元汤的质量属性研究提供参考,助力于保元汤古代经方研究。保元汤最早记载于明代魏直所著博爱心鉴卷上1,为中医补气之经典方剂,具有益气温阳之效。该方由人参、黄黄、肉桂、甘草组成,方中人参性禀中和,益元气而生精血,善补脾肺之气,为君药;黄
2、黄味甘性温,固媵理而补元气,与人参相须为用,增强补气之功,为臣药;配伍少量肉桂,取其温通血脉、温肾补阳之功用;甘草味甘性平,可解毒又能补气中和,调和诸药,为佐使药2。保元汤为治疗元气虚弱的著名方剂,原是治疗小儿痘疮的基础方,现代临床常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3。质量标志物(qualitymarker,Q-marker)这一概念最早于2016年由刘昌孝院土提出,旨在解决中药质量控制指标与中药的有效性关联度低、质量控制指标专属性差等阻碍中药质量研究与行业发展的共性问题5。近年来不断有学者围绕这一-概念进行研究,并对雷公三6菊花7、白术8、瓜篓9、大黄10、海马补肾丸11和桂枝茯苓方
3、12等单味中药或复方中药的Q-marker进行了研究和预测分析。本文拟对保元汤的药味考证研究和现代研究进展进行整理与分析,在此基础上依照Q-marker的“五原则”口引对保元汤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为保元汤Q-marker的分析提供可靠依据。1保元汤考证研究1.1本草考证本草考证是通过对历代本草及相关文献的研究,确定核实各药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名称和基原,对于厘清中药基原的历史源流和变迁实况、保证用药的基本安全而言意义非凡口4|。药味本草考证通常从基原、产地、疗效变化、代用品和易混品等多方面展开。人参早在西汉时期就被用来治疗和抵御疾病,神农本草经15将人参列为上品,记载道:“人参,味廿,
4、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治智。久服轻身延年。”提示人参有安神明目之功效。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16中提及人参“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治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胁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久服轻身延年J算是对人参功效较为全面的补充。清代本草备要17称人参“大补肺中元气,泻火,益土生金。明目,开心益智,添精神,定惊悸,除烦渴,通血脉,破坚积,消痰水J这是古籍中首次清楚表明人参具有大补元气这一功效,与保元汤益气温阳之功效相呼应。名医别录U8、本草图经19和本草纲目20对人参的形状有所描述,都表明人参三棚
5、五叶、根有如人形,这与中国药典2015年版21中记载的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ginSengC.A.Mey.一致。历代医家对人参的产地也有所记载。神农本草经15、名医别录18记载其“生上党山谷及辽东”,唐代新修本草22记载其产自潞州、泽州、箕州、幽州和檀州,证类本草23记载其产自高丽、百济和潞州,明朝本草品汇精要24H己载人参以辽东、高丽、上党者佳。综上,若以保元汤成方年代来看,保元汤中人参的道地产区主要在辽东和上党,即长白山和太行山地区。黄茁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15“黄耆,味甘,微温。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痢;五痔鼠瘦;补虚小儿百病J黄黄的植物描述最早见于新修本草22,日:“叶似羊齿
6、,或如茨藜,独茎或作丛生J本草图经19则描述为“根长二三尺,独茎,作丛生,枝干去地二三寸。其叶扶疏作羊齿状黄苗质柔韧,皮微黄褐色,肉中白色J本草原始25中记载为“肉白心黄,仿佛人参防风J通过以上众多描述所显示的黄黄特征来看,宋代以后所用黄英与中国药典2015年版21所记载的蒙古黄黄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和膜荚黄黄A.membranaceus(Fisch.)Bge.基本一致,因而保元汤中所用黄黄正是中国药典2015年版21所载黄黄。关于黄芭的产地最早记载见南北朝时期的名医别录18,称“生白水者冷,补
7、生蜀郡、白水、汉中宋时本草图经19载”今出原州及华原者最良,蜀汉不复采之J表明此时黄黄产地自四川中部移向陕西中部和宁夏南部地区。元代以后观本草求真26汤液本草127二书,可知黄黄产地逐渐移向山西。蒙古黄黄的说法始载于植物名实物考28“山西、蒙古产者佳。”据此推测保元汤中黄苗应该是膜荚黄黄,其道地产区应在山西一带。神农本草经15将甘草列为上品,“一名美草,一名密甘宋代本草图经19对甘草的植物形态做了详尽的描述:“春生青苗,高一二尺,叶如槐叶,七月开紫花似奈冬,结实做角子如毕豆。根长者三四尺,粗细不定,皮赤色,上有横梁,梁下皆根也本草衍义29则对其一步细致的描写:“枝叶悉如槐,高五六尺,但叶端微尖
8、而糙涩,似有白毛。实作角生,如相思角,作一本生。子如小扁豆,齿啮不破。”综古籍描述U5,26,29与现代文献研究14,30得知,历史上所用甘草应为乌拉尔甘草GlyCyIThiZaUralenSiSFiSch.,因而保元汤中甘草也应选用乌拉尔甘草。南北朝时期名医别录18记载:“甘草生河西川谷,积沙山及上郡二唐千金翼方31记载:“廿草所出郡县有歧州、并州和瓜州明本草品汇精要24似“山西隆庆州者最胜:得知保元汤中甘草道地产区以宁夏、内蒙古和新疆为主。加肉桂入保元汤是以明景岳全书为标准,因而保元汤中肉桂的本草考证有必要将明朝作为分水岭。对肉桂的记载,最早神农本草经15中就有菌桂、牡桂2种,至南北朝时期
9、的名医别录18又增一种桂。对于植物特征描述,本草经集注16记载道:“桂叶如柏叶,泽黑、皮黄、心赤J新修本草22日:“菌桂,叶似柿叶,中有纵文三道,表里无毛而光泽。牡桂叶长尺许J本草纲目20云:“牡桂,叶长如枇杷叶,坚硬有毛及锯齿,其花白色,其皮多脂。”可见三者并非同一种植物。肉桂最早被认为是牡桂的小枝皮(见于新修本草122),宋本草图经19则将菌桂称为肉桂:“旧说菌桂正圆如竹或云即肉桂也J考古代本草15-16,18,22和近现代文献报道32-33得知,宋以后所用肉桂即今用肉桂,即保元汤中肉桂。I2用法用量保元汤最早见于明代魏直博爱心鉴1,由人参二钱、黄黄三钱、甘草一钱组成。医方考34、景岳全书
10、35等方书中所载保元汤的组成均在此方基础之上增以少量肉桂。医方考34中所载保元汤为“人参二钱,黄黄三钱,甘草一钱(炙),肉桂每用五分至七分。”同时指出“气虚顶陷者,此方主之二景岳全书35中所载保元汤为“人参二三钱,黄茂二三钱,炙甘草一钱,肉桂五七分(灌脓时酒炒,回浆时蜜炙),用于治疗“痘疮气虚塌陷者”。方剂学指出保元汤源自博爱心鉴,处方为:黄英三钱,人参一钱,甘草一钱,肉桂五分,其中肉桂用量据景岳全书35调整厘定,目前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用保元汤也多以此为基础。可见,保元汤脱胎于李杲兰室秘藏36中的黄茂汤,起源于魏直的博爱心鉴1J,到了后世,保元汤多用于虚耗劳损、元气不足等病症,张氏医通37中将
11、此方列为补气类诸方之首。以保元汤为基础方,后世医家对其进行增添加减变化,加减随病症需求涉及肉桂、白术、川尊、豆蔻、木香等,形成了诸多的保元汤衍化方,查中医方剂大辞典38简明方剂辞典39及中华医方精选辞典40等,以“保元”为名的方剂有20余首,含“保元”的保元汤衍化方有20余首,由此可见保元汤临床应用之广泛及其化裁之灵活,据此查阅书籍文献,得保元汤及其加减方14首,见表1,其中单位换算参考吴承洛中国度量衡史51一书。农1保元汤及我加城方Table1BsoynaBTansIBdinadditionandsbtactiBdecoction方名方源组成新先方法KRft金黄及二幔(t746g).人参T(
12、3.73g).炙HK咀.作一Ji.水一为1.甘草E分(杓117,)木节牵工,去朝.tis.SI白芍药尤秒小儿慢像、火口有40阪a明ftt-*(W7*l).ItK三ttni9g).甘*JRM.IMWiC人生要1片.0f(的3.73)RV号中,备,火1加味黄黄访鼻名陪明X9.黄花、甘草春一线(ft3.73g).肉桂五分水区*(K117f).自术五分(ft1171)升PMk阳虚首趋塞41保祠明景岳全书)卷六十三人等二三线(构7461119g).炙甘草一线(杓木46米*.常展3.73g).肉桂五六分(1.87g).黄昆三tt(nn.ifimw时桨Vnk炙府唐,宣塌路百35明外科正宗)A9,黄美、白术各
13、一铁(的3.73g),甘草三分委一片.李二枚.水二,(111.12S)A分.湖I治后H出8U6.鼻霄皮弼.独揭不敛4朦之42阪国明五书春三人9T(373).,再炙T五分(的5830(三片.二枚去g).甘草炙T三分(的455g).水二教MI八分空心每RJWtR43保元场湾(Sf*A)1-A.黄K.肉楮、c.五餐.炙a*R*Pl作唱44ft11清医宗金支)*二十六黄戋三俵(ft11.19g).人参二线(i7.4g).甘水黄Sl草-.WffOl-.=(0.7S-U2c).秋冬六.七分(224-2g)治男短、虚之总方.要儿Wtt.45保现M医宗金支)七+六人自术().e.-n(rj3.73生要一片.f
14、tza.水二1).甘草三分炎(112ln.)B分,AisJV清医宗金支)卷六十九人5、白术(土炒)、白决冬、。日身.热电、水二伸叁三片.红字肉二9.山曼肉.力皮,H仲普TS水泡4S加味保元诙消医宗金婆卷五十七,黄吉(M).It耳(炎).全领(flfi),引用群.水!(量白芍().木香(偃)、自术(士妙)、官桂ffi.气由西亶4S加嚎保元Si卷五十八Af.黄色(炙).tt草(攵).a(三.白*M芍药(妙)、夏冬(去,基仁49保湿懵融.决(11t*)C(ft1119g).Artt(t7.4g).甘MUI草Tt(杓373b),(i1.12f).&*t分(124261g)祖崎,崖塔路Ii502保元汤现
15、代研究2.1 主要化学成分中药复方的有效成分研究是中药药效研究及质量控制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元汤的成分较为复杂,目前对其单味药材化学成分研究较多52-56,而对复方及复方中有效部位的分离研究则较少。孙精伟等57从保元汤水提物中分离得到15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是异甘草素-葡萄糖芹糖昔、芒柄花昔、芒柄花素、异短尖剑豆酚、达维荚迷昔元、2/。二甲氧基3.羟基异黄烷-6OP-D-葡萄糖昔、(6兄1匕阳9/0-二甲氧基紫檀烷-30-34葡萄糖甘、毛蕊异黄酮、甘草素、5-去羟山奈素、甘草昔、异甘草甘、异甘草素、73二羟基-5。甲氧基异黄酮、降香黄炫。除此之外,另有20个黄酮类化合物被分离出来,其中7个是
16、首次发现的58-59。袁玲玲等60采用HP1.C法首次测定了保元汤颗粒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甘的含量。2.2 药理作用2.2.1 抗凋亡众多研究表明,保元汤具有抗凋亡作用,对心力衰竭有显著的疗效。现代研究表明,心源性锚蛋白(Cardiacankyrinrepeatprotein,CARP)作为一种新的心衰生物标志物和靶点,可通过激活血管紧张素1型受(angiotensintype1receptor,ATI)而加剧细胞凋亡,进而恶化心功能61;保元汤能抑制心脏组织中ATl和CARP的表达,通过调节ATl-CARP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凋亡,改善心功能,保护心肌细胞免受损伤,其中黄英甲昔IV和人参皂昔Rg3
17、、Rb1、Rc、Re等有效成分具有明显的抗凋亡作用。同时,保元汤能抑制氧化应激诱导的细胞凋亡62,通过抑制条件上清诱导心肌H9C2细胞产生的凋亡可以降低脂多糖刺激RAW264.7巨噬细胞产生的活性氧和丙二醛发挥抑制氧化应激的作用;体内和体外研究表明保元汤抗凋亡作用可能与P38MAPK-CRYAB信号通路有关。2.2.2 抗氧化由自由基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在组织病理损伤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抗氧化机制可以调节细胞损伤的程度6引。WU等64研究了保元汤改善高脂饮食所诱导红细胞损伤这一潜在机制,发现其显著降低了高脂诱导的小鼠血浆中的脂质过氧化;而红细胞的相关实验则表明,保元汤通过降低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水
18、平来改变红细胞的形态变化。保元汤可以通过对红细胞膜的抗氧化作用来改善高脂血症小鼠红细胞的生理功能。孙莉等65应用慢性复合应激建立抑郁症大鼠模型,研究加味保元汤对慢性应激大鼠海马神经元氧化应激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加味保元汤治疗后大鼠海马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ase,GSH-Px)活性明显提高,说明加味保元汤对慢性应激大鼠海马神经元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2.2.3 抗缺氧保元汤的君药人参与臣药黄苗均有抗缺氧作用,其中君药人参能增加冠状血流量,提高SOD的活性66-67,而臣药黄黄则能提高血
19、红蛋白含量、增加协氧量和降低血压从而达到抗缺氧的效果68-70。杨茜等71-72采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保元汤对小鼠常压缺氧模型和血液缺氧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保元汤可显著影响小鼠在缺氧环境中存活时间,其抗缺氧能力主要体现在能显著提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目,加强血液携氧能力,还可能与甘氨酸的心肌细胞保护作用或改善线粒体供能相关。2.2.4 其他保元汤还具有增强免疫功能73、调节凝血功能74、保护心肌细胞75-78等作用。保元汤能有效缓解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心功能,其作用机制与降低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有关,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浓度相关性。保元汤还能通过调控ATlP38MAPKTGF-途径改善心肌纤维化
20、,从而有效抑制心肌梗死后大鼠缺血区域的纤维化程度,减缓心力衰竭进程。保元汤还能改善心肌缺血,逆转由心肌缺血引起的血清代谢和心肌转录紊乱。此外,保元汤对大鼠同工酶CYP2C9CYP2E1和CYP3A4表现出抑制作用,对CYP1A2和CYP2D6活性有诱导作用,而对CYP2C19活性则无显著影响79。2.3 临床应用231心血管系统疾病保元汤作为增补元气的经典方剂,在临床上常与其他方剂合用或单独用于冠心病的治疗,尤其用于气虚血瘀型心力衰竭。刘泽80对保元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方治疗气虚血瘀型心力衰竭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医组(采用保元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方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提示保元汤合桃红四物
21、汤加减方可用于治疗气虚血瘀型心力衰竭患者,且效果显著。李凤等81研究了保元汤合生脉散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舒张功能、生存质量的影响,将72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慢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保元汤合生脉散加减治疗。结果表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4.62%、61.54%,提示生脉散合保元汤可提高慢性心衰患者心脏舒张功能,且临床疗效确切。2.3.1 肺部疾病临床上保元汤常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改善或缓解肺功能障碍。吴成建等82研究了保元汤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结果说明保元汤辨治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
22、床效果显著。此外,保元汤还常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吕焕芝等8引收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100例,分西医组和中医组各50例,结果中医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2%、92%,均显著高于西医组;提示加味保元汤联合西医可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肺脾气虚型疾病。2.3.2 其他保元汤还可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心肾综合征、肺炎、虚喘和贫血等疾病。魏超宇等84用保元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研究发现保元汤能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改善肝功能,防止肝纤维化。真武汤合保元汤加味85能用于治疗2型心肾综合征,改善内皮功能障碍和慢性炎症状态,提高临床综合治疗效果。此外,千金苇茎汤合保元汤联合西药还能用
23、于治疗老年性肺炎,疗效显著86o3Q-marker预测分析复方中药Q-marker是根据质量物质在药材、饮片、方药及其制剂中的“物质存在性”“物质特有性”、中医药理论“物质功效关联”和“物质溯源性和传递性”而提出的87。结合中药Q-marker的概念建立保元汤Q-marker发现的研究路径,见图Io1-基于质量传递与溯源原何村H活性成分入血成分图1基于“五原则”的保元汤Qmaiker发现路径Fig.1ReseairhapproachofQ-markerofBaOyUanTangbasedon-fivePrinCiPles”3.1 基于质量传递与溯源的Qmarker预测分析利用质谱法等多种分析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保元汤 研究进展 及其 质量 标志 预测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43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