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docx
《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docx(8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前言5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形势6第一节“十三五”农业农村发展主要成效6第二节“十三五”农业农村发展存在问题14第三节“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16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20第一节指导思想20第二节基本原则21第三节发展定位23第四节发展目标24第三章空间布局和重点产业29第一节空间布局29第二节重点产业33第四章稳步提升农业质量效益,推进农村产业现代化.36第一节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36第二节强化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37第三节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39第四节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40第五节实施田园综合体培育创建行动42第六节全面提升农产品加工业43第七
2、节构建农业现代流通体系46第八节实施农产品产销对接行动47第九节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48第十节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49第十一节培育壮大农产品品牌50第十二节突出休闲农业品牌建设51第十三节做大做强农业全产业链52第五章加快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推进农村生态现代化.52第一节推进绿色兴农质量强农53第二节推进农业农村减排固碳55第三节突出农业绿色循环发展55第四节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57第五节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57第六节大力推进清洁乡村建设58第六章健全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58第一节构建新时代基层治理体系59第二节巩固提升村民自治成果61第三节提升乡村法治61第四节普及乡村德治62
3、第五节推广智治综合服务63第七章加强乡村文明生活建设,推进农村文化现代化.64第一节科学推进乡村规划64第二节构建乡村旅游产品体系64第三节培育乡村旅游服务新业态66第四节加强农村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66第五节丰富文化体育服务供给66第六节持续推动美丽乡村建设68第七节推进清廉乡村建设69第八章建设城乡融合发展试点,推进农民生活现代化.69第一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69第二节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70第三节推进现代数字乡村建设71第四节着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72第五节稳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72第六节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73第九章保障措施75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强力推进规划实施75第二节加
4、强政策支持,夯实农业发展基础76第三节加强改革创新,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77第四节加强资金投入,扩大有效投资规模78第五节加强人才支撑,激发农村发展活力78第六节加强服务保障,改善农业发展环境79第七节加强考核评估,严格落实各方责任80-XX-刖百区位于中部偏北,是中国蚕桑之乡、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第一大白厂丝生产基地县(区)。区先后荣获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范例、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2020年度乡村振兴优秀县、“十佳”桑蚕生产基地县市及食用菌产业发展“十强县”等荣誉。“十三五”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乡村振兴、“三农”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发展理念
5、,为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区委、区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总目标,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五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机遇期,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为贯彻落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十四五”规划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十四五”规划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
6、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规划相关部署,科学编制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十四五”规划,对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规划范围为区行政区划,覆盖区行政区划全域范围,包括9镇7乡。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远景展望到2035年。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形势第一节“十三五”农业农村发展主要成效“十三五”期间,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努力增强农业综合生产、种植业、
7、畜牧业、渔业、林业等产业效益,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农业农村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一、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增长2020年,区农林牧渔业生产总产值83.50亿元,比2015年的63.76亿元提高23.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42元,比2015年的8962元提高56.68%,呈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农民收入“双增长”的良好态势。二、农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十三五”期间,区农业产业始终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一产显特色”取得明显成效,农业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一是特色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
8、。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同时,扩大水果、桑蚕、粮食、茶叶、中草药、粮改饲等特色产业种植面积。2020年,区桑园总面积达37.71万亩,桑蚕生产规模连续16年稳居全国县(区)第一。水果种植面积达13.10万亩,粮食生产总面积61.89万亩。二是特色养殖业结构不断优化。深入推进水产畜牧业养殖品种结构调整,逐步打造提升优质肉牛肉羊、生猪(香猪、黑土猪)、禽类、淡水生态养殖等水产畜牧产业。重视发展林下经济,重点养殖黑土猪、肉牛肉羊、肉鸽等。三是特色林果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重点发展油茶、核桃两大特色林果产业,林果产业区域化、规模化发展较快。2020年,区核桃种植面积达17.39万亩,油茶种植面积4.93万亩。“
9、十三五”期间,区林果产业效益持续增加,林下经济产值累计34.07亿元。三、现代农业产业初具规模围绕规模化产业发展思路,推动农业产业向机械化、标准化、现代化发展,不断提高生产效率,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模渐显。一是特色产业逐步呈现规模化发展。大力培育发展支柱产业,持续推进扶贫产业规模化发展。2020年,区桑园面积达37.71万亩,核桃种植面积达17.39万亩,建成核桃“万千百”示范基地2.55万亩。油茶种植面积4.93万亩,建成油茶千亩高产示范基地3个。成功创建1个种牛、1个肉牛、1个肉羊养殖示范基地,出栏肉牛5.06万头,出栏肉羊4.54万只。淡水生态养殖1.89万亩,稻渔综合种养2.09万亩,江
10、河增殖放流管护带11公里。二是特色农业产业连片集聚发展。重点推进3个“十大百万”农业产业标准示范区项目建设,以示范区创建引领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带、专业村不断呈现。三是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深入开展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增点扩面提质升级三年行动,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十三五”期间,成功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250个,其中自治区级核心示范区3个,市级示范区2个,县级示范区8个,乡级示范园46个,村级示范点191个。示范区创建不断提质升级增效,通过园区示范引领,推动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由分散粗放型向规模集约型转变。四、绿色兴农战略取得实效区深入实施绿色兴农战略,先后开展畜禽养殖粪污
11、资源化利用行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秸秆处理行动、生物保护行动等绿色农业五大行动,绿色科技农业取得新实效。“十三五”期间,极大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农药使用量(按折百量)从2015年的560.05吨减少到2020年的513.20吨,化肥使用量(按实物量计算)从2015年的17.48万吨减少到2020年的16.68万吨。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65%。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业产业实现良性循环发展。五、品牌强农策略深入实施积极培育农产品品牌,突出生态绿色优势。“十三五”期间,区已认证有效期内“三品一标”产品15个
12、,“三品一标”产品认定监管基地面积35.45万亩,产量15.20万吨。成功创建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个、企业品牌1个,3个产品品牌入选农业品牌目录。2018年“桑蚕茧”获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保护并成为首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19年列入全国特色种植产品目录,2021年列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第二批保护名单。区2019年获国家批准创建桑蚕茧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并于2020年被认定为“农产品加工强县”“自治区级农产品(桑蚕茧)加工集聚区凯立木业有限公司、嘉联丝绸股份有限公司获“农产品加工百强企业”荣誉称号。农产品品牌特色显著,影响力逐渐扩大。六、质量安全保障有效提升扎实推进动物防疫,开展动物疫
13、病免疫注射、重大动物疫病疫情监测和人畜共患病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推广“预约式、村规民约式、集中式”动物防疫模式。2020年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通过市、自治区的验收,应免免疫密度达100%,免疫抗体合格率达70%以上,达到上级目标要求。积极开展植物病虫害监测预报,每年发布病虫害情报24期,印发病虫害情报2万多份,指导覆盖面达90%以上的行政村。在重大病虫及突发性病虫发生季节,印发防治技术明白纸1万多份,举办室内授课、现场展示等各类植保培训班40期,培训2200人次,有效组织各乡镇开展病虫防治工作。加强植物检疫工作,签发产地检疫证书21份,调运检疫证书13份。七、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加快培育发展
14、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四大经营主体”规范化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截至2020年,区培育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43个,家庭农场74家。建成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3个(其中国家级1个、自治区级6个、市级6个),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5家。八、一二三产融合成效明显“十三五”期间,区有物流快递企业22家,建设冷链物流设施1个,冷库容量累计达6.33万吨,电商服务站行政村覆盖率达67.59%。特色农业产业“产加销”“农工贸”一条龙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稳步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品牌建设,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
15、星级示范企业2个、自治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5个。区获“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范例”称号,入选“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名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业、“互联网+”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迅速,农业产业链不断完善,一二三产融合成效明显。九、特色产业扶贫成果显著“十三五”期间,区实现65个贫困村脱贫摘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10.8%降至2020年的0。“十大百万”扶贫产业扎实推进,县级“5+2”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9.6%,65个贫困村村级“3+1”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9%以上。桑蚕丝织产业被制作成微景观在脱贫攻坚成就展展出。创立市首个村集体经
16、济孵化基地,进一步激活农村集体经济发展,65个贫困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5万元以上。十、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深入开展“美丽幸福乡村”活动,持续推进“环境秀美”“生活甜美”“乡村和美”专项活动,大力开展乡村风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区实施乡村风貌提升项目132个,完成精品示范村村庄规划编制3个,刘三姐镇小龙村入选住建部第四批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名单。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及“厕所革命:2020年完成农村卫生厕改无害化改造121户。建设石别镇土桥村横山屯、清潭村板贡屯和刘三姐镇良村村泵村屯等12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实施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解决卫生厕所粪污排放及其他生活污水排放问题。推进332处
17、集中供水,受益人口112004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光缆实现村村通目标,行政村4G基站通达率100%。16个乡镇审批单位进驻“乡村建设综合服务中心”率达100%o三农金融服务室达185个,农村金融便民服务点达217个。推进农村信用“四级联创”,不断完善农村信用信息评价体系,完成信用乡镇创建11个,评定信用村97个,评定信用农户93474户。继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以农资保供稳价为抓手,实施村级供销合作社提质增效行动,织细织密为农服务网络体系,健全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综合平台。十一、乡村治理格局初步形成区作为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县(区),积极创新“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体制,
18、推进“三聚三促”构建乡村善治新格局,深化拓展村民自治首创精神,乡村善治新格局取得积极成效。通过聚焦“321”工作思路,促基层党组织“强”起来。区有三星级及以上村级党组织73个,储备村级后备力量573名。通过聚焦“三项机制”赋能,促主体参与“多”起来。211个村(社区)设置有乡贤评理堂,评理堂推选评理员5人。采用“大数据+监督”模式,搭建区阳光政务监管平台,平台信息涉及37个部门IlO项,录入信息5822万条,涉及85.43亿余元民生项目资金信息。通过聚焦“三个作用”理事,促乡村治理“活”起来。发挥“屯级理事会”主导作用、“一约六会”辅助作用、“权力清单”监督作用,以推进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
19、工作为契机,大力开展平安乡村创建,探索推广“五治融合”基层治理模式,建成村(社区)综治中心211个,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试点21个,我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的领头人韦焕能获评“改革先锋二表1-1区“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指标名称(单位)2015年“十三五”规划目标2020年完成情况是否完成目标年均增长(%)农业经济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亿元)63.7683.50农产品有效供给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万吨)22.1818.69糖料蔗总产量(万吨)125.27170/130.74否水果总产量(万吨)8.19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13.36蔬菜总产量(万吨)41.3950.93蚕茧产
20、量(万吨)6.126.85食用菌总产量(万吨)0.932.18肉类总产量(万吨)2.752.04水产品总产量(万吨)1.701.20蛋产量(万吨)0.090.08质量安全“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个数(个)10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15是农药使用量(吨)560.05513.20化肥使用量(万吨)17.4816.68农民发展和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896212680914042是建档立卡累计脱贫人口(万人)5.79096.0231是城乡两项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100%、99.17%98100%.99.98%是生态环境耕地面积(万公顷)9.919.91持平7.3
21、1否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0.450.490.0080.497是森林覆盖率(%)56.8157.50.1464.54是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5946802.75730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0.6591第二节“十三五”农业农村发展存在问题一、农业产业规模化程度低且发展缓慢区特殊的喀斯特地形地貌特点,导致大部分农业用地为分散的小型地块,坡地、山地占比较大,很难形成规模化的连片种植,自然因素导致区种植业与养殖业规模化生产程度低,提升产品附加值困难,延长产业链条步伐缓慢。自然条件长期制约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产业仍然处于低水平、低层次的发展阶段,存在小而散、多而杂、零而乱的现象,大部分特色农
22、业产业规模化程度低,且发展缓慢。二、农产品加工发展滞后且欠缺精深加工区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分欠缺。精深加工主要依赖外包企业,缺乏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加工整体转化率偏低,产品研发的科技含量低,产业链条短,品牌效益差,市场占有量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部分加工企业与农户、基地、市场没有形成长期、稳定的一体化生产经营体系,难以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三、农业技术推广和人才振兴亟待加强区农业生产技术推广缓慢,农技人才短缺。农业生产面临经营主体整体素质偏低、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不足、研究型人才和农业经营型人才匮乏的窘境。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青壮年大量流失,越来越多
23、村庄成为“空心村”,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严峻,青壮年劳动力逐步转向二、三产业,农业劳动力逐年减少。四、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突出区现代特色农业产业扶持资金有限,农业产业发展投入资金不足,大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有资金不足,而农业金融机构贷款门槛高、担保难、时间短、额度小,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尤为突出,难以扩大经营规模。五、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能力较弱农业龙头企业普遍存在“起步晚、规模小、资金力量单薄”等问题,组织带动能力不强、服务领域不广、科技创新能力较弱,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农民合作社规模小,带动能力不足,部分合作社运行机制不健全,农村以小农户为主导的生产经营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六、农产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时代 农业 农村 现代化 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45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