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农业机械化改革发展实施方案.docx
《新时代农业机械化改革发展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代农业机械化改革发展实施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新时代农业机械化改革发展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决策部署,深度加快农业机械化改革步伐,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加快推进农机化发展,深度完善农机农艺融合合作机制,改善优化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机械作业效率,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以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及市第六次党代
2、会精神,抢抓用好新发展机遇,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大力实施“五大战略”,深入推进“五大振兴”,加快建成“五大园区”,深化农业生产创新机制,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按照“乡村振兴、农业优先、农机先行”的总体思路,通过改革创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实现农业机械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协调发展,促进我市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市农机装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农机化综合水平明显提升,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7%以上,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3%以上,甘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6%以上,马
3、铃薯、玉米、花生、桑蚕、茶叶、果蔬、中药材等作物薄弱环节机械化实现新突破;畜牧、渔业、林业、农产品初加工、储藏保鲜机械化水平和设施农业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机作业条件、工作环境有显著改善与提高,农用地“宜机化”整治覆盖重点特色作物连片种植区。农机装备配置结构进一步合理优化,覆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农机社会化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农机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实现全面进步。三、主要工作措施(一)推进农机技术创新,推动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1.建设技术创新平台,推进装备创新发展。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研发共享创新机制,鼓励支持农业机械制造企业、专
4、业合作组织等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创建农机化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创建农机农业信息共享数据库,整合农机农业联动工作机制,开拓优化农机经营主体市场,开展丘陵山区高端智能农机装备、林业采运机械等研发攻关,对接农机科技创新中心试点建设,找准农机技术融合机制的切入点,引进适宜推广的新农机、新技术,推动产学研推广和应用深度融合,解决当前农业、林业、畜牧水产养殖业等方面关键环节机械化生产存在的瓶颈问题。加强技术转移和技术交易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完善技术成果信息发布、共享、对接和交易服务体系。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农业农村局、发展和改革局、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林业局,各乡镇人民政府2 .优化装备产业结构
5、布局,推动品牌化和标准化建设。鼓励市内装备制造企业和其他行业企业参与农机装备研发制造。支持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整合农业机械产业结构,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装备制造企业。以科技“兴机”助推新机具新技术引进,支持市外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农机企业在我市开展农机装备研发生产。推动农机企业实施商标品牌发展战略,培育发展本地特色的农机装备品牌,增强企业商标注册、培育、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提高产品质量。责任单位:市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发展和改革局、科技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3 .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监管,完善农机装备营销服务。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实现行业规范管理。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监管
6、,强化农机产品质量联合执法力度,提高农机产品质量监督投诉工作服务水平,净化规范农机经营市场,加大假冒伪劣产品打击力度,开展行业诚信经营和质量提升行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探索网络营销等新型商业模式,以“互联网+”为技术手段,建立农机流通体系和农机技术服务互通网络。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发展和改革局、农业农村局、农机中心,各乡镇人民政府(二)强化农机示范推广,扩大先进装备和农机化技术普及面1.强化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绿色生产。统筹发展规划,以科技“兴机”作标杆,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强化部门协调与联动工作机制,选择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渔业、果茶和农产品初加工、木材加工等特色产业,集成示范推广新技
7、术新装备。打造优质品种示范基地,重点支持精量播种、精准施药、高效施肥,以新技术推进秸秆“还田”“离田”,提高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绿色烘干、畜禽自动饲喂与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水产养殖水质调控和尾水处理等绿色高效机械装备和技术示范推广应用,重点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点。鼓励开展现代农机化示范性农场、智慧农场、智慧农业建设。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农机中心、林业局,各乡镇人民政府4 .强化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推广。坚持因地制宜,加强特色优势产业所需的农业机械装备、技术的引进,积极开展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示范推广;支持引进绿色高效设施装备和技术,支持本土化技术改造升级示范推广;坚持分
8、类指导,促进农机农艺有效融合,提高农业产出率。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农机中心,各乡镇人民政府5 .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创新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强化基层农业机械化推广机构能力建设。坚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构公益性职能定位,健全农机服务机构,创建农机农业技术人员专家库,完善农机技术工作考评机制,提升农机技术人员社会服务能力,充实农机岗位人员,保障工作经费。改善基层农机化公共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农机技术示范推广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农机技术示范推广经费预算。探索建立以政府推广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推行政府购买服务,鼓励农机科研人员、
9、推广人员与农机生产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技术合作,支持农机生产企业、科研教学单位、农机服务及有条件的单位和组织等广泛参与技术推广,建设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加强推广人员能力建设,全面提升整体素质。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财政局,市委编办,各乡镇人民政府J(三)聚焦短板精准施策,推动农业生产机械化全面发展1 .推进宜机化改造。加快土地流转,促进规模化经营。以政策为依据,项目扶持作支撑,市人民政府整合相关项目资金,农业农村局牵头,农机中心协助,自然资源部门配合,集中开展农业生产农机化宜机化作业改造,科学建造高标准宜机化作业农田,有计划地解决水稻育秧中心、烘干厂生产用地,加大扶持区域性水稻
10、育秧中心、烘干厂改造升级力度,将宜机化改造列为高标准农田、甘蔗高效机收基地、规模养殖基地、农业特色示范园区建设第一要素予以重点支持,全市每年整合安排宜机化改造项目不少于3个。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农机中心,各乡镇人民政府2 .加快农机农艺融合。加强农作物宜机化种植技术的试验示范,加快选育、推广适宜机械化作业、轻简化栽培的品种。根据农作物品种特性和区域特色,创建培育宜机化农作物种植示范基地,打造地标性农作物,探索建立集品种、栽培和农机化技术为一体的研发推广模式。建立农机农艺融合协调机制,将适应机械化作为耕作制度变革、生产加工工艺改进、农田基本建设等工作的重要目标,促进良种、良法、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时代 农业机械化 改革 发展 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45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