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中国国际战略思维创新.docx
《新时代的中国国际战略思维创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代的中国国际战略思维创新.docx(1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新时代的中国国际战略思维创新【内容摘要】新时代以来,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更加注重战略问题,不仅继承了优良的战略传统,还在战略思想方面不断创新,为新时代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支撑。尤需注意的是,新时代中国国际战略思维的革故鼎新,不仅延续了对战略思维高度重视的传统,而且为战略信心、战略定力和战略主动等注入了新的内涵,构成了新时代中国国际战略思维的内在逻辑。具体而言,要以战略自信应对战略挑战、以战略定力应对战略变化、以战略主动谋取战略优势。保持战略自信对于当前中国攻坚克难极为重要,这是应对国际环境诸多挑战的必然要求、坚持自信自立的内在要
2、求、激发斗争精神的动力来源,为此要发挥制度优势、保持战略清醒、加强战略动员。保持战略定力是应对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实现长期战略目标和大国竞争的需要,为此要准确研判战略态势、坚持不懈推进战略目标和加强战略执行。保持战略主动是基于战略环境主动识变应变、主动出击防范化解战略风险、赢取战略优势主动作为的综合考虑,为此需要加强战略前瞻性研判、积极主动作为和抢占战略制高点。【关键词】战略思维战略自信战略定力战略主动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战略问题,不仅继承了优良的战略传统,还在战略思想方面不断创新,为新时代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支撑。对于新时代中国的国际战略,学术界也进行了
3、大量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习近平国际战略思想的战略价值和历史地位给予高度肯定。李景治认为,习近平国际战略思想是中国外交和国际战略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国际战略的新发展。杨伯江等认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既有历史继承性又有时代创新性的国际战略思想、理念、理论、倡议,为新时代中国国际战略的展开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引。袁鹏认为,新时代中国国际战略更加注重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系统联动及发展与安全之间的动态平衡,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中国气象和世界影响的国际战略新思想,为中国从区域性大国迈向全球性强国奠定了重要基础。总体而言,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国际战略思想方面继往开来
4、,不断推动新时代中国战略思维创新,更好地指引中国的国际战略实践。二是对习近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内涵进行了相对全面系统的梳理。李海君等认为,习近平国际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时代主题观、国际格局观、中国自身的定位和国际地位等内容。门洪华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国际战略的核心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积极运筹建立科学完备的国家战略体系。两个大局的统筹是中国国际战略和国内战略相互促进的必然要求,也需要中国国家战略的不断发展完善。宋德星认为,发展中大国、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型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它们在整体上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的国际战略观。还有学者将人类命运共同体视为习近平国际战略的
5、典型代表,对其实质内涵、实践意义及其战略指向进行了系统分析。三是对新时代国际战略布局进行了深入分析。十八大以来,中国国际战略出现了显著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完善国际战略布局,在国际社会发挥战略引领者的作用,更加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和大国影响。有学者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等都纳入国际战略布局中。赵可金认为,新时代的国际战略确立了构建全球伙伴关系、拓展全球发展格局、引领全球治理变革的战略布局。凌胜利认为,新时代的中国国际战略布局需要把握好时空定位,在不同地理空间和领域不断优化战略布局。对于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而言,国际战略布局需要更加全面,在全
6、球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积极参与,实现中国战略能力的有效转化。在这些研究中,可以看到新时代中国国际战略的丰富与发展,从战略思想到战略实践都有显著体现。其中需要注意到新时代中国国际战略思维的革故鼎新,不仅延续了对战略问题的高度重视,而且更加突出战略信心、战略定力和战略主动,构成了新时代国际战略思维的内在逻辑。一、新时代以来中国高度重视战略问题作为世界大国,中国有着深厚的战略传统,将战略视为影响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要素。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也高度重视战略、注重战略谋划,推动战略思维创新。(一)强调战略思维的重要性战略最早主要运用在军事领域,主要是指如何打赢战争。而随着战争规模的日益扩大
7、,其所涉及的要素也更加广泛,战略也逐渐成为一种国家的全局性、长远性、总体性的谋划。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战略传统的国家,孙子兵法就充满着战略智慧,将“伐谋”视为最优解决办法。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也非常重视战略,这也推动了中国从积贫积弱的国家转变为世界强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为世界大国中为数不多没有犯战略错误的国家,实现了长期发展。新时代以来,习近平也高度重视战略问题,2014年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谈到了他对战略问题的认识:“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2022年1
8、月,习近平指出:“我们是一个大党,领导的是一个大国,进行的是伟大的事业,绝不能犯战略性错误如果在战略上出现了偏差,那后果将是很严重的,付出的代价将会很大。”习近平将战略问题定位为党和国家的根本性问题,充分体现出他对战略问题的重视。从习近平多次讲话中可以看出,他对战略问题高度重视,也非常注重战略谋划和战略思维。由此可见,新时代以来,习近平等领导人高度重视战略问题,强调战略思维的重要性,警惕和规避战略失误。战略事关全局,大国必须有战略思维,要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主义,从而更有效地统筹各种资源、协调各种关系,更好地推动战略目标的实现。(二)注重战略谋划战略谋划是确保国家能够前行在正确战略
9、轨道的关键,中国几代领导人都在审时度势的基础上进行战略谋划,制定合理战略,为国家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也非常注重战略谋划,这深刻体现在他对国际形势的战略论断和对中国国际定位的准确把握,并据此提出了新时代的国际战略。第一,提出百年未有之大建局的重要战略论断。战略谋划首先要准确判断战略态势。对时代主题的研判历来是中国战略谋划的首要考虑,也是国家制定和实施对外战略的基础与前提。习近平非常重视战略环境研判,对于当前及未来的国际形势,他提出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论断,并强调要以全局性思维科学认识。2017年12月,习近平在接见驻外使节的讲话中指出要正确认识当今时代潮流和国际大势,首次提出百年未有之
10、大变局。百年大变局这一重要战略论断的提出,为中国认清国际形势、做好战略谋划,提供了方向性指引。一般而言,对于国际形势的研判主要关注国际战略格局这样的全局性、根本性的结构性因素。中国对百年大变局的研判不仅关注国际格局变动,还涉及科技革命、国际思潮、全球秩序等方面,更加全面系统、科学合理。第二,找准中国的国际定位。身处百年大变局,中国将扮演何种角色值得关注。习近平强调把握国际形势要有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和角色观。其中正确的角色观,就是要弄清楚中国在世界格局演变中的地位和作用,科学制定中国的对外方针政策。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壮大,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国际影响不断增强。不过在国际社会的期待和中国的
11、国际贡献能力之间依然存在不小的差距甚至是误解,中国扮演何种国际角色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一直强调要力所能及地承担大国责任,发挥大国作用,关键就是要找准中国的国际定位,从而扮演合适的国际角色。中国多次表明要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这无疑体现了中国对于自身所扮演的国际角色的合理认知,并积极付诸行动。为此,中国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三大倡议”,为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第三,提出了中国的国际战略。新时代的中国国际战略的显著标志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谋求分阶段、分领域逐步实现。近年来,中国积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12、,并为推动其实现而不懈努力。目前,中国已经就构建国家命运共同体(双边层面)、地区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达成了共识,并在网络、卫生健康、海洋等领域提出了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海洋命运共同体等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代表了中国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提出的“中国方案”,其不仅被写入许多重要的国际文件,也写入了党和政府的重要报告等权威文件当中,体现了中国对其的高度重视和长期坚持。(三)战略思维创新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不仅重视战略问题,还注重战略思维的创新。习近平历来非常重视战略思维,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战略思维能力。2012年在中央党
13、校秋季开学典礼上,习近平对领导干部提升战略思维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要努力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观察世界全局和时代发展趋势努力提高对现实问题进行战略思考和政治决断的能力。”2022年1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再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善于进行战略思维,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从习近平有关战略思维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可以发现,他不仅高度重视战略思维,而且强调战略思维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加强对复杂形势、复杂问题的全局性、系统性、战略性认知与应对,从而推动战略思维创新,使中国的战略运筹更加科学合理。习近平所强调的战略思维能力,就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
14、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其本质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注重方法与目的、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重点与非重点的辩证统一。在战略思维指导下,习近平还尤其强调战略自信、战略定力和战略主动,推动了中国国际战略思维的创新,更加契合新时代中国国际战略的发展需要。具体而言,要以战略自信应对战略挑战、以战略定力应对战略变化、以战略主动谋取战略优势。二、以战略自信应对战略挑战新时代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战略自信问题,这不仅是“四个自信”在战略领域的显著体现,也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正确态度。面对风险挑战不断增加的局面,战略自信既是一种精神品格,也是一种力量来源。习近平多次强调战略自信。2017年
15、2月,他在国家安全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不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幻,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战略自信、战略耐心。”这表明中国面对国际环境的变化,需要从战略高度进行应对,突出强调了战略自信等战略思维的重要性。2018年6月,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了保持战略自信的重要性,这有助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地促进中国的持续发展并作出更大的国际贡献。战略自信是指战略主体对自身战略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的信念,也是指对自身能够实现战略目标的信心。在对外关系中,战略自信是指一个国家在应对和处理整体性、全局性、长远和根本性外交问题上所具备的信心。战略自信的强弱关系到一国对于战略环境的利弊、战略目标的难度
16、、战略资源的多寡、战略手段的有效性等的认知,也将影响战略运筹的效果。战略自信是对党的战略思想、战略谋划、战略决策、战略执行的高度自信,也是应对各种战略挑战的必然要求。(一)新形势呼唤:战略自信保持战略自信对于当前中国攻坚克难极为重要,这是应对国际环境中诸多挑战的必然要求,坚持自信自立的内在要求,激发斗争精神的动力来源。第一,保持战略自信是应对国际环境中诸多风险与挑战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这深刻影响着中国对战略机遇的研判。十九大报告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总体来
17、看,我国对于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的国际环境研判已发生变化,强调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对此要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面对国际环境的诸多挑战,关键是不要被困难、挑战所压倒,而是需要增强战略自信,以沉着冷静的心态来应对国际环境中的诸多风险与挑战,从而更有动力持续推进战略的实施。第二,保持战略自信是坚持自信自立的内在要求。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自信自立。坚持自信自立是中国共产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经验和精神属性,在新时代坚持自信自立,主要体现为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持续推进。在战略方面坚持战略自信,这是坚持
18、自信自立的内在要求。作为一个大国,中国必须有战略自信,这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极为重要。坚持战略自信,才能勇于自我革命,推动战略目标的实现。坚持战略自信,就是要在实践中增强“四个自信”,使中国的战略实施更加积极乐观、自信从容。为此,在对外战略方面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加强战略理论创新、发挥制度优势、传承优良战略文化,将“四个自信”融入战略实施中。第三,保持战略自信是激发斗争精神的动力来源。坚持战略自信有助于增强党和人民勇毅前行的斗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时代 中国国际 战略思维 创新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45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