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建设技术细则.docx
《重庆市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建设技术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建设技术细则.docx(16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重庆市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建设技术细则(征求意见稿)重庆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重庆市建筑节能中心2020年月-XX.a=.刖三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建设技术标准DBJ50T-O392020于2020年7月1日起实施。为更好地施行该标准,细化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建设评价的技术要求和判定依据,提高重庆市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的品质和质量,实现住宅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根据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工作部署,重庆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组织编写了重庆市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建设技术细则(2020版)(以下简称技术细则),作为开展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建
2、设评价的技术依据。本技术细则由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重庆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审查专家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审查专家:1 总则12术语13基本规定21.1 一般规定21.2 评价与等级划分54安全耐久114.1 控制项114.2 评分项225健康舒适325.1 控制项325.2 评分项466生活便利656.1 控制项656.2 评分项737资源节约927.1 控制项927.2 评分项1028环境宜居1268.1 控制项1268.2 评分项1369提高与创新1489.1 一般规定1489.2 加分项1481总则1.
3、0.1为科学引导和规范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评价工作,提供更明确的技术依据,更好地实施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建设技术标准DBJ50/T-039-2020,制定本细则。1.0.2本技术细则依照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建设技术标准DBJ50T-O39-2020的内容和要求编制,对每条技术要求如何评判进行了详细规定,适用于指导本市行政区域内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的规划、设计、建设、评价等。1.0.3按照控制项、评分项和加分项的评价内容判定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控制项达标情况与评分项和加分项得分情况。在满足所有控制项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得分情况确定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
4、达标情况。1.0.4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评价除应符合本细则外,还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其他法律法规、标准及相关管理规定,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评价支撑材料应根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关要求适时调整。2术语注:详见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建设技术标准DBJ50/T-039-20203基本规定3.1 一般规定3.1.1 生态小区评价应落实并深化上位法定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提出的绿色发展要求,以住宅小区为评价对象,以城市道路完整围合的最小用地面积对应一个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确定的建设规模和配套设施要求进行申报和评价。【条文说明】生态小区评价应落实并深化上
5、位法定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提出的绿色发展要求;以城市道路、河流山体等自然屏隙完整围合的住宅小区为评价对象,为确保系统性、整体性的指标(如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容积率等建设指标)符合上位法定规划及专项规划的要求,申报项目应以一个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确定的建设规模和配套设施要求进行申报和评价,评价对象包含申报地块内的居住建筑、底部商业、停车库、幼儿园、会所、社区及物业服务设施、康养设施等配套建筑,不应包含独立商业、办公等独立公共建筑。3.1.2 生态小区应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避免大挖大填、大拆大建,尽量减少土石方量,保护场地内原有的自然水域、湿地、植被等,保持场地内的生态系统与场地外生态系统的有机联系
6、。【条文说明】本条依据市住房城乡建委关于推进绿色建筑高品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渝建发(2019)23号)的要求设置。基地内的地表形态、土壤状况以及水系、生物群落、都是自然长期演化的结果,是具有生态平衡和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应对基地原有绿色植被的价值进行评价,充分保护、合理利用原有古树、大树及具有地域代表性的乡土植物,这不仅能极大地减少开挖能耗与运输能耗;还保留了和谐的自然秩序和不可复制、不易雷同的个性特征。利用和保护施工用地范围内原有绿色植被,对于施工周期较长的现场,可按建筑永久绿化的要求,安排场地新建绿化,既可以固定施工过程排放的Cc)2,又可以提升绿化投资的效益。重庆属于典型的山地城市,坡地
7、建筑场地比较常见,该类场地的建筑布局和竖向设计对建设工程投资、工期、安全和生态环境影响较大,更需要精心规划,在满足各项使用功能和保护现状生态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合理的竖向设计。建设项目应对场地可利用的自然资源进行勘查,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减少开发建设过程对场地及周边环境生态系统的改变,包括原有水体和植被,特别是胸径在15Cm以上的乔木。在建设过程中确需改造场地内的地形、地貌、水体、植被等时,应在工程结束后及时采取生态复原措施,减少对原场地环境的改变和破坏。3.1.3 生态小区绿色性能应符合国家和重庆市有关管理规定。【条文说明】生态小区是重庆市高品质高
8、质量的住宅小区,应符合国家和重庆市有关绿色建筑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严格执行现行及后续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发布的相关政策、文件的规定,根据市住房城乡建委关于推进绿色建筑高品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渝建发(2019)23号)的要求,自2020年1月1日起,区级行政区域内新申报的生态小区应不低于二星级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县级行政区域内生态小区应不低于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要求。生态小区参评的配套幼儿园、会所等公共建筑及配套社区与物业服务设施、康养设施等应不低于居住建筑对应的绿色建筑等级。3.1.4 生态小区评价应在申报地块红线内住宅、车库、幼儿园、配套公建全部竣工验收备案且小区环境景观实施完成后进行。在建
9、筑工程施工图设计完成后,进行预评价。【条文说明】木次修订对照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和地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50-066)确定的阶段进行要求,以便更加有效约束绿色技术落地,保证生态小区绿色性能的实现。为更早地掌握建筑工程可能实现的绿色性能,及时优化或调整建筑方案或技术措施,指导建筑工程施工,为建成后的运行管理做准备,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可进行预评价。生态小区评价除了查阅相关项目竣工资料、运行维护资料外,还应对项目现场进行查勘,核对项目实际情况。对于本标准中涉及到性能要求的材料、部品、设备、系统等,要求应进行统一设计、采购、安装,否则不予得分。3.1.5 申请
10、评价方应对参评小区进行全寿命期技术和经济分析,选用适宜技术、设备和材料,对规划、设计、施工、运行阶段进行全过程控制,并应在评价时提交相应分析、测试、检测报告和相关文件。申请评价方应对所提交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条文说明】本条对申请评价方的相关工作提出要求。申请评价方依据有关管理制度文件确定。申请评价方应对建筑全寿命期内各个阶段进行控制,优化建筑技术、设备和材料选用,综合评估建筑规模、建筑技术与投资之间的总体平衡,并按本标准的要求提交相应分析、测试报告和相关文件,涉及计算和测试的结果,应明确计算、测试条件,明确计算、测试方法,明确计算、测试结果。涉及检测检验报告的,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
11、独立机构出具。申请评价方对所提交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并提交书面承诺。对存在提供虚假信息、隐瞒情况等行为的,一切后果有申请方负责。对于所选用的技术、设备和材料,除条文特别明确采用比例外,一般均要求为全部,杜绝表面文章。特别注意,申请建筑工程竣工后的生态小区评价,项目所提交的一切资料均应基于工程竣工资料,不得以申请预评价时的设计文件替代。3.1.6 评价机构应对申请评价方提交的分析、测试报告和相关文件进行审查,出具评价报告。【条文说明】本条对生态小区评价机构的相关工作提出要求。生态小区评价机构依据有关管理制度文件确定。生态小区评价机构应按照本标准的有关要求审查申请评价方提交的报告、文档,并现
12、场查勘,并在评价报告中出具意见,确定绿色建筑对应等级。3.1.7 申请绿色金融服务的小区项目,应对节能措施、节水措施、建筑能耗和碳排放等进行计算和说明,并应形成专项报告。【条文说明】本条对申请绿色金融服务的建筑项目提出了要求。2016年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绿色金融服务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和相关产品、绿色发展
13、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对于申请绿色金融服务的建筑项目,应按照相关要求,对建筑的能耗和节能措施、碳排放、节水措施等进行计算和说明并形成专项报告。若绿色金融相关管理文件中无特殊规定,建筑能耗按本标准第7.2.8条的相关方法计算,节能措施说明包括用能设备能效、可再生能源利用、重要节能技术等;碳排放按本标准第927条的相关方法计算;建筑节水措施说明包括节水器具使用情况、用水计量情况等。3.1.8 生态小区建设应在方案前期进行设计策划。建设各阶段应衔接顺畅,各专业应紧密配合。【条文说明】在方案设计前期进行生态小区设计策划,可对各种技术方案进行充分的技术经济性的统筹对比分析,实现合理控制成本、满足各项
14、指标的目的,避免在设计后期陷入简单的产品和技术的堆砌,以及高成本、低效益的缺陷。在方案和初步设计阶段,应对采用的各项技术进行系统分析;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注明二次深化设计、项目施工与运营管理的要求和注意事项;施工单位应对项目运营管理提出要求和注意事项,引导设计人员、施工人员以及运营管理人员在项目施工、运营管理阶段有效落实设计成果。项目发包单位与承包、分包单位签订的合同中应明确生态小区建设相关工作要求,保障各单位、各专业紧密配合。3.1.9 生态小区建设应符合建设行业技术进步与发展要求,符合生态城市建设、建筑产业现代化、智慧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建设等行业发展趋势,并综合考虑其全寿命周期内节能、节地
15、、节水、节材、保护环境与满足高品质小区功能之间的辨证关系。【条文说明】生态小区作为面向居住建筑群的绿色建筑类型,应符合绿色发展要求以及因地制宜原则。当前,重庆市在生态城市、建筑产业现代化、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等领域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在生态小区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并与行业趋势紧密对接,在体现绿色发展理念的同时,促进行业技术进步。3.1.10 按照重庆市相关规定应为装配式建筑或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的住宅小区项目须满足相关规定及管理要求方可申报生态小区。【条文说明】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且满足相关评价标准的建筑。发展装配式建筑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建设
16、行业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和创新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是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渝府办发(2017)185号)、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通知(渝建(2019)436号)等相关文件实施要求,应为装配式建筑或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的住宅小区项目须满足相关规定及管理要求方可申报生态小区。3.1.11 生态小区建设的各阶段应按国家和重庆市相关规定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lM)技术。【条文说明】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
17、9号)、住建部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建质函(2015)159号),根据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快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lM)技术的通知(渝建发(2018)19号)相关要求,自2018年5月1日起报初步设计审批的主城各区范围内政府投资、主导的建筑工程项目(单体建筑面积小于或等于100O平方米的建筑工程项目除外),全市范围内总建筑面积大于50万平米的居住小区项目(以规划方案一次性批准的面积指标为准)、建筑面积3万平米以上的单体公共建筑项目(或包含以上规模的公共建筑面积的综合体),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轨道交通工程,大型道路、桥梁、隧道和三层及以上的立交工程项目,拟申请高星级绿色建
18、筑和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项目,拟申报市级及以上优秀勘察设计奖的项目(以上项目统称为“应当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lM)技术的建设工程项目”),在设计阶段应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lM)技术。其他各阶段根据重庆市相关管理规定和文件要求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lM)技术。3.2 评价与等级划分3.2.1 生态小区评价指标体系应由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5类指标组成,且每类指标均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评价指标体系还统一设置加分项。【条文说明】此次修订,以“四节一环保”为基本约束,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构建了生态小区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将生态小区的评价指标体系调整为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
19、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5类指标。其优点体现在:符合目前国家新时代鼓励创新的发展方向;指标体系名称易懂、易理解和易接受;指标名称体现了新时代所关心的问题,能够提高人们对生态小区的可感知性。每类指标均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为了鼓励采用提高、创新的建筑技术和产品建造更高性能的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还统一设置“提高与创新“加分项。3.2.2 控制项的评定结果应为达标或不达标;评分项和加分项的评定结果应为分值。【条文说明】评分项的评价,依据评价条文的规定确定得分或不得分,得分时根据需要对具体评分子项确定得分值,或根据具体达标程度确定得分值。加分项的评价,依据评价条文的规定确定得分或不得分。评分项的赋分有
20、以下几种方式:1 一条条文评判一类性能或技术指标,且不需要根据达标情况不同赋以不同分值时,赋以一个固定分值,该评分项的得分为0分或固定分值,在条文主干部分表述为“评价分值为某分“;2 一条条文评判一类性能或技术指标,需要根据达标情况不同赋以不同分值时,在条文主干部分表述为“评价总分值为某分“,同时将不同得分值表述为“得某分”的形式,且从低分到高分排列;递进的档次特别多或者评分特别复杂的,则采用列表的形式表达,在条文主干部分表述为“按某表的规则评分“;3 一条条文评判一类性能或技术指标,但需要针对不同建筑类型或特点分别评判时,针对各种类型或特点按款或项分别赋以分值,各款或项得分均等于该条得分,在
21、条文主干部分表述为“按下列规则评分“;4 一条条文评判多个技术指标,将多个技术指标的评判以款或项的形式表达,并按款或项赋以分值,该条得分为各款或项得分之和,在条文主干部分表述为“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5 一条条文评判多个技术指标,其中某技术指标需要根据达标情况不同赋以不同分值时,首先按多个技术指标的评判以款或项的形式表达并按款或项赋以分值,然后考虑达标程度不同对其中部分技术指标采用递进赋分方式。6本标准中的不参评仅针对评价阶段的不适宜,其已在最后的总得分中予以体现,因此,对于其他未注明不参评的条文,在执行本标准时,均应参加评审,不需要再单独考虑参评问题。可能还会有少数条文出现其他评分方式组合
22、。本标准中评分项和加分项条文主干部分给出了该条文的“评价分值”或“评价总分值”,是该条可能得到的最高分值。3.2.3 生态小区评价时,应按本标准全部评价条文逐条对适用的区域进行评价,并按最低得分确定各评价条文的得分。【条文说明】不论生态小区评价范围内建筑功能是否综合,均以各个条/款为基本评判单元。对于某一条文,只要生态小区参评范围内有相关区域涉及,则该建筑就应参评并确定得分。对于下设分别针对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的条文,所评价项目如果同时具有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则需按这两种功能分别评价后取其中最低的评价分数作为该条文的评价分数。总体原则为:只要有涉及即全部参评;系统性、整体性指标应总体评价;所有部
23、分均满足要求才给分;递进分档的条文,按“就低不就高”的原则确定得分;上述情况之外的特殊情况可特殊处理。标准后文中不再一一说明。建筑整体的等级仍按本标准的规定确定。总体原则为:(I)只要有涉及即全部参评。以商住楼为例,即使商业面积比例很小,但仍要参评,并作为整栋建筑的得分(而不按面积折算)。(2)系统性、整体性指标应按项目总体评价。(3)所有部分均满足要求才给分,例如第7.2.5条(冷热源机组能效),如果综合体公共建筑部分使用集中空调系统,住宅部分使用分体空调,只有所有的冷热源均达到相应要求才能得分(公共建筑部分达到要求而住宅部分未满足,不得分)。(4)递进分档得分的条文,按“就低不就高”的原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市 绿色生态 住宅 绿色 建筑 小区 建设 技术 细则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49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