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绿色转型发展的政府协同.docx
《论绿色转型发展的政府协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绿色转型发展的政府协同.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论绿色转型发展的政府协同实现政府协同是绿色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中国式现代化治理体系的目标之一,对切实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利益协调、整体性重构尤为重要。在绿色转型发展过程中,由于央地政府视角差异导致执行出现偏离,发展竞争导致府际间协同困难,绿色发展职能分散在部门之间导致协同低效,执行目标偏离导致政府职能发挥乏力。为此,应实现绿色发展的整体合力、实现地方政府间优势互补协同、推进政府部门职能整合、实现个体绿色转型认知与发展目标协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重点在于破除与发展方式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使治理能力与发展方式相适应。推进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特别强化治理体系
2、和治理能力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政府在加快绿色转型发展过程中起到推动、引领和示范作用,尤其要注重实施过程的协同性,这就要求各级政府作为实施者在理念、制度和行为上协同,真正提高协同能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政府协同是指“议程、政策的组织安排的一致性和连贯性,以及组织间的协同工作,它的目标不相互冲突,手段也不相互增强”的一种状态,包括纵向央地协同、横向地方政府间协同、职能部门间协同及公务员与政府的协同四个方面。实现政府协同是绿色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绿色发展是推动生态文明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发展重在发展,强调的是绿色,重点在于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
3、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要牢固树立“两山”发展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保护好生态环境,使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改善,自觉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绿色转型发展致力于协调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目的在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高水平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永续发展。由于各地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的差异,不同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和标准与经济发展的目标实施也有所差别。在发展中确保绿色,在竞争中合作,在经济和生态发展中协调推进,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协同推进绿色发展已成为共识。绿色转型发展过程内在要求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协调好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政府作为生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者,推进绿色转型发展责无旁贷。为实现经
4、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协调推进,政府通过界定自然资源产权关系,综合运用庇古手段和科斯手段等,解决“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避免出现“公共地悲剧”。以上事实表明,实现政府协同是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内在要求。我们要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构建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的地球家园。建设生态文明,不仅需要保护生态环境,而且需要发掘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的经济价值,进一步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绿色转型发展中的政府协同可以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借鉴。当前,除了绿色发展问题,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冲突、区域流域治理等公共问题都需要政府协同来处理。绿色发展中政府协同
5、的现实困境1、央地协同执行偏差频现绿色发展在我国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体制下,中央政策目标和地方政府执行结果往往会出现偏差,具体表现在中央制定的绿色发展政策在地方无法得到完全落实。各地不断出现的生态环境破坏事件以及环境群体事件表明,中央政府在推动绿色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中央的政策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央地不协同固然有政策本身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央地政府间利益冲突、价值取向等直接导致政策执行堵点产生,表现在限制性执行、选择性执行、附加式执行、替换式执行、敷衍式执行、公关式执行等,使得中央政策打了折扣。究其原因,地方政府在执行中央政策的同时,又代表着地方利益,形成了“理性经济人”角色,治理视野狭小。深层次原
6、因是央地治理关系不畅基础上,产生的地方政府的自利性和扭曲的政绩观。2、地方政府协同利益冲突明显地方政府间不但存在着相对独立的利益,更是存在激烈的竞争关系,主要表现在地方官员的晋升竞争和地方发展的财政自由度的竞争。在残酷的竞争背景下,导致了参与竞争者趋于“共输二地方政府间在绿色发展方面的不协同主要体现在:首先,各地对绿色发展叫得响,但政策措施落实滞后。地方官员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关键的核心指标上,绿色发展位置尴尬。中央为此开展了两轮环境保护督察行动,从结果来看,仍未取得预期成效。长期来看,绿色发展会增强区域发展后劲和竞争力,但短期来看,受疫情影响,绿色转型发展的压力更甚,资源被进一步挤占。基于以上
7、原因,地方政府为了自身利益,往往以环境政策为手段,争夺生产要素,出现问题往往会产生搭便车、扯皮推诿现象。其次,毗邻地方政府在跨行政区域对绿色发展竞争同质,做法短视。由于绿色发展以国土空间规划和产业布局为基础,但在实际上是以行政区划为范围进行管理。在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上,毗邻政府往往资源禀赋类似,产业发展竞争同质,易导致资源浪费,不利于形成产业链。在生态环境保护上,诸如区域流域治理、大气污染防控等环境问题超越了单一行政规划,导致治理标准不一,衔接不畅。第三,地方政府化解环境和发展二元对立不力。当前,中国处于工业化后期,面临的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异常严峻,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实施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现
8、实情况是,各地产业转移现象比比皆是,经济合作越来越紧密,然而“两高”企业、污染问题也随着产业的转移随之转移。产业转移和生态环境的协同推进,仍需要不断深化。3、部门协同职能分散严重职能部门设置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复杂的专业事务,目的是通过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更好实现公共事务的管理。但部门设立后管理复杂程度加大,加上部门的独特利益,协作运行中不时产生内耗和冲突,难以形成合力。具体表现在:首先,绿色发展的公共权力分散严重。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发改部门为主导,生态环境保护以生态环境部门为主导,地方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小组一般设在生态环境部门。生态环境部门主要的职责可以概括为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对于产业结构调
9、整和布局没有相关的职能,表现为小马拉大车,推动绿色发展乏力。其次,部门内部分工不科学,重叠交叉现象依然存在。比如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察局和水、气、固等专业司局存在业务交叉。再次,部门之间机制不畅。主要表现在:部门保护主义的存在,在决策时不协作、不配合时有发生;部门之间相对独立,实际运作过程中,“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无法形成统一合力;尽管各地成立了环境保护委员会等综合协调机构,但受制于主管部门之间的关系,在职责上交叉、重叠,政策支持上的不配套、不协调,造成协调困难。4、公务员与政府协同目标不一理论上公务员是政府实现职能的直接执行者,应当为公共利益服务。但现实中,公务员作为理性个体,也有自己的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绿色 转型 发展 政府 协同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49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