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迁安置地块住宅楼补偿收缩砼施工技术方案.doc
《回迁安置地块住宅楼补偿收缩砼施工技术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迁安置地块住宅楼补偿收缩砼施工技术方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某某北湖回迁安置西北片区2#地块4#住宅楼建设单位:某某市新城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监理单位:某某东方建设监理公司编制单位:某某宁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编制人: 审核人: 编制时间:某某年5月26日目 录一、编制依据.1二、工程概况.1三、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并增设膨胀加强带代替后浇带依据.2四、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并增设膨胀加强带代替后浇带的基本原理6五、用膨胀加强带代替后浇带的施工技术措施.7我公司有幸承建了某某新城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投资、某某东方监理公司监理、上海市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某某北湖安置社区西北片区2#地块4#楼工程。由于该工程面积大(建筑面积22466.81m2),工期紧(整个工期含
2、桩基工程只有690天,其中还穿插2012年春节)。所以对整个工程进度我司进行了详细的部署和编排,发现后浇带的封闭时间对完成工期有直接影响。根据图纸设计要求在4#住宅楼1516轴间设置了后浇带,并应在混凝土施工后60天才可封闭。具体部位为:由于后浇带必须在两侧混凝土浇筑后60天才可封闭。与工期总体进度要求相矛盾,因此我司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及各地的案例建议在4#楼0.000以下结构将后浇带改为膨胀加强带以减少混凝土收缩应力、降低渗漏机率、缩短施工周期。一、 编制依据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3、 补偿收缩混
3、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JGJ/T178-2009)4、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8)5、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6、 C30P8地下防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见附件)7、 施工图纸二、 工程概况某某市北湖安置社区西北片区2#地块4#楼工程由某某市新城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建设,上海市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某某市东方监理公司监理,某某宁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某某市北湖质量监督检测站监督。本工程地下室长59.2米,地下室两层,单层建筑面积745.24m2, 层高2.9米,底板厚度4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三、 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并增设膨胀加强带
4、代替后浇带依据:1、根据住建部2009年6月16日颁布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178-2009)第4.0.3、4.0.4、4.0.5、4.0.6条规定可以以设置膨胀加强带代替后浇带。同样可以满足混凝土对温度收缩应力的要求。 1)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第4.0.3条 大体积、大面积及超长混凝土结构,可采取设置后浇带的措施。后浇带宽度不宜小于800mm,非沉降后浇带可在两侧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28d后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应待两侧混凝土中心温度降至环境温度时再浇筑。膨胀加强带一般按照后浇带的设置原则设置。膨胀加强带宽度宜为2m,应在其两侧用密孔钢(板)丝网将带内混凝土与带外混凝土分开
5、。膨胀加强带分为连续式、间歇式与后浇式三种形式。2)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第4.0.4条 应根据结构长度,按表4.0.4选择构造形式和浇筑方式。膨胀加强带之间的间距宜为30m60m.条文说明:后浇带和膨胀加强带的设计。补偿收缩混凝土基本能够补偿或部分补偿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因此与一般混凝土相比,用于释放变形和应力的后浇带可以提前浇筑,为降低温度应力的影响,大体积混凝土应该在温度降至环境温度下再浇筑后浇带。后浇带详细构造见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的第5.2节的要求。采用普通混凝土施工时,关于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时间,不同的规范要求也不相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
6、001要求在两侧混凝土浇筑42d后再施工,高层建筑的后浇带应该在结构顶板浇筑混凝土14d后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在条文说明中认为后浇带混凝土在两个月后施工比较合适。采用了补偿收缩混凝土,由于可以补偿混凝土的干燥收缩,根据大量的工程实例,28d可以浇筑后浇带混凝土。膨胀加强带是一种旨在提高混凝土结构抗裂性能的技术措施。施工中采用膨胀加强带的目的是代替后浇带,进一步简化施工工艺,所以一般设置在后浇带的位置。为了有效发挥膨胀效果,增加长度方向的膨胀绝对量,所以其宽度应该比后浇带更宽一些;膨胀加强带是一种“抗”的措施,在连续施工的混凝土结构中,为提高其抵御收缩应力的能力,增设
7、一些附加钢筋。膨胀加强带的结构与后浇带基本相同,但是在较厚的板中,一般不用设止水带。图4.0.3-1、图4.0.3-2和图4.0.3-3是工程实践过程中应用效果比较好的部分节点构造示例,工程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工程特点选择更合理的构造形式。其中图4.0.3-1、图4.0.3-2和图4.0.3-3是板式结构中三种膨胀加强带构造示意图。图4.0.3-1是连续浇筑混凝土时的膨胀加强带构造示意图,图4.0.3-2是与先浇筑混凝土相接时采用的膨胀加强带构造示意图,图4.0.3-3是一种类似于后浇带的后浇筑方式,除大体积混凝土考虑温度收缩应力外,一般可以在浇筑完两侧膨胀混凝土的任何时候回填浇筑。墙体一般采用后
8、浇式膨胀加强带,在两侧混凝土浇筑完7d14d后回填浇筑。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有“抗”与“放”两种措施。设膨胀加强带方式属于“抗”,后浇带或后浇式膨胀加强带方式属于“放”,同时使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后浇带、膨胀加强带体现了“抗”与“放”的结合。对于地下结构及较薄的构件,以“抗”为主较为有利;对于地上结构及厚大构件,结合采用“放”的措施较为妥当。表4.0.4 补偿收缩砼连续浇筑结构长度结构类型结构长度L(M)结构厚度H(M)浇筑方式构造形式墙体L60-连续浇筑连续式膨胀加强带L60-分段浇筑后浇式膨涨加强带或后浇带板式结构L60-连续浇筑-60L120H1.5连续浇筑连续式膨胀加强带60L1
9、20H1.5分段浇筑后浇式、间歇式膨胀加强带或后浇带L120-分段浇筑后浇式、间歇式膨胀加强带或后浇带3)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第4.0.5条 配筋应符合下列规定:a 补偿收缩混凝土应采用双排双向配筋,钢筋间距宜符合表4.0.5的要求,配筋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表4.0.5 钢筋间距结构部位钢筋间距底板150200楼板100200屋面板、墙体水平筋100150注:地下室外墙,当墙体净高度大于3.6米时,在墙体高度的水平中线部位上下500MM范围内,水平筋的间距不宜大于100MM。b 附加钢筋的配置宜符合下列规定:1)当房屋平面形体有较大凹凸时,在房
10、屋和凹角处的楼板、房屋两端阳角处及山墙处的楼板、与周围梁柱墙等构件整体浇筑且受约束较强的楼板,宜加强配筋。2)在出入口位置、结构截面变化处、构造复杂的突出部位、楼板预留孔洞、标高不同的相邻构件连接处等,宜加强配筋。条文说明:补偿收缩混凝土主要用于避免或减少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和温度收缩裂缝,并不承担提高承载能力的任务,所以配筋率按现行设计规范取值。改善配筋方式,分散配筋可以充分发挥混凝土的膨胀性能,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在一些薄弱部位增设附加钢筋,能够发挥混凝土的补偿收缩效果,抵御有害裂缝的产生。对补偿收缩混凝土而言,均衡配筋可以保证在需要补偿收缩的部位产生均匀有效的膨胀,因此强调在全截面双层配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回迁 安置 地块 住宅楼 补偿 收缩 施工 技术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51929.html